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习和工作压力等原因,有些人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造成自己心情郁闷,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对于这些心理障碍,如果能够采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对症下药,做到心病心医,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列举了一些古代有趣的心理疗法,但愿我们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阌王得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施,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用粗野话语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可惜太子和王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阌王还是把他杀了。但文挚对症下药,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却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的严重。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大人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中进士。喜讯连年不断传来,他的父亲逢人便夸,每夸必笑,而且每次都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便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尊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升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
怡悦疗法: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思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于是让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得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达到无药而愈。
羞耻疗法:羞耻是人的本 能,这种本 能在治疗一些疑难怪症方面,也会收到神奇的意外效果。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放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名医余用右,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扬言要为她作针灸治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手势动作大吃一惊,不自觉地急忙用双手护住腰带,急则生变,双手顺势自然下垂复原。这是“围魏救赵”之法,人为地使病人感到羞耻的心理疗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3:0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