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茶治国流传下很多故事,例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雍正皇帝因病去世.弘历承嗣帝位,改元乾隆。他坐上龙椅之后,碰到的第一件棘手之事就是,当时朝野上下都在议论康熙帝晚年施政失于过宽,包庇了一批过去有功的元老巨贪。雍正帝施政失过严,大开杀戒,搞提大臣们人人自危。乾隆在按照皇家规矩料理完父皇的后事,第一次召集权臣不是直接议政,而是在当时中堂大臣张廷玉家中品茶。乾隆亲自动手泡茶分赐给众臣,而后悠然自得地“手把茗盏论宽严”。他以茶道主中和之理告戒在场的亲信大臣:“治国如沏茶,要取中庸之道,太宽太猛都不宜。”他说“于今形势而言,要想政通人和,创极盛之世,必须以宽纠猛。这和皇阿玛以猛纠宽的道理一样,都是刚柔并用,阴阳相济,因时因地制宜。朕以皇祖之法为法,皇父之心为心,纵有小人造作非议也在所不惜”。一场君臣品茗会,乾隆借茶道之理,把他治国的大政方针讲了个透透彻彻。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他在以茶治国方面多有创新,直到他主动禅让皇位给太子永琰(即嘉庆皇帝)时还演了一场精彩的茶戏。
在乾隆决定让位的那一天,宣永琰和福康安到圆明圆去拜见他,当时乾隆正在思春、怀春两位美人的搀扶下于园中散步。见到永琰和福康安,乾隆满脸堆笑,一边命“煽火沏茶”。一边说:“琰儿,来得正好,陪朕坐坐。福康安你也坐下,今个儿咱们一同品新入贡的武夷山大红袍,不必论君臣之礼”。
“是!”永琰和福康安一齐躬身答道。
乾隆亲切地看着福康安,又看了永琰一眼,一边揉自己的膝头,一边对福康安说道;“联下旨催你,是为了赶好日子。明日是辛亥日,是永琰数格里最好的黄道吉日,朕要升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永琰为太子”。
他略停顿了一下,放下揉膝盖的手,正容望着永琰说:“明年正月初一你即嗣位。虽然是内禅,但年号要公布,改元为嘉庆皇帝——这和你的亲王封号一样。”
一席话直听得永琰热血上涌,觉得一股热气自丹田中拱上来,使他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兴奋,自豪中又夹杂着惶恐不安。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是自己长期以来拼死也要追求的东西,可是一旦到手时,又觉得不知所措。
正好这时,太监沏好了茶呈了上来。乾隆接过一杯并吩咐道:“快给你十五爷端上,这大红袍最讲究要乘热品饮。岩韵稍纵即逝呢!”
永琰和福康安接过茶后,心都镇静下来,看着乾隆在傍若无人地忘我品茶,也都低头乘热闻香品茗。
永琰闻香后一脸困惑。赶紧啜一口,似乎不信,又啜一口,心中顿时感到从脊髓中透出一丝寒意。福康安品茶后也呆若木鸡,双眼直望着乾隆。
乾隆却一脸祥和,双目含笑,一边津津有味地啜茶,一边说:“永琰明年登位,布新不可忘旧,你应当度量宽宏,遇事多与和坤还有几位军机大臣好好商量。”
永琰、福康安二人都是品茶高手,雨水、雪水、惠泉、玉泉……什么茶,一入口便知。今天乾隆所赐的茶,是充满陈香陈韵的陈年大红袍,绝非乾隆所说的“新茶”。永琰这个将要登基的太子一切都明白了,老阿玛是用武夷陈茶提醒他,陈茶比新茶更有韵,登基后千万不可忘乎所以。
“好茶”!永琰不胜苦涩地一笑后,站起身来,自己执壶斟了个七分杯一饮而尽。
“好茶谢万岁赏”!福康安心慌意乱地说着,也干了自己的那一杯。
“嗯 ……你们都说好茶?懂得就好!懂得说好!朕打从小起就最爱喝大红袍,不过这茶虽然好,只是喝多了难入眠。琰儿跪安吧。”
说着话乾隆依旧悠然自得地品茶。这位老茶皇,真不愧是茶道高手,他把茶玩到出神入化了。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1-02-03 22: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