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size=3][b]制度下的走回自我[/b][/size][/align]
今天中午正好和人谈论起来怎样才算是走回自我,突然想起《庸君》这篇文来,帝王丞相的爱恋克服重重阻碍终在一起,让我有种想要评点一二的感觉。
[b][color=#0070c0]制度下的压迫[/color][/b]
制度是什么?用比较正剧的语言说,它是基于当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而产生的一种规则。在这里,我想谈的制度下的压迫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制度剥削人之类的,而说的是两位主角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份在制度下的压迫。
宁熙烨并不是做皇帝的料,他原来是庶出的二皇子,根本就不用想当皇帝的事情,做自己风流快活的王爷再适合他不过,但天不遂人愿,他大哥突然离去,皇位就硬生生的砸在他的脑门上。
他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皇位所带来的。皇帝本身这个差事不好做,要明察秋毫勤政爱民,他自己的父亲又是难得的明君,开拓疆土盛世昌荣,不是不曾有过宏图伟志,只是能力所限,能做的只是让这个太平盛世不快快结束。第二个压力来自他暗恋的对象:陆恒修。陆丞相的迟迟不松口正面回应感情,几乎让他以为面对这种求而不得心理的只有自己一个人。而两种压力相互交织,内心的苦情更是被皇位给堵死,本来就难以看到希望的爱恋才冒出一点点可能,又不得不面对皇嗣的问题。如果细细的品味,处于天下第一人这个身份上的宁熙烨也可以说是天下第一苦逼纠结人。
陆恒修作者在刻画的时候可能更为细致,在一开始视觉角度就围绕着这个小受转。从开始一介宰相竟然能够命令皇帝抄《帝策》,让人心生矛盾:这个宰相做的举动不符合他所处的位置,到后期面对陆老妇人和“陆氏万世为相”这句话的绝望,层层铺垫,压力一步一步的逼近,逼到作为旁观者的读者能够清楚的感受到那份无奈和焦躁。陆恒修的心理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逃避一个是正视。逃避是因为同样一方面来自自己的身份。“陆氏子孙若有为佞为幸,祸乱朝纲者,纵天下赦之,陆氏亦决不轻饶。”这句话的分量压了他十几年,甚至让他在还没有明白那份断袖之恋时就开始浸入他的思想。
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无形无迹,只是潜移默化围绕着一个人转,就能改变这个人从思想到外在行动的所有。当两种互斥的影响相互作用的时候,就把一个人的思想作为战场,把最后这个人的行动当成结果,宁熙烨就是这第二种压力,他带来的影响并不比在这个制度体制下的环境带给陆恒修的多,相反因为这段感情难得,陆恒修分外的珍惜。
其实制度本身并不压迫人,它并没有规定在这个年代两个男人互有情意是违法犯罪的,真正让他们内心不安的是别人的看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伦理,那是由长期处于制度情况下大家的行为惯例而形成的潜规则。这是层看不透的墙,立于两个人的心间,两个人孤独的守着自己的心意,与外界的环境博弈,当他们已经无路可走时,内心的压力逼得他们不得不面对真正的自我,故事拉开帷幕,盛大的高潮浮现而出,在舞台上演绎出有趣的话剧。
[color=#0070c0][b]自我和现实之间需要一点运气[/b][/color]
之所以说后面的剧情有趣,是因为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运气。
自我的挖掘和面对并不容易,那一层看似透明其实很坚硬的墙要想打破,但当第一道裂缝出现在这里时,就可以预见两个人迟早都会坦诚相待。(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T.T)
但后面看似圆满的结局,好像两个人只要认清了自己就完事大吉,本质上却危险无比,因为任何一点点的差错都可以让两个人身败名裂,虽然宁熙烨身为皇上可能不一定回摔得那么惨,但陆恒修以及其身后万世为相的陆氏几乎可以肯定的坠入无底深渊。
不要忘了,你以为你已经克服了一切,已经认清了自我,但那些逼着你面对现实面对自我感情的压力并没有消失,他们就好似魅影,在任何一个你已经遗忘的时候突然来袭,趁你不注意,一口气要你命!
我们只假设一件事:原太子宁熙仲的儿子没有被辰王爷找回来,整件事情会怎么样?
宁熙烨就算在不靠谱都是一个皇帝,也必须要传宗接代,没有皇嗣上对不起祖宗先辈,下对不起江山社稷甚至每一个黎明百姓。没有皇嗣所带来的夺嫡之难很有可能使这个国家付之一炬,陆恒修所担起的将不仅仅是“以色事君”,更多的可能是“祸国蓝颜”。如果宁熙烨为了不让陆恒修受到伤害,选择纳妃立后,解决了皇嗣问题,那更大问题将会接踵而至。爱情之间有了第三方的插足,即便这个第三方再弱小,再微不足道,都不能改变它是这段本就不易感情的芒刺。这样的爱情就是陆恒修和宁熙烨心中想要的结果?皇后和后宫嫔妃日后会不会反而步步为营,甚至威胁陆恒修和宁熙烨?
作者在步步压迫紧逼之后没有直接把外界的压力激化,反而让处理的很微妙,即让主角的感情更加的坚定升华,还留了一口喘息的余地,给了充足的时间让两个人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各方发出的责难。这一点时间和日后的种种事件连接起来,运气看上去只能算还可以,但却拯救整个大局。
[b][color=#0070c0]绝对现实的痛击。——父辈们爱情的悲剧。[/color][/b]
有对比才有差距,父辈们的爱情跟他们的发展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结局却天差地别。
他们所缺的可能只是那一点点看似可有可无运气,然而却最终走不到结尾。
陆明持比起陆恒修更现实,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不会拼尽全力去博一世之爱,在他看来代价太大,全国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这场任性而有盛大的爱情的陪葬品。宁允缜更是如此,他励志要做一代明君,爱情和王位从来都是痛苦的选择,更何况这场爱情本来就不容于当时。
当投资收益低的看不到希望,还需要去全力一搏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父辈和主角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父辈是开启盛世的人,而子孙则因为盛世的安稳有了选择的机会。
这篇简短的番外最后,只不过留下“怀明”二字,青史上,写在宁允缜的旁边。明明有一点可以在一起,明明值得高兴,却更加让人伤怀。
从来,乐景写哀,倍增其情。
[b][color=#0070c0]微不可少[/color][/b]
公子欢喜这本书的文对于我来说有点平淡,虽然绝大部分写到了点子上,但在应该强烈的地方却没有渲染出足够的对立和矛盾,更多的是你能够看到,甚至能够分析出来,但那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压迫感却少之又少。比如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分别受到压迫时的创伤,在这一段描写时环境描写的太少,用笔大多在人物的心理(陆恒修的心理)上。如果能够更详细的写一下外界带来的气息氛围可能会更好。
[ 此帖被唐澄然在2012-11-22 23: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