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700,#000000][tr][td]
[/td][/tr][/table][table=700,#ffffff][tr][td]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95311] [/align]
[b][align=center]评《灯花不堪剪》[/align][/b]
[b][align=center]一。[/align][/b]
[b]怜苏紫——桔梗花开 [/b]
从诓药材的猥琐、到剪灯花的温柔、再到忍箭伤的坚韧和最后别章王的凄美。苏紫,如一朵绚丽的花,开放在黑白交叠的书页间,默默的盛放、戛然的终结、凄烈的余味,短短几千字,如何道得尽那绝代的风华和刻骨的钟情。
苏紫,并不是圣人,他爱章王,生死相随一路,不求功名与未来,非是因为圣母情节,而是他看清了,在章王冷锐的锋芒背后,那刻骨的相思和相知。所以不放手,他的执着那么卑微强韧,让病弱的他对李冉虬的指责泰然视之,对章王的暗示默默承受。不是不懂,而是在青马飞溅的鲜血里,他看到了章王独有的温柔,又如何能够舍他而去呢?当他扼住咳喘,小心的修剪灯花的时候,是否也剪痛了自己飘摇的命运?那灯花就像苏紫,明明晦晦扰得章王不得安眠舒心,总是牵挂纠结,于是他抬手一剪一剪,却到底是怎样心境?可曾有渴望诉求?
直到箭伤入骨,他的隐忍和深情才蓬勃的倾涌而出;在那晦暗颠沛的逃亡路上,柔弱重伤的苏紫却播撒了淋漓的情种,在蜿蜒的路上更在章王清明的心台上。“无论如何,我李冉虬佩服你。”我想说读到这里我也佩服苏紫,到底怎样的感情能让他与蚀骨剧痛抗衡一路?在那一次次危难时伸来的臂膀中,他到底汲取了几许温情?竟能堪堪坚持至此!直至最后的分离,与章王的几句对白,来回辗转的目光,让我看到苏紫的深情和尊严。他把最好的什物都留给最爱的男人,包括珍惜的药材和最美丽的回忆,在章王心里,他永远柔弱却冰雪、机变又温柔、忠诚而体贴、坚忍不拔也善解人意。于是他一去,章王再无所爱。“晗这半生,只爱你一人!”一语成契,直到文章的结尾以及结尾后那漫漫的未来里,都无从突破。苏紫,他盛放在凋谢的前一秒,却那么浓烈袭心,让人无法忘却。
[b]叹章王——大江东去[/b]
从公子晗到章王,这位亡国的储君走得一路艰难。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 流人物。章王凭借着睿智和雄才自然风 流清史,但是读过这个故事,我却只知道他曾如此的爱过一人。
苏紫长相并不如何,从他额头有一白疤就可窥见一二;苏紫性情并不如何,从他一出场的市井和粗痞就可见一斑;但是公子晗爱他,细微到单从脚步就能分辨他的熟悉、温柔到愿意拥他入怀为他抚平一日的奔波辛劳。这并不是做什么政治秀,因为对于卑微的苏紫这并无必要。这是发自内心的钟爱、怜惜和欢宠。
都说公子晗薄情寡义,竟用青马来逼苏紫,但在我看来,青马故事未尝不是公子晗特有的温柔。既然力不从心何不暂去,另图日后相见?总好过愚忠誓死,最后阴阳两隔。在公子晗的心里,苏紫当去则去,不应为了忠诚枉送了性命。他是要苏紫活着,尽管抛却忠义,这就是他对苏紫的爱,不是君与臣、主公与门客而仅仅是一个男人与他最爱的人。
而如此深情,苏紫究竟读懂多少?苏紫的爱恋,章王又明白几分?其实不是没有怀疑过,当遭逢巨变,公子晗将苏紫拉上马坐到自己身后,我甚至暗忖他是不是暗含了让紫苏为自己挡箭的心思?因为箭雨中、主公的身后,那不就是死士的位置么?但愿是我阴暗了,也许情急之下公子晗并未来得及细想许多,也许一切都是命数使然。苏紫中箭、隐忍一路咬牙相随,公子晗到底知不知情?我觉得定然是知道的。他与苏紫是可以听音辨色的熟悉,苏紫的细微变化连李冉虬都无从忽略更何况曾经肌肤相亲如今心意相牵的公子晗呢。若非如此,也不会有每一次救急的扶持,这一路苏紫备受煎熬,公子晗又何尝不是?
不过让我窥见公子晗内心矛盾的,却是在他们临别的一刻。他对苏紫的诘问,竟是满满的不舍,也许青马是真,但更想他留下,再陪伴一程。公子晗也是自私的,他会为苏紫考虑一个安然的未来,也更不想他离开身边,所以即使有青马故事依旧不干不脆的留他在身边;即使知他重伤在身仍然扶持不弃;即使待到临别依旧纵情拥吻,公子晗的温情,顺着苏紫隐忍的付出默默的缠绕而上,最终给了苏紫一个完美的离别,苏紫是幸运的,他遇到一个公子晗,如此谋略谨微,却也依着他的喜欢,给了他一份满意的爱情。
[b][align=center]二。[/align][/b]
[b]楚王之懂情与章王之枉情[/b]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苏紫我总想到虞姬,那个在四面楚歌中翩翩起舞,而后拔剑赴死的传奇女子。我觉得她和苏紫那么相像,都柔情刻骨、生死倚之;又都承载了那么浓烈的爱情,在战火飘摇的岁月里,分外旖旎妖娆。但他们又是不同的,虞姬选择慷慨赴死而苏紫选择忍辱相随,一个刚烈一个强韧,突然让我发觉了,男女的情爱表达竟是如此不同。在危难时刻,女子再强不过一个不拖累;而男子即使再孱弱也要双骑并肩行。那是一种男子特有的骄傲和尊严,爱你是因为你独有的温存,更是因为那平肩而立的骄傲啊。苏紫一路陪伴,与其说是苟延残喘不如说是力争上游,定要比肩到最后一刻。苏紫之于青马毕竟不同,只是章王又能懂得几分呢?
说道虞姬不能不说项羽,说道苏紫也不可不提章王。项羽,一代枭雄,西楚霸王何其威风骁勇,但人们记住的却不是他战场上的威名,反倒是破釜沉舟和霸王别姬的末路萧索。英雄末路本来让人扼腕伤感,但项羽却更多了一分潇洒与柔情,因为虞姬、因为乌骓、因为江东父老,他在战场上杀敌威武,在生活中也能恰当的表达情感。对于身边的每一种事物他都读得懂,同时也许以与之相配的真挚感情。所以虞姬甘愿为她赴死、乌骓誓死不离主人、江东父老拥戴他到最后一刻;他虽是一介莽夫却用心的去珍视了他生命力的那些最重要人和物,他有情亦懂情,所以他名垂青史,让人永远感怀,这就是他与章王的最大不同。
章王也有情,无论对苏紫还是李冉虬,他都是珍惜的,对苏紫更有一份温柔的爱恋情感。他觉得这就是爱了,甚至说出“晗这半生,只爱你一人”。可通篇读完,我还是觉得冷,颠沛的逃亡之路好冷、章王威严的宝座好冷、漫野的桔梗花好冷。为什么?也去爱了,却依然是殇?因为他不懂,他不懂苏紫的相随不是源于忠心,苏紫从不是因为忠于他才爱他,而是因为爱他才追随他。他不懂苏紫站在青马尸首前的苍凉和悲哀;不懂苏紫藏在身上的致命伤口和心底不能抹杀的自卑与挣扎;更不懂苏紫惨淡离去背后的深情和不甘。苏紫人格中最闪亮的光辉他从来未曾读懂,他以为,那份爱不过是愚忠而已,喝下一碗孟婆汤就是下一世安安稳稳的轮回,再不相见再不相念,比不得巩固的江山社稷。却不知,有一种什物默默生发潜潜滋长,若风中的桔梗生生不息,那是苏紫给他的爱情,润物细无声,可惜太过纤细卑微,他竟然终究未曾读懂。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果然世间万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机缘。项羽英雄柔情自有虞姬的刚烈与之交相辉映;而章王冷傲枉情也自有苏紫的强韧来就他日日消磨。果然绝配!只是项王和虞姬终究谱出一曲楚天阔;而章王和苏紫却只能黯然的吟出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b][align=center]三。[/align][/b]
[b]桔梗——全文画龙之笔点睛之用[/b]
前面抒情太久,不如在这里平心静气的探讨一下书里的细节。
通读全文数遍,最难忘却的竟然是那一袋桔梗种子,数次勾起我的疑窦,又让我数度惊起——原是如此这般。
桔梗可说是全文线索,随着苏紫的出场,不久也便出场了。只是这出场极诡异,苏紫在被人追打的窘境之下,“顺手”牵来。读到这里我还以为这代桔梗或是什么珍惜药材,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必会提到,然而那种子却就此销声匿迹,并未有何出挑之处反而成了苏紫一行的累赘之物,用途成谜。后来更成为李冉虬羞辱苏紫的导火索,忽然就觉得桔梗就如苏紫原罪的证明,他是下做见不得光的存在,是鸡鸣狗盗之徒,是公子晗即将迎来的光辉生命中注定被抹去的一笔,小小一袋桔梗就如苏紫一般,轻轻的却也是累赘,颠簸中极为不显眼却也意外的让人牵挂纠结。而苏紫又何尝不是公子晗的原罪呢。
后来几经辗转,在苏紫最落魄艰难时候也未曾割舍,一直随身携带,我开始越来越迷惑、越来越期待这袋桔梗到底是干嘛用的?让如此市井机灵的苏紫冒险偷来又艰难提携一路?但一切疑问都因苏紫最终的离开而戛然终止。他走了,离开最爱的男人,什么都没有带走,唯独这袋桔梗——这袋偷来的桔梗,他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直到行文至结尾处,郁郁的桔梗花丛,已是章王的公子晗来祭奠苏紫,我才突然醒悟,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苏紫早萌死志,特备一袋桔梗花种随身,只为魂归时能给最爱的晗留些许念想?又或是期冀的最牵挂的那人如若想起自己,也有可寻之处?
想到此间又急急的去翻阅前文,骤然感到一种绝望的无力和骇然的震惊。苏紫如此谨慎聪明细腻绸缪,原来开篇他就是想到了死的,并且已经为了自己的死亡而准备了一份温馨的礼物;多么自爱又坦然的苏紫啊。而后原本的青马故事,如今读来全是感叹,替苏紫对章王感叹:你何苦逼他至此!想想苏紫立在寒风里面对青马尸首,定然也会叹一句:你何苦如此逼我?然后苏紫负伤一路,他又用了怎样的心情,拖着病体携着殡礼,蹒跚相随,只为伴君最后一程。而当章王质问他“一袋桔梗尚舍不得丢弃,却要如此轻易舍我而去么?”时,他的那抹苦笑和让人心痛的自轻自贱,都让我感到他深藏在孱弱外表下的坚强和骄傲。也许对于此时的苏紫来说死亡已经不是分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与忠诚,他在这样的磨练下在种种的考验里坚守到最后,一直与最爱并肩而行并没有拖累和哀求,此时孤独的死亡是对他最大的犒赏吧。
忽又疑惑,迟钝如我都对那袋桔梗百般纠结,机敏如章王难道竟未留意么?不可能!其实他早将苏紫携种一路的辛劳看在眼里,才有了临别时那一句诘问。可是他究竟知不知那种子的用途呢?我又去文章的结尾处寻找答案,结果竟然是:章王大概分明是知道的。因为结尾处写章王一日忽要去章钱的边境看看,那时正值秋高气爽。而后章王似在缅怀却又似乎漫不经心,直到有士兵大呼“桔梗”,他重赏士兵后开始吊唁苏紫。暂不说他吊唁的内容,单就士兵大呼桔梗一细节就很有可疑,桔梗本不名贵,有何大惊小怪?是不是出行前章王就授意将士们小心的留意大片桔梗的所在?是不是此次边境之行的目的就是寻找桔梗花进而寻找苏紫的尸首呢?
忽然发现原来这个精彩的结尾全靠桔梗的支撑,作者浮脉千里终于在此厚积薄发。章王的懂和不懂,苏紫的幸与不幸,穿过这个本不太长的故事,直撞入我心里,那么疼。奔波颠沛一路的桔梗,原是为了要开在这里;坚忍铿锵一路的苏紫,原是为了要睡在这里;而纵横常胜的章王,却原来终是败在了这里。一袋桔梗,你知道,那有多少故事?
[b][align=center]四。 [/align][/b]
[b]读者视角,依稀之间 [/b]
本文的代入感并不很强,读者很明显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被引入故事,同时由于故事叙述的偏向性,而很自然的被牵引着偏向了李冉虬视角。李冉虬在苏紫和章王的逃亡路上是不折不扣的第三者,而且这个第三者是偏向章王同时鄙视苏紫的。如此厚此薄彼的效果,却维持了整个行文的大框架平衡不能不说是作者的智慧。
首先在情感上,尤其是腐女的情感上,对受尤其是痴情受都有着天然的同情。如果不加修饰的就引入一个现实而功利的帝王攻,读者感情的天平很容易一边倒的倾向受,造成欣赏上的不平衡,于是作者引入了一个同样不平衡的李冉虬,可以说他是读者与章王间的一道屏障,将所谓渣攻的温柔和不舍一丝丝过滤出来,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整个故事趋于平衡。比如首先公子晗处境的危机以及带着苏紫的诸多不便就是从李冉虬的口中透露给读者,接着又引出章王的一段自白,让读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有情有义的痴情攻。然后通过李冉虬的眼睛去观察这二人,怎么看怎么觉得章王深情而苏紫不配。应该说在文章开篇作者的刻意安排下,章王的形象是明显高于苏紫的,在李冉虬眼里苏紫应该是是个恃宠而骄的小人,于是才有了马厩里的一番羞辱诘问,然而苏紫却回答的坦坦荡荡,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折,恰到好处的展现了苏紫独特的魅力,让李冉虬措手不及,也让读者重新去审视苏紫——一个被如此完美的章王爱上的男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而后作者也顺应着读者思维的转变,逐渐的跳出了李冉虬的视角。虽然李冉虬视角还时不时穿插在文中,但是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此,于是作者也就很自然的又开启了传说中的上帝视角。读者就跟随作者的一笔一墨,看到了李冉虬看到的苏紫、李冉虬眼中的章王、苏紫眼里的章王、苏紫眼里的李冉虬,以及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上帝眼里的彼此,于是阅读很欢乐,随着李冉虬对苏紫观察的入微,渐渐的他的视角开始偏向苏紫,而读者也在不知不觉间对苏紫寄予了更多的关怀和同情;不过平衡仍然没有被打破,章王还是那个深情的章王,他每一次危难中的出手相扶,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与拥吻,让人觉得他真的给的不能再多了,而苏紫也何其有幸。其实全文到此结尾倒不失为一曲情爱挽歌,无奈也悠扬,苏紫、章王让人觉得真是绝配啊,也许只是造化弄人!
然而,可叹作者最终没有童话收场,而是在结尾的一瞬间开启了章王视角。这是全文中隐藏最好的一个角度,从未披露的秘密——对于苏紫的一生相伴一路艰辛、对于李冉虬的半生戎马忠心辅佐那他到底作何感想?
对于李冉虬,他复述了青马故事和苏紫故事,如果说青马是用来惊醒苏紫,那么苏紫的故事又是用来告诫谁的呢?李冉虬也是明白人,这时不绝心惊,而读者也突然如梦初醒般的看到了一个冷酷谋算的章王,如此真实,仿佛之前全是假象。之后是我印象颇深的一段章王独白[color=#6600CC]:“其实午夜梦回,也曾有心痛难抑。然而等那时间湮没了,却也不觉得什么。我对苏紫之爱,不过短暂一生,敌不过家国千秋,河山万里。再想那苏紫在黄泉之下,一盏汤过奈何桥,也未必会再挂念我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倒不如这桔梗,年年复生,年年不尽,也用不着为它期期艾艾。”[/color]这几句可说是神来之笔么?没有这几句章王形象何其完美,而就因为有了这几句,那个看似深情实则薄情、看似挽留实则抛弃、看似看破情爱实则自我安慰的虚伪又猥琐的章王才真真正正的站了出来。原来深情如他也总觉得爱情不过一生一世,比不得江山的永恒不改,却不知那只是他的小人之爱;那个会因为一段奈何桥就将爱恋忘却的只是他自己,并不是他口口声声中的苏紫,这个简单的道理李冉虬懂得、读者懂得、每个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懂得,却只有章王自己不懂。
于是这个本就悲凉的结尾因为章王的这一段的话变得更为郁结不发。然而,当最后的镜头定格在桔梗花下那一截枯骨以及誓死紧握的玉佩时,让人感叹苏紫也终于看不过了么,终于用这样惊心的方式来控诉他的王——我给你的爱,绝不仅仅是愚忠而已!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爱恋,即使死亡也要带走,是要生生世世感怀的执念。章王颓然跪倒,是因为吓到么?是因为震惊么?都不是,那是袭心而来的澎湃悔恨,他也许终于知道,自己曾经拥有怎样的珍宝,又在那惨淡的岁月里丢失了怎样的光辉吧。
写到这里不能不说一句,作者很强大,短短一个故事,竟然不着痕迹的牵着读者走过一个又一个人物的眼睛、内心,一个也没有落下,没有厚此薄彼,把最真实的形象交给读者去爱、去恨,真的不容易。而同时又保留了适当的空白,让人看得明白却不通透,那些幽幽的过往仿佛史书里的记述,真实又让人怀疑,带着浓浓的余味,让那些情仇那段故事延伸在每个人物的生命里。
[b][align=center]五。[/align][/b]
[b]情为何物? ——也许未必能生死相许,只不过,生求相看,死求相谙。[/b]
掩卷,全文中最最成功的之人竟是苏紫,他所愿的终究成真、他所要的全都得到。他爱的人逃不掉,一生难忘他的温柔。能做到如此,只因苏紫要的不多,生要一个人死要一段情,并不去求白头——生,我们执手相望;死,换你一世追忆;足矣!
[/td][/tr][/table][table=700,#000000][tr][td] [align=right][color=#ffffff]= 书评组 麒麟伴月 =[/color][/align][/td][/tr][/table]
[ 此帖被麒麟伴月在2011-07-28 01: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