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1351064]
[color=#6600cc]两度贴,是唐太宗出征高丽时,给皇太子李治写的私信,这封信充分表现了唐太宗的爱子之情,展现了这位伟大帝王作为父亲时细腻的一面。李治,小名稚奴,长孙皇后所生,皇后去世后,与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因此唐太宗对兄妹俩万般呵护宠爱。[/color]
[color=#ff0000][b]两度帖原文:[/b][/color]
[backcolor=#00ffff]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backcolor]
[backcolor=#00ffff][/backcolor]
[color=#ff0000][b]翻译下来是这样:[/b][/color]
[backcolor=#00ffff]两次收到宫里来的信,却不见稚奴你的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不久前忽然收到你的信,说太子妃生病了,我的担心忧虑才顿时解除了,就好像死而复生的感觉。从现在起,如果你的头风病发作,要立刻写信告诉爸爸。如果有什么小病小痛,也要一一写信告诉我。刚刚得到辽东那边来的消息,抄录一份给你。爸爸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爸爸,书 [/backcolor]
[backcolor=#00ffff][/backcolor]
[color=#6600cc]这样的信,即使是现在的父亲,写出来也会肉麻吧,何况是一代帝王?[/color]
[color=#0000ff][b]关于唐太宗宠爱李治的史料[/b][/color]
[color=#6600cc]1、《唐会要》卷六◎公主杂录》:(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阁,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 “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 ?” 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2、《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 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
3、《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臣遂良言:..............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传》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忠孝恭俭,义之方谓。国家於东宫,略同魏府。即目所睹,未有殊别。语其将来,不可不虑。若多其室宇,唯欲崇高,赐以金贝,使其盈积..........
4、《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第二》:太子曰:“念臣七岁偏孤,蒙陛下手加鞠养,自朝及夕,未尝违离。明旦辞违,陨心泣血,今日顿锺於臣。”因悲不自支。帝亦为之洒泪。
5、《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七》:初,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至立为太子。
[/color]
[color=#ff66cc]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本来应该出居东宫,太宗却舍不得硬把他留在宫中,十天半月才回东宫一趟,被褚遂良、刘洎拍,最后叫李治隔天出去见见师傅们意思意思。(拍砖的理由是不可过于私爱)
立为太子后,太宗出去游玩时仍要带着,被大臣拍:伏承皇太子从幸灵州,臣愚以为皇太子养德春宫,日月未几,华夷远迩,伫听嘉音。如因以监国,接对百寮,决断庶务,明习政理,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与其出陪私爱,曷若俯从公道?[/color]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7 21: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