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66CCCC][table=70%][tr][td]
[backcolor=#FFFFCC][table=90%][tr][td]
[attachment=11409832]
[font=楷体_GB2312][size=4][b]写此文的目的不是在抨击伤痛文学,不是在批评郭敬明,对他们文字上的功底,我是承认的。
所感所言,仅此而已。[/b][/size][/font]
点击下载[URL=http://www.paipai.fm/r5168726_u7836477/]※《郭敬明的博文(2005.10.07-2010.02.05)》※[/url]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CC][table=90%][tr][td]
[attachment=11409832]
[font=楷体_GB2312][size=4][b]
本身,性子里喜新厌旧的厉害。
曾经疯狂赞颂的明星,现在听到,心中已是毫无波澜。不喜,但还没到厌恶的程度。
所以当好友说最近迷上郭敬明的某书,交流起安妮宝贝某文的心得时,心中泛起的莫名其妙的恶心让我自己都惊诧不已。
刚上初中那会儿,正是韩寒《三重门》最火爆的时候,经常大家会拿那一首“卧梅又闻花(我没有文化)……”来逗乐,让第一次听的同学念出来,然后所有人笑作一团。
那个时候,正是新概念写手们蠢蠢欲动的高潮时期,在那些正统到家的文学作品中,他们的文字就像是荒漠里的满天星,很快,俘获了一大群少男少女的心。
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张悦然……这些名字成了新的少年偶像。
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小四,郭敬明。
第一次看《幻城》,惊讶于他所构建的异世界。
第二次看《幻城》,感动于那一句:“哥,请你自由的……”
第三次看《幻城》,那一片血红的莲花带着悲凉,好像,在我心里荒芜了一片……
之后的《梦里花落之多少》,又是让我压抑到窒息,夜色碎成一片,在眼泪里。
当时那个年纪,好像就是要给自己找虐受。
拿着随身听,跟着某小说把F4都换成轻音乐,发现听着就是在催眠。
捧着一本朱自清,在某课看起来很青葱的大树底下看,发现蚊子比树上的字还多。
明明讨厌林黛玉的矫情,还念叨着“花落花飞花满天……”。
等到看《夏至未至》的时候,已经就要上高中,这个书看了两遍,尽管很想让自己如少时那般投入,但是,第三遍……迟迟未动,现在想来,逼着自己记那几句“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终究,不过为了证明一点——我的文学气质还在,其实不过是所谓附庸风雅罢了。
现在想来,是好笑的。那个年纪,固执的认为他们就是最有文学味儿的,只有那样看似悲凉的碎碎念,才能体现自己的“高素质”。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我的本性已提醒我,终是不适合文艺青年那一套的。
从何时对这些80后作家开始质疑的呢?就是媒体疯狂披露郭敬明抄袭事件的时候。还记得刚刚在电脑上看到这些报道,气得我跳脚,心里想着,无论如何,我都是支持小四的,有本事,你们也来抄抄啊。可是质疑他的人太多,多到我周围那些曾把他视为偶像的人,都开始一起讨伐起来,天天嚷着郭敬明欺骗了他们的感情。因为是初三,正准备中考,所以断了所有小说。所以后来假期去看《夏至未至》的时候,虽然我嘴上还是支持他的,心里,却是有阴影了。
后来小四入了中国作协,又开办了最小说,一度再掀风潮。朋友推荐,省吃俭用,买了几期最小说。可以说因为这一类杂志我戒了好久,这次再看到,虽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好,还是自我安慰,抱着支持的态度又买了几回。
高中学习压力很大,看的书都相当“正经”,本是固执的想收集所有的《最小说》做收藏。《悲伤逆流成河》载过几次,因为出书原因就不在连载了,心里觉得这人怎么这样势利,如此做法岂不是把《最小说》当广告使唤了吗?停了几期,等《悲伤》在出来很久,偶然在网上看到,之后——那一晚上,我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一直追逐的东西,不过是个幻境,是种自己想象的感觉。
对社会的初认知,让我很明显的感到,这些曾屡屡赚取我眼泪的东西,就是莫名其妙的放大了社会阴暗面的扭曲假象。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他们对我的爱都那样真实,怎么就是像书里这样虚假的阴森呢?
那时真的是天打五雷轰,因为,在那个年龄里,真的是嫉恶如仇,发现这些自己喜爱的东西竟然是场骗术,恨郭敬明,也恨自己。
于是很久很久,都没有再看他的书。
再后来《小时代》出来的时候,很好的朋友说郭敬明换了风格,又去一看,还买了那本《折纸时代》,让她看了一遍,给我讲了5分钟,然后——扔了那本书!(这个“扔”里面有多少后悔,失望……大家可以想想看……)
我想,我这样偏执,终究,是因为对喜欢的东西是有洁癖的,或许,我从没有真正喜欢过这种风格,不论是自欺欺人还是跟风似的人云亦云,都没必要追究了。他的文字、笔触,或许真的是很好的,可惜,却输给了我心里的感觉。
至于安妮宝贝,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好像是因为印象里她很老了,有代沟,就没有多看过。直到上面说的那个朋友,极力向我推荐,翻了一页,发现竟然有两个成语是用错的,故自下了定论,这帮人,就是无病呻吟,连汉语都用错,可见,整体素质是极低的。
不得不承认,对郭敬明的喜欢到失望,让我对这帮人都没什么信心,所以难免,所言偏执了些。在派派上还写了个“怎样评价一个作者——只要一个成语”的文,组里的朋友阐明了现在行文的一些趋势,心里才平和了些。
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要糖的小孩,发现那糖其实是个药丸之后的诸多愤慨。
《夏至未至》里唯一记得的那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此刻,我却是深感“那种文学教会我成长,那种怪谈教会我由爱生厌!”[/b][/size][/font]
[attachment=11409832]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CC][table=90%][tr][td][align=center]
[size=4]【[font=楷体_GB2312][b]书评组冉尤菲……牢骚[/b][/font]】[/size][/align][/td][/tr][/table][/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路小透。在2010-03-14 16: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