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与剪辑之神作--《威尼斯疑魂》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Nicolas Roeg在70年代初期导演的影片。据说是一部学习剪辑的佳作。细细观赏之后发现果不负其盛名,蒙太奇(montage)手法被运用的出神入化。也许这和Nicolas Roeg初入影界便学习剪辑并且从事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摄影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威尼斯疑魂》并不能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片。因为其内在的艺术价值使我觉得它更倾向于一部掺杂了文艺元素的惊悚片。没有妖魔化的鬼神,也没有类似于电锯惊魂的血腥画面,更没有如同午夜凶铃咒怨这种令你内心惊恐到窒息的感觉。
影片花费了极大力气用在了为结尾的铺垫上,要的便是观众在看到结局那一刹那间的明悟和随之而来的颤粟。而除却结局之外的部分则令人无时无刻不陷于重重迷雾中,当然,这也是Nicolas Roeg所要的效果。虽然影片是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Venice)拍摄的,却全然没有威尼斯的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古韵。仿佛阳光就此离开了意大利只剩入秋时分阴冷潮湿的气息。威尼斯著名的狭窄小巷和各式各样的石桥也成为了绝佳的道具,你无法想象平日里温馨浪漫的城市突然间变得阴冷死寂,水中被打捞上来的尸体,和死去女儿穿着体态一样的侏儒在小巷子中蹦蹦跳跳…无不为影片氛围增色良多。却也破坏了之前我对威尼斯所有美好的印象。
故事从主人公的女儿溺水身亡开始,一连串的事件就此拉开帷幕。有一个我认为相当巧妙的地方是在小女儿死去之时主人公受到第六感的提示无意间打翻了红色墨汁,墨汁以诡异的方式蔓延到了整个照片上。照片并无甚特殊之处,因为男主人公是修复古建筑的专家所以不过是一扇极为普通的窗户而已。这个镜头在初看时显得无比莫名,包括对小女儿溺水时男主人公将尸体打捞后对将女儿身上的淤泥树叶都给予了近距离的特写,虽然知道不会有无缘故的镜头但却怎么也猜不透背后的深意。再之后是影片对于教堂的着重描写,不论是教堂主教一系列难以捉摸的眼神和动作还是男主人公修复教堂中发生的种种难以预料的事件,似乎全部都意有所指但就是找不到将它们连起来的那条线。所以影片几乎一直都是在猜测和困惑不解中渡过的,各种悬念可谓是吊足了胃口只等着谜底揭开。
而结局果然不负众望的将所有线索巧妙的联系到了一起,之前种种的不解被抽死剥茧般的揭开,原来一切都早已在昭示男主角必然死亡的命运。被谋杀后的他血液顺着教堂的墙壁缓缓流下,赫然便是开头那副被红墨水侵染了的照片。就在这时教堂的钟声一声声的响起,和男主人公曾在教堂发生意外时钢管碰撞的声音重合在一起。一切都有了完美的诠释,之后便是豁然开朗之感。影片的各种暗喻不可谓不费劲心思,哪怕一幅照片一幅画,一声巨响一个眼神,乃至一声尖叫一粒砖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深刻提示,对于之后的情节与结局的昭示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之前提到过,这部影片没有妖魔化没有血腥和暴力,似乎不太符合传统恐怖片的一些标签,唯一能够找到与现实生活不符的便是异能了。这种异能在死去的女儿,瞎子老太婆尤其是男主人公身上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影片两个最重要情节莫过于小女儿和男主人公的死亡。而在这两个情节中男主人公都有很强烈的预感。红色墨水打翻之后便隐隐的预感到自己孩子出了事,妻子明明已经订了机票回去但他却见到妻子一身黑衣的和瞎子姐妹一起乘船与他擦肩而过,他强烈的异能最后都得到了证明,孩子因捡皮球溺水而亡,在他死后妻子的确一身黑衣的和瞎子姐妹一起乘船为他下葬。而能够预知未来的瞎子难道没有告诉过男主人公即将到来的危险么?不,她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主人公,但最后却依旧没有改变既定的命运。
这部影片最终想要传达出来的东西似乎有些意味难明,我则倾向命运无常且我们无力改变这种观点。有时候阴差阳错会造就无数个意外,小女孩只是想捡回自己的玩具球,男主人公只是看见了和女儿相像的背影便追随而去。但没人知道下个瞬间她便会溺水而亡,也没人知道他遇见的那个小小身影偏偏就是个杀人狂。但显然这部影片不是靠立意取胜,它的剪辑和摄影手法的确是万中无一的,唯一遗憾的是片中由蒙太奇手法剪辑成的一场性爱戏本是极为精华的一段,可惜国内的版本将其和谐了。其实到目前为止,这部影片我依旧有很多地方不知所云,希望看过的和将要看的朋友多多指点:-D
PS:本来还有几段,不过实在剧透的厉害就删了,考完试了好轻松啊干什么都顺手呐,哇卡卡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