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给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55 回复:6

[『赋』]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给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2 0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给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 本帖被  紅緞° 执行合并操作(2011-06-20) —
(九)我自认为,三首寻找留住春天的诗,都运用了含蓄的艺术技巧。至于其他人是否认可,那是其他人的观点;其他人的观点,我就管不了了。我在一部书中,是这样阐述含蓄艺术技巧的。
所谓含蓄抒情,就是利用最少的文字,来包含最丰富的思想内容,读者通过咀嚼和想象,才能心领神会,从而抒发作者主观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技巧。
(1)我国古代的诗文理论家,是深刻领悟含蓄抒情的真谛的。

(A)宋代文人梅尧臣说: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B)宋代诗人苏东坡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C)宋代词人姜夔说: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D)明代文人谢榛说:

以数言而统万形,……

(E)清代文学家赵翼说:

小中见大。

(F)《历代诗话》中说:

凡诗恶浅陋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唱而有余味。

从以上摘取的诗文理论家们对含蓄的论述来看,都说明了含蓄抒情在诗文中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对人们的冲击作用。

(2)含蓄是诗文的胜境。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递无限,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种含蓄的元素在诗文里占有的比例越大,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诗文里没有含蓄,读者一下子就看到了顶点和结局,诗文就如同嚼蜡,便索然无味了。这是写作的大忌。
(3)冰块在河里涌动的时候,我们只看到它浮在水面上的十分之三,而它那十分之七是沉没在水中的。写作也是如此。在诗文里,我们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摇指天外,给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去想象天空和天空外的一切。

(5)正如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

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他预计到读者也要智慧,它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说去……

(4)我们可以说,诗文中的含蓄,好象是一道沟通心灵的艺术桥梁,它一头连着作者的写作创造,一头连着读者的欣赏再创造。
这一重要的艺术技巧,评论者,难道没有看出来吗?还是因为情绪关系,“没心耐心”看作品,而漏掉了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40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2 0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给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十)我自认为,三首寻找留住春天的人,都运用了借用的艺术技巧。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一种艺术技巧,叫引用论证。所谓引用论证,就是作者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或作家的名言,或科学上的公理,或人人皆知的常理等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一种艺术技巧。
这种被引用的内容,因为是大家都认可的,所以往往用不着再去证明它的正确性。正因为如此,被引用的言论、事理,都必须经得起考验,的确是客观真理,否则,论点便失去了可靠的论据。
另外,引用论证,要注意文字的简洁、生动,不可引用过多;同时,有时对引用的文字,还要略作分析,以加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严谨性和吻合性。
那么,在抒情诗的写作中,引用诗句名言,叫什么呢?我请教了老师。老师说:为了跟议论文区别,就叫借用吧。
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运用了借用的艺术技巧。作者在最后两句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代诗人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中,其中有两句道:“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大意是说:汉宫的金铜仙人铸象,被魏明帝(曹睿)迁往魏都,相传金铜仙人,因为忆念
旧主,临载时,潸然泪下。李贺在此,借以抒发个人的感慨,表示无可奈何的孤寂心情。毛泽东运用借用的艺术技巧,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天如果有感情也会衰老,自然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因此,解放南京,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是“人间正道”,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发展规律的。
作者在第一首《寻找留住春天的人》中,借用了宋代诗人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第二首《再寻留住春天的人》中,借用了唐代诗人宋华“春山一路鸟空啼”等诗句;在第三首《三寻留住春天的人》中,借用了唐代诗人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诗句。评论者也并没有指出借用的艺术技巧。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12 0
良言一句三春暖——给评论者、给自己、给有才者,共勉
(十一)作为一个评论者,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高贵的品质;因为有了这些,你就会一碗水端平,不论是你喜欢的,也不论是你不喜欢的所有流派和风格的诗歌,你都会一样对待。作者期望这样的评论者越多越好,以繁荣我们的诗坛。
我们这个流派的诗风,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向前辈们学习的结果。我读过屈原、李白、辛弃疾、苏轼、郭沫若、毛泽东、贺敬之、郭小川、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词,受他们的影响较大;我也喜欢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永、李清照的诗词;但毕竟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较大,受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影响较大。我从他们那儿吸收了理想、大气,雄健、豪放等等,想融入到自己的诗歌的创作中来,虽然学得不好,但我是一步一步的学习的。
我的老师在我的一部诗集中写道:
可以毫无疑义地说:这是一种脱胎于贺敬之、郭小川的“新格律诗”,表现了作者不仅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而且也自觉地汲取了建国后许多诗人成功的创作经验。
自然,作者与那些朦胧诗人、朦胧后诗人是绝缘的,不仅在思想上格格不入,(作者对生活的挚爱怎能与他们对生活的咀咒同年而语),而且在形式上也南辕北辙。也许有人会攻击说:“过分正统”,但这也许作者的刻意追求。
无可讳言,作者的诗存在着“思想大于形象”的缺憾。……他可是个真正的“业余作者”……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成名成家,因而不少篇带有“急就章”的痕迹,这是不该可求作者的。……
作者是从菲薄的薪水中省出些许,自费出版,用来馈赠朋友和学生,借以切磋学问

我知道诗歌创作中的缺点,正如人有缺点一样,我在创作实践中,努力的克服缺点,虽然现在还存在着。
正如老师说的:我的诗风:“过于正统”;比起那些写古典诗歌的诗人来说,我自认,我还是属于现代派。那些把古典诗词写得很美的人,应该是返璞归真吧!我不过是有那么一点点返璞归真罢了。
























茉茉小乖

ZxID:11985279

等级: 牛刀小试
Que Sera Sera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6-13 0
哈哈,我就一论坛鲨鱼,闻到八卦味儿再远也要过来掺一脚。原本还以为掐架了,结果用引擎搜了半天,风平浪静。

写诗也要有雅量让反对的人说话才好,不然只有欣赏的人可以赞美,瞧不懂的或者不欣赏的就不给发言权了,未免失去评论的公众性。——就算说了两句不喜欢,其实也不是大事(个人认为),到底帮顶贴了不是?
一家之言哈!
 紅緞°

ZxID:205536


等级: 总版主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15 0
我把你这三个帖子合并到一起了哦。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16 0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良言一句三春暖
——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十二)如果说评论者不喜欢我们这种诗歌的流派和风格,认为我是这种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人物,我真是授之有愧的。

什么是风格呢?

意大利学者吕莫尔认为:

    风格是“一种逐渐形成习惯的对于题材的内在要求的适应”。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

    风格“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的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的独特性的印记”。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布封认为:

    “风格就是人”。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两个类型:一类是就不同样式的作品的本身的特点而言,一类是根据作家的主观特性而定。

唐代文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一书中,把风格分为二十四种,其中的“冲淡”、“豪放”、“悲慨”、“飘逸”、“旷达”等,就是着眼于作家的特性;而“缜密”、“含蓄”、“自然”、“委曲”、“流动”等,就是着眼于作品的特点。以上这些,对于我们了解风格的问题,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格呢?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对此曾有过论述。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说:

    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

看来,马克思是赞成布封的观点的。根据这段话的精神,我们认为:风格就是作家的精神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显现,或者说是由作家的精神个性所制约的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方面总的特色。
从文学史上看,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与其他作家相互区别、不可混同的、创作个性,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就是从这些统一于思想与艺术的、不可重复的、而又比较稳固的特征中,认识这个作家,使他与另外的作家区别开来、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家愈优秀,其风格愈强烈,鲜明。谈到唐诗,就要谈到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韩愈的雄肆艰险、白居易的明爽晓畅,以至杜牧的俊逸、李贺的凄艳、李商隐的绮丽;谈论宋词,不能不谈到苏轼的清旷放逸、秦观的委婉清丽、辛弃疾的雄健清壮、姜白石的晴空雅洁。谈到当代文学,诗人艾青的宏畅、严辰的醇厚、贺敬之的雄浑、郭小川的奔放;谈到散文,茅盾的深密,巴金的缠绵、孙犁的素雅、秦牧的厚重,等等。
辨微和区别,原是有比较得来的;而比较无疑要以丰富为前提的。这种对作家艺术风格的概括,不一定十分准确,只是大体分辨而已。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16 0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良言一句三春暖
——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十三)

艺术风格是作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它是作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茅盾同志曾说过:

对于作家的风格的形成起作用的,常常是这两个方面:一,这一时代的社会风气,(尤其是作家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艺风尚;二,作家的世界观和这些社会风尚、文艺风尚有没有矛盾。

一定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社会和个人的、客观的和主观的种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为社会的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历史时期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时代风尚和文艺风尚,都必然对作家的认识和创作,发生深刻的影响。作家同社会上那些人携手前进,他又是生活在什么社会风气和文艺风气之中,这些,自然对作家的新思想作风、生活情趣、审美观点、性格特点的培育形成,要发生影响,并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现出来。
第二,作家的世界观、文艺观,和所走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对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人,而人又可以创作环境。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但是,人们对社会环境又有巨大的革命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实践改造社会环境,以至创造新的环境。作家在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反过来,他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的指导下,去从事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不断地在实践中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一定的艺术风格,就是在作家世界观和艺术观点的指导下,从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实践中不断地认识、探索,并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不可能形成新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学习、师承和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扬民族的文艺传统,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艺的发展,犹如大江大河;后人总要从前人那里学习和继承丰富的艺术经验,并有所革新和创造。这不论是在创作思想上、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上,都要有所摄取和借鉴。
第四,作家本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作家的创作个性,也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时代的影响,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和创作道路,相同或相近的师承关系,只有通过不同的个性,才能显现出艺术风格的独创性。由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道路、连同他的性格、气质、才能、爱好、志趣,等等的差别,因此,对生活的认识和表现,对前人艺术经验的接受上,都会产生显著的区别。所以,同时代,甚至参加同一个艺术团体的作家,世界观和生活道路相近或相似的作家,风格都有可能很不相同。正因为如此,作家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所长和所短;要根据自己的主观特点,在深入生活和借鉴中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独创性。有艺术独创性的作家,才能会成为有鲜明风格的作家。
评论者因为不喜欢这种风格流派,而如果把我这个业余的、学习写诗的人,当成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不是抬高了我吗?从这一点来说,我才说授之有愧。
第一,艺术风格虽然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前进,作家世界观的转变和艺术经验的增长,作家的艺术风格,也会随之有所变化。
第二,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并不是人每作者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两个问题,我们就不阐述了。请诗友们和朋友们自己去看书吧!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