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时候不见得就是写自己吧,感觉这首诗应该是写的一个通晓乐律的女子的烟花女子对恋人的思念。
琵琶声声还寂寞,欢歌笑语又一秋。这一句可谓全诗的点睛之句了,以乐衬哀,境界就上去了。
还有红笺的典故也用的好,在这里先说明红笺的来历。
红笺, 唐代名笺纸,又名“浣花笺”。亦名“松花笺”、“减样笺”、“红笺”。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元和之初(九世纪初叶),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焉。”又说:“府城(指成都)之南五里有百花潭,支流为一,皆有桥焉。其一王溪,其一薛涛,以纸为业者家其旁。……以浣花潭水造纸故佳,其亦水之宜也。”从这些记载中可知,“薛涛笺”的形制是红色小幅诗笺,九世纪初造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乃涛设计“命匠人狭小为之”。薛涛笺虽只深红一色,但颜色、花纹甚精巧鲜丽。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历代均有仿制。宋代发展了胭脂版纸笺也称薛涛笺,用产于嘉州(今四川乐山县)的胭脂树花染色。宋人诗曰:“名得只从嘉郡树,样传仍自薛涛时。”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认为:“其美在色。”
薛涛,唐朝女诗人。其父为宫廷乐官,安史之乱入蜀逃避战祸,定居成都。薛涛幼年丧父,生活无着,落入娼籍。早年居成都浣花溪,善制诗笺。蜀中产纸甚佳,制以为笺,早有盛名,杜甫已有“蜀笺染翰光”诗句,这句诗是为高适而言,高适时在蜀西为官。成都浣花溪自来就是产笺之地,屡见于记载,唐末韦庄有《乞彩笺歌》也说:“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阁深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就是指薛涛在浣花溪制笺。明朝何宇度《益部谈资》说“蜀笺古已有名,至唐而后盛,至薛涛而后精。”明哲学诠《蜀中名胜记》及万历刻本“薛涛小传”都说薛涛侨居百花潭,东制深红小彩笺。
据《唐音要生》载:诗笺始薛涛,涛好制小诗,惜纸长剩,命匠狭小之,时谓便,因行用。其笺染演作十色,故诗家有十样变笺之语。《牧竖闲谈》载:浇花人多造十色彩笺,于是薛涛另模新样,小幅松花纸,多用题诗。《往都谈资》载:花笺古已有名,至唐而后盛,至薛诗而后精。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据载:薛待用毛笔或毛刷把小纸涂上红色的鸡冠花、荷花及不知名的红花,将花瓣捣成泥再加清水,经反复实验,从红花中得到染料,并加进一些胶质调匀,涂在纸上,一遍一遍地使颜色均匀涂抹。再以书夹湿纸,用吸水麻纸附贴色纸,再一张张叠压成摞,压平阴干。由此解决了外观不匀和一次制作多张色纸的问题。薛涛用自己设计的涂刷法,做出了小彩笺。为了变花样,还将小花瓣洒在小笺上,制成了红色的彩笺。薛涛使用的涂刷加工制作色纸的方法,与传统的浸渍方法相比,有省料、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之特点,类似现代的涂布加工工艺。
薛涛名笺有十种颜色: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何以特喜红色,一般认为红是快乐的颜色,它使人喜悦兴奋,也象征了她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渴望。这可能就是薛涛喜爱红色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薛涛可能有意打破当时一味黄色的沉闷枯燥的色调。
这个典故写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典故表达意境就更加深远了。
我就只能这么赏析啦,水平有限,作为好友,我是一定会挺你的啦。
还有说出典故是为了大家更好的赏析这首诗,真的写的好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