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认知和联想——读《24重人格》BY韦斯特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87 回复:1

[原创评论] 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认知和联想——读《24重人格》BY韦斯特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唐澄然

ZxID:14957518

等级: 热心会员
如果爱情能从头来过,我们又能想起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自己心口朱砂,什么事窗前明月?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13 0
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认知和联想——读《24重人格》BY韦斯特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看完有几天了,就是懒死不愿意动笔,但不写点什么记录我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以及本书的内容总是心里好似放着事儿。下面的文字可能连读后感都算不上,就是放上来做个记录。

[size=4][b]一:对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的认知[/b][/size]

我本身是怀揣着一种了解心理学的目的去读的这本书,在读的同时放松自我,查探我的内心(潜意识中)是否存在第二种或者第三种意识,即便那微乎其微,也想弄明白。
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对DID有所了解,大概的看懂的DID的表象,以及解决时的问题。

DID(以下全部为原文话语):
[quote][b]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简称DID)。[/b]这种病症以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倾向。比方说,你开车沿着高速公路行驶,忽然一颗心不知飘荡到何方,当你清醒过来时,你发现你已经把车子开到高速公路的出口。这是一种普通的人格分裂。在不同的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类状况。[/quote]

读完以上这段,其实我的心有点小惊悚,作为一个经常上课走神的家伙,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仅换了个动作,而且同学们还一直觉得我认真听课眼神跟着老师走是闹哪样啊?难道我也存在人格分裂的倾向?
这个并不好笑。

[b]DID的产生:[/b]
还是要用环境和人的矛盾来解读。环境产生的压迫已经超出了人本身所能接受的范围,人为了强行适应这种变化就把自己的记忆给剥离出去,这些记忆封存在哪里?什么人来承受?承受的人就是新的分身或者新分身的原型。久而久之,封存的这些记忆以及经常被本体召唤出来面对压迫会让让这些承受的分身形成自己的思想,产生自我人格,当观察世界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接触去看待事物。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外形,他们共存一体,他们存在于病人的内心。

[b]DID的解决:[/b]
本书约莫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写作者(亦是文中主角)的纠结和他那群分身的不满和恐惧。而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主角并不承认分身,他不承认自己患病,甚至刻意的去压制分身出没,不去理会他们的诉求。我们可以坦然的去承认别人有病,但是承认自己有病确实不易。特别是在常人看来,DID患者就是疯子。而分身的恐惧和不满一是来源以主体本身的行动(漠视他们,忽视他们),二是因为形成了自己的人格,他们自己也不承认自己患病。所以当他们承认了以后,就会接受治疗,本书也就步入尾声。

[b]分身的产生基于目的性:[/b]
根据前面对于DID的认知,对文章中的女性分身(本体即男主角为男性),做一下解释。分身性别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个分身能否满足本体创造出她来的需求,即本体的目的能否被完成。文中出现了几个女性分身,她们分别承担了主角不同的记忆,并且完成了自己不同的使命。她们的使命主要是把主角受到男人性侵犯时的感受给加在自己的身上,主角本身忘记这段感受和记忆。她们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主角认为男人不能受到性侵犯。

另外还涉及到了其他的概念:
[quote][b]并存意识(co-consciousness):[/b]分身们在不同的时间露面,在不同的程度上接管卡姆(本体)。分身出现时,卡姆察觉到他们的存在,而这些分身似乎也察觉到彼此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并存意识’。[/quote]

[b][size=4]二:作为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记录[/size][/b]
本书对于人物身份的切换(24个带有自身人格的分身以及主体)的确有吸引人的地方。在切换不同分身的时候,对于男主角自己人格(请注意,男主角本身的人格和24中人格存于一体,每个都是相互独立的。)在经历别的人物控制自己身体时的表述颇有代入感。可能是因为男主角用第一人称“我“来描绘经历,即便是普通的读者都能够对其亲身经历的那段时光的压抑,痛苦,绝望有所感触。
另外,本书的视线并不仅仅是跟着男主角走,女主角也有相当多的文字,于是对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男主角自己和女主角的感情变化多样,一方面女主角对于其他分身的态度,当然还有女主角自己的感情记录。我比较期待这本书拍成电影的效果,对于男主角的演技要求相当高,不说同时分饰24个人,至少经常出现的五六个分需要出镜。同时这种并没有特别疯狂举动和执念的情况下,女主角如何表现自己在感情旋涡中的挣扎以及对家庭的维系同样是个挑战。

[b][size=4]三:联想[/size][/b]
联想主要产生于原文的一句话。
[quote]在某些病例中,病人的所有分身到头来都会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在另一些病例中,分身们继续保持分离,但他们会开始分工合作,形成一个能够发挥作用、应付日常生活的体系。[/quote]

读完这本书突然想起了V大(伏地魔),我觉得他的行为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像是精神分裂?不同的是他主动的把自己的灵魂分裂成了多个个体,而每一个都有不同的载体。本书男主角和他的分身们只有他一个载体。
上面这句原文的话则是表现了两个趋势:并存和吞噬。写HP同人关于V大的书大部分都是取其中之一作为V大对自己灵魂表现的态度。有的是分身吞噬主体,或者主体吞噬分身,而有的则是多个V大并存,分别爱上不同的人物。
最后又想到了一个日本动漫(同名游戏改编)CLANNAD,平行世界里面的人对自我的存在不断的探寻,甚至有灵魂出窍之类的,人的灵魂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可以并存也可以统一。

[b]结尾:话说上面的都是随笔,而且某唐挺累的,脑子略卡,都是根据之前边看边记的提纲写的,但上面的文字却不能表达出我全部的感受。仅以此做个记录。如果从自我催眠的角度和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未免有太过深入。也许等到阅读下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会写到,或者有其他的感慨,不过目前就是这样了。[/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读书值 +10 派派币 +30 威望 +3
唐澄然

ZxID:14957518

等级: 热心会员
如果爱情能从头来过,我们又能想起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自己心口朱砂,什么事窗前明月?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2-13 0
原文片段:
引用
DID是一种极端的人格分裂。譬如说,一个小孩第一次遭受性虐待,而施虐者竟然是他的母亲——生他、养他、帮他穿衣服、临睡前坐在他床边讲故事给他听的母亲。孩子没有能力理解和接受这种行为。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恐怖的、甚至痛苦的经历,但同时却也能让他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和兴奋。这个孩子会怎样应付这种情况呢?通常,他的意识会刻意和眼前这一刻保持距离,让心灵的另一部分出面,承担这桩性虐待事件所带来的冲击、痛苦和记忆。如此一来,这个孩子就不会被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实压垮,而能够继续过他的生活,照常上学读书,照样和朋友们出去玩耍。
虐待事件再度发生时,这个孩子又会采取相同的防卫策略。也许,他会让先前那个分身再度出面。也许,他会创造一个新的分身。久而久之,这些分身发展出各自的特征,跟这个孩子的人格分离开来。他们变成了这个孩子的另一个自我。

小时候,卡姆(男主角)遭受虐待,他的心灵无法接受,不敢承认这个事实。他实在不能理解,平日照顾他的人怎么会对他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情呢?
“瞧,就像这样。”瑞琪(女主角)手里拿着餐巾纸,从左上角撕下一小片。“他的心灵就这么样开始分裂了。分离出去的那一小片,带走了有关这桩虐待事件的记忆和感受。如此一来,卡姆就不必记住那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依旧可以快快乐乐,过他的童年生活。这就像是一层保护膜,把他跟恐怖的虐待事件隔绝开来。”


DID总是在成年时期才被诊断出来。某些事情突然发生了,促使分身们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
在某些病例中,病人的所有分身到头来都会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在另一些病例中,分身们继续保持分离,但他们会开始分工合作,形成一个能够发挥作用、应付日常生活的体系。


累了,不再做编辑了。先这样吧。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