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有,琵琶和箜篌,琵琶的图片很多的,箜篌就象西方的竖琴,但是比竖琴小.
琵琶
琵琶是一种拔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一种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或五弦、有四个相(品柱)的琵琶自西域传入内地.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足见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凡是用这两个手法抱在怀中弹奏的乐器,在早期都称为“琵琶”.
形制与潮流
从琵琶形制和来源考察,可以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圆形音箱,另一类是半梨型音箱.在隋唐时代,琵琶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节奏鲜明,用拔子演奏.现今的琵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已由最初的4个相位,仅能奏1个八度加纯四度转变为现在的6相25品,具备12个半音,可以转12个调.
琵琶曲的结构与风格
琵琶独奏,虽在唐、宋时代早已流行,但历代的演奏家却很少为人注意,即使在古代诗文中偶尔提及,也略而不详.唐代琵琶名家有裴神符、段善本、康昆仑等,明代有张雄、钟秀之、李近楼、汤庄曾等.所奏曲调,张雄以擅弹《拿鹅》、《海青拿天鹅》著名;李近楼号称“琵琶绝”,能弹《将军下校场》等曲.汤应曾能弹《楚汉》、《胡笳十八拍》等曲.《楚汉》一曲,根据《汤琵琶传》中所述,颇与现代流行的《十面埋伏》相似.
琵琶曲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亦称大套.结构形式可分3种.第1种是描写单的内容,如《十面埋伏》、《月儿高》等.第2种是由几个小曲联成一套,如《阳春古曲》是由《十大样景》、《十小样景》等10个小曲加一段尾声组成;《塞上曲》是由《思春》、《昭君怨》等5个小曲组成.第3种为《龙船》的曲式.将一段摹拟锣鼓的音调与琵琶化了的民歌相组合而形成.过去弹词艺人中善弹琵琶者,往往在书场中以此为开场,吸引观众.
琵琶曲中,大曲有文武之分,文套宜于表现文静细腻、柔和美妙的情趣,如《夕阳渔鼓》、《汉宫秋月》等曲;武曲适于表现威武雄健、豪放爽朗的气慨,如《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等曲.
[唐琵琶与现在琵琶的区别有两点,唐代琵琶改革前是斜抱琵琶,用拨子弹.改革之后就是现在的弹法,直抱,所以才有半抱琵琶半遮面之说.过去的用拨子就象先在电倍司用拨片,但是琵琶的大地多,改革之后就是用手直接弹了.
[img]http://www.piaomo.com/bbs/UploadFile/old/3/3_140.jpg[/img]
这是箜篌又叫凤首箜篌.就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弹的乐器.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在乐器制作上,将上述三种琵琶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保留了曲项琵琶制形的发音特点,将曲项琵琶的四相和直项琵琶的十二柱结合成四相十柱。乐器演奏为竖抱,由用拨子弹奏发展成手指弹奏。
由于乐器的改革,演奏艺术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表现技法逐渐丰富,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亦成为这种乐器的专有名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对当时的琵琶演奏中的艺术效果和演奏技法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
明、清时期琵琶的制作基本定型。艺人们师承相传,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曲的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演奏艺术上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解放后,琵琶的发展再次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乐器改革上程禾嘉先生首先根据十二平均律排列相、品,使琵琶成为可以任意转调的平均律乐器。五十年代,邝宇忠同志首先试用金属弦代替丝弦,使琵琶发音能满足古、今、中、外各类乐曲演奏上的需要。与此同时,梁世侃同志首先研制成赛璐璐人工指甲取代演奏者的生理指甲,克服了生理指甲在演奏中带来的种种局限。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10-24 22: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