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主在雪地上看见了血脚印,循着脚印找 “走了有五百米左右,叶云水顺着那血脚印终于找到了始作俑者,却是一个人”。
始作俑者:比喻最先作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发端者。
留下血脚印难道是做了坏事?
2、“叶云水如今扶正了,空出一个侧妃之位,沈氏出身好,而且又比小米氏和盈絮聪明漂亮,如若说在院子里提个侧妃,首当其冲的人选就是沈氏。”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这里指沈氏最有希望,而不是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吧。
二、常识问题
1、女主因不听话被送到了庙里,注意啊是和尚庙,再怎么样一个大家小姐就算要思过也应该去尼姑庵吧,古时大家小姐去庙里上个香,青壮年和尚也是要回避的,送到和尚庙怎么看也不妥吧!
2、不管在哪个朝代,太医院院正也应该是个官吧,怎么成商了呢?有“官商”这种皇商吗?
3、人物关系矛盾。“叶张氏乃是现今吏部上卿张苍德的小女儿”。“叶云水的死因却是因嫡母叶张氏逼迫她给自己的侄子张宏当侧室,张宏乃是张苍德的二公子”
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关系,叶张氏是张苍德的小女儿,张宏是张苍德的二公子,张宏又是叶张氏的侄子,到底什么意思,张宏不应该是叶张氏她哥吗?
4、对银子的价值不清楚,“每年叶家更是给他的医馆百两银子的供奉,而这糟老头每次出诊另外收取诊金,少五十两不动步”
每年给百两银子的供奉也就罢了,可是每次出诊没五十两不动步这可能吗?五十两是多少作者有没有概念?
5、形容男主角受的伤有这样几个描述:“还在不断的往外渗血,模样甚是恐怖。”“那背上一条半尺长的血口子,深有半指,肉皮都翻在了外面” 都这样伤重了,女主作为一个学医药的,一点应急措施没有,还把人拖回去,准备这准备那的,打算做手术,设施不全还要找个和尚下山买。我们假设丫鬟跟和尚说那一大堆话的时间忽略,买东西、处理鸭肠的时间忽略,那山再矮爬上爬下一趟人也早就血流光了好不好。
三、病句随处可见
我们看一篇长篇小说,容许作者有失误的时候,出现病句也在所难免,不过如果病句处处皆见就不好了。我举例小说第一章
1、“她只听得耳边一个犀利的女声在说话”
“女声”与“说话”不重复吗?
2、“你是母亲的女儿也是我心头的肉”好像“母亲”与“我”不是同一个人似的。
3、“聂美娜只能听着门外春月那凄惨的哀嚎,让她心里一揪一揪的。”这是初中学过的病句典型,叫什么语病我不记得了,但是应该吧“让她”两个字去了。
其实还有很多的中学老师主要强调的病句都出现在文中,可以肯定作者中学语文学的不扎实。
四、人物塑造不成功
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塑造的都太平面化了,没有立体感,就如男主的第一次出现来说,完全是一个失败的描写,浮于表面的刻画,人物像用各种形容词堆砌而成。
而给我印象最深地应该是叶张氏,倒不是这个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是我看了几十章之后,感觉这个女人一下子被描写的阴狠有计谋,一下子又被描写的像个冲动无谋的草包,我完全不能总结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唯一的可以确定的就是她是个“坏人”。
五、作者写书前期准备不充分
文中反复强调女主前世是主修药学的,即使她主修的中医,那也不可能就比古人还强啊,我觉得现代中医已经远远不及古时了,接触少,用的少,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失传了。好吧,我们假设女主的中医比古人都学得好,那有些地方也不可能比现代人还强啊,具体列举可见另一篇帖子起点VIP文《药窕淑女》作者:琴律 对此书几处硬伤的吐槽
再说即使女主真的如此强悍,可是文中却没有什么具体医学上的描写,比如适当地方列举个药方子,适当地方讲讲药理什么的。作者所讲的那些药方破绽啊什么的也太肤浅了。比如第三章里,女主觉得药太苦,看了那个大夫的方子之后“赵大夫不亏是神医,这方子甭说是我这身体,就是个七老八十的婆婆也能返老还童了,可是这黄连……”是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黄连很苦好吧,不用学过医药的才知道的吧,然后赵大夫还意外了一下,好像不知道女主怎么看得出来的,我晕!
好了,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我看不下去了吧。但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还是要客观的说一句,这个故事是很好的,我很喜欢故事的情节和布局,对文字要求不那么认真的朋友还是可以去看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