首先我要澄清一点, 俺没看过反QY文。以下纯粹是关于QY这个话题的个人看法。
在我看来,QY文是言情小说的一个里程碑,它确实促进了那个时代言情故事的进步,迷倒了相当一批人。我还记得大概十一、二年前,网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大家还都是看电视或是书刊,真买言情书看的没有多少人,那时没米啊~~可是有不少人去借言情小说看,小书店里一排排的QY。。。书都翻的快不行了,有时为看一本书还得等很久,可见大家对QY文还是认同的,并且在那时还是很多人认同的。
对我自己而言,我那时还没看过书版的,但QY剧却是一部部耳熟能详。从看《青青河边草》开始,那时可能才4、5岁,一边看婉君被舅母虐待,一边担心自己是不是哪天被我舅妈给卖了。那时还不懂什么是言情,但就是知道这东西比《渴望》好看多了。再后来就是《梅花三弄》、《苍天有泪》、《新月格格》、《一帘幽梦》时间顺序已经记不住了,但还记得调电视台时一碰到这些总要和我爸争一下台长问题,而且总是能以2:1我和我妈联手胜利而告终。看这些剧时已经知道这是QY剧了,总是喜欢来喜欢去,一会儿是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一会是我喜欢他,他喜欢她,她又喜欢另一个他,反正都是男男女女纠纠结结的。这里面对马景涛的咆哮印象尤其深刻,还有陈德荣,万年苦瓜脸。但是那时就是喜欢看啊,觉得里面的女演员都好漂亮,剧情很吸引人。还记得那时候我爸说,这什么好看的,哭哭闹闹。当时不觉得,认为那就是剧情需要,人家那叫情节。
我对QY剧的喜爱随着《还珠1》的播出达到顶峰。那时候正上初中,天天就算要写作业到凌晨,都要在晚上偷偷看。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大家讨论的都是《还珠》,紫微、小燕子、尔康的贴画满天飞,连皇阿玛乾隆的粘贴都是抢手货。那时候还会去买报纸、杂志、磁带就为了看到哪怕那么一两句关于《还珠》的事。天天反反复复的看剧集,蹲点守候,娱乐播报啥的也成了香饽饽。那时是干尽了追偶像剧之能事,对于言情剧,之后再也没有那样热情、冲动过了。后来虽然有《还珠2、3》《情深深雨朦朦》和其它故事翻版的相继出现,但对我来说,QY已经过去了。即使现在仍对言情文爱之深深,但确实没再有如那时般的激情了。
可以说QY文在那时候可以算是言情里的娇楚,确实行成了一股QY风。
现在我对QY文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可能是言情文看多了吧,再回过头来看QY文,对那里动辄哭闹的剧情很是受不了。紫薇夹了手指,尔康心疼的不得了,你心疼就心疼吧,别弄那么肉麻啊,可是这就是QY文的一大特点吧,一想到这里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可能现在年龄大了,那些撕心裂肺的剧情不是我这个小心脏可以接受的了。
虽说言情文很多情节都是有类似的,但QY文似乎更感情化,里面的爱情都是升级再升级,蒸馏再蒸馏的,男女主角爱的死去活来,没了对方就得自挂东南枝,跳江、变狐狸、嫁牌位,形式多种多样,但就是要生生世世生生死死都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是言情文的一类极端类型,它的感情迸发的更为激烈、直白,这里的人物生是为爱死是为爱,活着就只为了爱情。在我看来,物极必反,过于极端,反而会有负面效果。世上不是只有爱情最伟大,为了爱情破坏人家庭,就算没做什么坏事,但已经给这家庭致命一击了,还不许人家自卫么?为了爱情抛妻弃子,还不许人家反击么?为了爱情抛弃父母,百事孝为先,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了,还要标榜自己委屈么?为了爱情去跳江,妈也不管了妹了不顾了,没有责任感,还要反怪别人不管不顾你么?这类问题现在看来,可以说是QY文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它的缺陷。我看过几篇反QY的文案,可能一些文就是从这些对立面出发的。没看过全文,也没能有什么看法。
我曾经猜测反QY文里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整个颠覆原著。虽然我对QY文已经没那么喜爱了,但还不是太能接受这样的巨变。这不只颠覆了一个故事,更是颠覆了我心中曾经的美好。可能这也是我没有选择看反QY最主要的原因吧。
[ 此贴被agefree在2010-07-22 03: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