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之后,摆脱被废黜命运的光绪帝的生活境遇是否有所改善?随着慈禧的年迈,光绪帝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吗?
光绪帝命运多舛,病入膏肓,以三十八岁的英年走完了坎坷、屈辱的一生。百年来,围绕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毒杀说能否成为定论和共识呢?
饱经忧患的光绪帝早已成了古人,该怎样认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该怎样评价这位一生为傀儡、为囚徒的皇帝呢?
仍为傀儡,苦闷生活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午后,慈禧带着光绪帝回到了阔别将近一年半的紫禁城。慈禧看到宫中未受大的破坏,留守的宫眷们也都平安,十分高兴。她一面跟前来请安的同治遗孀们夸夸其谈,一面命令立即把皇帝安排到瀛台居住。
回京后的几天里,光绪帝和慈禧都十分忙碌,尤其是光绪帝,要到各庙宇拈香行礼,答谢祖宗神灵的保佑;要接见外国公使,为慈禧当初攻打使馆的行为致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光绪帝就清闲起来了,虽然他脱离了被废黜的险恶境遇,但傀儡的命运并未改变。
每天清晨,慈禧派人来瀛台接光绪帝前往紫禁城,让光绪陪她召见大臣,然后再把光绪送回去。在召见的过程中,光绪基本是摆个样子,虽然有时慈禧也让光绪问话,或者象征性地征询他的意见,但光绪话不多,并揣摩慈禧的意思,尽量迎合。慈禧心安理得地把持国家大权不放,根本不提归政的事儿。据说光绪“容颜憔悴,若有重忧,从来未见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他除了陪伴慈禧临朝理政之外,并未见有任何作为的记载,其实,他的政治生命早在戊戌政变之后就结束了。
[color=#ffffff]http://www.diliubi.com/read-htm-tid-27709.html[/color]
光绪帝不忘这次逃难蒙受的耻辱。据《德宗遗事》记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正阳门城楼毁于炮火,回銮不久,慈禧跟大臣们研究修复事宜,光绪曾建议“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被慈禧拒绝。他在瀛台的卧室里挂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太监要拿去清洗,光绪阻止说:“此乃自陕至京,数月不换之小褂,与我患难相依,故留为纪念。”
光绪帝陪慈禧临朝听政之外,在瀛台有打发不尽的时光。他向掌管宫廷演出活动的升平署要去了锣鼓,在瀛台敲打,以此打发时光并发泄心中的郁闷。据丁汝芹的《清代内廷演戏史话》中的相关内容可知,清宫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以后皇上如若要响器家伙等,先请旨后传”,“万岁爷那不准言语”,可见慈禧控制之严。光绪还让内务府买了很多新书,认真阅读,后来身体不好,又研究起了医学。对于光绪读书,慈禧并不干预。
苏北阜宁县知县周景涛精通医学,曾进宫为光绪帝诊治,看到皇帝的室内放了一些书,有《四库全书提要》、《贞观政要》、《太平御览》、《大学衍义》、《理财学》等。光绪帝每天看书,写字,记日记,还学起了英语。慈禧通过耳目掌握着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她得知光绪帝学习英语之后,心血来潮,也要学习,但字母尚未掌握就知难而退了。
光绪帝十分聪明,他小时候就喜欢拆卸钟表,对机械原理很感兴趣。一次光绪捡到一个已经坏了的八音盒,就打开八音盒,在大滚轮的边缘用笔画上钉眼,让工匠拆去旧钉,按新画的钉眼打眼上钉。工匠修好之后一试,八音盒居然演奏出了中国的乐曲,工匠为之赞叹不已。
光绪帝跟皇后分居,生活无人过问,十分清苦。据给光绪看病的周景涛回忆,皇帝的书房十分简陋,椅子上的坐垫已经磨破了也不换新的,跟他见过的江苏巡抚端方的书房相比,简直有天上地下之别。一次前往天坛祭天,光绪穿着不合脚的破鞋,走起路来“扭扭捏捏”,跟不上侍卫的步伐,为此不得不请求侍卫放慢脚步。
光绪名为皇帝,但下人们大多不太把他当回事儿。当时,慈禧喜欢看戏,按例,开演的时候先让光绪身穿戏装上台,像演员那样出场环步一周,这是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向慈禧表达孝心。光绪拉不下脸不愿上场,在台下嘟囔说:“这是何等时光,还唱得什么戏?”小太监在一旁质问:“你说什么!”光绪急忙解释:“我胡说,你千万莫声张了。”
光绪帝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地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他在瀛台读书,记日记,写大字,在岸边散步。太监贼眉鼠眼地跟着他,谁也不说话。逢年过节,瀛台鬼冷冰清,光绪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手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然后提笔写几副春联,领着太监贴在门上。自我欣赏一番之后,就傻呆呆地看着落霞满天,听着民间市井的爆竹声,一言不发。
太后年迈,国事如麻
光绪帝在瀛台一筹莫展,慈禧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年近七旬,来日无多,心情不佳。而且,继李鸿章去世之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她的“宠臣”荣禄也去世了。慈禧痛哭流涕,并把弟弟桂祥骂得狗血喷头,因为荣禄临终之际一直由桂祥推荐的医生负责抢救,慈禧认为医生不称职,迁怒桂祥。荣禄死后,慈禧伤感了很久,也苍老了很多。
转眼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又蒙受了一场刺激。原来,她的七十大寿到了,本打算热热闹闹地祝贺一次,补上六十大寿未能大办的缺憾,谁想到在东北发生了日俄战争。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俄国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派军队侵入东北,《辛丑条约》签订后依然拒不撤军,想就此霸占。这侵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赤膊上阵,向中国东北的俄军打响了第一熗。最令中国人痛心疾首的是这场战争发生在东北,目标也是争夺东北,但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真是丢人到家的一件事儿了。在这种情况下,慈禧自然无心做寿,想到自己每逢十年整寿就赶上外敌入侵,以致被革命党讥讽为“万寿疆无”,因此十分伤心。
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两国瓜分了东北,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南叫“南满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以北叫“北满洲”,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当然,东北的主权名义上属于中国。日俄战争虽然不是以中国为直接的打击对象,但对中国的刺激极大,全国人民急于救国图强,政治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宫廷中也酝酿着一轮新的波澜。
当时,慈禧已届七旬,在人均寿命不长的清朝就算是风烛残年了,朝中实力派自然暗中打算,光绪帝的价值开始被重估;另外,一帮年轻的亲贵成长起来了,比如醇亲王载沣、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等,由于年龄相近的缘故,他们跟光绪帝的关系较为亲近。慈禧对此也有警觉。一次,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弟载涛派太监进宫,给太后送些食品,同时嘱咐太监顺路去看看皇上。慈禧得知此事,较为紧张,她怕光绪捎出什么话,所以,立即派人前往载涛的府中捉拿那位进宫的太监。
内务府官员上门拿人,不料载涛表示没有皇帝的旨意,不能到他府中拿人,还破口大骂,说了不少威胁恐吓的话,甚至要动手跟内务府的人拼命。最后载涛被侍卫死死拦住,太监也被拿交内务府慎刑司拷问。由于不承认替光绪捎出什么话去,太监竟被活活打死。此时的载涛还不到二十岁,是个孩子,慈禧不担心他有什么出格的打算,但载涛之所以敢气势汹汹,无疑是自认为有皇帝做靠山,这让慈禧感到忧心。
其实,慈禧不知道,肃亲王善耆有一个惊天的计划——一旦慈禧寿终正寝,立即拥戴光绪帝复辟,重掌大权。为此,他借举行新政的机会,成立了一支消防队,练习爬墙上房,而且按军队的模式,每天按时出操,装备新式洋熗。善耆跟亲信说万一有事,立即以救火为名前往瀛台,救出皇帝。当然,有人提醒他,等到老佛爷咽气再动手恐怕已经晚了。善耆既不敢轻举妄动,又不肯善罢甘休,为此很是苦恼。
然而,就在各方面暗中策划之际,光绪皇帝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命运逆转,光绪之死
光绪帝自幼多病,脾胃虚弱,成年之后又添了遗精的毛病,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调理,病情越来越重。他年轻的时候尚能坚持,但此后则日见恶化,出现病入五脏、气血双亏的问题。此时他百病缠身,心悸、失眠、咳嗽、关节痛等不一而足。有研究者指出:光绪帝可能患有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等病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