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柴静这本书上架后就曾拿来拜读过,这个调调应该很适合“豆瓣青年”们的口味。
由于柴静的口碑一向不错,这本书在学界讨论的也很多。但事实上,看完我是对柴静有些失望的,我原本认为她做了多年的纪实节目,应该更有一些深刻的洞见或沧桑的感悟,再不济应该有像她本人一贯作风的犀利。但书里实在满溢着一股子“传媒才女”的顾影自怜。我不是说她写的不好,只是想说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撑不起其标题“看见”或是书籍的目标。如果这本书出自其他人哪怕鲁豫【我在乱讲,粉丝们表喷我】,我都会果断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但出自柴静,这声好就不那么容易叫出来了。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是要大家提防不要将柴静推到所谓“公知”的位置上去,号称什么“当代林徽因”,没有这个必要,更当不起。果然不久就爆出了柴静的各种私生活丑闻,说是“惯三”,三姐专业户什么的。这样把一个女媒体从业者捧到云端再高高摔下,是相当老套且蓄谋已久的毁招儿。柴静曾是一位业界良心一样的女纸,但无奈贵圈儿太黑太乱,平民大众已经不知道谁是真婊子谁堪立牌坊了。
写这篇不是要黑柴静或者是为她正名,只是看到有推荐来发个牢骚。
书是可以读读的,里面的情绪和感悟的确也很能启发人。只是过高赞誉或过低编排,都不适合。透过柴静的“看见”,我们的确能看见更多以往看不见的东西,除了阅读柴静的心情和感悟,更多的去阅读到时代的躁动和复杂,也许会有更多收获。
楼主留言:
好开心。。。有人这么仔细的看我的推荐~~(≧▽≦)/~怎么说呢,我就是那种喜欢上了就很难改变的人,但是,我有不会很关心他们,只是偶尔关注看看。其实,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到现在都还认为她是个好人。虽然说好人坏人什么的太武断了,但是,我仍然这么认为,不仅仅是因为她这个人,而是,我愿意相信我的第一感觉吧。
[ 此帖被shuyu8817在2013-02-13 00: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