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卷四章六十“人间之剑”。
夫子一剑裁天,二剑杀神,三剑屠龙。
全剧剧情被推到了一个大高潮点,但是也带来两个问题。
其一,此战爆出《将夜》世界体系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战力,之后大概三分之一的剧情长度中很难再次超越。
其二,夫子独领风骚,主角表现远远不够抢眼。
所以“战天”之后剧情如何向主角核心回归,便成了叙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猫腻这里处理的不错,具体来说大致这么几个方面。
1、主要矛盾的转移:
昊天<-->冥王 ==> 人<-->天
此次转移不但再次调整了各方的立场,摆正了书院的位置,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旧有矛盾中,处于消极应对以及被保护地位的主角,在新的矛盾中,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参与者。在未来的情节进展中,异界来客宁缺如何解决此界人与天的矛盾,必然成为全剧最终重心所在。
2、桑桑的作用,意淫的胜利
桑桑变成昊天化身以及宁缺与桑桑之间发生的肉体关系,一方面让宁缺在夫子与昊天之战中的位置变得更加微妙,另一方面也为主角赢回一些有些低俗但还算实在的存在感。毕竟夫子和昊天战的天花乱坠,宁缺却取了昊天的初夜,在意淫小说的语境中到底哪种行为更加给力,还真是难以定论。同时主角的感情线与人天之战的剧情主线也由此结合了起来,为全剧最终高潮作好了进一步铺垫。
3、个人、团体、国家,主角个人世界的全面展开以及矛盾的最终落点
个人命运的诉求,师长前辈的托付,书院后山师兄弟间友情,渭城已故父老乡亲的期待,杨二喜为代表的普通唐人对唐国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认同等等等等。虽然庙堂部分的处理有些草率,但是从开篇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把宁缺这个自私自利的外来者推向矛盾漩涡的中心。同杨二喜一样,宁缺是个普通的唐人,也有着对唐国的认同与骄傲,他不得不战;他是渭城的军人,作为边军唯一的幸存者,他不得不战;大师兄独战知守观观主,二师兄守关抵挡千军万马,书院后山的师兄弟都在浴血奋战,作为书院后山的一员,宁缺不得不战。他没有理由退缩。
此一段大唐与天下之战的铺叙虽然仓促,论战争与权谋的描写即使与猫腻早先的庆余年与间客相比都有所不足,但是展开过程中紧紧扣住了宁缺这个角色的个人关系网,迅速的把矛盾向主角收拢并且形成剧情力度。有句话说,故事世界的大小不在于背景设定规划出的疆域,而取决于其中剧情所能达到并且展示给读者的部分。在玄幻小说中,《将夜》划定的背景疆域不大,展示出来的内容不算少,也不难让读者辨识出其特色。另一方面,宁缺的世界也不大,但是与许乐与范闲相比,他拥有的也许更多。
夫子说,大师兄是仁人,二师兄是志士,但是仁人志士解决不了目前的问题,宁缺这个自私自利的人反而有一试的机会。
于是绕了一圈,矛盾的中心,最终又回归主角本身。
总之没啥复杂的,猫腻处理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