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size]
[size=3] ——岩井俊二[/size]
[size=3]读完《情书》一文,心中确有实实在在的震撼、感动、叹息、难过以及难以名状的晦涩和心酸。[/size]
[size=3] [/size]
[size=3]其实,说起来,和这本书算是有一段纠结的过程。因为我并不是很早就读它的。在这之前,我曾与它兜兜转转了好几年,一直到了今天才有了机会细细品读。[/size]
[size=3] [/size]
[size=3]从初中年代开始,身边喜欢阅读的人都陆陆续续地提起过这么一本书——《情书》。[/size]
[size=3]甲说:这是一本让人觉得很感动的书。[/size]
[size=3]乙说:里面的爱情很纯洁,很真切,很动人。[/size]
[size=3]丙说:它让我觉得很难过,有时甚至是撕心裂肺地疼痛。[/size]
[size=3]丁说:这本书很早就被改编成电影了,很唯美的爱情,值得去欣赏。[/size]
[size=3]……[/size]
[size=3]那时网络并没有像现在这般普遍,只因我在当地的小县城里念书,寄宿在堂兄家,才得以看见那台据说可以拿来知遍天下事的款式陈旧而笨拙的台式电脑。[/size]
[size=3]由于家里管教得比较严厉,每每周末住在哥哥家都不能随意出去玩,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看看电视,写写作业。可是从小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我因在中学里学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感觉这是个十分新奇而又具有无限魔力的东西,便总是趁着哥哥嫂嫂不在家的空当,打开那台机器,看看动画,聊QQ,逛网站……和万千网民做着一样的事情。[/size]
[size=3]那时做贼般的感觉,直到现在都清晰的留在心间。[/size]
[size=3]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尝试着寻找过《情书》这本书的内容和由它改编而成的电影。我想,我大抵是忘了这么一回事吧。[/size]
[size=3] [/size]
[size=3]高中,身边依旧有人在推崇这本书。彼时我在想,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和怎样的一个故事怎样的一段爱情,才会使得这么多人对它念念不忘?[/size]
[size=3]高二那年,舍友无意间跟我说起她不久前看了一部名为《情书》的电影。她是个爱看电影的女孩,而我对电影并没有过多的执念。我讶然于为什么她要特意对我提起?待我想究根问底时,却莫名其妙地被人打断了。[/size]
[size=3]再后来一直没有刻意问起,我想她不过也是不经意的吧,她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能和她一起分享电影乐趣的倾听者罢了,可惜我却是个不合格的倾听者,所以后来即使我没有再问起,她却已没有向我分享的兴致了。[/size]
[size=3]高三,当我在题山题海里抬起头时,在准备与兵荒马乱的年代告别而苦苦挣扎时,我喘着气,坐在电脑前,利用Internet点开了那部电影。[/size]
[size=3]电影开头的一场苍茫大雪,躺在雪地里的女孩,穿着黑色丧服的参加法事的人们……[/size]
[size=3]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到处都是漫天的飞雪,飘着飘着。[/size]
[size=3]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不是电影的原镜头,它就这样无疾而终了。[/size]
[size=3]因为我没有看下去,原因不明。[/size]
[size=3] [/size]
[size=3]大二,在图书馆看见了原著的中文版,鬼使神差地借了回去,一个月后却又干干净净地归还,一点皱褶都没有。[/size]
[size=3]直到现在,我才终于在阗静的下午里,偌大的自习室中,以最虔诚的态度细细品读。[/size]
[size=3] [/size]
[size=3]《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size]
[size=3]博子从未婚夫藤井树的墓地回来,看见他的毕业照片,藤井树的妈妈指着上面一个女孩说,看,这个女孩很像博子,不是吗?说不定是他的初恋情人。[/size]
[size=3]博子并没有过多在意这句话,她只是地把藤井树初中时所住的地址偷偷记在手腕上,于是,一封寄往天国的信便被放进了邮筒,满载了思念。[/size]
[size=3]博子没有想到,这封本该没有回音的信件竟然收到了回复。她震惊、激动、喜悦。她觉得这是冥冥中注定的,是一种命运对她的安排。[/size]
[size=3]她决定和那个回信的藤井树一直保持着联系。[/size]
[size=3] [/size]
[size=3]喜欢博子的秋叶很快便猜到这个藤井树是个真实存在的女孩,并非死去的藤井树。博子认为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两人便趁着旅游的机会来到另一个藤井树的所在地——小樽市。[/size]
[size=3]可是博子并没有见到女孩藤井树,她带着遗憾离开,却在上飞机之前匆匆瞥过那个与自己容貌十分相似的女孩。[/size]
[size=3]看,这个女孩很像博子,不是吗?说不定是他的初恋情人。[/size]
[size=3]男孩藤井树妈妈曾经的一句话忽然闪过心头,让她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失落。[/size]
[size=3] [/size]
[size=3]博子与女孩藤井树继续的书信来往,证实了她心中的想法。原来,男孩藤井树和女孩藤井树真的在同一所中学念书,不仅如此,两人还一起同窗了三年。[/size]
[size=3]博子向女孩藤井树询问关于男孩藤井树的事情,想要对男孩藤井树更多的了解,实际上她不过是想要知道女孩藤井树是不是男孩藤井树的初恋,还有自己在男孩藤井树心中的地位到底是什么。[/size]
[size=3] [/size]
[size=3]所有的回忆被逐渐还原、重组和分享。[/size]
[size=3]两个叫同样名字的男孩和女孩,男孩藤井树总是无缘无故地在借书卡上写对方的名字;女孩藤井树则为一张测验卷等对方至夜深……只是彼此都不发觉吧,感情一直在不自觉和不留神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扎根深延。[/size]
[size=3]只是,值日生栏上同一把小伞下的两个同样的名字,班委投票上中着爱心的两个名字,写着藤井树三个字的深奥晦涩的借书卡上,画着脱衣女郎的英语试卷,自行车停车处的等待,图书馆的一段时光,被托归还的《追忆似水年》……[/size]
[size=3]恶作剧是典型的内向的男孩表达感情的方式。[/size]
[size=3] [/size]
[size=3]这样一幕幕,你敢说没有勾起那些青葱回忆么?[/size]
[size=3]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这般青涩过。无处安放的暗恋,溢满生命气息的青春,沉重苦涩的秘密,彻夜未眠的夜晚,奢侈地装饰成我们的回忆。[/size]
[size=3] [/size]
[size=3]两个相貌相同的女孩,女孩藤井树和博子,她们各自存在于世界的一角,本来是毫不相关地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共同爱过一个人也被这个人爱过,可能这辈子也无从知晓彼此。[/size]
[size=3]女孩藤井树在信里说:我和他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就好像是奥维斯辛集中营里的亚当和夏娃,仿佛生存在不断的冷酷拷问之中。[/size]
[size=3]博子在信里说: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size]
[size=3]博子看到了男孩藤井树最真切的一面并醉心于此,而可怜的女孩藤井树身处在男孩藤井树深深爱恋里却不自知。[/size]
[size=3] [/size]
[size=3]书中的最后,女孩藤井树因为学妹学弟们的“寻找藤井树”的游戏,偶然发现当年男孩藤井树要她归还的《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背面赫然是自己生动的画像。[/size]
[size=3]一切真相都像解开了,一切真相又像依旧是雾里看花。[/size]
[size=3]可是最后那一幕却是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都是静谧深源的清凉泉水,缓慢的渗出,然后流淌过每个人的心间,无比柔软无比清澄。[/size]
[size=3] [/size]
[size=3]拜伦说:[/size]
[size=3]假使我又见了你,[/size]
[size=3]隔了悠长的岁月,[/size]
[size=3]我如何致意?[/size]
[size=3]以沉默?以流泪?[/size]
[size=3] [/size]
[size=3]可惜,女孩藤井树再也没有机会选择是沉默还是流泪,男孩藤井树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里一般,没有痕迹,却比痕迹源远流长。[/size]
[size=3]这么一点少年往事中的暗恋,就这样被岩井俊二以清丽隽永的文字轻声喃语般记述下来,可是它又是那么残酷和忧伤,将成长时的萌动的爱恋,以淡淡的疼痛化作涓涓细流,缓缓漫过人们的心间。仿佛在祭奠青春里所有没能来得及盛开,单纯清澈而又美好的恋情,清新、恬淡、唯美。[/size]
[size=3] [/size]
[size=3]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size]
[size=3]如果当时你察觉,回忆会不会不一般。[/size]
[size=3]可惜,所以发生过了的事情,都是没有如果的。[/size]
[size=3] [/size]
[size=3]而最可怜的回忆却是[/size]
[size=3]很久很久之后想很久很久之前。[/size]
[size=3] [/size]
[size=3]有些语无伦次,可却是我最朴实的文字表以最真实的感受。[/size]
[size=3] [/size]
[ 此帖被云渺青碧楚在2011-09-22 11: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