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锦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680 回复:6

[物品器具] 中国四大名锦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笙歌醉

ZxID:926118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燕燕。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0
中国四大名锦
[b][size=4][backcolor=#ffff00]一、“锦”的内涵[/backcolor][/size][/b]


“锦上添花”“繁花似锦”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成语,其中的“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来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可见“锦”的历史悠久。


“锦”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就提到“扬州厥篚织贝”。据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的。说明在商周时代就有锦的丝织物。在唐宋时代织锦工艺技术发展很快,花色品种很多。到了元代,则是织锦技术的鼎盛时期,用金银线作纬线,织成富丽堂皇的织金锦。


在丝绸之国的所有织物中,锦的工艺最繁,价值最高。这一点从中国的造字法可见一斑,锦是唯一用“金”做偏旁的织物。“金帛”其价如金,故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只孕育了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其中,蜀锦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以纹样细腻、精致、色彩变化丰富著称,并在唐时贞观年间首开文字织锦之先河,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被唐太宗李世明当作“异物”收入宫中。


“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是指经纬丝无捻或加弱捻,采用先染后织,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色彩多于三色,以经面缎纹为地组织纬起花的提花丝织物,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细高雅。


其花纹有两种织法:一是“经丝彩色显花”,又称“经锦”,采用单色纬线和多色经线织出花纹,织造时只用一把梭子,生产效率比较高,但色彩比较单调;二是“纬丝彩色显花”,又称“纬锦”,采用单色经线和多色纬线织出花纹,织造时使用两把梭子,容易变换色彩,使花纹彩色丰富,但生产效率相应较低。


在现代,我国织锦的产地很广,品种繁多,其中[backcolor=#ccc1d9]最为著名的有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合称“四大名锦”。[/backcolor]




[b][size=4][backcolor=#ffff00]二、【章贵贱,别尊威的南京云锦】[/backcolor][/size][/b]


[b][backcolor=#b7dde8]云锦一词来历[/backcolor][/b]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但诗中的“云锦”不是指一块布,它不作名词)。其实,明代时并没有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而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云锦织所”,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和《首都志》。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云锦”一词才开始流传。


[backcolor=#f2dcdb][b][backcolor=#b7dde8]简要介绍      [/backcolor][/b][/backcolor]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 “二大名锦”)。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袁可立子)宪副》:“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胯。’”


[b][backcolor=#b7dde8]历史发展       [/backcolor][/b]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222—280)时期,东晋(317—420)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


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


  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1949年后,尽管政府先后投资几千万元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还成功地科学复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现在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
[attachment=11349841]  找不到复制的全图了



[attachment=11349842]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






  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现代云锦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而有所发展,传统品种有妆花、库锦、库缎等几大类(见“妆花”、“库锦”、“库缎”),库金、库锦等等以清代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缎匹库”而得名,沿用至今。


妆花类织物是代表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品种,图案布局严谨庄重,纹样造型简练概括,多为大型饱满花纹作四方连续排列,亦有彻幅通匹为一单独、适合纹样的大型妆花织物(如明、清时龙袍、炕褥毯垫等)用色浓艳对比,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经白色相间或色晕过渡,以纬管小梭挖花装彩,织品典丽浑厚,金彩辉映,是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等其他织锦的重要特点。
[attachment=11349843]



1949年后,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创新品种,如雨花锦、敦煌锦、金银妆、菱锦、装饰锦及台毯、靠垫等,供应蒙、藏兄弟族服饰和书画装裱、旅游纪念品、外贸等的需要。


  截止2009年,了解云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关于云锦的书则更少,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南京云锦》,倒是既可以满足欣赏者的好奇,又可以作为云锦研究者的案头书。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称赞这本书“把云锦的美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截止2009年,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手机套、桌旗、云锦笔筒、名片盒等日用工艺品。


  40多年来,南京云锦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把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逐渐恢复,并搜集整理了云锦图案和画稿,培训艺徒,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妆花纱”等,复制了汉代的“素纱禅衣”、宋代“童子戏桃绫”、明代“妆花纱龙袍”等珍贵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锦实物资料,为南京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南京云锦又面向市场,开发了服饰、工艺画屏、日用饰品等众多工艺礼品及消费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attachment=11349844]



[backcolor=#f2dcdb][b][backcolor=#b7dde8]申遗成功      [/backcolor][/b][/backcolor]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江苏省金文云锦名人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9年9月30日晚,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backcolor=#b7dde8]独特工艺         [/backcolor][/b]


  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 5-6 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attachment=11349845]

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云锦喜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云锦,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果要织一幅 78 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 14000 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 14000 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南京云锦,技艺精绝,文化艺术蕴义博大精深。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皇帝御用龙袍上的正座团龙、行龙、降龙形态,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权力的象征性。与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统领四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性。祥禽、瑞兽、如意云霞的仿真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纹饰,以及纹样的“象形、谐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艺术造型的吉祥寓意纹样、组合图案等也无一例外。


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的设计思想是:“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与热情向往。这就是南京云锦纹样服饰不但具有珍稀瑰宝、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赏、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


[b][backcolor=#b7dde8]主要用途        [/backcolor][/b]


  南京云锦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龙袍、冕服,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婚礼服饰等应用的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汇集了以丝质(材料、组织)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装饰美化特征,以“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三者结合的内容与形式,达到科技与文艺,两者完善统一的形态美感。


从云锦品种繁多,所表达的审美艺术观念的实质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种美的形式:即宫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贵奢侈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显示抒情雅洁之美;民间喜庆礼仪之美,是实用与华丽结合的纯真民风之美。因此,云锦妆花所特有的仪表装饰美,都能适应于人们对审美情愫性的高雅艺术价值的享用。这就是云锦作品真、善、美统一的艺术风格,它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佐证。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所以在“南京云锦”的制成品上也就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帝王服饰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b][backcolor=#b7dde8]美丽传说        [/backcolor][/b]


  仙鹤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新桥西北端,南起集庆路,北至仙鹤桥。顾名思义,这条街名字的由来和美丽高贵的仙鹤有关,关于它的动人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古南京城内西边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草房,里面住着一位替财主干活的老艺人,他的名字叫张永。每天公鸡叫头遍张永就开始下机耕织锦,一直要忙到半夜三更才停手。一年下来,汗水淌干了,眼泪流尽了,织出来的云锦放开来好像长河一样。可是财主反过来倒说张永欠他的债更多了。有一次,财主要过生日,逼着张永赶织一块“松龄鹤寿”的云锦挂屏。张永只好拖着骨瘦如柴的身子跳下机坑抛梭子过管织云锦。可怜老人白发苍苍,哪里有力气!熬干了灯油,一夜才织出五寸半,眼看财主就要来逼货,老人急得直淌眼泪,他伸开双手,面向门外巍巍高山自言自语悲愤地叹道:“云锦娘娘呀,人家都说你是保佑我们织锦穷人的神仙,现在财主把我们穷人往死里逼,你怎能见死不救……”张永疲劳过度,话未说完就晕倒在织机旁。


  就在这时,高山上的彩云豁然开朗,闪出万道金光,接着浮云翩翩,阵风飒飒,张永家的门“咯吱”一声开了,走进来两个美丽的姑娘,她们把张永扶上床,自己就坐到机坑里面熟练地织起云锦来。霎时间,织机连声响,花纹现锦上。


  天快亮了,张永从昏迷中醒来,一看满屋子金光,一个姑娘在机坑里飞快地甩梭子织锦,另一个坐在花楼上拽花。他忙问:“你们是谁?”姑娘们指了指天边的云彩。张永顺着她们的手望去,只见彩霞万朵,回头一看,两姑娘都不见了,只留下机子上织好的云锦熠熠闪光。云锦上面的花纹好像仙境一样,青松苍郁、泉水清澈,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丹顶血红非常耀眼!


  张永喜滋滋地把云锦往机子下卷,没想到这神奇的云锦犹如山上的瀑布一样拉了一幅又一幅,卷了一匹又一匹,怎么也拉不完、卷不尽。街坊邻居都跑来看稀奇。


  正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财主带着一帮打手前呼后拥地讨债来了。他把腰一叉,手一挥,打手们一拥而上,如狼似虎地抢这台神奇的织锦机。张永哪里肯依,死死护着织机不肯放。可狠毒的财主一脚把又老又病的张永踢倒在地,老艺人顿时口吐鲜血昏死过去。这边十几个打手七手八脚地想把织机抬走,谁知平时几十斤重的木头织锦机,此刻竟然铜铁铸的一样,动它不得。财主急了,伸手又去扯织机上的云锦,却听见“叭”地一声响,织锦的木梭子好像活了一样,跳起来狠狠地追着财主打,疼得他哭爹喊娘地乱叫。恼羞成怒的打手们气急败坏地烧起房子来,正在这时,天上“轰”地响起一声炸雷,暴雨倾盆而下,浇灭了大火,洗净了天空。


  财主和打手一看不好,掉头想逃。这时,云锦上的两只仙鹤突然长唳一声飞了出来,围着张永飞了两圈,翅膀扇了两下,老艺人一下子容光焕发地坐了起来。两只仙鹤又追着财主,扑到他的脸上猛啄不放,财主疼得乱叫。张永和众人赶来时,只见满天红霞,城外高山顶上的金色光轮忽隐忽现,两只美丽的仙鹤翩翩起舞。大家异口同声地叫好,只有财主鬼哭狼嚎地捂着脸,原来他的眼睛被仙鹤啄瞎了。


  后来人们传说,那天夜里帮张永织锦的两个美丽姑娘就是云锦娘娘身边的两个漂亮仙女,奉云锦娘娘之命,特地到人间来帮助穷人整治老财主,为了纪念云锦娘娘,人们就把张永住的这条街取名“仙鹤街”。


[b][backcolor=#b7dde8]云锦历史     [/backcolor][/b]

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其木机妆花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300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有不可被机器取代,挖花盘织凭心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


南京云锦的工艺总是靠手传口授,代代相传。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先后在南京设立过“以官领之,以授匠作”的官立织造机构。元为“东、西织染局”。明有“内织染局”、“神帛堂”、“供应机房”。清为“江宁织造局”。江宁织造局共存时间为二百六十多年,其间主管织造的官员达数十人。其中曹玺、曹寅、曹、曹祖孙三代历任江宁织造达六十五年之久。曹家在江宁除担负织造御用缎匹的一切事务外,还兼任为皇室在江南的采购,办事,奏报的一切事务。


  南京云锦是用长五点六米,宽一点四米,高四米的传统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织机由一九二四个机件组成,“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每天产量约为五公分,所为弥足珍贵。


最近南京云锦研究所刚研制出的新夏装,一件衣服只有49.5克,一两都不到。南京云锦可以在一个服装层面上表现绢、绸、罗、缎、纱,可以将金、银、孔雀羽织进,这些都是别的服装面料无法做到的。由于云锦长期用于专织皇室龙袍冕服,在织造中往往不惜工本,故而形成了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彩,花形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大胆,尤以用金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使云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便是这一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云锦织造成就的唯一遗存。尤其是以“妆金,妆彩,妆孔雀羽”的“三妆”为特色的皇家用品,它的特殊浮雕镶嵌式的立体效果,反映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追求,体现了科技与美学的交融。


南京云锦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整体艺术造型设计的靓美,彰显晕色和谐的艳美,织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精美,吉祥寓意纹样图案的奇美。她的风格流派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古代官补是中国封建王朝特定的显示官员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识,是南京云锦的特色品种。他饰于官服的胸前、后背,文官饰以飞禽;一品官为仙鹤补;二品官为锦鸡补;三品官为孔雀补;四品官为云雁补;五品官为白鹇补;六品官为鹭鸶补;七品官为喜鹊补;八品官为鹌鹑补;九品官为练雀补。武官饰为走兽:一品二品官为狮补;三品官为虎补;四品官为豺补;五品官为熊补;六品七品官为彪补;八品官为犀牛补;九品官为海马补。


南京云锦在继承历代优秀丝织工艺技术的同时,不断融汇创新技术,把我国古代丝织工艺技术推上顶峰,成为“锦中之锦”。一九五四年,南京文化局成立“云锦研究工作组”。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来曾指示“一定要南京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一九五七年云锦研究所成立。党和国家许多领导参观了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其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云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与特色。云锦价格昂贵。其昂贵的原因是其图案精致,工序复杂和完成工序均由手工制作而成,且制作缓慢。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而增加效益,是民族云锦生存的关键问题。


当今,人类已经步入高度文明,高度信息化的文明社会,新技术、高科技已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电脑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利用电脑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诸多问题,把人们从艰苦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中国经济发展,给民族服饰带来全新的契机,民族的东西终究要吸引世界的目光。上海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身着传统中国亦庄亦谐的锦缎面料的唐装依次步入上海科技馆时,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注入了新的生命,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无限的商机,使全球掀起了唐装热。中华云锦的面料属于绿色环保健康面料,更获得人们的青睐,亦使中国古老的工艺发出新的光芒.


[b][backcolor=#b7dde8]配色艺术    [/backcolor][/b]


  “锦”,并不只因其材料考究、制作费工而贵重,更重要的是:它是用美丽的五色彩丝织出优美的图案花纹,是一件精美华丽的丝织艺术品。《六书故》云:“织彩为文曰锦”;李时珍《本草纲目》“锦”的释名说:“锦以五色丝织成文章,故字从帛从金……”可见,优美的纹饰和华美的色彩装饰,是构成“锦”华贵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彩锦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襄邑织文和东汉时期起始闻名的川蜀织锦,是我国古代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彩锦。唐、宋以来,彩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除重视纹样的创造外,色彩的配合装饰也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和意匠,极其重视而考究。


在色彩装饰上,各个时代的彩锦,有其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如唐代的彩锦,配色浓丽而典雅,具有一种明朗而健康的气息。宋代的彩锦,配色淡雅而文静,给人以秀美而清新的享受。元代的织锦,则由传统的注重配色转变为崇尚用金作主体表现,这在我国锦缎装饰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转变。明、清两代的织锦,在元代盛行用金风气的影响下,既重视配色,又考究用金,两种装饰方法被兼收并蓄,形成金彩并重的锦缎装饰新风貌。


  在色彩感情上,我国的传统向来爱好温暖、明快、鲜艳和强烈的积极色,不喜欢弱色和多次的间色。因此,青、红、黄、绿、紫、白、黑,成为我国装饰用色上的主要色彩。这从我国的民间刺绣、京剧的舞台服装、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宫殿式建筑的彩绘上,均可看到这种装饰用色的典型特色。云锦的用色,也继承了这个民族装饰用色的传统。在元代用金风气的影响下,结合御用服饰和宫廷装饰的具体实用要求,形成了自己的用色规律和装饰特色。
[attachment=11349846]

  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御用高级织物的云锦,它的纹饰设计和色彩装饰必须服从于使用者的喜爱心理和特定环境的实用要求。云锦是供帝王后妃服用的,因此它的色彩装饰必须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华丽、高贵、典雅的气派,方能适应于使用者的身份,协调于宫廷里的华贵气氛。


  我国封建社会的宫廷建筑群中,有的特别庄严,专供朝见、祭祀等用;有的特别雅致,专供帝王读书、憩息;有的特别豪华,如专供歌舞、饮宴用的;有的特别绮丽,如专供帝王后妃居住生活。在这些特定环境中,云锦就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衬托才行。因此,这特定的使用对象和特定的使用环境,不仅决定了云锦图案的纹样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云锦配色的基本主调。


  “远看颜色近看花”,是我国民间染织设计上掌握成品效果的一句名言。它是说,一件好的染织设计,既要有优美的图案花纹,还须有动人的色彩装饰。这是因为作用于人们视觉的第一眼效果,首先是色彩,然后才是花纹。


在云锦设计上,艺人也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跑马看妆花”。“妆花”是云锦织物中色彩最华美、配色最丰富的织物。骑在奔驰的马背上看妆花织物,只能是一瞬间的工夫,要给骑在马上的观者立即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主要是靠色彩效果起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云锦成品的艺术效果真是用这种方法去检验,而是说明云锦设计艺人,深刻地理解到色彩装饰在成品效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了这个诀窍,就能够创作出很多图案优美而色彩又强烈动人的优秀作品来。
[attachment=11349847]



  云锦图案的配色,主调鲜明强烈,具有一种庄重、典丽、明快、轩昂的气势,这种配色手法与我国宫殿建筑的彩绘装饰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就“妆花缎”织物的地色而言,浅色是很少应用的。除黄色是特用的底色(只有皇帝的袍服和御用的装饰织料才能使用黄地色)外,多是用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深色作底色(也有用黑色作底色的,但极少用)。而主体花纹的配色,也多用红、蓝、绿、紫(包括酱色)、古铜、鼻烟、藏驼等深色装饰。


  由于运用了“色晕”和色彩调和的处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重彩花,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形成了整体配色的庄重、典丽的主调,非常协调于宫廷里辉煌豪华和庄严肃穆的气氛,并对封建帝王的黄色御服起着对比衬托的效果。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很多是根据纹样的特定需要,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处理的。如天上的云,有白云、灰云、乌云……,如把云锦中常用的各种云纹按照生活真实的色彩去处理,其结果不但不能产生美感,反而破坏了图案整体配色的和谐。在云锦纹样设计上,艺人们把云纹设计为“四合云”、“如意云”、“七巧云”、“行云”、“勾云”等等造型,是根据不同云势的特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把它理想化、典型化了。它和生活中云的真实形态虽差距很远,但人们看起来却很容易识别出这是云纹的描绘,并且感到它比真实的云更美。这就是艺术创造上典型化、理想化所取得的动人效果。


  云锦妆花云纹的配色,大多用红、蓝、绿三种色彩来装饰,并以浅红、浅蓝、浅绿三色作外晕,或通以白色作外晕,以丰富色彩层次的变化,增加其色彩节奏的美感。蓝色的云、绿色的云是违背生活真实的,但正如词中的“碧云天”一样,千年来脍炙人口,并没有人说它描绘得不真实,相反地却交口赞誉其传神。云锦妆花织物上云纹的这种配色,也就是这个道理。它不仅丰富了整个纹样色彩的变化,而且加以金线绞边,这就更符合人们对祥云、瑞气和神仙境界的想像与描绘。五彩祥云和金龙组合在一起,表现出“龙”翱翔于九天之上,就更符合于封建统治者的心理,为统治者所喜爱。


  又如生活中的莲花,有红色,有粉色,有白色;然云锦图案中的莲花,多用蓝灰或紫灰颜色表现。云锦中“缠枝莲”的图案,应用是很多的,这是由佛教艺术影响而来。宗教艺术常常要求表现庄严、沉着、宁静。蓝灰和紫灰色的莲花,虽然是违背生活真实的,但它却符合宗教的要求,符合艺术的法则,因为这种配色适合于具体图案色彩变化的需要,因此人们承认了它,并且喜爱了它。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还大量地使用了金、银(金线、片金,银线、片银)这两种光泽色。金、银两种色,可以与任何色彩相调和。“妆花”织物中的全部花纹是用片金绞边,部分花纹还用金线、银线装饰(“金宝地”织物,使用金银线就更多了)。金银在设色对比强烈的云锦图案中,不仅起着调和和统一全局色彩的作用,同时还使整个织物增添了辉煌的富丽感,使之更加绚丽悦目。这种金彩交辉、富丽辉煌的色彩装饰效果,是云锦特有的艺术特色。


  云锦妆花织物的配色,之所以能够获得浓而不重、艳而不俗、对比而不刺激的庄重典丽效果,是由于它巧妙地运用了“色晕”的装饰方法和“片金绞边”、“大白相间”对比调和的处理技巧。所谓色晕,就是色彩的浓淡、层次和节奏的表现。色晕(亦叫“润色”)的具体运用,就是将图案的大朵主题花和某些块面较大的宾花,用深浅不同的色调,几重织出。大朵的主题花,一般多用“三晕”表现。较大块面的宾花,视花纹块面的大小和整体配色的变化需要,有用“三晕”表现的,也有用“两晕”表现的。三晕,即分成三段层次的色阶;两晕,即分成两段层次的色阶,形成节奏分明、逐深逐浅的色彩层次,表现出花纹的立体效果和生动精神。


由于深浅色阶的过渡和变化,不仅减弱了地和花,或花与花之间色彩对比的刺激性,同时也增添了色彩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再加以“片金绞边”,使彩花更加显现突出;“大白相间”使对比强烈的色彩得以统一调和,因而使得整个纹样的配色,获得了庄重典丽、繁而不乱、明快醒目、统一和谐的优美效果。


  色晕的运用,有两种方法,里深外浅的(如最里层晕色为大红、中层晕色为浅红、外层晕则为粉红),叫做“正晕”;外深里浅的,叫做“反晕”(艺人也叫它为“反绞”)。正晕、反晕的运用,是根据纹样“显妆”的要求和整体色彩变化的需要来决定。通常运用的,主要是正晕。有时织品的地色为浅色,适当地运用一些反晕,则更能突出显妆的效果。也有时在大片的正晕花纹中,有意识地穿插一点反晕的小花纹,可以起到“平中求奇”的变化效果。一般说来,除特殊情况、特殊需要外,都是运用正晕表现为主,反晕只是作为陪衬和点缀而已。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了反晕,艺人则叫它为“海绞”。海绞的意思,就是不合法度的晕法,它在色彩的整体效果上是起破坏作用的。


  色晕也叫做“润色”(简称之为“润”),分“两润色”和“三润色”两种。


  两晕色(两润):深、浅红;葵黄、绿;玉白、蓝;古铜、紫;羽灰、蓝;


  三晕色(三润):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这虽是一个不完全的材料,却是云锦织造配色在长期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规律和经验。


  色晕的口诀有多少?时间已久,无法查考。过去师傅传徒弟,总要留一手看家本领。代代相传,各留一手,到后来就所剩无几了。


[b][backcolor=#b7dde8]色彩分类      [/backcolor][/b]


  云锦使用的色彩,名目非常丰富。如把明、清两代江宁官办织局使用的色彩名目,从有关的档案材料中去发掘,再结合传世的实物材料去对照鉴别,定可整理出一份名目极为丰富并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云锦配色色谱来。清朝末年以后,民间云锦织造业常用的色彩约有数十种:


属于赤色和橙色系统的有
  大红、正红、朱红、银红、水红、粉红、美人脸、南红、桃红、柿红、妃红、印红、蜜红、豆灰、珊瑚、红酱等。


属于黄色和绿色系统的有
  正黄、明黄、槐黄、金黄、葵黄、杏黄、鹅黄、沉香、香色、古铜、栗壳、鼻烟、藏驼、广绿、油绿、芽绿、松绿、果绿、墨绿、秋香等。


属于青色和紫色系统的有
  海蓝、宝蓝、品蓝、翠蓝、孔雀蓝、藏青、蟹青、石青、古月、正月、皎月、湖色、铁灰、瓦灰、银灰、鸽灰、葡灰、藕荷、青莲、紫酱、芦酱、枣酱、京酱、墨酱等。


[b]    [backcolor=#b7dde8]  图案构成[/backcolor]         [/b]


  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等几种。


[backcolor=#ccc1d9](一)团花  [/backcolor]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
  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团花图案,一般是用于衣料的设计上。在库缎和织金缎上设计团花纹样,是按织料的门幅宽度和团花则数的多少进行布局。则数少,团纹就大;则数多,团纹就小。团花的则数,有以下几种规格:


  一则团花:直径40-46.6厘米。
  二则团花:直径22.6-24.6厘米。也有直径16.65- 18.3厘米的,是作“风帽”用的,早已不织。
  三则团花:直径13.3-15.3厘米。
  四则团花:直径12.65-14厘米。
  五则团花:直径10.65-10.8厘米。
  六则团花:直径7.8-9.3厘米。
  八则团花:直径4.66-6.66厘米。


  团花纹样,有带边的和不带边的两种。带边的团花,要求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度的间距,并有粗细的区别,以使中心主花突出,达到宾主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团花的组合方法主要有:“车转法”、“二合法”、“四合法”。


  “车转法”,亦名“推磨法”,是用两组或多组同形同量的花纹,或两组异形同量的花纹,组合时向一个方向回转,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因其花纹的组合,像车轮或石磨一样,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设计术语叫它为车转法,或推磨法。


  “二合法”,又名“对合法”,是对称的均齐纹样,它是由左右两边同形同量的花纹对合组成。


  “四合法”,是用四组同形同量的花纹,用向心或者放射状的形式组合而成。


  以上是团花纹样在花纹组合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团花纹样的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止这几种方法。如传统纹样中的“五福捧寿”团花,是用五只同形的蝙蝠,作向心的等份组合,中心安放以圆形的篆体“寿”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八仙庆寿”团花,是用八件形状各异的宝物,在圆形中作适合形的组合,中心安以篆体“寿”字组成。“事事如意”团花,是用一柄如意和两只柿子,在圆光中作适合形的安排处理即成。此外,还有用一枝折枝花,或一只花篮作圆形的适合处理,外边再加一圈规律性构成的花边,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还有用八组同形同量的花纹,作向心的或放射状的组合,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
[attachment=11349848]   五福捧寿



[attachment=11349849] 事事如意团花

  总之,团纹的构成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大体来分,一种是规律性的组合,如同形同量花纹的组合;一种是圆形的适合构成。


  团花的布局(在织料上的布列)采用“散点法”。在排列形式上,又有“整剖光”、“咬光”、“匀罗摆”、“么二三皮球”等几种布列方法。


  “整剖光”的排列方法,以四则团花为例:第一排布列有四只等距离的完整团花。第二排的四只团花,因须与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作等距离的交错排列,因此只有中间三只团花是完整的。在左、右两边近缎料的边缘处,只能各布列半只团花。因为这种上下交错的排列,在花纹作第二次循环时,必须有一只团花剖分为两半,才能达到交错排列的均匀效果,因此机坊中的设计术语,把这种布局方法叫做“整剖光”。


  “咬光”法,多用于织金缎二则大团花的排列上。布局时将上下两排团花,作二分之一的交错排列。从垂直关系看,上下两排的团花,均各有半个团花相咬,即第一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右半边,与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左半边,在一条垂直线上相咬;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以左的半边,又与第三排每个团花以右的半边,在垂直线上相咬。如此反复循环,上下两排团花总有半个相咬,故被名之为“咬光”。


  “匀罗摆”的排列方法,像古代民族乐器中“云锣”的排列一样,故亦名“云锣摆”。仍以四则团花的布列为例: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左向;第二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右向;以下各排的团花,亦复如是循环布列。这样,上下两排的团花,既稍有交错,又各保持着四只团花的完整;靠近缎料边缘部位的团花,则无须剖分为两半,这是“匀罗摆”与“整剖光”不同的地方。


[backcolor=#ccc1d9](二)散花  [/backcolor]
  “散花”主要用于库缎设计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连锁法”、“推磨式连续法”、“么二三连续法”亦名“么二三皮球”、“二二连续法”、“三三连续法”等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与“推磨法”结合运用的。以上各种布列方法,并没有刻板的定式,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


[backcolor=#ccc1d9](三)满花[/backcolor]
  “满花”多用于镶边用的小花纹的库锦设计上。满花花纹的布列方法有:“散点法”和“连缀法”两种。散点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紧密。用连缀法构成的满花,多用于“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上,设计时必须掌握“托地显花”的效果。


[backcolor=#ccc1d9](四)缠枝  [/backcolor]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我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缠枝莲”。婉转流畅的缠枝,盘绕着敦厚饱满的主题花朵,缠枝有如月晕,也好似光环;再加以灵巧的枝藤、叶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间,形成一种韵律、节奏非常优美的图案效果。整件织品看起来,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backcolor=#ccc1d9](五)串枝  [/backcolor]
  “串枝”是云锦花卉图案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串枝图案的效果,乍看起来与缠枝图案似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辨,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缠枝,它的主要枝梗必须对主题花的花头,作环形的缠绕。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题花的花头串连起来,在单位纹样中,看不出这种明显的效果,当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枝梗贯串相连的气势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backcolor=#ccc1d9](六)折枝[/backcolor]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否则就失去了“折枝”格式的特点),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富有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这种构图方法,多用于彻幅纹样或二则大花纹单位的妆花缎设计上(云锦艺人称之为“大折枝”),整幅匹料的织成效果非常富有气派。


[backcolor=#ccc1d9](七)锦群   [/backcolor]
  “锦群”,又名“天华锦”或“添花锦”(取“锦上添花”之意)。锦群是一种满地规矩纹锦,它源于宋代的“八达晕”锦(元代叫作“八搭韵”),最早还可追溯到唐代的“云裥瑞锦”。锦群的基本锦势,是用圆形、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形,作有规律的交错重叠,组成富有变化的锦式骨架。在各种变化的几何形骨架中,填以各种形式的小锦纹,如回纹、万(卍)字纹、曲水纹、连钱纹、锁子纹、盔甲纹等等。在主体几何纹的中心部位,安以较大的主题花,使之成为一种主花突出、锦式和锦纹变化丰富的满地锦。


  锦群的特点是:“锦中有花,花中有锦”。锦形和锦纹变化多样,整个结构均衡匀齐;花纹繁复而规矩,整体效果和谐而统一,富有浓郁的装饰风味。锦群格式用于妆花织物上,则是一种配色复杂、效果华美的复色晕锦。明、清两代,这种锦多用于佛经经面的装帧上,配色丹碧玄黄,错杂融浑,富有精美华丽的装饰效果。锦群这种图案形式,在“妆花”、“织金”、“织锦”、“库缎”等不同品种的织物上,均可应用,有着各不相同的织成效果。


  云锦图案的纹样设计,除“织成”形式的织品比较复杂费工外,用在匹料上的纹样很多是运用设计技巧或制作技术,巧妙地做到以简达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设计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单位纹样”时仅先设计半个单位的纹样,然后将复制的同样的半个单位纹样,倒转过来对接拼合,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位纹样。


但设计时,必须注意到两组同形纹样倒转对接后,拼合处衔接的纹样必须接合妥适,穿插自然,看不出丝毫的勉强。更重要的是,拼合后的单位纹样,在四方连续或八面接章时,花纹衔接都应达到妥适自然、流畅和谐的效果。所谓四方连续、八面接章,就是在单位纹样循环连续时,可以做到:上下、下上相续可以接章(花纹可以自然地接合连续起来);左右、右左相联可以接章;上下颠倒,上与上可以接章,下与下也可以接章;左右颠倒,两边相联皆能接章。


  “四方连续、八面接章”这种图案构成方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构思精巧,花纹简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挑花结本省工。挑花时,只要挑成半个单位的(一组花纹)花本即可,然后用“倒花”的办法,复制出相同的半个花本,再用“筒花”的工艺手段,将两个半本花本,筒合成一个完整的花本。“倒花”和“筒花”,要比挑结半个花本省工而快,并且准确得多;三是匹料剪裁使用时,拼接花纹比较灵活方便。


  已故云锦老艺人张福永,生前对这种设计章法进行剖析时,曾用文字注言:“余初习艺时,师即慎重言之,或挑花、或创稿,皆以此为法,而求升堂人室之妙诀;因藤、花、叶三者俱备,八方衔接颠倒不分。章短(指单位纹样的长度短)而灵活,调和一致,呼应亦能适宜。个中三昧,非数言可道,静观而自得其慧也”。由此可见,云锦图案的设计是善于运用生产制作的条件来考虑其章法布局的。它一方面受生产条件局限性的制约;一方面又能动地利用了生产制作的可能条件,创造了省工取巧的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这种“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在明、清两代的云锦图案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而纯熟。这种经济而省工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技巧,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创作设计上继续效法的


最后再来一幅[attachment=11349850]




[size=4][backcolor=#ffff00][b]三、【绚丽多彩的成都蜀锦】  [/b][/backcolor][/size]


[backcolor=#fdeada][b]简介     [/b][/backcolor]


  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因为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


[backcolor=#fdeada]特色   [/backcolor]


  蜀锦是指汉代至三国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织造的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
[attachment=11349851]

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



[backcolor=#fbd5b5]历史  [/backcolor]


  蜀锦是中国四川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到了清代又恢复了生产,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


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月华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backcolor=#00b0f0]雨丝锦[/backcolor]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
[attachment=11349852]

它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

[backcolor=#00b0f0]月华锦[/backcolor]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
[attachment=11349853]

[backcolor=#00b0f0]方方锦[/backcolor]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
[attachment=11349854]

[backcolor=#00b0f0]铺地锦[/backcolor]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attachment=11349855]



[backcolor=#00b0f0]散花锦[/backcolor]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这个找图找了半天,我觉得和前面的没啥区别啊


[backcolor=#00b0f0]浣花锦[/backcolor]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backcolor=#00b0f0]民族锦[/backcolor]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葵花、“万”字“卐”“寿”字等。


[backcolor=#00b0f0]彩晕锦[/backcolor]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唐宋以来使用束综提花的花楼织机。现代蜀锦采用的是分条整经的方式,适宜于牵彩条经。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是成都历史悠久的传统丝织品,全系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泽艳丽,品种多样,牢固耐用,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产品分被面、衣料、装饰锦,以被面为主。


蜀锦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蜀丞相诸葛亮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并远销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锦院,元明以来品种更多,应用更广。蜀锦(包括经锦和纬锦)常以经向彩条为基础,以彩条起彩、彩条添花为特色,织造时有独特的整经工艺。


朱启钤《丝绣笔记》:“盖春秋末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很广,行销全国。《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唐代蜀锦保存到现代的有团花纹锦、赤狮凤纹蜀江锦待多种,其图案有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游鳞等。宋元蜀锦仍然品种繁多,十分精美,可从元《蜀锦谱》中窥见一斑。


[backcolor=#fdeada]图案  [/backcolor]


  蜀锦是我国染织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锦图案在我国工艺美术图案中,占有十分瑰丽的篇章,对  古蜀锦芙蓉锦鲤我国后世锦缎染织图案的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


[backcolor=#fdeada]意义  [/backcolor]

  寓合纹样(又称吉祥图案),常常含有吉祥、如意、顺利、喜庆、颂祝、长寿、多福、富贵、昌盛等美好吉利的寓意。寓合吉祥纹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我国民族锦缎图案的一个重要特征,亦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先秦时期的织锦丝绸图案主要以简单的几何纹为主体,战同时已出现了在几何骨架中相向对称排列的人物动物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图案突破了我国自西周以来装饰图案的单调格式,把简单的、静态的菱形几何纹、回纹、云雷纹和云气纹发展为在云气之间自由奔驰的各种祥禽瑞兽等动物图案,统称为云气动物纹,其线条比较粗犷、生动、简练,造型奔放活泼,取材主要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接触到的云彩鸟兽、狩猎骑射等内容,在锦纹图案中还常常配以各种吉祥的铭文,  蜀锦如“富且昌”、“大宜子孙”、“万年益寿”、“长生无极”、“长乐明光”、“登高明望四海”等,这些铭文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宫廷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


如“万年益寿”、“长生无极”等是当时的生活用语,“登高明望四海”,可能是颂祝汉武帝刘彻登泰山封禅的活动。登高明星四海锦,在锦面上呈现风云流动,祥兽奔腾的生动气象,云纹、祥兽彼此穿插自如,加上汉隶作铭文点缀其中,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新疆和北方丝绸之路沿线先后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汉代云气动物纹锦,它们都是利用彩条经线的颜色来显现花纹的“彩条经锦”,被称为“汉式锦”,体现了早期古代蜀锦的基本组织和工艺特征。云气纹在汉代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上层阶级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汉代成都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家崇尚自然,信仰阴阳乾坤、五行八卦,追求不老,修炼长生。

云气即仙气,云气清风仙人出入之所,神秘莫测,变幻无常。祥云与瑞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这种与汉字铭文组合成的吉祥云气动物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水平,流传很广。

在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蜀锦生产有很大发展。东汉以来丝织物加金技术,首先用于蜀锦,但其基本图案和织造方法仍然是汉代的延续。南北朝时代,一些动物图案以安详的静态为主,如方格兽纹锦。在方形彩色格子中,排列着卧狮、奶牛、大象等静态的动物,采用两组彩条经线来衬托主体图案,形成一种新颖的风格。

这段时期还出现了带波状主轴的植物纹样,以及缠枝连理、对称纹样等。成对称排列的动植物图案装饰在一定的几何骨架之中,如新疆阿斯塔拉墓出土的北朝时期的树纹锦,树的形象采用左右规则而对称的排列,各组树纹上下之间缀以菱形点,显现出色彩明暗的层次变化,规则而不呆板,树纹采用红色的彩条经线显现,有明亮突出的色彩效果,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彩条经锦。

[backcolor=#fbd5b5]织造技术 [/backcolor]

  现代蜀锦采用了现代技术织造,保持了蜀锦色块饱满,立体感强的特点,并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缩短了作品的设计时间。现代蜀锦由四川蜀锦研究所技术人员研究开发,现已基本得到市场认可,是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政务礼品也常选用现代蜀锦。


  古蜀锦是原汁原味的蜀锦,是成都蜀锦工艺品厂采用传统的蜀锦工艺机械化生产的,产量非常有限,产品品种也很有限。产品的开发时间也很长,少则数月,多则多年,不适合批量生产,也不适合个性化定制。但作品精美绝伦,且很少面市,极具收藏价值。

[backcolor=#fbd5b5]蜀锦与蜀汉丞相诸葛亮  [/backcolor]

  蜀锦,是汉益州地区的特产,锦文分明,绮丽多彩,不仅实用,而且美观。诸葛亮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地方优势,积极鼓励种桑养蚕织锦,使蜀锦的生产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象诗人左思描述的“栋宇相望,桑梓接连”,“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的景象。

  为了促进织锦业的发展,诸葛亮还专门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大批蜀锦远销吴、魏,成为蜀汉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诸葛亮自己就曾说过:“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attachment=11349856]


[b][size=4][backcolor=#ffff00]四、【美观耐用的苏州宋锦】[/backcolor][/size][/b]


[backcolor=#fbd5b5]特产简介  [/backcolor]


  苏州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


[backcolor=#fbd5b5]宋锦起源  [/backcolor]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据西汉《说苑》一书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以前苏州就有织锦了。


到了宋代,江南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苏州也出现了一种非常细薄的织锦新品种,是理想的书画装裱材料。从宋代留传下来的锦裱书画轴子来看,宋锦在当时已有“青楼台锦”、“纳锦”、“紫百花龙锦”等40多个品种。苏州宋锦最初是专供装话书画之用的。


[backcolor=#fbd5b5]   产品用途  [/backcolor]


  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  老卷宋锦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


  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胜百杰成功的将宋锦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


  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胜百杰多年来在秉承传统宋锦工艺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现代审美需求,与诸多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开发出大量的实用型宋锦手工艺品。


[backcolor=#fbd5b5]工艺特色  [/backcolor]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


  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
[attachment=11349857]

  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


其制作工艺多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组织;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纬线三种;一纬纹与地兼用,二纬专作纹纬,分段换色织造。其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其间饰的团花或折技小花,规整工致。几何纹有八达晕、连环、飞字、龟背等。色彩多用调和色,不用对比色。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三种色纬织成。常在格子藻井等几何纹框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宋锦主要用作书画装饰和官员服装。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小锦),是纬二重小提花织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宋锦又称“宋式锦”、“仿宋锦”。现代以苏州所产著名,有“大锦”、“合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ackcolor=#fbd5b5]备注:宋锦的鉴别  [/backcolor]
[backcolor=#fbd5b5]
[/backcolor]
辨别缂丝及宋锦真伪有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图案看上去应有强烈的层次感,但手感却是很平滑的,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至于上等的精品要从几个方面观察,
1、观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紧密的,做工越是精细。
2、看看色彩图案是否失真。
3、仔细观察色彩的渐进过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难找到明显的过度色。
4、丝线的粗细,越上等的作品,丝线越细。


[backcolor=#fbd5b5]两种含义[/backcolor]


  宋锦是用彩纬显色的丝织物。


  宋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织锦,二是指明、清时期由苏州织造府主持生产的宋式锦。


  宋代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宋锦以四川成都的蜀锦最著名。北宋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到南宋改为茶马司锦院,所产蜀锦花式繁多。据元代费著 《蜀锦谱》记载,有土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输送去广西、黎州、叙州、南平军、文州交易的锦和较贵重的细色锦。其花式有:八达晕、盘球、簇四金雕、葵花、六达晕、翠池狮子、云雁、大窠狮子、大窠马打球、双窠云雁、宜男百花、七八行锦、玛瑙锦、天下乐、青绿瑞草云鹤、青绿如意牡丹、真红穿花凤、真红宜男百花、真红雪花毬路、真红樱桃、真红水林禽、鹅黄水林禽、紫皂缎子锦、真红天马、真红飞鱼、真红聚八仙、真红六金鱼、真红及四色或二色湖州百花孔雀和大孔雀锦、秦州细法及中法真红锦。元代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记载蜀有十样锦: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地、天下乐、方胜、狮团、八达晕、铁梗襄荷。宋代织锦实物出土至罕,仅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几件五代时的织锦。但前述宋代蜀锦花式,有些可在明锦中找到。

[backcolor=#fbd5b5]品种分类  [/backcolor]

  宋锦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宋锦的品种有40多种,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类,它们各具风格和用途。其中大锦又分为重锦和细锦。

       [backcolor=#ffff00]大锦[/backcolor]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图案规整,富丽堂皇,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其中重锦最为贵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纯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植物花卉、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庭、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和巨幅挂轴等。明清之后宋锦仍然相沿不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在2米宽的独幅纹样中有27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佛像,还有宫殿巍峨,祥云缭绕,奇花异草,充分展示了重锦高超的艺术技巧。大锦中的细锦在原料选用,纬线重数等方面比重锦简单一些,厚薄适中,易于生产,广泛用于服饰、高档书画及贵重礼品的装饰装帧。
[attachment=11349858]

匣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书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大锦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


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

姑苏宋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并列为中国三大名锦。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宋锦的品种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

[backcolor=#b7dde8]历史发展   [/backcolor]
[backcolor=#b7dde8]
[/backcolor]
  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饰的需要,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其中有“青楼台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等40多个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南宋时已有紫鸾鹊锦、青楼台锦等40多种。


宋锦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用有色熟丝)三种色纬(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的纹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文四方连续的图案,朱雀等动物图案,百吉等字形图案最为常见,适合于服装和装潢书画之用。

  明清时期中国丝织生产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织锦生产以苏州最有名。苏州织锦织工精细,更因花色具有宋代典雅的遗风而得“宋锦” 之名。清康熙年间,有人从江苏泰兴季氏家购得宋代《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原裱宋代织锦22种,转售苏州机户摹取花样,并改进其工艺进行生产,苏州宋锦之名由是益盛。

此时苏州宋锦用双经轴将地经与特经(纹经)分开,以地经织经面斜纹或平纹的地组  宋锦服饰织。特经每隔二、三、六根地经牵入一根,在花部与纹纬平织或织成纬斜纹,无花处织入背面,用以固结浮纬。纬丝由长织梭与分段换色的短跑梭配合,从而达到色彩丰富的效果。苏州宋锦根据工艺的粗精、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又分为[backcolor=#92cddc]重锦、细色锦、匣锦[/backcolor]3种。


  [backcolor=#92cddc]重锦[/backcolor]是明清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选用优质熟色丝、捻金线、片金线,在三枚斜纹的地组织上,由特经与纹纬交织成三枚纬斜纹花。花纹一般用很多把各色长织梭来织,在某些局部用短跑梭配合。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康熙“云地宝相莲花重锦”,地经和特经是月白色的,长织纹纬用墨绿、浅草绿、湖蓝、玉色(带有蛋青色的白)、宝蓝、月白(极浅的浅蓝)、沉香(发黄的棕色)、黄色、雪青 (浅青莲色)、棕黄、粉红、浅粉、白色、捻金线等14把长织梭与1把大红色特跑梭(每隔一段距离才织的)来织制,色彩绚烂壮观,这种重锦是宫廷制作铺垫及陈设的用料。


  [backcolor=#92cddc]重锦[/backcolor]也用来织制绘画挂轴和佛像画,如辽宁省博物馆保存元代织成的仪凤图轴、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清代织锦弟斯桑结嘉措像、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织极乐世界图轴》等。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高448厘米,宽196.5厘米。从画心到宝相花装饰的幅边及上下裱首和绶带部分,均为通幅长跑梭所织,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红、木红、粉红、水粉、深蓝、月白、葵黄、鹅黄、米黄、桔黄、墨绿、浅绿、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圆金、黄圆金等19把长织梭织出 278个不同神态的人物。画幅中段织出佛、弟子、菩萨、力士、伎乐天人等。下段织九品莲池、转生人物,上段是庄严富丽的建筑配景。人物和建筑都用平涂设色,细线勾勒。在对比色衔接的地方运用3层或4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取得整体的协调。


 [backcolor=#92cddc] 细色锦[/backcolor]的组织与重锦相似,也采用特经来结接纹纬和背组织。地经与特经的配置有3∶1、6∶1、2∶1等3 种。多以分段换色的短跑梭来织主花,用长跑梭织花叶枝茎或花的包边线及锦地几何纹。花纹色彩有时多达20余种,按照花纹分布来变换颜色,有“活色”之称。


[backcolor=#92cddc]  匣锦[/backcolor]又称小锦,常见的组织有两种:一种配有特经,经斜纹地,纬斜纹花;另一种是不用特经,而在不规则六枚经缎纹地上起长纬浮花。匣锦纹样多为小型几何填花纹或小型写实形花纹。纬丝一般用两梭长跑纬与一梭短跑纬作纹纬,另有一梭地纬。经纬配置稀松,常于背面刮一层糊料使其挺括,专作装裱囊匣之用。


[backcolor=#fbd5b5]艺术特色  [/backcolor]


  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  宋锦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很多,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这一技艺特征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并一直流传到当代的织锦技艺上。
[attachment=11349860]

  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和谐、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并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发展。
[attachment=11349861]

[backcolor=#fbd5b5]宋锦类别[/backcolor]


  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backcolor=#b7dde8]大锦、匣锦和小锦[/backcolor]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

[attachment=11349862]
[backcolor=#b7dde8]大锦[/backcolor]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品种。常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和装潢高级礼品盒。


[backcolor=#b7dde8]合锦[/backcolor],常用于装裱一般书画的立轴、屏条等。


[backcolor=#b7dde8]小锦[/backcolor],包括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三种,多用于装横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


[backcolor=#b7dde8]1、大锦  [/backcolor]


又称“重锦”,其特点是质地紧密丰厚,结构精致,花地分明,显色效果极佳。花纹图案以仿古图案为主,有丰登锦、答晕锦、宝相锦、植物花卉锦、宜男锦等,主要用于服装的面料和名贵书画的装裱等。


[backcolor=#b7dde8]2、盒锦[/backcolor]


是一种以桑蚕丝与少量棉纱用缎纹组织进行彩色交织提花的锦,质地轻薄细洁较疏松,花纹图案大多是结合盒子款式,花纹满地整齐正规,图案多为对称连续的横条形。题材以动物(如狮子、游龙、云雁、鸾鹊、翔凤等)为主,配以牡丹、荷花、芙蓉、菊花、铁梗、梅、兰、竹等花卉纹的八花锦、十六花锦、二十四花锦为主题,并点缀“八宝”、“祥云”、“瑞草”等,主要用于一般书画装裱、装潢或衣料等。


[backcolor=#b7dde8]3、小锦[/backcolor]

有素、花两种,花纹细小。花纹以几何纹和对称小花纹为主,图案大多采用吉祥如意的会意写实,如八宝(古钱、方胜、书、画、琴、棋等)、八仙(宝剑、扇子、葫芦、缠枝、柏枝、笛子、荷花等)、八吉祥(宝壶、法轮、双鱼、海螺、花伞、百结、莲花等)以及“寿”字、“万(卐)”字等,主要用作庙宇佛幡、书及画册封面,以及工艺品礼盒装潢等。
[attachment=11349859]



[b][size=4][backcolor=#ffff00]
[/backcolor][/size][/b]
[b][size=4][backcolor=#ffff00]五、【"红配绿,看不俗"的广西壮锦】[/backcolor][/size][/b]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backcolor=#fbd5b5]简介    [/backcolor]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attachment=11349863]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

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backcolor=#fbd5b5]溯源    [/backcolor]

  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说,早在汉代,当地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纤维,织制出葛布,络布作为衣料。据《广东新语》转引当时记载说,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唐代,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说: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班布,都洛布、麻布、#布、丝布,食单等九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唐人张籍的《白#歌》称赞白苎布说:“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意思说人们穿着白苎布缝制的衣服好像年轻多了。

壮锦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黑地桔红回纹锦残片,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

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即壮锦),为上贡的锦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羰布"。当时左右“两江州峒”出产的“淡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绒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

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到了宋代,壮族的手工纺织业更为发达当时,宋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了“蜀锦院”,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出口外。壮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锦的工艺,著名的壮锦也就应运而生。(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当时,各州县都有出产,"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attachment=11349864]

[backcolor=#fbd5b5]传说   [/backcolor]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backcolor=#fbd5b5]壮锦的起源与传说  [/backcolor]
[backcolor=#fbd5b5]
[/backcolor]
  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主要产地为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相传,有一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考古证实,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


[backcolor=#fbd5b5]壮锦的花式及用途 [/backcolor]
  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backcolor=#fbd5b5]壮锦原料及制作工艺[/backcolor]
[backcolor=#fbd5b5]
[/backcolor]
  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backcolor=#b7dde8]蚕丝和棉纱[/backcolor],靠工生产。
  [backcolor=#b7dde8]丝绒[/backcolor]:从种桑养蚕,到拣、夹、纺、漂、染,均由织锦者自己完成。
  [backcolor=#b7dde8]棉纱[/backcolor]: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花、纺、染、浆等工序。
  [backcolor=#b7dde8]染料[/backcolor]: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

  壮锦的织机是百年前就已经定型,再经过不断改变的小木机。结构简单,机织轻便,易于操作,使用方便但是效率颇低。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机身包括机床、机架、坐板。装纱包括卷经纱机头、纱笼、布头轴、绑腰、压纱棒。提纱包括纱踩脚、纱吊手、小综线。提花包括花踩脚、花吊手、花笼、编花竹、大综线、综线梁、重锤。打花包括筘、挑花尺、筒、绒梭、纱梭。
[attachment=11349865]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织锦人极大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着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体现在锦面上。


[backcolor=#fbd5b5]传承意义[/backcolor]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  八旬“织女”织壮锦用。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


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attachment=11349866]





[ 此帖被笙歌醉在2011-10-23 21:1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

绾。

ZxID:1352014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0-31 0
只听说过云锦

楼主留言:

听说过绣的人比较多

aimiyoyo

ZxID:769402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0-31 0
宋锦好美,一直觉得凤凰纹很漂亮原来孔雀纹也超级美><
今天慢慢完结了吗
洛缨

ZxID:15531145

等级: 小有名气
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31 0
蕴含的知识太多了,看来要分批次看了,看不完……
黑白一点点

ZxID:6918244

等级: 热心会员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5 0
打个标签的说~
流下来慢慢看~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4 0
已审。天啊。。想不到这还是一门学问!!!

我以前真没注意过这方面。。好帖。。非常好帖。。
。-fatal

ZxID:14082814


等级: 热心会员
你是个好演员,而我不是一个好观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3 0
杀个花, 表示资料很全哦~

楼主留言:

乃太快了……我预料不足,图片太多,我要在你后面更新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