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tr][td]
[color=#6633CC]
[size=4][b]【鼻烟壶的起源】[/b] [/size]
[hr]
[align=center][table=100%][tr][td] [attachment=11347937] [/td][td] [attachment=11347938] [/td][/tr][/table][/align]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法等国。
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size=4][b]【鼻烟壶的用途】[/b] [/size]
[hr]
[align=center][table=100%][tr][td] [attachment=11347939] [/td][td] [attachment=11347940] [/td][/tr][/table][/align]
鼻烟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它将玉石、珐琅、水晶、玛瑙、瓷、料等与绘画、书法艺术结合,成为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鼻烟的原料是优质的烟草,将它碾成极细的粉末,然后再配兑上香料和名贵的麝香等药材,经过精细加工,密封发酵,存放数十年才能使用。烟草的原产地在美洲,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史.最初印地安人把烟草当作神圣的植物,作为宗教礼仪的祭品。后来便用烟草和鼻烟作为提神醒脑的辛辣刺激香料。
1492年,我国明代弘治五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烟草和鼻烟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明朝万历九年,意大利教士利马窦来中国传教,开始把鼻烟壶带到中国,当作提神醒脑活血防疫药品,治疗风寒、头痛、鼻塞等症。鼻烟分黑紫、老黄、嫩黄等色,酸、豆、糊、甜等味,其中以甜味最佳。鼻烟输入中国后,开始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后来一般的市民、商贾中也有人染上了闻鼻烟的习惯。
中国自制鼻烟壶不晚于清初,据清康熙十四年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当时不仅内府制造贮鼻烟的玻璃瓶,而且在民间也大量制造,只是称之为"瓶"而非"壶"。所以,流传至今的鼻烟壶,以康熙年间为最早。大约在康熙末年,鼻烟瓶才改称为鼻烟壶。到清雍正、乾隆时期形成了它的高峰。在当时,嗅闻鼻烟和持有高档鼻烟壶成为炫耀身份和夸耀财富的标志。在社会交往中,又可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更有人将鼻烟壶作为行贿的工具。鼻烟壶自康熙年间开始制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代,清代末叶又出现一种精美的内画壶,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各色精品美不胜收。
清朝末年以后,旱烟、水烟、纸烟逐渐代替了鼻烟,它最终被社会淘汰,但应盛放鼻烟而生的鼻烟壶,则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继续为人们谈论、研究、收藏、玩赏。
[size=4][b]【清代帝王的“第二生命” 清代御用鼻烟壶】[/b] [/size]
[hr]
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吸闻鼻烟很适用于游牧、渔猎等野外流动的生活,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属于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工艺——金属工艺制成的鼻烟壶现今存世较多。
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彩明快,图案纹饰有龙凤、八骏图、寒江独钓等。布局严谨规范,画工精细,绘制风格与当时画坛艺术相通,造型多为古朴的爆竹筒式。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双排四字款,不加双圈,笔意浑成,颇具韵味。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与红釉器色彩鲜红艳丽,瓷质细腻,造型规矩,也可称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祯对陶瓷工艺颇感兴趣。这时的瓷质烟壶增加了浆胎青花、斗彩、珐琅彩、天蓝釉、茶叶末釉、炉钧釉、酱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同运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烧成的青花加紫。纹饰图案以缠枝莲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婴戏图等,所绘花卉皆工细纤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称,釉色清爽,制作极精。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是珐琅彩鼻烟壶。珐琅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
乾隆时期新增加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如葫芦式、椭圆、扁方,铺首耳灯笼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双联式、动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刘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红彩、墨彩、胭脂釉、窑变、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纹饰题材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万福流云、连庆升级、五子夺魁、百寿图、婴戏图、西洋仕女等。
到了光绪至民国年间,北京出现了仿乾隆内廷制作的料质珐琅彩烟壶,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轩款,虽皆为名家高下绘制,但胎、彩、款识显然不如前朝水平。
[table=100%][tr][td]铜胎,扁圆鼻烟壶。壶内露胎,铜盖下木塞附牙匙。壶身前后开光内浅蓝地,分别绘牡丹和荷莲,两侧浅紫色地饰西洋装饰花纹。略内凹的椭圆底,白地书蓝色「雍正年制」无框双行宋体字款。[/td][td][attachment=11347931] [/td][/tr][tr][td]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錾花铜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白地,颈绘朵花,肩绘花蝶,壶腹前后开光处饰日本风格的黑漆地绘金色梅花,瓶侧绘红白梅花。椭圆形圈足底封实,白地书红褐「康熙御制」无框双行隶书款。该器乃接合珐琅与漆器工艺之稀有精美文物。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参加中华瑰宝巡回展。
[/td][td][attachment=11347932] [/td][/tr][tr][td]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料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蓝地,颈饰如意云头纹,其余饰花叶锦,腹前后开光处绘西洋母子图,两侧四开光处绘西洋房舍景致,椭圆形圈足饰云纹,底略内凹,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宋体字款。[/td][td][attachment=11347933] [/td][/tr][/table]
[size=4][b]【浅说鼻烟壶名家】[/b] [/size]
[hr]
[color=#FF00CC][b]周乐元:[/b][/color]清晚期人,卒于1893年。其作品题材广泛,均极精妙,擅长写意花鸟,山水则以鼓染为主。作品色彩喜用浅蓝,又点缀以红、桔黄、绿、白等色,淡雅、鲜明。擅行书,笔墨饱满圆润,笔法清秀挺拔,有著名的“金鱼荷花“壶等。
[attachment=11347934]
[color=#FF00CC][b]马少宣:[/b] [/color]清代晚期人。其内画壶正面为绘画,以人物居多;背面为书法,仿欧体。其作品题材多为谭鑫培扮演的黄忠。他的16件内画壶曾在1915年的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名誉奖。
[attachment=11347935]
[color=#FF00CC][b]叶仲之:[/b] [/color]生于光绪元年,卒于1945年。其作品题材广泛,且能模仿周乐元、马少宜的风格。
[color=#FF00CC][b]毕龙九:[/b] [/color]光绪年间内画壶艺术家。原为博山油漆彩画匠师,后人清廷造办处创作内画壶。技艺精湛,颇得慈禧赏识。
光绪年间,著名的内画壶匠师还有陈少圃、张葆田、陈坤山等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相当高,不少人的作品珍藏在各国博物馆。
[attachment=11347936]
[size=4][b]【内画鼻烟壶三大主要流派】[/b][/size]
[color=#FF00CC][b]1、京派内画鼻烟壶:[/b] [/color]京派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内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力。京派代表人物有马少宣、叶仲三、丁二仲等。
[color=#FF00CC][b]2、鲁派内画鼻烟壶:[/b] [/color]鲁派画常选用的题材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鲁派代表人物有毕荣九、孙星五、薛万京等。
[color=#FF00CC][b]3、冀派内画鼻烟壶:[/b] [/color]冀派内画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方面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
[size=4][b]【鼻烟壶的传说】[/b][/size]
[hr]
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b][size=4]【小小鼻烟壶 内存故事多】[/size][/b]
[hr]
[b]◆利玛窦带烟进皇宫[/b]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在晴雯感冒后,贾宝玉给她拿了一个小瓶子,让她对着瓶口闻一下,晴雯闻后,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立刻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那个小瓶子就是鼻烟壶,里面装的就是鼻烟。小小鼻烟的奇妙功效令人惊叹。
据史料记载,鼻烟的作用有:“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烟火其品最为高逸。”
鼻烟始自明末、兴于清代。开始为达官贵人们权力的象征,后来遍及百姓,主要用于避瘟。最早将鼻烟传入中国的是利玛窦。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到北京,向万历皇上献自鸣钟和鼻烟壶等贡品。在这些进贡的鼻烟壶中,以[color=#FF00CC][b]“十三太保”[/b][/color]最为珍贵,所谓“十三太保”,就是十三种不同的瓶子,整齐地放在锦盒中,瓶子的式样是不同的。鼻烟自此开始传入宫中,后来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层社会流入。
[b]◆雍正定名叫鼻烟[/b]
鼻烟是舶来品,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叫鼻烟这个名字的呢?据介绍,一开始鼻烟没中国名字,在汉语中也没有“鼻烟”这个词,一般都是把鼻烟的外语发音直接音译过来,由于各国的语言文字有所区别,因此,鼻烟音译过来后,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布鲁灰陆”、“克伦士那乎”、“士那乎”。这几种发音中,“士那乎”好叫一些,皇家便称鼻烟为“士那乎”。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觉得“士那乎”这个外国名叫着别扭,就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
但这种鼻烟也远非普通百姓所能够承受,一般只有在富贵人家才能购买并吸食。后来,鼻烟普及到百姓。民间能够使用鼻烟的,一般以防瘟为主。而上层社会则以吸食鼻烟尤其是外国进口的鼻烟为荣。在盛装鼻烟的工具中,以鼻烟壶最受欢迎。
[b]◆益德成最早造鼻烟[/b]
由于天津的地理位置离北京很近,因此,鼻烟传入天津的年代也较早。但天津在清代只有估衣街上的益德成从事鼻烟的制造工作。由于当时闻鼻烟甚是风行,因此,益德成的生意也非常兴隆。鼻烟的烟味有五种,膻、糊、酸、豆、苦。
鼻烟刚开始闻的时候感觉很辣,慢慢地,这股鼻烟香会残留在鼻子尖儿,久久不会散去。但过了一会儿,就感到鼻子尖儿有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b][size=4]【游牧民族偏爱鼻烟壶】[/size][/b]
[hr]
[align=center][table=100%][tr][td] [attachment=11347941] [/td][td] [attachment=11347942] [/td][/tr][/table][/align]
十七、十八世纪,我国蒙古族、藏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过的大多是一种游牧或渔猎生活,他们需要在马背上、野外、帐篷里度过很多时光。所以,吸鼻烟对他们来说有诸多好处:其一,他们常与柴草接触,吸鼻烟可避免烟火;其二,鼻烟不易散落,携带较为方便。
于是,鼻烟和鼻烟壶便成了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物品。蒙古族、藏族同胞对鼻烟壶尤其偏爱。蒙古族在19世纪就有了吸闻鼻烟的习俗,而且以鼻烟壶敬上鼻烟已成为他们接待宾客的一种礼节。19世纪研究蒙古族生活和文化的著名学者、英国伦敦教会的传教士吉尔摩尔,对蒙古族人民以吸闻鼻烟来表达友谊和尊敬的这一风俗习惯观察得尤为细致。
他在自己的专著《在蒙古族中间》里记述说:“每位来到帐篷里拜访主人的宾客都必须带着鞭子或柴枝,这是为了驱赶主人家凶恶的猎犬。在进入帐篷后,主人一般邀请宾客坐在帐篷中央火炉的左面……主人双手供出鼻烟壶,宾客用双手(或右手)接过鼻烟壶,将壶塞掀开少许,小心而尊敬地用鼻子吸闻。吸闻后,再把壶塞关紧,然后用双手缓慢地归还给主人。在吸闻鼻烟时,大家互致问候和敬意。”
蒙古族同胞不分男女,大都随身携带鼻烟壶。他们使用的鼻烟壶也很讲究,有各色玛瑙的、翡翠的、白玉的、木的,也有瓷的、石的。鼻烟壶上或雕有花纹,或绘有图画,或镶嵌白银、松石、珊瑚等。其中檀香木鼻烟壶非常名贵,上面雕刻的花纹也更细致、精美。
同汉族人一样,一些游牧民族同胞也把他们使用的鼻烟壶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十九、二十世纪,人们在内蒙古、西藏地区经常能见到极为珍贵、考究的鼻烟壶。比如,在内蒙古地区有一种名为“腰横玉带”的玛瑙鼻烟壶,壶上一般有一至三条彩带。据说当年有一条彩带的鼻烟壶须用三至五匹马的价格才能买到,两三条的就更为昂贵了。在西藏地区有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画有狮子、勾莲的“藏料”鼻烟壶,也是十分难得的珍品。[/color]
[/td][/tr][/table]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2: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