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再回过头来看这书名时,这题目就是对这本小说最简单也最精确的概括。
关于刘彻和阿娇的故事,最初的最深的印象来源于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和黄晓明主演的《大汉天子》,当然前者更为写实,重点在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天下大势,后者虽然也有穿插国家大事什么的,但重点在于刘彻与卫子夫之间的爱情,以及陈阿娇的骄横跋扈和卫子夫的委屈隐忍。楼主当年年纪小,还不懂事,也曾深深为他和卫子夫之间的感情深深感动过,祝福过,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必定天长地久,能白头到老,也为陈娇感到失落过,可是却也认为陈娇是自作自受,落得凄惨的境地是咎由自取。等我看到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那部分还原的真相,真心觉得事实太残酷了,陈阿娇下马的原因不仅仅是她的骄横跋扈,卫子夫也没有和刘彻百年好合,还是被刘彻下旨赐死 了。刘彻多情但不懂情,他的更多的注意力在他的雄图伟业而不是在儿女情长。
如果阿娇重活一遍,有前生的指导的她,人生是不是会有变化呢?她还能不能和刘彻白头到老呢?
前世的阿娇沉浸在她和刘彻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她骄傲、敢爱敢恨、决绝,以及被馆陶长公主(陈娇之母,又称堂邑长公主、窦太主)和窦太后等亲人们娇养出来的单纯率真,都让她看不到爱情世界外的一切。再一世的阿娇就像人格分裂一样,身体里有着一个知道未来的她,有时候知道未来并不意味着幸福,这次的阿娇没有曾经的简单的快乐,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步步为营,为平衡两宫、陈家等各势力的绞尽脑汁,时时刻刻的扮演不是真正的自己,吃民间的粗饭来提醒自己长门之苦,警惕自己不要再爱上刘彻。知道未来又如何,避开未来的悲惨结局又如何,不开心就是不开心,试图让自己理智,一直告诉自己刘彻的不可信,整个人都是冷的,阴郁一直在心上无法抛开。曾经快乐却失去快乐的她才那么希望能有快乐和自由吧。她寻求出路,到最后思考的结果却是自己早已知道一直不愿面对的绝路—爱他,可是真的面对后又痛彻心扉,她一直努力的寻求的东西—爱,刘彻不懂也给不了她,不是没有感受过来自刘彻给予的温柔和温暖,不是不知道她对刘彻的特殊意义,但真爱上了,那么要的是唯一,不只是特殊。
阿娇最后还是离开了皇宫,离开刘彻,离开那个有形的牢笼,获得了身体上的自由,去寻找内心的快乐。但最后篇外透露出来的,是阿娇终究没有摆脱爱的牢笼,身体的自由并不能给她带来内心的自由,对刘彻的爱变成枷锁紧紧的束缚着她,即使无悔,追寻那么久的的东西到最后阿娇终究还是没有得到。
阿娇毅然的在最美的时候离开,让刘彻记住她最美时的样子,即使在刘彻原谅她后也绝不回头,即使重活一回,她的本性也未曾改变,即骄傲、敢爱敢恨、决绝还有始终不认命。也因为她这样的性格,决定了她最终亲自打破金屋梦,离开金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即使身体里住着一个重活一遍的阿娇,阿娇能够改变一些,让她和刘彻间和和美美下去,他们也无法白头到老。
对于故事的结局算是比较圆满的吧,虽然最后的篇外让我看一回哭一回,但对阿娇和刘彻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如果继续下去,也是按照作者说的那样“终究有一天面临金屋梦碎的尴尬,差别只在早晚。没有儿子,有儿子的宠妃会冲击她,有儿子,刘据的尴尬会等着她。(卫子夫最后和刘彻闹掰了不下去就是因为刘彻和刘据之间的不信任,儿子大了足够当皇帝了,但是当爹的还没有让位的打算,加上各种流言,且不说刘据是想真心想叛变还是被逼叛变,反正最后还是产生兵变)”
以我的性格我是不看BE文,可我还是忍不住看下去,并且为它写书评,为的是它的真实性吧。里面就我熟知的几个人物的个性写的都非常真实,对人物情感的描述也很细腻。刘彻很难最后只一心一意的爱阿娇,因为他更爱的是他自己和江山,女人与xing只是一种娱乐,他将喜新厌旧表现淋漓尽致,阿娇对他来说很特殊,但这不妨碍他去猎奇和猎新,这也是阿娇一直不敢相信刘彻的原因之一。他相信阿娇,把阿娇当作心灵的栖息地,也不妨碍他试图征服阿娇,何况他对相信的还是他自己,在很多时候他对阿娇还是有着试探和怀疑的。爱难道不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么。刘彻原谅了阿娇的离开,刘彻也许是爱阿娇的,只是这个人懂人心懂权谋懂政治但是不懂爱。小说中对卫青、馆陶长公主等其他的人物的描写也很真实。对当时事件、形势的分析也是言之有道。
这个文很优秀,但或多或少也会有些缺点, 但这个文其实我只看了一遍,看的也有些快,是在比较有情绪的情况下写的书评,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可能有些会有些偏差,再加上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写的不是很好,所以欢迎大家来指正和讨论哦
原文链接: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459771文案:陈娇是个很简单的人,金屋与长门,是她一生最关键两个词
而她的喜怒哀乐,亦只有两字便可道尽
刘彻
至少,刘彻以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