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86 回复:6

[原创评论] 红楼梦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kidnotme

ZxID:1648005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
红楼梦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读书笔记    《红楼梦》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作品真实再现了清王朝时期的风俗习惯,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今天为研究清王朝提供了详细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以封建王朝清王朝为背景,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揭示清王朝的腐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长久。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与憎恨,同时赞扬了敢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们。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作品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识、相知、相恋到最后的死别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王朝的贵族生活领域。通过宝黛爱情与薜宝钗、王熙凤以及贾府中各级势力的各方面关系,描绘了一幅争权夺利、黑暗恐怖的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宝黛爱情从充满喜悦,到挣扎苦斗,直至生死相隔,走向没落的悲剧。
宝黛本是两小无猜,青梅出马,曹先生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他们长大后坠入爱河。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经过贾府中的明争暗斗,他们的爱情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和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畸形等级观念病及愚昧、腐朽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精神上双重伤害,凝聚了曹先生对封建社会的畸形等级观念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
作品以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朴实明朗的语言,代替了尖锐的批判文笔。采用大量的场面描写,辅以外貌、语言以及心理描写,替宝黛诉说着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既刻划了人物性格,又表达了作者挚热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古朴的清朝生活,从语言、环境到风俗人情,显示了作者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清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曹先生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这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读《红楼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此外,曹先生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最后,再说说它的成就,鲁迅曾经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谁也研究不透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kidnotme

ZxID:1648005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4 0
老师要的作业啊
箫童

ZxID:16510366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14 0
支持楼主文采了

楼主留言:

哈哈哈,谢谢啦

暮影瑶光

ZxID:16520167

等级: 热心会员
嬛嬛一袅楚宫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15 0
绝对经典啊
kidnotme

ZxID:1648005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16 0
恩呢,红楼梦绝对是强大的
廿四桥1

ZxID:16651465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0-26 0
经典
zhang001188

ZxID:4799319

等级: 才华横溢
来吧,一起上路,终于学会闭上眼睛去看,那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0-27 0
说得很好啊
 阳光下的苔藓
u=4199392943,375322037&fm=15&gp=0.jpg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