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绿水--《王的男人》
首先是张绿水,讲他必须要先讲他的丈夫——燕山君,朝鲜历史上一共两个废主,燕山君是第一个。他有点心理变态,倒行逆施,要按照佛教礼仪重新安葬自己母亲,为其恢复名号,并杀害了大批劝谏的大臣。同时为了报仇,杀死先父的几个妃子,甚至杀死了劝说自己的祖母仁粹大妃。
燕山君李隆(有竖心旁)为成宗大王之世子,
燕山君是成宗与废妃尹氏所生,为成宗的长男。生母尹氏是成宗最初的王妃,但尹氏在他5岁时因为宫廷斗争而被废赐死(尹氏在1474年因恭惠王后·韩氏去世因而登位为正妃,但因忌妒心异常强烈,不但杀害与成宗有关系的宫女,还弄伤成宗脸部,所以在1482年被赐 死药毒杀),所以他实际上是由贞显王后所抚养而长大的。在他8岁的时候(即1484年)被封为王世子。其性格非常粗暴且从小就厌恶读书,也有人认为他作为王位继承者并不适任。成宗虽然也同意,但并未下废嫡的决定。1494成宗过世,燕山君凭借祖母仁粹大妃(德宗大王大妃)的庇护于是便登基为王。正妃为居昌慎氏。 成宗大王继室贞显王后生子晋城大君(日后的中宗大王),从而威胁着燕山君的世子地位。
甲子士祸
奸臣们往往利用燕山君的个人好恶,诱导其感情,最后达成自己的目的。甲子士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发生于燕山君十年(公元1504年)四月。挥霍奢侈的燕山君由于财政窘迫而将手伸向腰缠万贯的勋旧派大臣身上,受到勋旧大臣的抵制,因而燕山君对不顺从的勋旧派心怀怨恨。燕山君伺机要铲除这些令自己心情不快的大臣。而顺水推舟的外戚任士洪举发燕山君生母尹氏被废的真相,为燕山君火上加油,意图借助燕山君之手铲除部份勋旧大臣。【盛怒之下燕山君一气杀害成宗大王淑仪严氏、郑氏以及两个弟弟安阳君和凤安君,甚至指责其暴行的祖母仁粹大妃也不手软,一并将之杀害于昌庆宫景春殿】,可谓丧心病狂之极。一心为生母报仇雪恨的燕山君执意将尹氏配祀成宗庙,顺手将胆敢反对的数十名大臣不由分说予以斩首。而甲子士祸中燕山君就如同任性的孩子一般疯狂地大开杀戒,甚至不分勋旧与士林(士林巨头金宏弼、死去的勋旧大臣韩明浍等均受牵连)
公元1506年,在位十二年的暴君燕山迎来了末日。九月,知中枢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颜、吏曹判书柳顺汀、水原府使张珽、司仆寺佥正洪景舟等人密谋举事,反抗燕山君的暴政。朴元宗指使下的反正军袭击了戚族慎守勤和任士洪的府邸,诛杀二人之后挥军进攻燕山君所在的昌德宫。而此时的燕山君早已失去了人心,在为难之际左右相继叛离无人施以援手,昌德宫内入直的军士以及承旨纷纷逾墙而走、逃散一空,朴元宗所率的反正军至此已经不必多此一举进攻昌德宫,遂结阵于景福宫阙门之外,与百官入宫准备迎立晋城大君。之后,经过朴元宗等人与慈顺大妃(晋城大君生母)的商议,传令燕山君交出大宝让位于晋城后流放江华岛乔桐,晋城大君李怿遂即位于景福宫勤政殿。
当年的十二月,一代暴君燕山君被赐死,终年仅三十岁,朝鲜史书评价其人是"悖恶",为了镇压朝臣,制定寸斩、炮烙、拆胸、碎骨飘风等酷刑,并不时派医女去赐送毒药与政敌。此外,由于先主废除了官妓制度,燕山君为了宴乐,把医女强充官妓,开了很坏的先例。宠爱艺妓张绿水。他又曾把成均馆,佛寺改建为妓院,因为有人用 训字(现在的韩文)羞辱他,所以禁了训字。这些行径,都被指为"淫乱宫庭"。
张绿水是低贱的官婢出身的,但十分得燕山君的宠爱,被燕山封为张淑媛,燕山曾经为博取张淑媛欢心,不惜践踏国家纲纪满足其要求,两人成为暴虐政策发出的源头。
金尚宫--《王的女人》
金尚宫是宣祖和光海君时候的人物,先后跟了父子二人,这段历史还涉及著名的仁祖反正
宣祖的正室懿仁王后一生未生一男半女,而宠妾恭嫔则生了两子临海君和光海君,仁嫔金氏生了信城君(夭折),光海君因为学问很好且具有人望,又因为在壬辰之乱中表现优异,所以取代亲兄长临海君成为世子,引发亲兄弟之间的内哄,这还不止,继妃仁穆王后则在宣祖晚年生下唯一的嫡出子-永昌大君,仁嫔金氏也幸运地为宣祖又生了一位王子定远君(日后的元宗)。这样,世子光海君、临海君、永昌大君、定远君四人,成为宣祖末期王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围绕着这四个人,朝廷的政治局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北派支持光海君、小北派支持永昌大君、南人党支持临海君、西人党支持定远君。
1608年光海君继位,立刻陷入党争,他后来为保王位而于1609年把临海君杀害,5年后永昌大君亦难逃一死。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当时刚好处于明朝万历年间,中国政府正在为了立太子(光宗和福王)的长幼问题争吵,所以很久都不承认光海君的国王地位。
后来西人派发动叛乱,立定远君的儿子绫阳君为仁祖,史称仁祖反正,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其后1641再被流放济州,并在那里老死,享年61岁
金尚宫是宣祖时期就入宫的尚宫,一开始应该是内人身份,她深受宣祖宠爱,但是却与光海君相恋,後来她为了帮助光海君继位,还下毒让宣祖提早死掉。之後在光海君担任君王时间,搞乱朝政,与权臣李瞻尔合作陷害政敌,还主张光海君废掉继母仁穆王后.(1618年,仁穆大妃虽未被废位,但遭到了杖责被监禁在西宫(庆运宫)。)仁祖反正后,金尚宫以首要罪人身份被杀
张禧嫔--《张禧嫔》
张禧嫔(1659/9/19-1701/10/10)原名[玉菁],别号:[冰山]比肃宗大二岁,先由内人被封为尚宫,淑媛,昭仪,最後被封为禧嫔。
家道中落入宫为内人的张禧嫔(译官-张炫的侄女)当时是太皇太后[庄烈王后-赵氏(1624-1688)仁祖继妃]身便伺候的内人。
后来张氏得到肃宗的宠爱升为尚宫,但因为太皇太后与太后[明圣王后-金氏(1642-1683)肃宗生母]不和,也各自属于不同党派,太后与西人党派的大臣联手将张氏赶出王宫,张氏去向太皇太后求情,太皇太后因实力较弱,安慰张氏会找时机再接她入宫。
当时由世子嫔升为王妃的第一任王后-仁敬王后未生子就过世了。不久之后太后也死了,苏宗又迎娶第二任王后-仁显王后,出身於骊兴-闵氏,(与明成皇后同为骊兴闵氏的人)。
原本支持张氏的太皇太后却一直没有接张氏回宫,张氏无法忍受被赶出宫的凄凉,心灰意冷上吊自尽却被母亲发现救下,张氏被救后从此性情大变,发誓要用尽所有方法重回宫中,夺取一切权力。
张氏托人向太皇太后重提入宫的事,但此时太皇太后的心已偏向仁显皇后,并要求张氏等太后三年丧期服满再入宫,但用意其实是希望仁显皇后能在这三年内怀孕。
张氏发觉连太皇太后都背叛了她,而肃宗也因为新娶仁显皇后而遗忘了她,张氏警觉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她自己。
仁显王后入宫三年依旧无子,仁显王后也很焦虑,为使王室有後,仁显王后向肃宗提出要将张氏接回宫中。
张氏回宫後重获肃宗的宠爱,并被封为淑媛,张氏假意向仁显王后修好,获得仁显皇后的信任,得到肃宗专宠後的张氏,气焰逐渐高涨。
张氏为谋得权势与地位无所不用其极,仁显皇后为了压制张氏,引入金贵人入宫,金贵人入宫後得到肃宗的喜爱,张氏不满金贵人入宫比她晚却地位比她高,两人向肃宗争宠,後来金贵人落败,从此被打入冷宫,仁显皇后想压制张氏却失败。
张氏为肃宗生育了第一个後嗣,地位更加稳固,被封为正一品嫔妃-禧嫔。
张氏自此开始培植她的朝廷势力,之後因为外朝大臣党派斗争厉害,同时引发册立世子之事,禧嫔-张氏与大臣联手合作,最後终於使其子被立为世子[景宗-李昀(在位1720-1724)]。
过几年後,禧嫔-张氏并不满足,却更想成为後宫首妃,便在朋党的唆使和帮助下联手向肃宗屡进谗言,频使奸计,用计让肃宗误会仁显皇后善嫉,以王后之势欺压她,肃宗听信禧嫔-张氏与朝中大臣对仁显王后的污衊与陷害,终於将善良含冤的仁显王后废黜,并冠上因骄纵善妒为由的罪,仁显王后被废为庶人逐出宫廷送回感古堂。(明成皇后小时候与母亲闵氏住的地方)
肃宗改立禧嫔-张氏为王后,这是朝鲜五百年唯一後宫嫔妃被立为王后的例子。
其实朝鲜党派之争自燕山君时代以来延续了上百年,非常激烈。
李朝朝廷当中有勋旧派和士林派;士林派当中原分西人派和东人派。後来西人派分出老论派和少论派;东人派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北人派又分大北派和小北派)。
当时西人老论派和南人派相对立,势同水火。南人因依附肃宗的女宠禧嫔-张氏,拥护肃宗废仁显王后-闵氏,改立禧嫔-张氏为王后而得重用。
禧嫔-张氏被册封为王后後,禧嫔-张氏开始变本加厉,接著大杀仁显王后的侍从,禧嫔-张氏忌妒心甚强,因为怕肃宗移情别恋,所以开始残害受过肃宗恩宠的後宫,同时更加狂妄骄纵无理,甚至根本不把肃宗放在眼里,如此一来使得肃宗更加怀念起,被废住在感古堂的仁显王后。
後来持反对态度的西人派,在金春泽等人的带领下发起[闵妃重定运动]而受到镇压(甲戌狱事)。
六年後,民间文人更将仁显皇后被陷害的事迹编成小说广为流传到宫中,肃宗发现这本小说就是在叙述小妾谋害正室,而被丈夫赶出家们的书,肃宗就开始非常後悔当年冒然废了温柔善良的仁显王后。
後来禧嫔-张氏残害被肃宗宠幸的内人,此事被肃宗发现救了打水内人一命,并将打水的内人封为淑嫔(淑嫔-崔氏),并将禧嫔-张氏降为嫔妃,更让肃宗决定迎接仁显王后回宫。
这件事让禧嫔-张氏不满,暗中请巫师作法加害仁显皇后,後来东窗事发,肃宗将禧嫔-张氏废后,并在1701年以[诅咒国王]、[巫蛊後宫]之罪名将禧嫔-张氏废为庶人并赐喝毒药而死,同时并恢复了仁显王后的后位。
不过原本身体纤弱的仁显王后,因为在感古堂过了六年贫瘠的生活,重回王后的位子後不久就病死了,肃宗後悔莫及,决定自己死後与仁显王后合葬,其墓地称为[双陵],仁显王后一生峰回路转,其气节高尚,史家多称她为百年难得的贤妃。
後来肃宗又娶庆恩府院君-金柱臣之女,立她为第三任王后,仁元王后-金氏於1702年进宫,但也是无子就死了。
肃宗死後(1661-1720),景宗供奉母亲禧嫔-张氏灵位於後苑的别殿。景宗无子死後,淑嫔-崔氏所生延寿君-李昑(1694-1776)即位[英祖(在位1724-1776)]。
禧嫔-张氏虽然一心向往权贵,但并未教导景宗要心怀仇恨,所以景宗本性纯良,和其他皇子兄弟间情谊深厚,也就因为如此,禧嫔-张氏死後,肃宗不改对景宗喜爱,还是将皇位传给了景宗,景宗(1688~1724)只当了四年的皇帝,景宗临终时指定将皇位交给和他感情深厚的弟弟英祖。
张禧嫔的一生波折动荡,其人足智多谋,但是最终因心术不正而引火焚身。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6 12:3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