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51170] [/align]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个光辉为后人所敬仰的名字,就是刘胡兰。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刘胡兰展示在外面的多是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艺术形象;实际在烈士的花季青春中也曾有过丰富的情感生活。在她短暂的生活历程中,有过两次订婚、一次恋爱,牺牲后又有一场冥婚。
据当地乡亲回忆。刘胡兰长得非常清秀,加之当时此地十分盛行传统的早订亲习,因此,村里村外不少看着刘胡兰长大的长辈乡亲,都为其说媒。
邻村有个小伙子叫陈德邻,其父托人来提亲。陈德邻五官端正,思想进步,还参加了县里的抗日工作。这样的小伙子刘胡兰清楚,对其印象本来就不错,也就同意了。有一天,陈德邻从县上回来,其父就给儿子提到与刘胡兰订亲的事。陈德邻一下子愣住了,如实地回答自己在外边已经有对象了。第二天,陈德邻招呼刘胡兰一起来到村外。二人商量,一致同意各自回家说服父母解除婚约。刘胡兰的第一场媒妁姻缘也就因此宣告结束。
1946年5月,刘胡兰被调到县里工作。同年6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上级又派她回家领导土地改革运动。到家的那个秋天,提亲的人又来了,说媒对象是邻居家的老大白梅。
那个年头,订婚都是要先向党组织作汇报的。当刘胡兰向入党介绍人提起这事时,得到这样的回复:“年轻人婚姻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强迫包办。但作为一个党员,订婚前得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政治条件,起码要求对方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问题的人。”白梅当时在外地当学徒,刘胡兰确实不了解白梅在外面的情况,相处不到三个月她便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尽管年纪尚小,但刘胡兰在对待感情方面已经很理性,懂得大局和自身感情的合理安排。
不久之后,刘胡兰碰到了自己唯一恋爱过的男子。那是1946年的10月底,恶劣的战争环境使已是连长的王本固染上疥疮,部队在开拔之前,把他暂时安排到刘胡兰负责的村子疗养。一天下午,王本固脱下一堆又脏又臭的衣服,洗了个澡,涂上新药。正当他准备穿上衣服时,有人“当、当、当”地敲门。他急忙裹紧衣服,一脚将脏衣服踢到床下。
“王连长,好些了吗?”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女走进门来。“哦,好些了。”王本固见是一个姑娘,吃了一惊,但又立即想起地方党组织介绍的一位妇女干部来。虽然年龄不大,却已是党员了。“你就是村上的妇女干部吧?”“是的,我叫刘胡兰,从现在起,我开始负责照护你,需要啥就跟我说吧!”刘胡兰顺手把床上的单子、床下的脏衣服扯了起来,利索出门。在刘胡兰的精心护理下,王本固的疥疮没多久就几乎痊愈了。
两个星期后,王本固接到了归队的命令,他首先想到的是告诉刘胡兰。在临走之前,王本固拿出营长牺牲时留给他的一块手帕,递给了羞怯可爱的刘胡兰。刘胡兰慢慢接过手帕,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
后来,王本固所在的部队又回来了,刘胡兰高兴得又蹦又跳。一天下午,王本固被请进了刘胡兰的家。刘胡兰红着脸给爹、妈和王本固各敬了一杯酒,王本固看着她高兴得直乐。饭后,王本固告别老人回连部,刘胡兰起身相送。王本固对刘胡兰说:“组织上现在只同意我们订婚,战争没有结束,结婚还要再等一等。”刘胡兰娇羞地说:“别想那么多,我懂,订婚就行了呗,我还小。”一个未满15岁的美丽女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收获了一份难得的真爱,心里该是怎样地欣喜和开心呀!
然而,1947年的1月12日,天气阴沉,人间恸哭。刘胡兰在那一天牺牲了,她在临刑前把那块手帕当成最珍贵的物件交给了继母。王本固守在刘胡兰的尸体旁坐了一个晚上,用悲痛的心声向刘胡兰诉说自己的思念。从连长升任师长,他一直在心里珍藏着刘胡兰。
刘胡兰牺牲后,由大伯操持,按当地习俗和一起牺牲的石六儿阴配。1957年,刘胡兰烈士陵园建成,刘胡兰遗骨单独迁进陵园,冥婚至此结束。
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也是血肉之躯,每一个英雄都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刘胡兰生前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使得她的英雄形象更加可亲而又可信。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6 11: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