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color=#b2a2c7][size=5][size=7]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size][/size][/color][/font]
[siz[color=#92d050]e=6]《姐姐的守护者》,美国作家朱迪·皮考特的作品,安乐死、器官移植、青少年自杀、克隆、干细胞。。。。这种种充满伦理争议的话题在此书中都可以一一找寻到,我得说它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是实至名归的,深情灵动的语言,出人意料的转合,从来都是能吸引群众眼球的。
还记得一次心理培训课上,台上的教授讲了一个病例。一大学女生酷爱哲学,甚至都有点走火入魔的趋势了,每日里充斥脑海的都是我从哪来,到哪去,物质为什么存在等等高深问题,直至后来得出结论:活着无用,得,抑郁症了,于是五天内试验了十几种自杀方式,最后甚至在校园里想找棵树吊死,也幸亏学校里的树是一大特色,除了千奇百怪就是病恹恹,没一棵可担此重任的,一条人命方就此挽回。而书中的小女孩安娜,她也在思索:为何而生?十三岁的安娜,她的诞生源于伟大的医学创举,是完美基因配型的产物,她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为身患白血病的姐姐捐献一切她可以付出的东西,脐带血,血小板,白血球,干细胞,骨髓,甚至,肾脏。初阅此书的时候,是安娜找律师将父母告上法庭欲夺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那时觉得这女孩子不可理喻,姐姐重病,作为妹妹不是应慷慨伸出援助之手吗?再后来,我心疼安娜。正如安娜母亲所言,她的人生就是场火灾,她面临的境地如此两难,手心手背,从来都难以抉择。安娜的姐姐凯琳是个好女孩,她的人生充满着疾病,层出不穷的打击,可是她的母亲如此爱她,从而因此有了她的妹妹,那一开始就注定为她而生的妹妹。不公平,是的,安娜的人生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她是一个工具吗?是姐姐活着的宝库吗?她是为谁而活?这是我的疑问,也是安娜的彷徨。我甚至想着,够了,付出得够了,虽然这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似乎不是那么的相符,可是当看到书里安娜一次次的被忽略,一次次的付出,我真的想,这13岁小女孩身上的担子已经重得超出她所能承担的范围了。
峰回路转的,作者出人意料的让人知道安娜的告诉来源于姐姐的授意,生命太沉重,这可怜的凯琳,自责于自己给父母,给哥哥,给妹妹带来的无穷负担,她宁愿放弃生命。是的,在文中,母亲为她放弃了律师职业,父亲不得不独自担负起巨大的生活开支,哥哥因为父母的忽视极端叛逆,而妹妹,不得不一再为自己付出,尽管出于自愿。可是她啊,恰似那含苞花骨朵,爱情的甜蜜还未完整品尝,那么多的事还来不及做,这世界对她太苛待,她已经无力支持了。
这是一场亲情的角逐,爱与痛无时不在,他们用着一生最大的力气去相亲相爱着,亲爱的凯特即将离去,就让彼此的回忆尽可能的好吧。可是啊,最后的最后,那是一场滂沱大雨吧,安娜走失在了这场雨中,一场车祸让她的生命突然止歇,我觉得很难过,偶然是命运的疮痂,果然是让人痛恨得极端。她的母亲说她本不该走,可谁又能随心所欲呢?所以后来的后来,凯琳还是移植了安娜的器官,代替安娜继续走那未完的路,不无绝望,还有希望。
电影版的《姐姐的守护者》改了结局,安娜依然健在,凯琳走上既定命途,可是我不喜欢,尽管心疼安娜,但有始有终,她是姐姐的守护者,为她而来,也为她而去,按中国命理说,那是前世的债,她还清了,也就走了,这世界苦难太多,烦恼繁杂,终究留不住这最真最纯的性灵。[/size][/size][/size][/color][/color][/size][/color][/size][/font][/color][/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