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431,#1f497d,#4f81bd,2][tr][td]
[b]《和平,黄粱三秋》by垂环玭之琳琅[/b]
一直认为和平是《佳期如梦》的一号主角,在佳期不经意的回忆间,在一去不复返的前尘漠漠里,总有他的身影贯穿始终--书名是他与佳期互
留姓名时的经典台词,甚至阮正东的出现也是因为他,作者在安排医院重遇的一幕时,阮家兄妹与佳期和平齐齐登场,可谓热闹非凡。在写佳
期的心理活动时说到“新欢旧爱”,“谁是谁的情敌”,我想这对于和平而言,可能是“无法承受之轻”--那样刻骨铭心的过往,到头来只剩
了一个旧爱,一句曾经,但他在佳期心中的分量当然远远不止这样的轻描淡写,可也正是这样的文字细节处理办法,显得极为妥帖。毕竟,写
得多了便少了读者心里回味的余地,也会显得结构拖沓混乱和情节的不够紧凑。相较于某些作家刻意地浓墨重彩地渲染,匪大这一段里四两拨
千斤的处理方式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也正是这样一段看似寻常的情节,彻底征服了一向对小言嗤之以鼻的某人,让她决定完完整整一字不漏地看下去。现在想来真是幸运,还好
自己没有错过。
和平与佳期的曾经,在平静而充满张力的语句中,在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的气氛下娓娓道来。那样一个温柔而深情的男子,举手投足间的深
沉优雅尽显无疑。那是一个高度纯化的形象,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一种极致理念的化身。
他的魅力,大约在于他一身的矛盾重重。
在佳期与父母之间的选择,常人看来应该是无比的艰涩苦痛,于他,却是果断而决绝。既然说服无效,那就不必多费唇舌。高原反应,生活
艰难,是过去二十年里他从未体尝过的艰辛。归来时在人潮中远远望见那个梦中出现过无数遍的身影,印象中的他应该是平静地喜悦。那种平
静只是因为笃信,属于他们的未来,是触手可及的幸福。
而后,佳期的疏淡,最后的谎言,聪明如他,未必不明白。
因为太清楚的知道,她的孤独无助是因为来自自己家庭的压力,于是他的爱情里,多了愧疚和无奈。
五万块,买走她的自尊,也为两人曾经甜蜜得不尽真实的过去提早埋单。
佳期是无奈,别无选择;和平的隐痛,无以言表,只得远远退开,别无他法。
在阴暗的楼道间,他向佳期道歉,我想并不是为了徐时峰,而是为他的母亲和当时无能为力的自己。
再重逢时,她的身侧是他的发小挚友,而他也终于不是当年的孟和平,美丽温柔的江西静静相拥。
永远都会记得,上海老宅里,他返身去拿钥匙,远远地看见楼梯转角处的佳期,他才终于清醒。
那时的和平,整个人都是失态。
但也毕竟是和平,还能维持表面的淡定从容。
纵然心痛,还是能走过去。
才明白,念念不忘的曾经是他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终于与虚无交界,可那是他一个人的虚无。
曾以为,我们是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来无论如何,都敌不过这么些年的物是人非。
梦魇里若即若离的簌簌落花,迢迢雨夜,咫尺天涯。
在心里勾勒和平的身影,其实一直都是江西眼中的那个他--“深沉的忧郁总会隐约浮现在他的眉宇间,即使站在万人中央,依旧是孤独而茕
然,让人心疼。”
和平,和平。
梦中的他从来都是沉静内敛,喧嚣着的是那些浸淫在回忆深处似断非断的潦草线条和既深既浅的驳杂色彩,兴尽悲来,孑孑的落寞格外令人
心痛感伤。
自此,和平成了我的圭臬和信仰。拿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对比过去,渐渐地,他的存在愈发遥不可及,于是相信,正如前文所言,那是一个高
度纯化的形象,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一种极致理念的化身。
换言之,这世上,再找不到第二个他。
和平,和平。
浮光掠影般一闪而过,原来只是一个注定破碎的幻想。
即使如此,也已然足够。
黄粱一梦,耗日三秋。
P.S 很久以前,早在读完《佳期如梦》时,便寻思着总得写点什么,因为太多事情而被耽误,这计划便一直被搁浅,知道昨天突然想起,终于
算是一了心愿。
听说《海上繁花》即将出版,而我却极不应景地翻出一篇古墓旧账,惟愿不要引来太多白眼。
最后振臂高呼一声,“snowyi,我是冲你来的!
[/td][/tr][/table]
[ 此帖被舞矽在2011-10-04 16:2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