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山(二)——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259 回复:1

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山(二)——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11 0
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山(二)——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
— 本帖被 煞 执行加亮操作(2012-07-16) —
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天(二)
——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



中国的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读顾思的诗歌不多,但总感到有婉约派的影子和受婉约派的影响。婉约派的特点是:侧重写儿女风情,结构细致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优美清丽。一个诗歌作者,必须学习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它的精神和实质,并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去继承、去发扬、去光大。
祖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大海是那么的辽阔和广大。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根据雨果的名言,笔者的题目是《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天》。笔者想,它的寓意,笔者、顾思、其他诗歌作者、诗歌评论者,应该是心知肚明吧!对一首诗的探讨和研究,不是为了一两个人,而是为了诗词歌赋的诗歌创作者和诗歌评论者。
顾思是四川人,哪儿有著名的高山:贡嘎山、雀儿山、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没听说有海。顾思之所以能写出《白色的海》,完全靠她的间接生活和丰富的想象。这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没有亲自经历过的生活,依靠间接生活和丰富的想写出不朽作品的人,大有人在。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没有去过辽宁省的大连,也没有去过黑龙江,却在风光影片中,写出了著名歌曲:《大连》和《太阳岛》。《红楼梦》离他的生活更远了。他却花费了四年的时间,为《红楼梦》87年版的电视剧,写出了12首经典歌曲。
笔者曾经提出了思想品位高、艺术品味高、美学品位高,来衡量一切文学作品的问题。笔者认为:顾思的《白色的海》,在艺术品味上和美学品位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在思想品位上,还欠缺一点,顾思是否认同呢?

按词典的解释,忧郁是指精神的忧伤或愁闷;忧愁是指因为遭遇困难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苦闷。笔者认为:忧郁和忧愁,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忧郁稍微轻点,忧愁稍微重点。笔者写过不少忧愁的诗歌。现将笔者写的《人比黄花瘦》一诗,全抄如下:

人比黄花瘦
小序: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以西风摧折下的憔悴的菊花为比喻,写出了离人的憔悴之甚,愁苦之深,思念亲人之切的心情。

帘卷西风啊,
你比黄花瘦。

愁绪太多啊,
你瘦如骨头。

你愁啊愁!
如山一样的愁,
像海一样的愁,
似江一样的愁,
赛河一样的愁……

你愁啊愁!
愁得日不走,
愁得月不走,
愁得风不走,
愁得云不走……

你快快——丢掉忧愁,
精神抖擞,
手托星斗,
去拼搏——去战斗。
你才能——攀上了——九十九层的——高楼;
你才能——飞过了——九十九座的——山头。

你快快——丢掉忧愁,
未雨绸缪,
放眼五洲,
去开拓——去奋斗。
你才能孕育出——戈壁大地的——绿洲;
你才能绣制出——中华大地的——锦绣。

丢掉忧——化作欢乐——青春的太阳——
永不走
丢掉愁——化作喜悦——生命的月亮——
永不走。

人这一生,到底有多少忧愁呢?实在太多太多。无钱读书,这是一大忧愁;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这是一大忧愁;恋爱失败,这是一大忧愁;无钱治病,这是一大忧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是一大忧愁;工作中跟领导和同志们有矛盾,这是一大忧愁。笔者在《人比黄花瘦》这首诗歌中,运用了修辞学中的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艺术技巧,写了十一个“愁”字。当笔者把一个“愁”字,写满了、写足了、写充分了、写到顶了;然后运用一百八十度的大急转弯的艺术技巧——即把“愁”字丢掉,“去拼搏——去战斗”“去开拓——去奋斗”。攀上了——九十九层——高楼的,是建筑工人吗?是旅游客人吗?飞过了——九十九座——山头的,是登山健将吗?是教授学者吗?孕育出——戈壁大地——绿洲的,是专业大军吗?,是军垦战士吗?绣制出——中华大地——锦绣的,是劳动农民吗?是修路工人吗?

鲁迅说: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曹禺说:

生活有无比的丰富性,你尊重生活,深入生活,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真实的人,就会发现鲜明的人物性格,这才能塑造出典型来。譬如周朴园,并非真的有那么一个性周名朴园的人,但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张朴园、李朴园,他是这个人的鼻子、那个人的眼睛,又一个人的事情……总之是一个大坏蛋。

鲁迅和曹禺,都谈到了创造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的方法。实际上,一切文学作品都要创造典型。抒情诗的作者所创造的“我”、“他”以及其他人物和感情,也应该是典型的。人在生活中,谁没有忧愁呢?
笔者写的“你”和“愁”都是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最起码虚构了、集中了、概括了、笔者分析的那些人:即建筑工人、旅游客人、登山健将、教授学者、专业大军、军垦战士、劳动农民、修路工人等等的“忧愁”。
婉约派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写儿女风情,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的李清照,尤其如此。因此,她写的跟丈夫赵明诚离情别绪地一些“愁”词,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或者说带有强烈的自然主义手法!因而也就缺乏了更加强烈的典型性。顾思写的《白色的海》的“忧愁”,是否带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呢?而缺少了点更加强烈的典型性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燕雁无心

ZxID:14718963


等级: 文学之神
我总是告诉自己,保有一颗年轻的心,如同宝藏青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11 0
更进一步的深入,去探索个人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区别,都说忧郁是诗人的天性,可是正常人(普通生活)怎么才能激发那种诗情呢?没有任何忧愁的人,是不是注定不能有好诗?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