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扇的种类和特点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141 回复:30

[物品器具] 中国古扇的种类和特点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无聊的

ZxID:443235


等级: 文学大师
消失了一百年,才知道什么是再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04 0
中国古扇的种类和特点
[align=center]一纶方巾,一把折扇,摇头晃脑谈古论今,古道热肠尽是一场空悲伤。
一桢天窗,满眼世界,怀才不遇空白了头,稍逝人生却是儒风留青古。[/align]
[color=#0000FF]扇子是儒雅人生的道具,这在没有风扇和空调的以前,一点都不假。通常男人手中的折扇最为讲究,扇面上多绘

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执长柄扇图象

以山水、书法等,历史上的许多画家都曾以精湛的艺术,在这小小的扇面上作画题诗,成为上乘的佳品。

另外,艺术性的扇子还有檀香扇和火画葵扇等。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作成的各式女用的折扇,加以精美的雕刻,用以扇风,香气扑鼻。其花色品种繁多,有雕花、拉花、绢画、烫画、镶嵌、接骨等。苏州产品多为绢画、广州则以拉花(在木上刻花)为主。

火画葵扇因采用葵叶作成葵扇,并用煨热的铁笔在扇上作画而得名。 [/color]
[attachment=11347136]

      我国的扇子名目繁多,千姿百态,有竹扇、麦扇、槟榔扇、蒲葵扇、丝绸扇、羽扇、木雕扇、玉雕扇、牙雕扇、檀香木扇、折扇、团扇、纨扇、绢扇、蒲葵扇、茧扇、火画扇、竹丝扇、印花纸扇、塑料扇等。都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驰名中外,成为不可多得的工艺美术品。

  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面书画、扇股及其雕工,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
扇面书画以精到工整为上,扇股雕工有雅俗之分,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扇面要“生辣”。收藏主要是折扇成扇及折扇和团扇的裱片,对收藏品要考虑的是“真、精、新”。

[color=#FF0000]概述与赏析[/color]
[attachment=11347127]

[color=#663300][b] 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清)[/b][/color]
 
    [color=#663300]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color]

[attachment=11347129]

[color=#663300]  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盈、工艺性强。

    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color]

[attachment=11347131]

[color=#663300][b] 仇英《兰亭图扇》面(明)[/b][/color]

      [color=#663300]  明清是折扇发展鼎盛期。用料贵重,将名胜牙、玳瑁、鸡翅木制成扇骨,制作精湛,在象牙骨大边上镂雕、细刻、红木、鸟木骨大边?如意头琴式螳螂腿水浪式,边等,扇头有瓶式荸荠头橄榄头玉兰头方头圆头金鱼头等扇骨上采用了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博得人们所爱。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经丹青高手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鸟,或人物动态无能小中见大,表现出美的情致辞和神韵。扇面有细洒金、(雨金)、雪金、格巾、发簪、老矾面、泥金面等这些扇面都成为书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明代宣德皇帝在扇面上所作《松下读书图》被视为罕世之宝。折扇中有专供和尚用的黑纸扇。扇面上用真金粉书?心经金岗经菠罗若经,还绘有十六罗汉观音红孩儿弥陀佛济公等有关佛教文化题材内容。

            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还拥有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例《苏东坡画扇结案》、《扇子巷穷道士补扇》、《玉孩子儿扇坠奇遇记》、《题扇桥》、《题扇》、《扇子报喜》,以及扬仁风的传说,和泰戈尔赠扇题诗等都反映扇文化内涵。数千年的扇文化积累很多的扇诗、扇词、扇联、扇谜。扇子与舞台艺术有着密切关系历来就有风韵婀娜扇舞,扇子可起健身作用,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扇戏有《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扇子作舞台上的道具用扇动作来表达舞台上各种道具或表现人物性格。扇子逐形成扇俗,在我国的一些农村中,端午节亲友间有相互馈赠扇子的习俗。扇子还作为定亲信物。扇子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直到至今中央和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扇子作为馈赠礼品。扇子装饰已逐渐进各家各户,扇子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扇子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物。[/color]

      [color=#663300]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 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凉友,扇子的一个别名。宋陶谷《青异录·器具》:“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color]

[attachment=11347134]
      [color=#663300] 清,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通长45cm,扇面最宽31.5cm。清宫旧藏。

    扇作上广下狭的芭蕉式,扇面中央于桃红色地上缂织折枝牡丹、梅花及绶带鸟,其铺排全依画理,花枝偃仰有致,小鸟尤其生动。值得注意的是,物象形体边缘以丝线缂出,其内则为添笔彩绘,这样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使局部更为精致和写实,反映出清代缂丝的新风格。扇幅正背面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系使用了新兴的透缂技术的结果。扇面下部配四出柿蒂形护托,一面饰缂丝加绘宝相花,一面刺绣卷草纹。扇面整体以红、蓝二色为主调,牡丹及梅花亦分别用二种丝线滚边。配色和谐,恰到好处的蓝色稳定了画面,使其不显甜腻。扇柄牙制,嵌犀角顶头,柄身阴刻填漆八仙纹,黑白分明,写形传神。(来源:故宫博物院)[/color]


[color=#FF0000]古扇源流[/color]

[color=#663300]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
  我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
  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如果说折扇源于日本的话,此时已真正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color]
[attachment=11347132]

[b][color=#FF0000]四大名扇[/color][/b]

  [color=#0000FF](一)檀香扇〖江苏〗[/color]
  
  [color=#669900]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组成。
  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color]

  [color=#0000FF](二)火画扇〖广东〗[/color]
   [color=#669900]“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腿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color]

  [color=#0000FF](三)竹丝扇〖四川〗[/color]
   [color=#669900]竹丝扇俗称“龚扇”, 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color]
  [color=#0000FF](四)绫绢扇〖浙江〗[/color]
   [color=#669900]绫绢在折扇出现之前就广泛用来制作纨扇扇面,如今也用来作折扇的扇面,凡是用绫绢作扇面的扇子都可以称为绫绢扇。绫绢扇扇面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色泽光亮,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color]

[color=#FF0000][b]品种和特色[/b][/color]

  [color=#0000FF]中国扇子的品种主要有折扇、羽扇、绢扇、葵扇、篾丝扇、麦秸编织扇、竹板扇、笋壳扇等。[/color]
  [color=#663300]扇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绘画、装裱、烙画、玉器、漆器、刺绣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地,上洒银末,闪烁如星。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 100多种。扇坠以玉石、桃核、橄榄核雕刻而成,或编结流苏,摇晃生姿。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折扇 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 檀香扇、 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竹片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头部以钉铰固定,其余则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作扇面,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乌木为佳,每把扇子少则 7支,多达40支,一般多为14支或16支。40支扇骨的折扇,扇骨纤细,风格秀丽,古代专为妇女所执。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则以象牙、贝壳、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丝线将扇骨缀连为半圆形扇面,并在扇面上镂雕精巧、纤细的图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镂空图案外,又饰以烙画,或裱糊薄绢,彩绘花鸟、仕女画面,风格艳丽,为妇女所喜爱。苏州折扇以水磨竹扇骨为著名,即以细砂纸、浸湿的木贼草和榆树叶等反复将竹扇骨打磨,然后上蜡,滋润细腻,如同白玉。
  羽扇 以孔雀、鹤、雕、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仅为纳凉、装饰、舞蹈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中国羽扇大多以3~4支鹅羽编织而成,呈上尖下圆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饰以五色绫缎剪镂或彩色丝线绣成的寿桃等图案。扇柄有的为木柄,有的将鹅羽管劈削成篾丝,编织成古钱等图案作为翎管柄。羽扇质轻,出风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为扇骨,孔雀羽毛编织为扇面,色彩富丽,也是舞蹈的道具。
  绢扇 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满月。又称团扇。绢扇古代以竹篾为骨架,20世纪初改以铅丝为骨架,请名人书画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贵竹材制成,也有髹漆柄和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蝉翼的黑色薄纱为扇面,上以白粉画无数细竹,入手轻凉,人称蝉翼扇。绢扇的扇面除满月形外,还有腰圆、正六角等式样,上面彩绘仕女、山水、花鸟等,有的以五彩丝线绣制图案。
  葵扇 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广东新会的葵扇,葵叶圆正,葵柄细匀,生产工艺复杂,品种多。葵扇制作工艺是先选择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摘后日晒约20天,干后,色泽变白;再以水洗、烘干,并以重物压平;然后随葵叶的大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形,再以篾丝、丝线缘其边,仍用其葵柄为扇柄。葵扇的品种很多,除一般常用的葵扇外,还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编织葵扇、烙画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选择初发未舒的浅绿嫩叶,经过日晒,色泽晶莹洁白,再经水洗、硫磺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编织葵扇是将玻璃白葵叶剖成2~4mm细条,然后手工编织成杏仁形的葵扇,并在扇面上以金银线、彩色丝线绣成各种图案。烙画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画人物、山水等,风格古雅。其中双面烙画葵扇是将两把形状、规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缝合为一把,然后在正反两面各烙画相同的画面,可以两面观赏。葵扇的扇面除了装饰以刺绣、烙画外,还有漆画,或用细针刺成各种图案。扇面的规格不一,大者长90多厘米,可以遮阳。扇面的边缘俗称细边,以金银线、绢、彩色丝线、篾丝、细长条藤皮等手工缠绕、缝制而成。葵扇的扇柄大多用原葵叶的柄,有的在葵柄外缠绕细长条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执于手中柔滑而舒适。高级的扇柄则另饰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竹材,或用象牙、玳瑁等制成扇柄。
  篾丝扇 又称竹编扇。以篾丝编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四川为最著名。四川篾丝扇在明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四川自贡匠师龚爵伍编织的篾丝扇,人称龚扇,所用篾丝,细如毫发,每根长400mm、宽1mm、薄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明晶莹,微风拂之,则丝丝飞扬。所编织的扇面,光滑无痕,宛如绫绢。扇柄多为牛骨制成,下坠以流苏。20世纪初,龚爵伍之子龚玉璋继承父业,能编织复杂的仕女、山水、花鸟等画面,清晰、美观。现在,龚扇已传至第三代,即龚玉璋之子龚长荣、龚玉文兄弟。他们编织的篾丝扇曾在美国、日本展出。
  其他类扇子 有麦秸编织扇、鸭脚扇、竹板扇、笋壳扇等。麦秸编织扇主要产于浙江浦江。它是以麦秸编织成扁带,然后缠绕成圆形作为扇面;再以竹片下端为柄,上端劈削而为二,将麦秸编织扇面夹于其中,并在扇面中央贴以五色绫绢,上绣图案,作为装饰。鸭脚扇因扇面形如鸭脚而得名。产于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它以长30cm左右的竹片制成,以其下端的三分之一为柄,其余三分之二则劈削成数十根篾丝,然后以细线将篾丝编结成鸭脚形扇面,再以纸糊扇面,以绢、锦缘其扇边而成。竹板扇产于浙江。它以长30cm、宽15cm左右的竹板为扇面,熨之使其平整。因竹板扇面色泽白润如玉,所以又名玉版扇。笋壳扇产于福建。它以巨笋壳压平而为扇面,长30cm,宽18cm左右。扇的正面洁白光润,有的饰以烙画;背面为笋壳外皮赭色,如同槟榔,所以又名槟榔扇。笋壳扇执于手中,朴实而高雅。[/color]

[color=#FF0000][b]结构与特点[/b][/color]

 [color=#669900] 柄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编扇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
  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
  由于柄扇历史较长,所以种类多,质地杂,良莠差异大。除引风纳凉外,还有表示身份的,如车驾上,仪卫的障扇。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
  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人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
  制造泥金的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称“浑金”。现在有的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
  根据《芥子园画传》记述,泥金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而苏州《姜思序堂》的制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
  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
  而洒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是工艺上的不同。它们是先在扇面上施胶,然后将金箔以小片密集状洒上扇面,成雨夹雪洒金面,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也有称“洒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称“片金”,也有称“洒金”。如全部布满金,即称“冷金”。有些扇庄将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称之为“半冷”。实际上泥金,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见的几种,都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别。而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并非如陈述那么简单。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艺,有自己的专门客户、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所以对各种金扇面的称呼也不同,如有“韵松堂拣制全特加重赤泥”、“九华堂宝记监制元赤冷”、“王星记制品杭半赤冷”……。
  在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明《五杂俎》载:“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以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还如《长物志》记载:“其画……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从目前所见的传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谢缙的《汀树钓鱼图》等。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
  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真是判若云泥。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
  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
  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谓之“红花绿叶”。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称怀袖雅物”。明·文震亨《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录》曰:“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attachment=11347140]
  确实,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如是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如乌木、牙、骨、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这两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
  扇面用工笔彩绘,红日高照,群山起伏,古松盘曲苍翠,群鹤或立或舞,扇骨用细拉花图案衬托扇面。
  在打磨中,水磨具有独特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有天成之美的,如湘妃,斑竹等,本身丝纹缕缕,彩纹斑斓,花斑点点,一经水磨,更具晶莹悦目、疏密自趣。而髹漆是对材料不足的弥补。如打磨贵在天趣,则髹漆妙于人工。髹漆早在明代已流行,日趋花样增多。主要有单色漆和斑纹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金星珊瑚漆和细金雨雪满堂,前者以珊瑚红漆作地,洒以薰黄的银箔碎片。后者也是珊瑚红漆作地,而洒金片如雨夹雪。还有波罗漆和各种八宝漆,更有之嵌螺甸等工艺。特别是“漆心玉边”,在大骨中间漆以花色图案、留出骨边作为边框。髹漆主要使扇骨漆光闪烁,既五彩缤纷,又不失文静玉润之雅。雕刻是对扇骨的装饰,首先选图案,题材丰富,无所不取。但做工之精良却是关键。特别是反映雕工之水准的是竹雕,浅刻与深刻,尤其是“留青”。留下竹青为纹,露出竹黄为底,烘托层次,对比色彩。
  对不同质地的扇骨,还用镶、嵌、画、烫等手法进行装饰美化。如木骨有嵌有烫、漆骨则有刻有画……。真是变化万千,佳构巧思,妙趣无穷。难怪在明清时期能出现如此之多的制骨驰名者。明《长物志》云:“……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
  扇骨的形式相对说来较为简单,而其细部如肩、头的变化繁多。扇骨的长、短、多、少、宽、窄及式样决定了扇子的形状。但主要取决于扇肩和扇头的变化和扇骨的数量。扇肩通常在大骨的偏下方,若在中间为对开肩,若偏上称“倒肩”。扇肩也分有肩、无肩。肩头变化多,有排茄、古方、燕尾、玉兰、梅花、如意、竹节……。常见为方形、圆形。大骨,一般分花式和素式两大类。花式以曲折型,素式为平直型区分。两类均有宽窄、长短之分。
  折扇的品种甚多,由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场合各异,而各取所需。如男式以九五·十六或九五·十八;而女式较小,为七寸·卅……。
  扇头,亦称“端”。其造型是折扇中最具特色与魅力的。据乾隆《吴县志》载:“马(勋)圆头、李(昭)尖头、柳(玉台)方头、蒋(苏台)沈(少楼)方圆井精、各擅其巧。”而流传至今的扇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枚不胜举。其实,对扇骨的收藏重视要数苏州。扇骨作为民间工艺品,在苏州不仅流传很多,而且在5O、6O年代制骨名手云集。特别是文博系统的一批老专家,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家与文物鉴定家。在他们手中进出的扇骨均可以“万”来计数。为苏州博物馆征集了一大批成扇、扇骨。同时他们还常将自己家藏的,或刚征集到的,结合馆藏的扇骨、成扇来进行比较,商讨,鉴别。通过切磋琢磨,区别仿造与新创作的,并定期举办一些小型鉴赏会来提高鉴赏水平。甚至举办多次成扇、扇骨展览。将部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扇头按时代绘成示意图展示。有些专家家藏的扇骨之精,扇头之美,难以言表。讲到扇头的变化无穷,佳构百出,妙趣无比。其发展有一个连续性、继承性,有些扇头虽然为元、明时期的,而在清代民国还在继续使用,仅将扇面换之。特别是仿造,各时代都有,直至今日。
  扇钉及其工艺:“画龙点睛”,小小扇钉,对一柄精骨名画扇显得那么的重要,称之谓“扇骨尾部之枢钮工序”。先打眼,贯入牛角钉,再用火烫加帽。而要烫成帽,也不那么容易。一般用“钳烫”和“钻烫”方法,这样不仅钉轴不会脱销,还能有“鼠眼”,俗称“一粒椒”、梅花等多种花式出现。特别是,有些讲究者,为了点缀扇骨,在鼠眼上加上螺盖。还有些为了美化扇头,将一些扇头面积大的,如松枝圆头、花鼓圆头、开肩茄圆头、大圆头、葫芦圆头、正圆头、荸荠圆头(图十七)、琵琶圆头等。在大骨头部外,将一些圆形、环形,菱花形及其他图形的翡翠、白玉、宝石,各色的料器或金、银、铜的薄片镶嵌。然后烫钉。有的在钉梢上加帽钉,通称螺盖。其螺盖和镶嵌物或相映成趣,或画龙点睛,或浑然一体。使扇骨整体色调和谐,明快。特别是一些髹漆,嵌螺甸的扇骨更讲究扇钉的点缀。[/color]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1:5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 灬千ヽ

    派派币 +20

    良好文章+基础分


                          得瑟死你………………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04 0
扇子的种类不仅只有这些的,好素材,却不是很完善的说。

楼主留言:

哦,偶会补

不方便,再开一楼

无聊的

ZxID:443235


等级: 文学大师
消失了一百年,才知道什么是再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04 0
渊源与发展

   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
  许多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崔豹《古今注》云,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


  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长1.76米,是一种仪仗用扇,由奴隶或仆从执掌,用以障尘蔽日,也象征主人的权威。这种扇古称“翣(sha)”,又称障扇或掌扇。《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世本》曰:“武王作翣。”从这些记载中了解到,扇古写为“箑”,又作“翣”。《小尔雅·广服》:“大扇谓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见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种仪仗用的长柄扇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中,及山西太原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也可见到。
  供扇风取凉用的羽扇出现得比较早。据晋王嘉《拾遗记》云,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尘尾而笑。“后经宋玉侃侃而辩,羽毛扇才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魏晋南北朝时,“尘尾扇”、“羽扇”和“比翼扇”相继出现。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长柄扇

     麈是领队的大鹿,士大夫手执尘尾或尘尾扇作清谈,含有“领袖群伦”之意。北魏石刻“飞天”中飞天女一手执翟,象征飞天时的翅膀,其形状与羽扇十分相像。
  墓中画像石上刻有扇的图形,也有少量发现,如山东安邱县汉墓是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墓中有画像石16块,在北壁上的石刻上就有如厨刀状的扇图案。壁画在汉代也已流行。在壁画上绘有扇的最早实例应该是5O年代初在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在多处壁画上绘有团扇状。还如l979年发掘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内的壁画,其墓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O年)。在北壁的壁画上共绘女子7人,居中一人比较丰满,头戴峨冠,右手举手版作吩咐之状。旁边六人比较修长清秀,头梳双丫髻,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团扇呈长柄长圆形。
    唐代昭陵新城长公主墓中壁画内绘的扇,是目前发现唐代壁画中最早的。在墓内壁画上绘有长柄鸭蛋形扇。最早的扇为竹制。汉·班固的《竹扇赋》,不仅能补充、证实,更能相映成趣。“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其诗从竹的生长,乃至扇的材料,制作形状和作用都加以描述。竹作为扇的主要材料源远流长。晋·许询也有诗,咏竹扇。“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蝉翼,圆取望舒影。”此诗所描绘的竹扇的工艺非常精巧,扇面上编织的竹篾薄如蝉翼。其面为圆形,而流传的“羲之书扇”这脍炙人口故事中的扇是六角形的。《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蕺山时,一老媪持六角竹扇以卖,羲之书五字于扇上。媪初有愠色,羲之曰:‘但亏右军书,求百钱’。人竞买之。”其实在晋代,扇的形状已有多种。质地除竹扇外,还有蒲葵扇,也是常见物。“晋,谢安乡人有作蒲葵扇五万,安执一把用之,士庶增价数倍。”羽扇的故事在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上记载:“(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


        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冷然自凉。“然而关于扇的著名诗,却要数汉·班婕,汉成帝宠妾纨扇诗,《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把纨扇寄托着爱情的悲欢离合,名为团扇又名为合欢扇,更流风余韵。晋·桃叶的《答团扇歌》与其真是交相辉映,异曲同工,同病相怜。“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扇中的爱情故事流芳百世。而赞叹扇的诗、词、赋、铭、文真是多得美不胜收。
  唐代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云:“藤缕雪光缠柄滑,篾编银薄露华轻。”这种白竹扇子用雪白光亮的细藤丝缠绕在扇柄上,扇柄非常光滑、竹篾丝编织而成的扇面细巧发亮,犹如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粉,扇面上隐隐露出盛开的鲜花图案。这说明竹扇的制作到了唐代已巧夺天工,这种福州白竹扇子已是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了。


  随着丝绢纺织技术的进步,绢宫扇(又叫团扇、绢扇、纨扇)开始流行。汉班婕妤、南朝梁武帝萧衍、唐诗人刘禹锡和杜牧。宋诗人王安石等都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
  唐代扇的实物,目前仅在新疆阿斯塔那的唐墓中,曾出土木柄绢质的团扇,长柄,扇面上绘有花鸟图案。后代张萱,是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捣练图调》(宋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绘有一女子手持短柄腰圆形团扇。中唐时期的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中可以看到一位妇女手执绘有牡丹图案的长柄团扇。更有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绢本,设色,描绘宫廷中妃嫔、宫女的日常生活,全图共13人,有作挥扇侍立,扇呈长柄团扇,扇面上有一对鸾凤。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又名《七贤图》。图中有一位高贤手执短柄扇。而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大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抬辇,扶辇,更有持扇,打伞,各具姿态。其扇应是障扇,有障尘蔽日之功用。又如张萱《皇后行幸图》中,皇后身侧及前引的随从高举的长柄大物,也应是障扇。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存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四段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管乐,袒胸露腹,挥扇听乐,旁有一侍女也手持长柄团扇,上绘有树、山等画。如果我们稍加归纳,不难看到《七贤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男主人手执的是短柄扇,而且扇面外已带有木框。另《捣练图》中的执扇女在扇炭炉,所用的也是短柄,其余服侍主人的侍女所用的扇子全部长柄,壁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从时间早晚分析,扇面似乎逐渐由圆形向方形过渡。形成多形式扇面品种。
  我们的祖先先后用羽毛、竹篾、绢纱制作扇面,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后来又用纸来糊制扇面。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公社发掘了一座南宋太学生周瑀的墓,出土了一把雕漆活柄纸团扇。这把扇的制作极为精巧,它以细木杆为轴,用细如鬃毛的竹篾丝做扇面的骨脉,再糊上纸做成扇而。扇柄以脱脂法用黑红两色施以髹饰,多至10多层,厚达2至3厘米,然后镂空剔透成对称的三组双云头如意纹,整个雕漆柄和上端的木杆不相连接,扇风时扇面中间的木杆可以在雕漆套柄中旋转而不会脱落。



      我国从宋代起大量制作折扇(又叫“折叠扇”、“聚头扇”),折扇扇面少数用绢(左上图),多数用纸裱糊。宋代赵彦卫认为我国的摺扇是从朝鲜传入的,他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朝鲜)。”其实我国在南齐(479-502年)时已有摺扇了,《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通鉴》注云:“腰扇即摺叠扇。”我国历史上出现折扇的最早的实物见证,是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这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现在珍藏在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折扇。从此幅图可看出,早在南宋折扇已广为流行。
  明代之前,折叠扇少见,无流行之势。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折叠扇始于明永乐年间。折叠扇是因为受到永乐皇帝喜爱,所以在明初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刘元卿《贤奕编》记载:“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永乐皇帝朱椽对折叠扇垂青,众大臣得到赐赠,倍加推崇传播,世俗之见日趋改变。同书又记,“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而折叠扇首先在宫廷中使用,作为御用到地方上普及总是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从目前流传的及出土的明代折扇,主要都是明代中、晚期。而且主要产地是蜀、吴二地。
  明清两代我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虽是艺术虚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同时,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常州著名画家浑南田,都有扇面书画佳作传世。



早朝图扇面
        除羽扇、竹扇、纨扇、折扇外,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扇种,清王廷鼎《杖扇新录》中记载的就有芭蕉扇、鸭脚扇、麦草扇、槟榔扇、茧扇等。其中茧扇的制作十分别致。书中还说到,浙东人于蚕吐丝时,用光漆圆盘置十数蚕其中,以物盖之,蚕往来组饪,适如盘样,丝尽而止,出其茧,粘作团扇,光洁匀密,非纫非织,谓之茧扇。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出产的名扇不胜枚举。浙江湖州、湖南岳阳、江西吉安的羽毛扇,北京、杭州、苏州、绍兴、安徽泾县的折扇,广东和福建的蒲葵扇,四川垫江的棕榈扇和自贡的龚扇,浙江、山东的麦秆扇,成都、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广西阳朔的画扇等等,都名闻遐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杭州、苏州生产出芬芳宜人的檀香扇,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此外,苏杭两地还生产合撒自如的折扇、秀美雅致的绢宫扇、精镂细刻的象牙扇,因而成为全国制扇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是当时杭州扇业公所墙界的照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一些风格特异、材料新颖的塑料扇、袖珍扇、帽扇,自开扇、多功能光导工艺扇等相继问世。现代生活使扇子纳凉驱暑的作用相对减小,但扇子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将永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中国扇子的传播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法国宫廷贵妇们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贝壳、玳瑁、椴木等为扇骨,上面镂雕精巧的涡旋纹、玫瑰花等洛可可风格的图案;扇面以羊羔皮、纸、雏鸡皮、中国的绢和纱等制成,饰以彩绘、刺绣、珠绣等,风格秀丽。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使英国折扇生产逐渐兴盛。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准下,200多名伦敦折扇匠师成立了同业公会。1747年,伦敦折扇同业公会成员达839名。17和18世纪,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

有关扇子的诗句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古扇文化

  扇子作为摇动生风的用具,最早起源于我国。据推测,扇子的应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前后。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载:“舜广视听,求贤人以自辅,作五明扇。”扇为虞舜创制。用长尾雉或孔雀的尾毛制成,装上长长的扇柄,用以障风蔽日,谓之“障扇”。闫立本所作《历代帝王图》中,帝王身后奴仆所持鸟羽长柄扇印“障扇”。不过这种扇子并非以“摇风”为主,而是权贵的象征和帝王外出仪仪中不可缺少的排场。

战国晚期到西汉,一种以竹篾编制的半圆形“便面”扇较为流行,人们以此摇风纳凉。魏晋南北时期,尘尾扇及羽扇相继出现。隋唐到宋代,纨扇流行,纨扇又称团扇、宫扇、合欢扇,它以竹为圆框,以绫绢为扇面制作而成,是一种十分精美的工艺品,扇面宜书宜画,因历代名书画家都喜欢在扇上题诗作画。

轻巧便携的折扇起源于日本,大约在北宋年间,作为贡品传入我国。相传,日本神功皇后御驾亲征三韩(即朝鲜)时受到蝙蝠翅膀的启示而发明了折扇,故名“倭扇”。折扇的扇骨由竹、乌木、紫檀、象牙等材料制成,可供镌刻,扇面又能书法绘画,因此作为一种艺术品常被来观赏、交换或收藏,清朝时更是竟尚成风。

檀香扇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折扇演化而来。它精制华美,富有装饰趣味,一扇在手,清香四溢。盛暑可清心醒目,夏令既去,藏入箱中,还有防虫避蛀之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素有“扇子王国”的美称,扇子的种类繁多。从形状看,有方形,椭圆形,菱形,六角形,圆形等;从制作材料看,有纸扇,葵扇,绢扇,木扇,羽扇,骨扇等;从工艺上看,有书画扇,编织扇,镂刻扇,火烫扇等。真是争奇斗艳。

 
  扇联:古今扇联,最有味的莫过于“明月入怀,团圆可喜;仁风在握,披拂无私”上联说的是白团扇,交家人团聚的意愿寄托扇上,下联则暗喻持扇者立身品德高尚。

  扇迷:台湾、闽南等地民间流行的扇迷很多,有的直按书写于扇面而不露底,有的则在口头流传中不胫而走,如:“有风我不动,我动就有风,如果不用我,除非刮秋风。”

  扇书:书法艺术运用于扇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有钱。扇子品种繁多,扇书大多只适在绢制的团扇和纸制的折扇。 

扇戏:所谓“扇戏”是表演者用两把特制的大折扇,一柄作上盖,一柄作舞台,用引线牵动五六尺长的小绢人,唱,念、做,打,同时有乐队伴秦并配音说唱,生动有趣,是个奇特剧种,颇似小木偶戏。

扇画:扇面作画,起码在三国时就已出现,唐代张远《历史名画记》中有“杨修与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记载。扇画多取材名山大川胜景或花鸟虫鱼,戏文故事等。


扇面的保养

  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海 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八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觉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无绝对标准。
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折扇打开收拢易于损伤扇面。疲软老熟的扇面,特别是扇面下口开裂,常使藏家不舍得拿出来观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有的藏家还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开扇子扇面平摊服贴,则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陈旧程度的用语);如打开后会自动收拢一点,显出很有弹性的样子,则扇面依旧“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绫绢裱边也很重要。一看其颜色与扇面本身纸绢色调相配与否;二看其有否断裂脱落,是否曾经后加粘补。裱边的颜色也能透露年代消息。有一种“洋连紫”的绫绢裱边,是光绪时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侧有划损或污渍,扇钉开裂缺损或重换,大骨弹性减退,收拢时夹持扇面力量不足,这些本来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书画完整如新,则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尘难以容忍。尽管如此,大多数藏家还是不愿轻易替换扇骨,以保持可贵的“原装货”。特别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与扇面书画上款一致,则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装裱,有多种形式。一为册页,一为扇页,多则二十四开,最少八开。册页内扇面书画,时代相近,主题相同,或花鸟或山水或人物;如为一人所作,则杂题亦佳;二为镜片,或可视作散放之册页。可以置于镜框之中悬挂室内,也可以置于函盒之中,则页数不限;三为条幅,一轴由几件扇片组成,多至三件,也可仅一件成轴,后者目前较多。扇面条幅,也可由折扇、团扇及斗方册页等配伍,即所谓“零活”。扇面装裱可用绫,可用绢,可用纸,素绢及纸裱似更适宜。扇面册页镜片一经装裱,只要小心呵护,一般状况即能稳定,可以长久保存。条幅卷起时扇面状态仍会缓慢恶化,挂出时更易受损,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旧裱,特别是册页镜片。

团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数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数团扇书画都被装裱成条幅册页等。所以一般说成扇即指折扇,说团扇即指团扇裱片。团扇书画裱片的收藏与折扇书画无异。无论是团扇折扇,裱成扇片之后,鉴赏方法就与一般书画大同小异。大同者,即指书画本身的真精新,画家的名声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异者,有几下数端:(1)扇面书画对精的要求,胜过了对画家名头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画,常常胜过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画伪作的比例要低于一般书画。如是旧裱,书画本身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气,一般不会是假。因为过去扇画价格远低于最近几年,在扇面上作伪困难较大,旧的空白笺本纸本绢本扇面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伪作赝品之中,有一种情况特别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绘画中无款者本来就较多(早先工艺画不落款),择其精者添款是作伪容易想到的。扇面有折痕,裱时改去原款不易显露痕迹,只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边沿处,简单地去掉也不易觉察,所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古扇收藏

成扇的收藏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种是纯粹的收藏如同收藏书画印章瓷器,平时宝藏,闲时拿出欣赏把玩;另一种是欣赏兼实用。折扇不但可以轻扇慢摇,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还可以表明志趣,当作生活的道具。且不说明清的文人雅士少不了折扇,民国时期玩扇之风也极盛。
成扇收藏也可由内容而分类。有人仅收藏书画扇,有人仅收藏名家书画扇;有人仅收藏当代名家书画扇,有人也兼收工艺扇;有人只收男扇,有人兼收女扇。应该说书画扇的收藏是成扇收藏中的注流。当代书画扇中,只有名家书画扇才有市场交流的价值。在已逝世的当代书画家中,可列入的名家较多像陆俨少、黄宾虹、张大千、唐云等大名家的成扇可以说是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所以价位很高。但是由于近年来赝品的大量涌现,即使是他们那样的大名家,其应酬之作价格平平,并有下降的迹象。同时,像陈少梅、张大壮、张石园那样的中等名家,或像陈林斋、殷梓湘、吴琴木那样画风精细严整的小名家,其作品价格却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工笔仕女、精细楼阁和大青绿山水等题材的作品。
在依然在世的书画家,像程十发和启功一辈的在世名家,他们的作品,被看成和与陆俨少、张大千等扇作不相上下。
晚清民国时期的书画扇,占各大拍卖行成扇拍品的大部分。晚清民国扇画名家既多,去今不远,符合“真精新”的成扇亦多,故大多藏家藏品也以此为多。
明代成扇是绝无仅有之物。出现数目最多的一次是1994苏富比在台北举行的张学良先生的收藏在这次拍卖会上,推出明代成扇的数目也不到十把。所以,明代成扇无论品相好坏、名头大小,作品精粗,都可视作一流藏品。扇面收藏

  扇面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面书画的收藏。书画扇用旧之后,可以折下装裱成或册页或条幅,欣赏收藏与一般书画相近,可归类于书画小品。大多数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长50厘米不足,按一般书画的算法,约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传统上一向有“扇面一尺算二尺”之说。所以,尽管面积相仿,一张扇面常经普通一开册页作价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条件相同时)。或许这是扇面比较容易被视作一件独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准的扇面与成扇的价格有明显差异,前者低而后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面与成扇的价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价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面书画在民间私下流通成交的价格,大大地低于在大拍卖行的成交价。这种价位的差距,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的书画在民间与拍卖行的价格之差。
扇面的收藏当然也是以旧裱为好,册页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册的扇面书画可列为藏家第一着眼点。散装的册页稍次。条幅卷起打开,对扇面损伤较大,故少见完好的条幅。以前条幅常一条裱三张或两张扇面,折扇团扇可以合裱,愈见变化而有趣。

        空白旧扇面也可入藏。心情好时可用以自作书画,或请名家挥毫。由于保存好的旧扇面性糯,在上面写字作画容易得心应手。由于目前朵云轩等书画店出售的新的泥金笺本扇面价格不断上升,旧扇面的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伪牟利者利用旧扇面以仿制前代画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旧扇面十分难得,成为新的藏品,在某些拍卖会上成为拍品,竞价居然十分激烈。旧扇面入藏以品相品质为依据,其夹层中的签条是鉴定其产地和大致生产年份的最好参考物。
        以某一主题为扇子收藏目标的做法,叫[/color]“主题集扇”。不管藏家实力大小,都很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藏品的水准,提高收藏的兴趣。
扇子有两面,通常是一书一画。一书一画加在一起,又可产生一种集扇主题。A加B不仅仅是A和B,多出来的是A与B的关系,1+1=3。例如,书家与画家的关系可以是师徒、父子、兄弟、夫妻,等等。李钟(吴昌硕弟子)李鈵兄弟,以及陈曾寿(清代翰林)陈曾则兄弟所作之扇,这是兄弟扇之二例。高时丰与高其迈作的父子扇,马公愚与徐绮琴的师徒扇。罗瘿公与罗惇□既是兄弟,又同为康有为弟子,故他们俩合作之扇,可称“兄弟同门扇”。若不着眼于主题,则它们仅仅是一般被人称作“小名头”之作。所以,主题集扇常有化平淡为神奇的作用,可以提高藏品的价值。

      真正的藏扇家必定会讲求扇具的精良。用清代的缂丝扇袋或紫檀扇盒、扇橱存放自己心爱的清代成扇当然更令人称心惬意。一般而言,绣品讲究品相,盒橱注意工料。织绣品易损难以保存修复,所以品相第一,否则收不胜收。再说,藏扇家收扇袋是为了藏扇,并非收藏织绣品。清代扇袋如今尚易得,价格虽在攀升,但还有机会在各地工艺品旧货市场收到较为便宜者。绣品扇袋除品相而外,但求图案色彩不俗。万一遇到缂丝扇袋,则价格贵些也可收,因缂丝扇袋是扇袋中的至精至善之物。
扇盒扇橱最理想者,料为老红木、鸡翅、紫檀等优质品种,工是老工,即能与名扇相映得彰。此等盒橱,价格不菲,寻访不易。不得已而求其次,则任何尺寸合适于放置扇子的盒橱都可以用。清代的提携式书箱,放扇正合适,价格不算太贵,本身也有收藏价值。这种书箱一般分成三或四层,可以置成扇40余把。还有,请人用马粪纸裱绫绢定做扇盒,也颇实惠,此法特别适宜于收藏当代名家书画扇者。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海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八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觉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无绝对标准。

  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折扇打开收拢易于损伤扇面。疲软老熟的扇面,特别是扇面下口开裂,常使藏家不舍得拿出来观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有的藏家还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开扇子扇面平摊服贴,则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陈旧程度的用语);如打开后会自动收拢一点,显出很有弹性的样子,则扇面依旧“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绫绢裱边也很重要。一看其颜色与扇面本身纸绢色调相配与否;二看其有否断裂脱落,是否曾经后加粘补。裱边的颜色也能透露年代消息。有一种“洋连紫”的绫绢裱边,是光绪时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侧有划损或污渍,扇钉开裂缺损或重换,大骨弹性减退,收拢时夹持扇面力量不足,这些本来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书画完整如新,则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尘难以容忍。

  尽管如此,大多数藏家还是不愿轻易替换扇骨,以保持可贵的“原装货”。特别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与扇面书画上款一致,则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装裱,有多种形式。一为册页,一为扇页,多则二十四开,最少八开。册页内扇面书画,时代相近,主题相同,或花鸟或山水或人物;如为一人所作,则杂题亦佳;二为镜片,或可视作散放之册页。可以置于镜框之中悬挂室内,也可以置于函盒之中,则页数不限;三为条幅,一轴由几件扇片组成,多至三件,也可仅一件成轴,后者目前较多。扇面条幅,也可由折扇、团扇及斗方册页等配伍,即所谓“零活”。扇面装裱可用绫,可用绢,可用纸,素绢及纸裱似更适宜。扇面册页镜片一经装裱,只要小心呵护,一般状况即能稳定,可以长久保存。条幅卷起时扇面状态仍会缓慢恶化,挂出时更易受损,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旧裱,特别是册页镜片。

  团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数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数团扇书画都被装裱成条幅册页等。所以一般说成扇即指折扇,说团扇即指团扇裱片。团扇书画裱片的收藏与折扇书画无异。

  无论是团扇折扇,裱成扇片之后,鉴赏方法就与一般书画大同小异。大同者,即指书画本身的真精新,画家的名声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异者,有几下数端:(1)扇面书画对精的要求,胜过了对画家名头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画,常常胜过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画伪作的比例要低于一般书画。如是旧裱,书画本身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气,一般不会是假。因为过去扇画价格远低于最近几年,在扇面上作伪困难较大,旧的空白笺本纸本绢本扇面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伪作赝品之中,有一种情况特别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绘画中无款者本来就较多(早先工艺画不落款),择其精者添款是作伪容易想到的。扇面有折痕,裱时改去原款不易显露痕迹,只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边沿处,简单地去掉也不易觉察,所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 此贴被无聊的在2009-07-04 17:50重新编辑 ]
冷、夜軒ぴ

ZxID:5981456

等级: 文学之神
配偶: 伊枫雪◇
吾欲与“君”相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7-04 0
。。。扇子有学问- -
Strawb.の樱

ZxID:6325701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7-04 0
很详细~谢谢。。。
  中国的扇子有好多的说~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7-04 0
楼主很认真呀~
辛苦了。
希望大家写小说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些,人穿越了很常见,扇子也穿了就匪夷所思了。
灵雪狐

ZxID:7728122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7-04 0
啊,好全哦,楼主整理辛苦了,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呢~
幽掬曼华

ZxID:5763643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7-04 0
挺喜欢玩纸扇的,谢谢分享
凹凸1

ZxID:6298392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7-06 0
好东西啊好东西
瀲漪玖聲

ZxID:4899793


等级: 派派贵宾
好累,睡过去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7-06 0
原来扇子也有这么多学问
寒寒123

ZxID:3166641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7-06 0
挺好的  楼主辛苦了
草曲莺幽

ZxID:5477771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7-06 0
真强大啊``~~
relange

ZxID:2597414


等级: 家喻户晓
浮生似醉如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7-06 0
好喜欢扇子。。夏夜里去逛夜市很适合拿把小扇子。。。 檀香扇用起来很女人哈。。
6233109

ZxID:390628


等级: 家喻户晓
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7-07 0
觉得那个芭蕉扇的图挺好看的,楼主应该多弄些图图,比如各种材质做出来的各种扇子是啥样的。
没完结的我不看,等待……
subenwu

ZxID:89860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7-07 0
受教。谢谢
抱走了
 
nvwulv

ZxID:1664365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7-17 0
谢谢大人的资料了~~~
清茶素盏

ZxID:8090858

等级: 牛刀小试
若我离去 后会无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7-17 0
很喜欢那个檀香扇呀~~
vitaminabc

ZxID:5041498

等级: 小有名气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7-17 0
楼主辛苦了……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shuisha04

ZxID:4660588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7-17 0
啊!这材料对我来说可是太有用了!谢谢楼主!
reasonknow

ZxID:7556865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7-17 0
男子执扇添翩然君子之气,女子抚扇流悄然妩媚之韵
中国的扇文化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