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490,#207865,#207865,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table=440,#ffffff,#207865,1][tr][td][align=left][size=2][font=宋體][color=#207865][b]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释
归老:年老离任归家。宁无:难道没有。元元:指人民。
前两句说,离任回家难道还没有五亩田地可以维持生活吗?我读书的目的原来是为了人民的。
课:这里作阅读解。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这两句说,在微弱的油灯下看书,眼睛已大不如从前了。但我每天仍然要阅读二万多如蝇头一样字的书籍。
[/b][/color][/font][/size][/align]
[/td][/tr][/table][/align][align=center][color=#ffffff]███ ███ ███ ███ ███ ███ ███ ███ ███[/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12/09/15/214_13050311_3387df4aff00af0.jpg[/img][/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 ███ ███ ███ ███ ███ ███ ███ ███[/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table=440,#ffffff,#207865,1][tr][td][align=left][size=2][font=宋體][color=#207865][b]
赏析
这首诗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陆游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形象。他年老了眼睛不大好用了,每天依然坚持着阅读,这种精神怎不值得我们动容呢?
诗的首两句提出了他读书是为了服务平民百姓,他说自己虽然老了但尚有田地可以维持生活,读者不为功名利禄,只是很简单的想为百姓再多做一点。可能他开一间学堂然后有兴趣读书的都成为他的弟子,只要有心向学他都愿意去讲解,这是一种极为单纯的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只为读书而读书的一种精神。
在古代那种环境下,士农工商读书人是被看高一线的,多少人寒窗苦读多年一旦高中进入官场便忘了自己当初的抱负呢?有多少人还能坚持自己当初的理想还记得最初的抱负呢?
至于现代,读书又是为了甚么呢?更多的还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优渥的工作能有衣食不缺的生活吧。求学时的读书为了考试,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光宗门楣。其实不管是抱着甚么目的读书都没问题,只要那些知识最后入了我们的脑袋能为我们所用即行。
三四句很形象化的写出了年迈的陆游视力虽然逐渐退化,然而他依然在微弱的灯光下刻苦的学习,每天坚持阅读二万多如蝇头一般的字的书籍。诗人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也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程度,在艰辛的环境下依然辛苦的求学,怎不令那些好逸耐劳的人羞惭呢?
活到老学到老在诗人身上并不单单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他是真的如此用行动来说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
其实读书真的是一件很枯燥无趣的事情,坚持一天容易,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或许阅读不同的书籍从中能领悟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体会,明天比今天又多了解一分,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钻研学问最终获益的是自己,所以这才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谪吧。
相信陆游的生活一定过得特别充实,就像一个百宝箱,而他所学并不藏私,都教给了老百姓,由此可见读书其实乐在分享,寻找同道中人也是读书的其中一种乐趣。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不同的人身上寻找不同的知识,获益的也是自己。
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家中有一个如陆游般的长辈可真是获益非浅了。他是一个很形象的学习对象,以身作则钻研学问,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怎不令人佩服呢?
[/b][/color][/font][/size][/align]
[/td][/tr][/table][/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