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紫砂泥料种类大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08 回复:1

[物品器具] 【图文】紫砂泥料种类大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九昼暖

ZxID:12957271


等级: 派派版主
❤北辰九→夙九❤1.2-5.24-8.14-11.23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7 0
— (wj宝宝) 亲,如需申请加分贴,请把字数至少补至1万5千字,图片20张,补好或不申请加分请点举报,由版主审核加分与否 (2015-05-28 18:53) —
  

引用

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在宜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紫砂泥烧制的成品如紫砂壶、紫砂煲、紫砂花瓶、紫砂茶具,以及其它紫砂工艺品。得益于饮茶风气,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形成
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所以,紫砂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产日用陶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因为这种深藏于岩层下数百米深处的“甲泥”之中的紫泥,必须从甲泥中分选出来,没有日用陶的大量使用甲泥,紫泥也就无从取得。
        紫砂页岩生成于甲泥矿层的夹层中,大多是从深达数百米甚至千米的地下矿井深处开采出来的,并且以深层矿体的质地较为优良。然而刚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体(常被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方可成泥(熟料),用于制作。其工艺处理流程如下:
        矿体开采 → 挑选矿料(生料) → 露天堆放(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 → 自然风化(矿体成为松散小颗粒) → 除去杂料 → 矿料粉碎(用石磨或轮辗机碾碎) → 矿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 → 配料混合(纯原矿泥料无此工序) → 加水拌和(大缸中) → 练泥(手工泥采用人工木杵槌练或足踏或用滚石碾烂等,机制泥则采用机器设备真空搅练) → 掇成湿泥块(手工泥切片成块,机制泥挤出切条) → 陈腐养土(多放置地窖阴湿处和套缸内,且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 → 熟料(使用前还需要再对泥料练制一次,方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和均匀度)。紫砂泥料就是这样练成的!

紫泥的矿层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属不可多得的上品种类。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炼制
谈到紫砂泥料的练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像前人在练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文人对宜兴紫砂推崇备至,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专着详细介绍。所以紫砂茶具这东西,挑选那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最好的就是把茶具直观的呈现眼前。
  紫砂壶的质量性能首先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和性能,其次决定于生产的工艺过程。几乎所有的天然陶土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多的达到8%,少得也能达到2%,这种泥料烘烤出得胎质会呈现褐色或紫色。因为泥料的含铁量不同,在经过适当的调配,就能烧制出不同颜色的茶壶。紫色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和赤铁矿。同时紫砂泥还含有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化学元素。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是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壶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1200摄氏度之间,采用的是氧化法。烧成后的成品吸水率小于2%,表明它的气孔率介于陶和瓷之间。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上原因共同作用,促成了紫砂壶的与众不同。
  泥料制作过程: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十分讲究。水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陶瓷工艺师们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更为夺目。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铀。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

原料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的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紫砂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并美称五色土富贵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足见 紫砂矿土之珍贵紫砂矿土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呈结晶状,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气性。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工艺品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手法。
  紫泥类
  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青泥”、“大红泥”,是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位于矿层中,量较少。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 180-C左右。
  本山绿泥类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出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进数厘米厚,位于紫泥土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质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做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着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
  ◆白麻子泥:颜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糙,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要精炼后才能使用,成陶后呈淡墨色。
  ◆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糙。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紫砂矿土俗称生泥形似块状岩石,矿土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雨雪,待其风化,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工使用。紫砂矿土大约要开采千吨陶土方能得1吨左右紫砂泥,须经人工精选,剔除矿土中的老块、夹石、废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土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大小再选用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水练成块状,经人工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气,放置数月方可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紫泥生成于甲泥矿层的夹层之中,因其产量多而成为大宗。可见紫砂壶(器)的原料所取珍贵。加上制作的精美,更是提升了紫砂工艺品的价值。
  红泥类
  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是“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品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色,是以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作小件器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即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80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呈朱红色。
  其他泥类
  自明至今,泥色种种变异,妙出心裁,取其本土,山灵腠络陶冶变化。
  ◆石黄:呈卵状,外壳铁质褐黄色,甲核似鸡蛋黄,粉状细腻,含铁量甚高。加入紫泥,成陶后色紫若葡萄。加入天青泥,呈深古色。加入红泥成大红袍泥。
  ◆白泥:呈白色,微泛绿,成陶后呈白色,出产于宜兴大潮山(洑东)原为日用陶瓷所用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基料,加入金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色泥。
  ◆土膏:呈骨状,其含铁量高,陶成后呈黑色颗粒,可掺入紫砂泥中,作天星泥。
  ◆嫩泥:呈砖红色,原为日用陶瓷所用原料,掺入紫砂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宜兴紫砂泥
 宜兴陶土矿按其成因,均属内陆湖泊相及滨海相沉积矿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它们大约在2亿至4亿年前已经形成。
  目前,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探明储量7300万吨,保有储量6500万吨,远景储量2800万吨。其中含有紫砂泥的甲泥矿28处,探明储量5983万吨,保有储量5796万吨,远景储量1160万吨。据权威资料表明,丁蜀镇黄龙山以北至宜兴陶瓷产业园区以南一带0.69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B+C+D级甲泥储量1157万吨,其中有紫砂泥35万-58万吨。矿层距地面60-200米,这将是紫砂陶生产的大型原料基地。此外,宜兴其他甲泥矿中的紫泥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分别为90万吨。若按每年用量万吨计算,也可用百年以上。虽然紫砂泥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会越用越少,但是“紫砂泥枯竭”之说是没有根据的危言耸听。
  为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2005年4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对黄龙山紫砂矿进行保护的通知。经省人代27次会议批准的《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也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这对推动传统紫砂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年6月底,宜兴市政府将恢复对紫砂泥矿的有序开采,专供制作紫砂壶。

宜兴紫砂泥的特性
 紫砂泥不仅色泽丰富,而且物理性能卓绝,无与伦比。紫砂泥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原料,用其制作陶器经高温烧成之后,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磁铁和双重气孔结构等物相。这种双重气孔结构使紫砂茶具透气而不渗水,沏茶能保持汤色和茶香,越宿不变质。爱茶人在味觉、视觉、嗅觉方面均获得完美的享受。
 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任凭制陶人的随意捏制,揉进情感和创意。还可以让文人雅士参与,将诗、书、画、金石、篆刻、微雕诸艺集于一体,在把玩、品茗中陶冶心情,得到精神上的至善至美。

鉴别精品紫砂泥料的方法
      紫砂精品紫砂泥料的方法:
  一、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不论紫色、黄色、红色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韵味,其光质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不能上腊,不能抛光,可参考老玉石的材质效果,材质越稀有、越有价值,因为资源有限。
  二、听声音:紫砂壶是陶之上品,所以壶的声音是陶的声音。泡茶以后,声音沙、哑、沉,不能象金属声或者瓷器那么脆声,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
  三、手感:紫砂壶的手感应具光滑圆润、舒坦,虽有颗粒但很圆润,紫砂颗粒一般以32目-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养壶效果:好的紫砂,通过养壶泡茶少许,然后用于布干擦就能看出哑光色质,油性很重,时间养的越长,色质越深沉,古朴,直至产生壶之灵气,与人通性情。
  紫砂壶第一讲究紫砂材质,讲究砂质的效果,紫砂矿岩从矿石风化到颗粒状,然后用石磨碾成带有颗粒的粉沫,加水练成熟泥,制作茗壶,这种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壶的透气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优良的材质颗粒效果使壶的音质为深、沉、沙、哑。砂料最佳的颗粒为32目-60目。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壶产生圆滑、舒适的感觉。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粉红、豆紫等,养壶不久都应有象上油的感觉,不能枯、乏,显得没有活力象老人的皮肤。
  紫泥应紫里泛青、泛红,红泥应红而不艳,本山绿泥应黄里发青。过去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龙窑烧制的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龙窑烧制的茗壶,一般断面发黑。
  纯正的紫砂材质,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质的特点、颜色,表达紫砂的材质美、造型艺术美、日用功能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健康长寿,无毒、无害的纯正紫砂茶具更会被人们所青睐。

紫砂泥料如何区分?
  如何区分紫砂泥料?
  好的泥料基本上离不开色泽柔和,质感强烈,层次分明,泡养温润这些特点。分辨泥料只有个窍门“多看多学习。”绿泥,黑泥,色泽鲜艳的泥料,这些大多都是化料泥。必须说明的两点是:捂灰壶略看上去也是黑色的,但它不是化料泥,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工艺。第二点:一厂早期的墨绿泥加了氧化钴,但却是非常好的泥料,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同时价格也非常的昂贵。
  问题一:段泥就是团泥。
  问题二:朱泥有很多花哨的名字,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红芯朱泥等等。这些对朱泥的称谓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些朱泥都是现代对朱泥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的是纯朱泥加入石黄,有的是加铁红粉,有的是加化学原料,有的在壶表制作效果,而每一种效果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区别,但这样很容易让壶友混淆对朱泥的概念,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如果要把事情简单化,仅仅需要把朱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产于黄龙山的原矿朱泥,不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它泥料进行调配。(本人推荐这种朱泥,首先是健康,其次是泥料特性明显,较为稳定)
  第二种:老朱泥。老朱泥就是经过一段陈腐时间的朱泥,具有原矿朱泥具有的一切特征,区别仅仅在于成壶的观感略有不同,而不是泡茶会更醇香。关于陈腐的时间有一个合理的期限,并不是越久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泥。赵庄小红泥是以前练泥人对产于赵庄的朱泥的一种称谓。其特性和原矿朱泥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收缩率小于原矿朱泥。
  第四种:调配朱泥。把一切花哨名字的朱泥归于此类,等将来对前三种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再来研究这些有这好听名字的朱泥,这样会简单得多。

老紫砂和新紫砂
  紫砂壶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别号“陶朱公”,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介绍,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江苏宜兴,始兴于明代。因为历代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诗情画意刻制在紫砂陶上,故紫砂陶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 外,还颇具收藏潜力。
  紫砂行情见涨 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任何市场的兴衰都有炒作的成分存在,紫砂市场也不例外。由于炒作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紫砂的利润逐年倍增。部分原料、工艺俱佳的高端原创作品,价格更是 被炒到了10万元以上,这一现象被业内人士所质疑。据其分析,紫砂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所用的材质,另一部分取决于工艺人员的技术,即便一件材艺俱佳的紫砂 作品,价格在万元左右比较合理。
  近些年来,紫砂壶迎来“紫玉金砂”的利好时机。2011年,紫砂壶就数次创出千万元以上的“天价”: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盘壶成交价为1150万元; 顾景舟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以1035万元成交;顾景舟提璧组壶(共11件)拍卖价格则高达1782万元。2011年嘉德春拍数据显示,三场紫砂专场 拍卖的总成交额高达1.4个亿。
  在2013年春举行的嘉德紫砂专场拍卖会上,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此乐提梁壶”以828万元高价成交,成为专场拍卖中价位最高的紫砂作品。
  随着紫砂的行情见涨,呼吁价格理性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紫砂价格的疯涨,少不了运作层面的存在,随着市场的理性回归,价格水分也将被挤出。那么,随着紫砂热的盛行,在目前的市场上,紫砂收藏者和投资者又该如何在沙中拾金,寻找价值洼地呢?
  老紫砂:更加考验人的眼力
  老紫砂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当时,大陆把玩老紫砂的藏家还颇少,大部分需求则来自于台湾,李长平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台湾经济的放缓,大陆的老紫砂处 于滞销状态,而李长平却觉得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不停的在地摊、鬼市、文物商店等地寻找,终于被他找到满满一博物馆的老紫砂。随着老紫砂被大众接受程度越 来越高,本就存量稀缺的老紫砂更是难觅踪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普通文物市场里流传的老紫砂90%都是仿品。
  然市面上仿品越来越多,但是喜爱老紫砂的藏家可以在拍卖会上 一尝夙愿。2013年的嘉德春拍,李长平看中的一件乾隆时期的紫泥黑漆描金方壶,最终以448万元成交。据他介绍,明末清初的紫砂制作工艺水准在中国的历 史长河中,是最高的。而这个紫泥黑漆描金方壶,属于宫廷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在现今的拍卖市场里,通过市场运作,很多年代较近 的紫砂作品却能拍出三四百万的价格,照此看来,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内在价值还有待开发,其升值潜力颇大。
  老紫砂的收藏,最考验一个人的眼力和智慧,不是光有钱就能胜任的。“人们可以花个几万元买个大开门来喝茶,但是,想做老紫砂投资,则需要很深的阅历,同时也需要很好的眼力才行。”李长平这么认为。
  紫砂的收藏好比书画,大师级别的作品远受市场青睐。据李长平介绍,在紫砂收藏领域,像陈鸣远、时大彬等大师级别的作品显得尤为可贵。期间,他还给我们讲了 这样一则故事:在今年春拍上,一件仿古鹦鹉杯让众藏家显得犹豫不决,该藏品为仿青铜器作品,做工很漂亮,且落有陈鸣远款识。可是这款藏品在众多藏家眼里却 未必是真品,因其风格和陈鸣远作品风格太不一样。出于自卫的意识,该藏品最终以起拍价138万元成交。但如果是陈鸣远的真迹,则该款藏品市值至少在 1000万元以上。这说明,唯有具备高人一筹的眼力,方能在拍卖会上捡漏成功。

紫砂泥的色泽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黄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紫砂泥色千变万化,紫砂泥旳原料处理也耐人寻味。在制作处理上大致要经过:天然风化——泥料粉碎——筛选除染——级配——练制——陈化等原料加工过程。从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现代机制泥。从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样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称熟泥,即可经陈腐后成型制作之用。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色,这就给收藏家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收藏品的鉴赏的内涵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别是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肌理给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形如:豆沙、红木质的感觉,取悦于于心,雅致迷人。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经一千一百度一千一百八十度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来石晶相,赤铁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物相结构。使得紫砂泥“魔术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国茶道茶具系列适应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好一句色香味皆蕴!使品茗者在味觉、嗅觉、视觉上达到了理念化的完美享受。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这块江南文化发达地区──陶都的恩泽,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历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艺术大师,历代紫砂陶艺家以共聪颖的知慧和灵巧的双手,为后人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的材质组成研究
   紫砂坯件经烧成后,胎质中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使胎质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水率和气孔率。胎质显微结构中的团聚体,大部分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构成,少量团聚体刚由高蛉石等单一矿物构成。
  其结晶相多而玻璃相少,使紫砂壶具有抗热震性、透气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赋予紫砂壶优异的实用功能。因此紫砂壶泡茶具有保味功能又无熟汤气,冬天不炸裂、盛暑不易馊等很多独特的实用功能。紫砂壶经久耐用,表面不会因使用长久而老化、破损。
  相反,使用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注入沸水也能略透清香。其耐用的特性如同玉石,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提升了材质的价值。
  紫砂壶泡茶不易变质发馊,首先得益于紫砂材质优良的透气性。其次,由于紫砂壶制作准缝严密,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素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因此相对地推迟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这是由于紫砂泥科的收缩率小,分子呈鳞片状排列,烧成不易变形;并且紫砂壶制作精细,口、盖能配合密切,位移公差一般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而瓷器茶壶口盖位移公差一般在1-3毫米之间,甚至更大。
 紫砂壶的线膨胀系数比瓷器略高,但因内外表均不施釉,无坯釉应力之虑。原料中较高的氧化铝含量,使紫砂壶具有抗热震性及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克服冷热急变所产生的应力;所以寒冬腊月,注人沸水不会胀裂。紫砂壶一旦长久不用,又忘了倒出残渣而留有异味,只要泡在开水里,尔后又取出即刻浸没于冷水之中。如此反复,随着壶壁气孔的热胀冷缩,壶壁的双重性气孔在冷热急变时能产生替换功能,排除异味。
  紫砂壶为砂质壶,导热系数低,泡茶后壶身传热缓慢,保温性能优异。沸水泡茶不易炙手,寒冬季节双手捧壶,边喝茶边把玩摩挲,不仅可取暖,还可起健身作用。
   宜兴紫砂壶名扬天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透气不透水,而透气不透水的原因就是紫砂壶的原材料紫砂泥的双气孔链式结构。
  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比较 欠缺。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紫砂壶的嘴小(嘴流出口成一定的斜角)壶口壶盖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盖形式都成压盖结构。而施釉茶壶,壶嘴大都口朝上,口与盖的位移公差达1.5mm 左右,且口盖形式都成嵌盖结构。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因此,相对地推进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同 时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自然形成的颗粒的大小尺寸),适中的紫泥的矿物组成,具有类似中国大陆南方制瓷原料的特点,即其矿物组成属于粘土。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降低烧成温度,则发生气泡缺陷。过60目筛的泥料,大的颗粒尚粗,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 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紫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俱有较高的气孔密度,一定的气孔率。此外,紫泥试样中的结晶相较多,玻璃相较少。
  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 1.6%~7.05%之间。因此,制成品俱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其它实用功能还有不炙手和不易爆裂的优点。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
  关于制陶粘土与羼和料
  粘土是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分解而成,属于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氧化物(SiO2Al2O3),此外,还有铁和钾、钠、镁、钙、钛的氧化物。因为这八种元素占地壳总量的97.13%,其它元素只占2.87%,所以,这八种元素又称造岩元素。这八种元素也是烧制陶瓷经常涉及的原素,所以烧制陶瓷器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经人工高温将粘土还原为“岩石”。这八种元素中,铝、硅成分是陶瓷的骨架材料,其余钾、钠、镁、钙、碱土金属氧化物属于易熔和助熔材料。铁钛氧化物在烧制白陶和白瓷时起呈色作用,含量愈多,则呈色愈深。我国著名的宜兴紫砂器就是用一种名为“紫金土”的粘土烧成,其氧化铁含量在10%左右。
  粘土在湿润含水状态下一般即具有可塑性,在高温焙烧中又有固定成型的烧结性。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粘土中的易焙物质开始熔化成液填充到未熔颗粒之间的孔隙之中,使陶坯体积收缩、密度提高。在气孔率达到最低值、密度也达到最大时,称为烧结状态,这时陶器本身也变得致密坚实。烧结温度因粘土化学成分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00度以上。因烧成温度不够而没有烧结的陶器,其吸水率一般高于烧结陶器的10%左右。
  为了改善粘土原料的工艺性能,我国古代先民还有意识地在粘土中加入砂子、稻壳、贝壳屑等,通常把这类加入物称为羼和料。这些羼和料在陶坯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中,起着降低陶坯变形与破裂的作用。砂子(石英颗粒)也较一般粘土更耐高温,因此,砂质陶器又常用作炊具。
  关于烧成气氛
  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一般是稳定的,但在陶窑内点火燃烧后,在窑炉内部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部分,一般称为气氛。窑炉燃烧实际是一个高强氧化过程,进入窑炉空气中的氧,因氧化木柴中的碳而消耗,碳经强烈氧化后就成了灰烬。若通风不畅、供氧不足,窑炉中就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CO)产生;若供氧充足,木柴燃烧时就会有剩余游离氧存在。现代陶瓷工艺学通常把游离氧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在2-4%的窑炉气氛称为“还原气氛”;游离氧含量为1-1.5%时称为“中性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以上称为“氧化气氛”,而达到8-10%时则称之为“强氧化气氛”。
  在不同的气氛中,陶坯中所含的铁有不同的呈色:在氧化气氛中呈铁锈黄或红色,因陶土中氧化铁(Fe2O3)含量多少而有深浅不同的呈色;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灰黑色,如同锻铁时锤下碎屑(一氧化铁)的颜色。在还原气氛中,陶土中的氧化铁以一价铁形态(FeO)存在,一价铁有较强的助熔作用。
  对紫砂泥品质的鉴别相当复杂,紫泥确实是得天独厚的制陶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并具有适中的紫泥的矿物组成。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砂的泥料并不是一开采出来就可以用的,而是经过提炼,淘洗,过筛等诸多任务,因此一块好的泥料其质地,颜色必定很均匀,体现在成品上则是颗粒匀称,颜色纯正无杂质,比如有不均匀的黑点,白点就不是好泥,有行家说,紫砂紫砂,重的就是“砂”。砂好,做出的壶质地,胎骨必坚,色泽必定匀润,壶身一定悦耳。上好的矿砂百十斤仅能提炼出六七斤原料;优质矿产于宜兴地下100—200米深的地壳中,沙粒匀称,色泽一致,粘性强。提炼淘洗是保证颜色纯正的前提,提炼前先要经过粉碎,经过提炼淘洗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等杂质。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制作者会人为地加入一些与生泥相同或不同颜色的生泥或熟陶碎片,颗粒或粉末,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紫砂壶不仅造型各异并且色彩丰富,有的壶表面质感也不一样。造成紫砂壶表面质感的差异的原因有许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泥料陈腐
  紫砂泥料的陈腐时间越长,制成的壶表面质感就越温润,好比酒是陈的香一个道理。壶表光泽内敛、温而不燥、而且易于泡养。
  二、矿料纯度
  矿料纯度是指在练泥过程中对杂质剔除的程度,杂质越少的泥料制出的壶表面越光洁利落。其中铁质以及石墨为主要含杂物质,经过高温的烧制,铁质会在壶上呈现出突出的小黑点。石墨比较耐高温不易变质,而呈现出一种带拖尾的小黑点,尤其在浅色的壶身比较明显。
  三、砂粒目数
  常用的泥料目数一般在40-60目,目数越高的壶颗粒感越不明显,给人细腻秀气的感觉。目越低的壶颗粒感越强烈,有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各种目数呈现出的味道,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四、明针功夫
  明针是一把壶制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制壶者明针功夫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成品表面的质感,好的明针工艺壶表光滑温润,反之就粗糙,颗粒感明显等。
  五、窑温差别
  窑温高,温度均匀,则表面玻相度高,表面显得更有光泽,更有质感;反之看上去就会干燥粗糙些。
  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要有美观的造型最主要是要有好的泥料。陈腐时间越久的泥料所制的紫砂壶越好,原矿料纯度越高壶质越细腻。要选一把好壶我们还是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去辨别的。

原矿紫砂泥提炼的方法
  紫砂泥是挖于地质底层,中间掺杂着很多杂质,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磁铁矿、褐铁矿与菱铁矿等;因而在炼泥时需要对紫砂泥进行提纯,让紫砂壶做出来色泽更漂亮,一起来聊聊紫砂泥提炼的方法。
  矿料中的含铁杂质应尽量采用选矿法去除,选矿不能除去的可采用磁铁进行分离。磁铁的磁化能力对不同的含铁矿物有着不同的磁化效应。通常磁选只能除去强磁性矿物,如金属铁、磁铁矿等,而有些弱磁性含铁矿物如菱铁矿、黄铁矿、黑云母等较难去除。
  磁铁分离有干吸和湿吸两种。干吸用于分离粉料中的铁质。由于矿物与磁极间存在间隙,只有在薄层料流的情况下对强磁性铁矿物有效,因此磁选效率不高。湿吸用于分离浆料中的铁质。由于采用过滤式方法,泥浆通过磁铁时呈薄层细流状,除铁效果较好。泥浆比重最好能控制在1.7以下,比重、流量越小,除铁效果越好。量少的浆料还可以用磁铁在浆料中不断搅拌的方法除铁。现在有一些紫砂原料在除铁时,不严格按照物理方法剔除铁质,而是采用强酸溶剂等去除原料中的铁质,这样不仅有损泥质,而且残留的酸性溶液对人体也有伤害。
 原料的提纯需要对原料矿物组成的不同特性来分析,在不改变泥质泥性的同时,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工艺。例如有的含铁杂质不达到烧结温度的上限一般不会显露出来,我们可以在不影响紫砂器外观色泽的前提下,在烧结温度的范围内适当降低烧成温度,尽量减少杂点的产生。另外云母片烧成时收缩较小,在坯件烧成收缩的同时,可以把一部分云母片崩飞,故一般不必刻意剔除。但对于一些矿料中含有较多且大的云母片,可以根据其比重较轻的特性,对粉料中的颗粒和粉尘进行分离后,在颗粒料中去除。
  云母片等杂质物的去除一般采用风簸法和水簸法。风簸法是借助适当的风力,把颗粒中较轻的云母片及碎屑杂质物扬出,这种方法对落料时的速度和流量较难控制。水簸法也称淘洗法,是利用云母片和一些较轻的碎屑杂质物悬浮在水中时比紫砂颗粒沉降速度慢的原理,而将其快速漂出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对微细颗粒都会有一定的流失。


       紫砂泥料
  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料,实际上是一种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可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各有细分,色泽、泥性各有不同。



  紫茄泥
  紫茄泥产于江苏宜兴丁山台西(紫糟青、本色紫茄泥)。此泥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为泥中极品。
  泥性: 紫茄泥黏性佳,磁性较高,含铁量高,提炼不易,乾湿控制不易。烧制时易起皱,易变形,窑温烧足易呈养化铁熔点。烧成后色泽神秘高贵,散发特殊紫砂质感,光洁而气蕴;充分表现砂壶表面肌理,及光线折射变化,动人心弦。淋变色率高,逼热恰当合理,适茶性佳,传神而率真,不败茶、不矫揉,平实亲和,品茗佳友,壶中之君子也。
  适合泡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青灰泥
  藏青灰泥,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之泥料;近年来开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调,因满佈颗粒,触感特殊,玩家喜呼“鲨鱼皮”,是甚为难觅之特优级泥矿。
  泥性: 泥性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张力特大,不易变型、塌陷,惟黏性不足,烧制中易现氧化铁熔点,石灰、跳砂、杂质较多挑泥须严格谨慎,烧窑温度特高。烧成后双气孔结构明显,空气对流顺畅,简朴古雅,老味十足,别具明代紫砂原料气韵。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泽如紫似灰,沉重扎实不妥协,似硬汉风格,十分易于辨识。
  适合泡红茶、绿茶、乌龙茶等。




  极品底曹清
  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糟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此泥做壶泡茶,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
  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江苏宜兴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此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
  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原矿段泥
  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製而成。段泥适泡之茶较为宽广,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作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适合泡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绿茶,龙井,红茶等。



  降破泥
  降坡泥练制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无二样,泡茶骄傲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若搭配前代传器为品种,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们爱不释手之品也!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墨绿泥
  墨绿泥黏性佳,张力尚可,细腻密实;制壶光、花均宜,为优质泥矿,产量不丰。制作时较易变形,对窑温要求高,窑温足则色泽温润,不足则色嫩枯燥,原料收集不易,练制困难与繁杂。烧成后泥色特异,青蓝色中略泛绿光,清秀独特;稍一泡养,色调更形稳实,温润透明,变化甚巨,玩赏深具成就感茶性温顺滑腻,味香凝聚,此壶泡茶冲泡时间易掌控,能以轻松心情泡杯好茶,实为品茗之最佳帮手。
  适合乌龙茶、绿茶、红茶、普洱茶等各个系列。




  本山绿泥
  绿泥疏鬆不结、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烧制中窑温略低则水色不佳,胎骨鬆;窑温高则黑点密佈,光明针不易。过者颜色不均,少者温润度差。烧成后风采脱俗、泥色出众,吸水率佳。似君绿泥,惟略偏甜黄色,为较罕见之泥料。热性佳,浓澹易掌握,温润香醇颇值回味,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清水泥
  清水泥是紫砂泥料里的一种上等泥料,该泥为纯正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紫砂生矿泥外观为石块,成片状结构,经露天堆存自然风化一段时间後,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此泥做出壶以后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等。






  芝麻段泥
  芝麻段泥泥性和段泥一样,芝麻段泥是在段泥中添加了原矿物质,形成独特的风格。



  


  红泥
  红泥的收缩比优于朱泥,较易烧制,窑温不乱,早期为了供给台湾以及其他地区的庞大需求,多以制作成160cc左右的水平壶,这种壶在90年代的台湾最多最普遍,一般是使用在乌龙茶的冲泡,冲泡的越久,发茶性的效果越好。



  


  朱泥
  朱泥绝对算上乘好泥,赵庄老朱泥,系由赵庄山嫩泥矿的底层"黄石黄"中之精华挑拣提练而成;外观呈咖啡黑色,陶之乃现沉重之红锈色,有饱经沧桑之质感,色调朱红而不妖艳,使用日久益现沉蕴古老气息,故以产地之名命之;为濒临绝灭珍贵之名泥。



  


  紫泥
  紫泥呈紫棕色,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制壶上乘原料之一。



  


  古铜泥
  是紫砂泥料中紫泥加上铁质矿石调配出来的一种泥料。泥性: 此泥色泽分明,颜色与其他泥料区别较大。泥色成熟稳重、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古朴端庄。适合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茶、绿茶各种系列等。



  


  黑星砂
  泥料黑星土,为特地从黄龙山底糟青最底层原矿中偶见内含澹墨色细小夹心层集中而成(故直称~黑心土),经数年下来,提取量极少,珍贵稀罕,为喜好珍稀名泥的玩家,千万不可错失的绝世好泥。泥性: 星土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 ,烧成后黄褐略泛黑光,气孔明显。为黄龙山最珍贵的原矿之一。冲茗: 适合泡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拼泥
  拼泥是几种泥料拼在一起的,向上图一把壶程序极为复杂。工序程序很多。



  紫泥 窑温约1180度;收缩比10%-11%。
  红泥 窑温约1100度,收缩比约14%。
  朱泥 窑温1065-1700度,收缩比18-25%。
  段泥 窑温约1175——1180度。收缩比12%。
  绿泥 窑温约1160度,收缩比约14%。
  黑泥 窑温约1140度收缩比约14%。
  降破泥 窑温约1180度,收缩比约12%。
  墨绿泥 窑温约1120度,收缩比约14%。
  紫茄泥 窑温约1170度,收缩比约13%。
  清水泥 窑温:1160——1180度。收缩比:约11%。
  黑星土 窑温1180-1200度,收缩比11-12%。
  青灰泥 窑温约1200度,收缩比13%。
  古铜泥 窑温约1200-1250度,收缩比约12-13%。
  底曹清 窑温约1180度C,收缩比:约12%。
  大红袍 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芝麻段泥 窑温约1150度,收缩比约13%。




[ 此帖被北辰九在2015-05-28 21:4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8
  • 琳儿来也

    派派币 +5

    谢谢你的分享 ~ O(∩_∩ ..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5-28 0
已审核

老爸泡茶喜欢用紫砂壶 制壶也是种学问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