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女儿》 作者:约瑟芬.铁伊 -所谓真相(推理 历史)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817 回复:13

[原创评论] 《时间的女儿》 作者:约瑟芬.铁伊 -所谓真相(推理 历史)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riff

ZxID:4707140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16 0
《时间的女儿》 作者:约瑟芬.铁伊 -所谓真相(推理 历史)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书名:《时间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Time)
作者: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
連結:[url]http://www.paipai.fm/r[/url]

[b]内容简介:
[/b]
苏格兰场的探长葛兰特因为受伤住院,穷极无聊之际看到历史上有名的「驼子」、「凶手」、「怪物」──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 of England)的画像。而根据葛兰特看罪犯的经验,他一点也不觉得画中人会是传说中那样的坏人。于是,他开始阅读关于理查德三世的事迹,发现历史记载其实矛盾重重。为了找出“塔中王子” (Princes in Tower)谋杀案的真相,他跟年轻的历史研究者卡拉定一同探索,发掘出惊人的真相。

[hr]

[b]背景解说:[/b]

因为这本书说的是英国的历史人物,对于不太了解英国历史的人(如我)来说,看起来会有点吃力。出版的城邦也明白,所以就有了一个不算短的序,介绍理查德三世时代的历史背景。如果有兴趣看这本书的朋友,建议也把序好好看看,或者先稍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其实书里也很清楚的说明相关事件,只是为了某些不明原因,英国皇室的人好像对某几个名字有严重偏爱,女的不是玛格丽特就是伊利沙白(母亲是这个名,女儿也会取这个名,根本分不清),男的不是爱德华就是乔治,到头来让人搞不清楚到底谁是谁,让人看得头晕。

反正我本就生性啰嗦,就让我这历史大外行给有兴趣看这本书的同学们说说背景吧!(已经知道的同学们就不用看我的废话了)

十三世纪的英国还不是个统一国家,国内有多股势力角力。因为英格兰君主亨利六世有精神病,无法处理国事,于是英格兰的贵族分裂成两大阵营──北方的兰开斯特和南方的约克。两派对战三十年,史称「玫瑰战争」,最后约克赢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让爱德华四世(Edward IV of England)登位,开始了金雀花皇朝(House of Plantagenet)。爱德华四世在位二十二年,他的幼弟理查德,亦即是后来的理查德三世,一直是他忠诚能干的得力助手。理查德除了得到君主信任,也是个有民望而且战功彪炳的将士,他曾帮爱德华四世打退了苏格兰人,平定了北方的边界。

在爱德华四世去世时,他任命理查德担任护国公,要他扶助幼主爱德华五世。岂料这时忽然蹦出一个证人,证明爱德华四世在和皇后结婚前曾秘密跟情妇结婚。这一事件曝光,让爱德华五世变成私生子,继承权因此受到质疑。结果,理查德登基成为理查德三世。

两年后,兰开斯特联军(主要是来自法国的雇佣兵)造反,与理查德的约克联军会战于包斯渥(Bosworth),中途约克联军中有人叛变,理查德三世战死沙场。金雀花皇朝结束,兰开斯特的亨利.都铎(Henry Tudor)登基,是为亨利七世(Henry VII of England),开展了都铎皇朝(House of Tudor)。

后来,在都铎时代的史学家托马斯.摩尔(Thomas More)所著的《理查德三世传》(History of King Richard III)里,摩尔指控理查德诸多罪行,其中一条就是谋杀爱德华四世的年幼遗孤、自己的亲侄儿──两位“塔中王子”。莎士比亚就以《理查德三世传》为蓝本,写成剧本《理查德三世》,剧中的理查德残忍、无耻、疯狂,在包斯渥战败时,高叫:「一匹马,一匹马!愿以我的王国换取一匹马。(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因为这些指控,理查德三世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厌恶鄙夷的人物。然而,之后的每个时代都总会有人出来为理查德三世喊冤,而现代史学家则普遍认为《理查德三世传》里的指控矛盾重重,并不可信。可是直到今时今日,在普罗大众的心目中,理查德三世依然是个邪恶象征。

[hr]

[b]感想:[/b]

这本书到底应该算是推理小说还是历史小说,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要说它是推理小说,理由很简单──因为推动整本书的情节发展的,就是推理。本书围绕的主题,是一宗历史上有名的谋杀案:到底理查德三世有没有杀死他哥哥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小儿子,即是所谓的“塔中皇子”?

要说它是历史小说,理由同样简单──因为故事的主角,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里面述说的事迹和论点,都是有实际存在的纪录,包括了手稿、信件和记载等。铁伊在故事里,并没掩饰自己对理查德的偏爱和对摩尔和主教莫顿(John Morton)的厌恶。但另一方面,她在考证方面做足了功课,让这本书比一些纯粹以个人好恶或哗众取宠的历史翻案更有看头。

而其实,这本书可能不该说是历史小说,也不算是推理小说,因为它最终的题目,其实不是为理查德三世翻案,而是[b][color=#FF0000]汤尼潘蒂(Tonypandy)[/color][/b]。

[b][color=#6600CC]"汤尼潘蒂”是什么东西?[/color][/b]

1910年的时候,在英国南韦尔斯(这地方可以比喻为西藏或新强之于中国的存在)发生的一场动乱。当时的内政部长,亦即是著名的二战首相丘吉尔(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因为当地警局局长的请求,派出首都警察支持。据铁伊说,这次事件中根本没人伤亡,却以讹传讹成为所谓「韦尔斯人永难忘怀的血腥镇压」。在本书中,铁伊就用了发生这次事件的小镇的名称「汤尼潘蒂」,来称呼这一个现象──知情的人们为了不知什么理由,对于真相被扭曲不闻不问,由得大家把事情传得越来越奇,耸人听闻。疯子变成烈士,叛国变成殉教,还立碑作传,千古流芳,这种事还层出不穷。

为了巩固新政权,人们创造故事,数落前朝的失德败行,强调新朝的天命所归,这些作为都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人们总是相信一些离奇荒诞,甚至不合逻辑的故事,而不去深思?

例如一直流传理查德三世身体极畸形,一条手臂是枯萎的,背是驼的,于是他一直嫉妒英俊的哥哥,才会杀害他的儿子们。可是大家想一想,一个战场上的勇将,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英皇,会是个身体这样畸形的人吗?一个手臂残废的人,有可能穿着战甲,纵横沙场跟人家真刀真熗的打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实在需要记忆太多东西,所以那些不够精彩,没有独特性的故事,人们一听就忘了。为了让人有兴趣听下去,流传下去,不少历史故事都极富戏剧性。例如黄巢杀人八百万,到底那个时代长安有没有这么多人啊?张献忠的传说更夸张,入川杀人六亿啊!现时中国才十三亿人,明末清初光一个四川就六亿人了?现代人大概不会相信,不过古时一定有许多人相信,不然这种几百年前的荒谬说法根本不会流传下来。

是因为我们都太爱听故事,管他什么也好?那么历史是什么,听的高兴就好了吗?

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人们对于揭露真相的反应。在本书里,铁伊就说了:要是你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传说是假的,人们不会恼恨创造这传说的人──[b]他们会讨厌你,也不会相信你![/b]

[b][color=#6600CC]──是因为不喜欢让人打破自己心中的既有印象吗?[/color][/b]

而汤尼潘蒂最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当代知道真相的人们都不站出来澄清,放任奇闻流传下去?

跟大家说个故事:某人诉苦,说自己的儿子跟自己关系不好,原因在于儿子责怪自己没法让他上大学。大家叫她去参加家庭辅导课程,导师鼓励她跟儿子好好谈谈,以修补她跟儿子的关系。于是,她就回家跟儿子“剖白心事”。

[color=#660000]某人:我知道你一直怪妈妈在你初中的时候没好好照顾你,让你安心念书,所以才上不了好的高中。不过那时你爸爸病了,我要出去工作…

儿子:我记得那是小学时的事,我还没念初中,爸就好过来了,你也没再工作啊。

某人:……我们先不谈这个。

儿子:哦。

某人:我也知道你怪我只让姐姐上大学,没让你上。不过我们家里没钱,没办法同一时间供两个小孩上大学…

儿子:慢着!首先,我根本从来没想过要上大学。还有,姐姐比我大五年,要是我真的要上大学,她也毕业了,哪有什么要同一时间供两个小孩念大学有难处的事?

某人:……我觉得这样,就这样。

儿子:……哦。[/color]

于是,这故事成为一个让人唏嘘万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传说。大家说起来,都会感叹:「孩子就是不明白父母难当啊!」

那位儿子跟我都知道真相,但都不会去拆穿──如果说她在创造汤尼潘蒂,我们都是共犯。我们可说是各有理由立埸不去说话,可是还有许多的知情人,不是闷声不响,就是听的时候似乎失忆了,还附和呢,听的那个兴高采烈……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觉得如何──既然每个年代都有人为理查德三世喊冤,他的污名是不是已经洗脱了?

[hr]

1951年成书时,都铎王朝烟消云散了几百年,铁伊说每本历史教科书依然白纸黑字的写着这段“历史”,而每一个英国学童都会在学校的历史课里,听到邪恶的理查德三世如何残忍地杀害一对天真无邪的年幼侄儿的恐怖故事;

2002年,有人在游记中提到在伦敦塔的血腥塔(Bloody Tower,据说是塔中皇子的遇害现场)中见到这个故事的介绍;

2006年,当我去到血腥塔,我看到的介绍是同时列出正反双方的证据,要游客自己判断到底凶手是理查德三世还是亨利七世。

几百年过去了,理查德三世终于在公众地方得到一个比较持平的评价。可是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到底要再经历多少年才可以扭转过来呢?

本书书名来自一句英谚:真实是时间的女儿(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这句说话忽略的是:时间还有很多其它的女儿,包括杜撰和流言。有些真相会随时间消逝而浮现,更多的,会在时间洪流中烟灭。
[ 此贴被月姝然在2011-05-16 15:4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58
pinksunset

ZxID:10940495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16 0
這本我超愛的啊~~
因為看了這本還特意找英國歷史的塔中王子來看╮(╯_╰)╭
是一本很另類的推理小說~
作者不愧是僅以六部作品就可以于阿加莎平起平坐的推理女王啊~~
沒想到能看到這本的推薦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一瓢祸水

ZxID:14516941

等级: 博览群书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16 0
貌似不错的样子哦!!支持楼主哈
顶贴就好,不要顶我,我不是肺
秋秋-racheld

ZxID:38152

等级: 热心会员
累~~吃力~~沙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16 0
喜欢历史~~~谢谢楼主分享~~

》真实是时间的女儿(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这句说话忽略的是:时间还有很多其它的女儿,包括杜撰和流言。有些真相会随时间消逝而浮现,更多的,会在时间洪流中烟灭。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格美

ZxID:302756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5-16 0
貌似不错的样子哦!!支持楼主哈
天翼邪

ZxID:1205718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非浅央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16 0
看玩楼主的书评,我就联想到蚩尤。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里他被汉族是正史认定做妖魔乱臣贼子。可是他明明也是中华民族的源主之一。

直到近四五十年,考古学界才开始正视蚩尤的历史地位,把他从乱臣贼子的中区别开来,作为与炎黄并列的三祖之一。

真实是时间的女儿(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这句说话忽略的是:时间还有很多其它的女儿,包括杜撰和流言。有些真相会随时间消逝而浮现,更多的,会在时间洪流中烟灭——这句话说得真好。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福满江南

ZxID:323705


等级: 热心会员
我是yoyo | 能让人看完的小说真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16 0
楼主乃真强,我真是佩服。我看这个小说看到我死去活来还是没把她看完,最后终于找借口说还是先把那段历史熟悉熟悉再去看小说会不会比较好。我现在想起这个推理小说中的战斗机还是很内伤……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www.bu009.com

ZxID:1474975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5-17 0
不错哟 支持一下楼主
四和七

ZxID:7304421


配偶: 八爷°
在机场等待一艘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5-17 0
派派抽了,我辛辛苦苦打的都没了,随便说说

看完楼主的推荐,我突然又想重新去看这部小说,写这部小说的评
最不像推理小说的一个推理小说,能把自己对历史的怀疑写到这程度真的绝了

其实看西方的故事,有个很重要的准备就是那一串串的人名,包括中东也是
身为推理迷,我只想说约瑟芬真的很强大,就写了八部小说,几乎没有失败作品,成为了三大女杰之一
相比阿婆,她写的几乎没有任何推理的公式模式可言,每部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存在
相比桃乐丝,我只看过这位作家的温西故事,不好说什么
个人感觉,法兰柴思事件、歌唱的沙也很好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毒舞之月

ZxID:4483984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17 0
看起来是很有内容的书呢
cjjcjjtc

ZxID:14510567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6-09 0
支持
zc532517587

ZxID:14259886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6-09 0
貌似不错的样子
羚音

ZxID:274776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6-30 0
派派来个推理小组吧,我口水很久了~
我主要还是以看日系为主,这本在list上摆了很久了

kikiyo523

ZxID:6654212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8-17 0
k看看。。。。。。。。。。。。。。。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