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古代鞋子,更新完毕(95P)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5221 回复:45

[物品器具] 图说中国古代鞋子,更新完毕(95P)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13 0
2,5,7,8,15,17L皆有更新


鞋,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今天繁花似锦的各种鞋式,走过漫长发展的路程。



这是仿制品,它反映了远古居民兽皮裹脚的原始形态。数十万年以前,人类为了保护脚部不受伤害,已学会了用动、植物的皮或茎裹脚。特别是皮革之类的东西是狩猎以后得来的剩余产品,因为它的质地坚韧耐磨,防寒保暖,所以被用来当作服饰和"鞋袜"穿。所以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边旁。古代的鞋有许多名称,如履、屐、靴、屣、屦等字均为鞋的别称。最早的鞋子式样是很简陋的。人们推测古人将兽皮切割成大致的足形后,用细皮条将其连缀起来即成为最原始的鞋子。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原始木履。板上有五个洞,作为系绳之用。1989年在浙江省慈湖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遗址发现。出土时一只已腐烂,另一只比较完整。据考古学家运用C14测定为5365士125年前的遗物。这虽是仿制品,但再现了原始木履的形制。





经专家鉴定,其形制为战国时期战靴,制作十分精巧,因铜制鞋不易腐朽,古人用来装饰茶几的四只脚,既美观、又实用。桌面早就腐烂了,"鞋"依然存在



这是工艺品。战靴上的蟠缡纹是典型的战国纹样。此仿古品的形制,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革时从东胡族引进的皮靴。周朝末期靴的使用来自北方胡人的鞋式。胡人游牧骑乘多穿有筒之靴,而赵武灵王主张习骑射,以利于战事。




这是1928年河南洛阳市金村出土的战国青铜女孩像。(铜像原物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我们从她的脚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穿着一双皮靴。这种皮靴正是战国时期由外族引进的时尚鞋履,也是我国皮革鞋的源流。





这是一双仿南朝"谢公屐"形制的活络齿屐。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是我国山水派诗的鼻祖。性喜山水,根据 《南史》记载,他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平衡,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谢公屐"。





屐是古代对木制底鞋类的总称。其特征是前后装两个木跟,古时称高跟为齿,故木屐又称"齿屐"。在汉代,男穿方头屐,女穿圆头屐。此中寓天圆地方之意。作战时,将木屐去齿就成为无齿战屐。





隋唐时期,民族交流,社会开放,少数民族的鞋饰传入中原。当时流行胡地的翘头鞋、勾头鞋等时尚鞋饰。这是其中一种样式。





高缦,是指鞋头高耸部分。大唐帝国进入社会发展鼎盛时期,鞋缦造型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双唐三彩鞋为典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缦鞋形制。




唐代鞋履高耸的头部经常突出两个尖角,好似分梢,男女皆穿。又称"歧头鞋"。该鞋形制始于西周,唐代沿袭,宋后渐没。






麻线鞋属凉鞋类。古时以麻线为底,丝绳为帮编织而成,鞋面组织朗疏,中间透空,始于唐代。麻线鞋轻便,还可以用麻线织成各种花样。开元以后,妇女多着此鞋,颜色以本色为多,亦有染成彩色者。




宋辽时期,契丹、女真族以武力侵入中原,草原鞋饰文化在汉民中渗透,特别是北方民族穿革靴的习俗广为流传,这是民间用靴形制成的口哨玩具。




乾隆年间所制工艺品。




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纤足。后引申为小脚鞋。其起源众说纷纭,史学界一般认为金莲始自五代南唐。李后主令宫女睿娘用帛缠足成弓状,在金制莲花台上跳舞,故称"三寸金莲"。后从宫廷到民间,形成妇女纤足以小为美、为贵的民俗。




清代宫廷女布鞋仍是中国传统色红色为主色调,配以花纹,底有寸厚,贵气而精美,满族女子多有穿着,且脚都比较大,跟常人无异。




清代宫廷男布鞋造型粗犷,短鞋口、双梁,配以花纹,秀长而不失阳刚之气。


 

清代花盆底鞋
满族妇女喜欢穿长袍,行走不便,便在鞋底上加上高底。鞋底上宽下圆,形似花盆,因此而得名。这种花盆底鞋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成马蹄状,所以又叫马蹄底鞋,走路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传说满族穿上这种鞋可以驱蛇虫,蛇虫听到走路的声音,就会远远的避开。另说妇女穿长裙,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另外由于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身材更加婀娜多姿。





清代洞房婚鞋
这双粉红色的"三寸金莲"是进洞房时新娘的婚用鞋,鞋内藏有春画,是对新婚夫妇的性教育,也是世界上比较独特的,用鞋作为**的传导工具。在洞房花烛夜时,用睡鞋进行婚前性教育,是中国生育文化中的一大发明,表达了父母期望"早得贵子"的迫切心。





木制金莲鞋
这双木制"三寸金莲",红底子,黄色花纹。这双鞋的上面用两只小圆木塞住,可做欣赏用。也有人作贮存器,将自己喜爱的小物件放进去贮藏。





铜制金莲鞋
白铜"三寸金莲"鞋是以白铜为原料的工艺鞋,小巧精致,上面有刻花。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2:04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410403025

    派派币 +5

    辛苦了,不容易啊~~

  • qianwen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

mengjun5244

ZxID:2545840

等级: 寒窗墨者
轉身、微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4-13 0
我喜欢那个木履,,
感觉很时尚哦~
(i)香煙、愛上火柴、註定被≠傷害 。√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4-13 0



明代民间常在腰间或扇柄处携挂鞋形物,传可"辟邪"。此为明代制作的彩瓷挂鞋,上有小孔,便于穿绳悬挂。





一种鞋楦样式的石头





清代瓷鞋
此为工艺鞋。仿古代云头履形制。鞋头略翘,饰有云状图案,寓吉祥之意。古代用于殉葬,用瓷土烧成,现转化为工艺欣赏品。






玉鞋,用玉石制,为观赏工艺鞋。



这是一双百年以上的传世鞋履。用毡皮制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帮高毡厚,鞋底坚实,对保暖、防风御雨,有着特殊作用。





清代常用纸牌作为赌具,民间惯用鞋形器来发纸牌,意为"发邪 (鞋)财",以民俗口彩形式祈盼发财致富。







清代白瓷鞋
此为清代瓷鞋,颜色古朴而秀美。






这是一双具有江南特色的婚袜。在袜底上绣有"喜"字图案,针法细腻、朴实可爱,给人以亲切感,充分表达了人们祝愿新娘永远幸福的诚意。






草鞋从原始人类到现在一直有人穿着。草鞋的编织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玉米秸,东北有乌拉草,鞋有系绳,也有拖鞋。





满族绣花鞋
这是满族妇女穿用的高底"旗鞋",即满族绣花鞋。它的最大特点是鞋底特别高,木底的形状分上宽下窄的花盆底和上宽下圆的马蹄底,所以人们习惯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统称为"高底鞋"。其鞋底用木头做成,一般高5-10厘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达25厘米左右。木底用白布包裹,镶在鞋底中间的部位。鞋帮上多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木底靿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满族统一全国后仍然实行"八旗制度","旗人"的社会等级最高,高底旗鞋自然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满族贵族青年女子穿用。满族不尚裹脚,实行"天足",所以旗鞋一般都比汉族的小脚鞋要大一些。关于"高底鞋"的起源,还有一传说: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现在,这些木底旗鞋只有在文体娱乐活动中穿用





民国女绣花鞋
民国时期小脚放足,脚得到了放宽,她们的裹脚布去掉以后,脚都不同程度地长大了。她们的鞋也随之增大,但基本做工还是相同的。







当时上海有个"小花园"鞋店,专门生产纳底布鞋派生出的线纳皮底布鞋。用优质黄牛皮为底,厚约1.5厘米。鞋子为暗绱法。





绣花鞋是我国千年不衰的民族鞋饰,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绣花鞋反映了该时期的人文、民俗与风情。此双绣有"婚姻自主"的近代绣花鞋,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历史写照。


一种用以防滑的雨靴。此鞋一般用牛皮制成鞋面,在鞋底上钉上圆头铁钉,向外突出,很耐磨,再涂以桐油,使之不漏水。





鞋楦,也叫"鞋模"。这是一双用木头制作的鞋楦。用于修鞋或制鞋时塞入鞋内,使鞋型美观。不同款式、尺码的鞋,须使用不同的鞋楦。






陶瓷茶壶鞋
工艺器皿,民间的传世实物。鞋形为草鞋,五指皆露在外面,鞋口分别写着"脚踏"、"实地",揭开可以置放茶叶,鞋头有鞋嘴,倒茶用,置于茶几上,颇有几分田园风味。




朝鲜族的"勾背鞋"
是传统的女性鞋履。朝鲜族自古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属于"跨境民族",所以"勾背鞋"在中国朝鲜族、韩国和朝鲜都有流行。朝鲜族历来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饰多用白色,朴素大方,极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后发展到浅口勾背鞋。勾背鞋,口浅,便于穿脱,而且晴雨两用。胶鞋普及后,用橡胶制成的白色勾背鞋成了朝鲜族男女脚下的"宠物"。这里展示的几款"勾背鞋",呈船形,造型别致,线条流畅,颜色也不限于纯白色。其中,全红色勾背鞋为绸缎面料,上绣"蝶恋花"图案,勾头为蓝色,为婚礼场合穿用。






彝族虎头童鞋
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从远古时代起就对老虎非常崇拜,处处表现出"虎文化"的痕迹。儿童穿用的"虎头鞋"并不限于某一民族,而是许多民族共同喜爱的童鞋,但彝族虎头鞋却是其原始宗教与信仰的反映。该鞋为硬白布底,圆头,鞋面以红色绒布缝制,鞋帮前部成虎头状,以蓝、绿、黄、黑、橙及粉红色毛线绣出五官。虎头沿及鞋口分别用橙、褐色丝绒滚边,内衬两侧为红绸。鞋的造型和颜色搭配独具匠心,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茁壮成长。










白族儿童"虎鞋"
生活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杰地灵,风俗习惯独特。农历三月三是"赶月街",白族妇女要穿绣花鞋。清代《月街词》中"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指的就是白族妇女的包头和绣花鞋。农历4月23到25是传统盛会"绕三村",白族妇女要穿布制的"白节鞋"。白族绣花鞋不仅妇女喜爱,儿童也爱穿。您现在看到的这双儿童"虎鞋",与其他民族的虎头鞋在造型不完全相同,独具民族特色。鞋为棉布底,红色绒面,上绣有"分体"虎形,鞋帮头部为虎头,虎额头有""字,上以毛装饰,构图十分讲究。整个造型极似卧虎,寓意深远。












也叫"大鱼棉鞋"。始于明末清初,一直传到现在。北方气候比较寒冷,鞋匠就想法做了穿脱均很方便又很跟脚的舒适棉鞋,鞋内填充的棉花有半斤之多,老人们穿在脚上既舒适又暖和,高兴的直乐,俗称"老头乐"。大鱼棉鞋的鞋形象鱼,故又叫"大鱼棉鞋"。


[ 此贴被asgiada在2009-04-13 17:27重新编辑 ]
doudou0028

ZxID:5773988

等级: 专栏作家
开心阅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4-13 0
好好看的鞋子啊~~
真的好漂亮,佩服这些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
6233109

ZxID:390628


等级: 家喻户晓
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这是一双仿南朝"谢公屐"形制的活络齿屐。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是我国山水派诗的鼻祖。性喜山水,根据 《南史》记载,他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平衡,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谢公屐"。
我觉得这种鞋好好看,木头鞋做的圆滑,抛光又好,最好的是还有鞋跟。说起高跟鞋,最经典的就是花盘底了,看清剧里面的格格们、福晋们、太后们都穿着那鞋走的颤微微的,难怪经常需要太监扶着。
没完结的我不看,等待……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这双羊皮靴有100年之久,其色泽比较古朴,但造型和工艺均和现在差不多,几代人穿过了,脚尖处破了一个小洞,在上面钉上了一小块皮。





一种在鞋头饰有兽形图案的小儿鞋,是汉族一种育儿民俗。鞋有棉、夹两种,皆手工绣品。较常见的绣有虎、猫、狗、猪、兔等生命力强的兽形,取繁衍旺盛,易养易活和祝福孩子健康成长之意。





这是满族的矮筒皮靴,又称"乌拉鞋",多为男子穿用。"乌拉"(即"靰鞡")是满-通古斯语言诸民族对鞋子的一种称谓。满族"乌拉鞋"分两种,一种是无靿的,一种是带靿的。最初,"乌拉"多为软底,以鹿、野猪皮缝制,连帮而成,帮上贯多个皮耳或皮绳以备系用。后来发展为用牛、马皮等材料,鞋底渐渐变为硬底,厚度也增加了。若鞋帮上面接布靿或皮靿,则成"乌拉靴",满语称为"踏踏玛儿",以区别于"乌拉"。这件矮筒皮靴的高度介于"乌拉"与"踏踏玛儿"之间,用牛皮缝制,时代属于清朝至民国时期。冬季穿用时,内絮捶软的乌拉草,不仅防寒保温,而且轻便耐用。满族实行"八旗制度","旗兵"行军打仗或狩猎远行都穿着"乌拉鞋"。满族穿"乌拉"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抗日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就普遍穿自制的"乌拉鞋",抗联第二军第二师师长陈翰章还曾率军用倒穿"乌拉"的方法在雪地上行军,以迷惑日军。现在,"乌拉鞋"已经逐渐绝迹。




满族男鞋除了"乌拉鞋"(靴)之外,普通鞋饰主要有高底布鞋、大头鞋(即洒鞋)、薄底快靴(轻便布靴)等。这双男子布鞋的最大特点是尖头、双梁,鞋头长出鞋底。鞋面为黑色绒布,嵌饰黑缎,成勾云纹。鞋口较宽,滚黑缎镶边,内衬白布。鞋底为布底,用麻线纳成,结实耐穿。受满族的影响,这种布鞋在东北各族中都很流行。





蒙 古 族 女 布 靴
女靴与男靴子在形状上基本相似,制作方法相同,惟所绣的花纹及颜色不同。这件绣花女布靴是典型的蒙靴造型,靴底为千层底,以麻线密密纳成;靴帮为粗绒布,上绣彩色花卉与草叶,象征繁花似锦的草原春天;靴靿为帆布,下部绣以彩色云头图案;靴内以白布衬里。整个靴子成型较好,适合春秋穿用,既轻便又隔潮。生活在辽阔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不仅冬天穿着靴子,其他三季也都离不开靴子,靴子已经成为蒙古族服饰的重要标志。





蒙 古 族 男 子 布 靴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上,传统上以畜牧业为主,由于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最常用的鞋履是靴子。蒙古族的靴子主要有马靴、毡靴、缎靴和"唐吐马"等,除了"马靴"外,其他的靴子一般通称为"蒙靴"。一般靴子尖梢上翘,靴帮为黑色、古铜色或棕黄色。部分靴子的靴梁或靴帮上镶有彩色嵌条,这与藏靴有相通处。靴内有衬皮或衬毡,靴身宽大,可套棉袜或毡袜,以适于蒙古包内活动,靴袜之间常插以刀子。依据古老的习俗,"那达慕"上举行摔跤比赛时必须穿蒙古族靴子。最有特点的蒙古族靴子是"马靴",靴筒较高,靴底装有钉子,行走可防滑,骑马可踹镫。这里展示的是普通男子布靴,靴筒比马靴矮。布靴属于日常服饰,多用帆布或绒布缝制,布底外面再加一层皮革,结实耐穿,轻便软巧。有时在靴上用彩色丝线绣出美丽的云纹、植物纹和几何图案。





满 族 宫 廷 女 鞋
这是满族宫廷女鞋,俗名"登云里"。这也是一种高底鞋,但鞋底较大,长度基本与鞋面相等,造型与"花盆底"、"马蹄底"不同。顾名思义,"登云里"是站在云彩里面的意思,这个夸张的名称足以说明这种鞋子的特点。这件登云里鞋底高近8厘米、通高12厘米,木底外包裹白布,底面再加一层牛皮。鞋面用黑绒布和蓝锻制作,上绣云头纹,鞋尖处也向上弯起,卷出云头,俗称"勾云头",更加突显"平步青云"的文化义蕴。鞋面又装饰红色布条,色彩明快。过去,满族贵族妇女穿用,反映了"旗人"悠闲的生活.






哲 族 鱼 皮 鞋

这是一双近乎绝迹的赫哲族鱼皮鞋,又称鱼皮"靰鞡",赫哲语称为"温塔"。赫哲族是生活在松花江畔的"特少民族",人口较少,历史上主要以渔猎经济为主,所以用鱼皮制作服饰是该民族特有的传统技艺,工艺独特。鱼皮鞋多用怀头鱼、哲罗鱼、细鳞鱼、狗鱼、鲑鱼和鳇鱼等鱼皮做鞋帮、鞋底,鞋靿则必须用狗鱼皮或鲶鱼皮。制作鱼皮鞋的关键是鱼皮的加工技术,如剥皮、揉皮、切线等。以切线为例,工艺极为复杂,先选取大胖鱼,刮净鳞、肉,撑开晾干,将四角不整齐的皮切去,然后在干鱼皮上涂狗鱼肝,使鱼皮柔软、湿润,最后折起来用快刀如切面条一样,切成细丝。这项技术早已失传,通常用兽筋或鬃毛替代鱼皮线。鱼皮鞋的造型比较简单,最简单的是用一块长25、宽21厘米左右的鱼皮,在一端中间剪一个半圆作为鞋口,缝合即成。复杂的还要加上鞋靿,像短靿的靴子。您看到的这双鱼皮鞋就是短靿靴子的造型,开口在前面,与楼兰出土的那件最古老的靴子有不少相似处。鱼皮靰鞡的优点是在雪地上行走轻便而不滑,既暖且轻,还可隔潮。正如赫哲族的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当你穿上这鱼皮做的鞋子趟过溪流或踏雪时,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它挡住了寒气和潮湿"。鱼皮鞋饰本来是有染色和轧花的,据传,是用植物煮水染皮,可惜这些技术早已失传。






鄂 伦 春 族 毡 靴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区,属于人口较少的"特少民族",历史上以狩猎为生,服饰以动物皮毛为主。其鞋履主要有"奇哈密"、"翁得"和"奥罗奇"等。"奇哈密"即皮靴,男女均穿,它是用十几条狍腿皮做靴帮,用狍脖皮做底,形似满族的"乌拉鞋",冬季穿着时需穿上狍皮袜子,既保暖,又使行走轻松舒适,特别是在雪地上行走时与积雪摩擦的声音很小,适于狩猎。"翁得"是专供冬季穿的单层软底靴子,是用鹿皮做帮,用野猪皮作底,帮较高,不灌雪,也适于上山狩猎。"奥路奇"则专供夏天穿的靴子,帮由多层布纳成的,靴底以野猪皮或熊皮做成,不用穿毛皮袜子,而是在靴里放少许乌拉草,雨天可当雨鞋。这里展示的这件毡鞋是鄂伦春人冬季穿用的,系用纯羊毛擀制而成,靴底和帮均较肥大,靴内可以填塞乌拉草以防寒保暖。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呃~~~。。。先吃饭去,回来继续更新~~~~~~~~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西北回族妇女穿用的"睡鞋"
回族是一个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最为集中。"睡鞋"亦称"卧履"、"眠鞋",是妇女就寝时穿的鞋子。一般以红色绸缎制成,软底,鞋底及鞋帮均施彩绣。考究者以珠玉饰之,并洒以香料。不仅可以御寒,也起到裹脚的作用。回族和汉族一样,在服饰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和汉族杂居的部分回族妇女也实行裹脚。这件清末民初的"睡鞋"。



西北回族"礼拜鞋"
"礼拜鞋"又叫"鞋袜",是西北地区最为常见的鞋饰。穆斯林民族成年男子要经常到清真寺参加礼拜,而做礼拜时不能穿鞋,所以"鞋袜"就成为首选。这里展示的这件"礼拜鞋"以黑色缎布制作,纯手工,鞋靿较高,内衬花布,穿着极为舒适。"礼拜鞋"最富特色的部分是鞋底,以丝线满绣花纹,工艺极为精致。这些鞋饰均回族妇女在家中手工缝制,市场上没有出售,所以虽然样式、颜色大同小异,但鞋底的绣工却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偏僻的乡村,这些色彩斑斓的"礼拜鞋"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

 



 
东乡族"放足"绣花鞋
东乡族是以古代的回回、色目人为主体并融合了蒙古族、汉族而形成的,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的鞋与回、保安、撒拉族的鞋饰一样,主要以布鞋为主,男鞋多为黑色素面,妇女则为绣花鞋。东乡族的绣花鞋主要有两种:一是软底绣花鞋,适于在帐篷或屋内地毯上穿用,鞋底、鞋面均绣有花草、禽鸟,技法以平绣为主;二是木底高跟绣花鞋,木底以黑布包裹,鞋帮上绣花,这种木底鞋不仅在喜庆之日穿用,还是新娘出嫁时的嫁妆之一,要带到婆家。在西北的各少数民族中,东乡族以"放足"、"解放足"著称,但仍为尖足缠足。绣花鞋一般比"三寸金莲"大一点,造型比"三寸金莲"有了进化,帮腰有鞋带眼,鞋底较厚,大底下再加上一二层牛皮。其造型、工艺与民国时期流行的妇女"放脚鞋"("解放鞋")相似。这里展示的这双"放足鞋"为清末民初的旧物,这类鞋饰现在已基本绝迹。






保安族妇女"棉靴"
保安族人口较少,属于我国10万以下的"特少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积石山等地。保安族也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以从事农业为主。历史上同土族、东乡族、回族、藏族等相互交融,曾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特别擅长制作各种刀具,"保安刀"是享誉中外的民族特产。这里展示是一双妇女穿用的棉靴,在保安族中比较流行,以黑布为料,红色绣口,三层锁面,高靿;靴面饰有彩色拼格,呈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鞋尖端有彩线编成的穗。其特点是靴靿较长、鞋底较厚,既可防寒保暖,又适于农家生活。靴底为手工缝制的千层底,十分结实,靴帮上用彩线绣有各式抽象的花纹,色彩十分艳丽,体现了保安族人民独特的审美价值。






保安族妇女春夏穿用的绣花鞋
此鞋造型极有特点:浅口,尖头,鞋头略翘。鞋头上饰有桃红色线穗,随脚步起舞,美观大方。后跟处有红布做的"提跟子",既美观,又便于穿鞋。鞋底为用麻线纳制的千层白布底,鞋帮以深色布为底,上用五彩丝线绣成菱形格纹和条纹,色彩极为艳丽。此类绣花鞋多为青年妇女穿用,鞋靿较低,易于保持凉爽,鞋底以麻线手工制成。






撒 拉 族 "礼 拜 靴"
这是撒拉族"礼拜靴",又称"鞋袜"。撒拉族属于我国10万以下的"特少民族",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源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礼拜鞋"是成年男子到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用的,一般穿在鞋子的里面,到清真寺时再把鞋子脱下来。穆斯林在每天五次礼拜前,必须小净,但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次洗脚则十分不便,又容易得病,故有了这种布制软底的中统或高统袜。它的特点是底部比袜底要厚,约二毫米左右,但比鞋底要薄。鞋袜多为黑色或蓝色,只在做礼拜的大殿里穿用。又因礼拜时要脱鞋进殿,下跪时只见袜底和袜跟,故在袜底和袜跟处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妇女进女寺做礼拜时也穿着"鞋袜",式样与男子的鞋袜相同,颜色多为红色。






仡 佬 族 童 鞋
仡佬族主要分布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其中以贵州省最为集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仡佬族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但由于人口少且居住分散,这些传统的文化正面临迅速消失的危险。精工巧织的仡佬族妇女以编织美观牢固、不褪色的"铁笛布"而闻名。仡佬族的绣花鞋口沿和鞋头都有绣花,鞋头略上翘,花饰部分占鞋帮的三分之一,造型别致、图案美丽,色彩富有民间特色。您现在看到的是贵州仡佬族的童鞋。鞋底是白布千层底,结实耐穿;鞋面为红、黑相间绒布鞋面,有耳带扣,鞋头绣有花卉图案。鞋面由两部分拼接而成,鞋后部为印花绒布,鞋为圆头




海南黎族绣花鞋
黎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海南省,有九个支系,各有特点。相传,黎族是从中原逐渐南迁到海南的古老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就是远古的遗存,其中以纹身最具特色。这里展出的黎族绣花鞋为千层底,头微翘,鞋面以各色布块拼接而成;鞋面通体绣有勾云纹,以金钱勾勒,鞋前部用彩色丝线缀以亮片绣出"甘工鸟"纹,寓意吉祥。鞋头用双色丝线致密地滚边。该鞋的纹饰相当华丽,色彩丰富。




这双绣花鞋是生活在海南省通什县的黎族鞋饰,属于典型的"尖尖鞋",鞋头形如尖尖的三角形,故名。鞋底为麻绳纳制的千层底,毛边。鞋帮饰有花带叶的花纹图案,图案中间零星点缀金属片,煞是好看。沿口镶成锯齿纹并加彩条。后帮处是淡蓝色布制作,上绣有云头纹,颜色与图案相得益彰。






畲 族 "脚 龙 套"
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居住山上的客人"。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丘陵地带,从事梯田与旱地耕作。由于位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除了少数聚居区外,传统的服饰和风俗习惯保留不多。民族服饰以头饰的"凤冠"和"牛角帽"闻名,服饰的颜色以黑色、蓝色为主。您现在看到的这双"脚龙套",又称"鞋袜",用蓝色土布缝制,鞋帮前部用黑色土布,加白点作为装饰;后部为暗红色"硬布",上绣有缠枝梅花图案,既美观大方,又可保持鞋袜不变形。鞋底亦为蓝布,用白线纳制,形成片片鱼鳞纹,周边则镶有锯齿纹。




壮族"回头"绣花鞋
"回头"绣花鞋为妇女常穿用。鞋头有钩,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作成。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在色彩上,年青人喜用亮底起白花,有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色彩,纹样有龙纹、双狮滚球、蝶花、喜鹊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兽等。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家居"回头"女绣花鞋。鞋尖呈三角锥状,尖部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黄、红、绿线绣成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侗 族 绣 花 鞋
侗族自称"更"、"君"或"金",汉族称之为"侗家"或"侗人"。主要从事稻作,素有"水稻民族"之称。您所见到的是侗族女子穿用的绣花鞋,该鞋为千层底,用棉线纳成,鞋头为双梁尖头,整个鞋面由蓝布和红布拼接而成,在鞋的前部绣有抽象几何纹,并在中间缀有亮片;鞋后跟用桨过的黑布缝成勾云纹。





侗 族 的 女 凉 鞋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由于所处地区气候潮热,服饰多以透气性好的裙子、绑腿、凉鞋等为主。这里展出的就是深受侗族妇女喜爱的绣花凉鞋。该鞋为布料手工缝制,鞋底为麻线纳成的布底,工艺十分讲究。该鞋的造型亦很别致,只要后部有鞋帮,鞋头以细长布条与鞋尾相连,既简单明快,又坚固耐用。在细布条、尾帮等处绣有花卉,间以金属片点缀,凸显了侗族刺绣一丝不苟的风格,表现了侗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样的鞋饰穿着不仅凉爽实用,而且美观大方。





水 族 绣 花 鞋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独山、都匀、凯里等县市,少数散居在广西、云南等省。水族自称"虽",称为"水家"、"水家苗"等,其现行族名"水"系由自称"虽"转音得来。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共同性特点,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这里展示的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图案各式各样,多为禽鸟花卉,有时在鞋头缀毛线绒球;最后是将帮与底缝合。一般而言,制作一双绣花鞋,熟练的妇女大概需2-3周时间,普通妇女则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水 族 妇 女 绣 花 鞋
鞋底为布制千层底,部面的头部为红色布料,鞋后跟部为蓝色布料。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鞋帮上先用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卷曲成各种几何图案拼镶在鞋帮上,图案为花卉、云朵等纹样。刺绣精美,做工讲究。水族妇女多在庄重的场合或走亲戚时穿,并配上百褶裙和银扣上衣,十分典雅华贵。


[ 此贴被asgiada在2009-04-13 21:06重新编辑 ]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土 家 族 "篮 篮 儿 鞋"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生活在汉族环绕之中,土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里展出的鞋主要流行于湘西土家族地区,是年轻女孩春秋季节的穿着,因形似竹篮,故土语称"篮篮儿鞋"。该鞋为绿布面镶黑边带绊女鞋。鞋面较薄,为布质,镶边,有横绊;鞋底则是用棕麻与碎布相间粘合,晒干,再用结实的棉线纳成的千层底,结实美观。





布 依 族 绣 花 鞋
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省,也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罗甸、望漠地区。贵州地区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向上翘起。云南地区的绣花鞋一般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称"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形或鞋尖处绣小花。您所看到的是贵州省布依族女童穿用的软底绣花鞋。鞋底为布制软底,且绣有红色花纹。鞋帮为红色,左鞋帮为缎面,右鞋帮为布面,两鞋帮上都绣有风火轮,前部绣有鲜花图案,色彩艳丽,花纹细致,活灵活现,显示出布依族妇女手工之精巧。整双鞋在颜色和刺绣上都满足了女孩们的爱美之心,因此大受欢迎。





瑶 族 绣 花 鞋
瑶族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南方民族,支系复杂,以服饰来划分就有"花裤瑶"、"花篮瑶"等不同称谓。鞋的式样也很多,湘桂交界处的瑶族绣花鞋有两种:一是节日喜庆时穿的"镶边鞋",一是姑娘出嫁时穿的"乘海鞋",也称"登云绣鞋"。"乘海鞋"鞋尖上翻,形如龙头彩船,鞋面图案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传说,瑶族先民在飘洋过海时,遇上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有了龙船形状的"乘海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是典型的"缠绣",青色绸布面上绣有抽象的云头纹、鱼纹、鸟纹等图案,以彩线为主,间有金属亮片修饰,鞋口作螺旋纹装饰。整个鞋子美观大方,是瑶族传统手工鞋的代表作。





瑶族绣花"三寸金莲"
瑶族的绣花鞋通常为"大脚鞋",但由于受到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生活习俗仿效汉族,妇女裹小脚就是突出的一例。您现在看到的这双"三寸金莲"是清末民初瑶族贵族妇女家居时穿用的小脚鞋,其造型、花纹与汉族的"三寸金莲"不同。鞋面为黄缎布,上绣太阳、凤凰、花草等图案,色彩斑斓,极具变化。此鞋开口较阔,黑布镶边,蓝布为底,用麻线纳成后又在前后各加一块羊皮,既防滑,又耐磨。该鞋无论是刺绣工艺、色彩搭配,还是材料的选择都是典型的瑶族风格。





壮族"回头"绣花喜鞋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居住在岭南的土著民族,以前自称为"布壮"、"布侬"等,在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民族风韵。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妇女日常穿用的"喜鞋"。这种"喜鞋"也在结婚场合穿,鞋面上有"喜"字或喜鹊、梅花等图案,寓意吉庆喜气。鞋尖为三角锥状,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红、金、绿线绣成的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羌 族 绣 花 鞋
羌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最早生活在甘青地区,以游牧业为生,"羌"的本意已经暗示出与畜牧的密切关系,后逐渐南迁,生计方式也改为农牧结合的混合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主要流行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典型的羌族鞋饰。该鞋为紫色绸鞋面,鞋帮前部为手工刺绣的人物、蛇、蝴蝶和花草图案,中部则绣有吉祥鸟与花草纹样,将人物、瑞兽和吉祥花草完美结合,既生动活泼、意趣盎然,又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羌族古朴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于此展露无遗。
羌 族 虎 头 童 鞋
这是四川阿坝羌族幼童穿用的鞋。鞋底和鞋帮用整块红布缝制,鞋头另用一块红布剪出虎头形状用线缝上,虎头用绿、黄、黑、粉色毛线绣出五官,鞋口及虎头边沿均以白布镶边。这双鞋造型古朴趣致,寄寓了长辈关爱之心。






羌 族 绣 花 "喜" 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四川广元、平武等地的羌族人民中间。这是一双极具羌族特色的绣花鞋,多为女子婚嫁时穿用,故称"喜"鞋。这双鞋完全为手工刺绣,鞋面为粉色布,上绣有"有凤来仪"的图案,预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鞋底为软牛皮底,实用美观。这双"喜"鞋是民国时期的比较典型的羌族绣花鞋。






羌 族 虎 头 童 鞋
这是四川阿坝羌族幼童穿用的鞋。鞋底和鞋帮用整块红布缝制,鞋头另用一块红布剪出虎头形状用线缝上,虎头用绿、黄、黑、粉色毛线绣出五官,鞋口及虎头边沿均以白布镶边。这双鞋造型古朴趣致,寄寓了长辈关爱之心。







苗 族 绣 花 鞋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复杂的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刺绣远近闻名,苗族妇女孩提时代就开始跟母亲、姐姐或同龄人学习刺绣技艺,因此"苗绣"是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的上乘之作。苗族的服饰也多以刺绣制成,或以绣片为装饰。苗族人民平时一般穿麻凉鞋、草鞋、绣花布鞋、大鱼棉鞋、船底鞋、钉子鞋(下雪时穿)等。这双绣花鞋是苗族女鞋代表作,用布和缎子制作,为双梁,上面多饰用花卉、禽鸟等图案,是苗族妇女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生动表现。





苗 族 "龙 凤 鞋"
您现在看到的是苗族绣花鞋中的一种"龙凤鞋",该鞋为手工制作,鞋底以粗麻线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紫色绸布,两侧用各色丝线对称绣有龙凤图案两对,并以白线勾勒外廓,缀有亮片;鞋口沿以苗绣装饰。整双鞋图案极为抽象,装饰华美,是苗绣中的代表作。通常为苗族妇女在结婚时穿用,表达对今后美好生活的祝愿。






白 族 "猪 头" 童 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地,学步儿童穿用。白族童鞋除了虎鞋外,还有猪鞋、猫鞋、兔鞋、蝴蝶鞋等。猪鞋形似小猪,全身用黑色布缝制而成,前部有"猪耳"和翘得高高的红鼻子,后部则留有"猪尾巴",像一头可爱的小猪。其他童鞋均注重造型,并用镶滚、挑绣等工艺点缀。






傣 族 绣 花 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双版纳就是傣语"十二千田"的意思。傣族聚居地不仅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生态,风光迷人,同时也保留着古老、奇特的民族习俗。傣族的绣花技艺十分高超。刺绣一般以白纱线通经,红、黑纬线织花,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图案构成。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图案,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这里展出的是傣族的绣花鞋。





哈 尼 族 少 女 绑 腿
哈尼族是生活在我国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哈尼族自称"卡多"、"豪尼"等,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高山"梯田文化"。这里展出的是哈尼族少女绑腿。绑腿的底色为黑色,手工织成。然后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绣上多种花样(多为横条),再在合适的位置缝上银泡和小铃铛。穿用时在绑腿上部用一串小珠子系上用来固定住绑腿。哈尼族少女绑腿美观实用,走路时,叮当叮当,充满乐趣,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纳 西 族 绣 花 鞋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因由纳西族巫师"东巴"使用而得名。纳西族的鞋饰主要以布鞋为主,绣花鞋富有民族特色。比如有一定传统的纳西族"换脚鞋",就是办喜事时新娘赠给新郎的绣花鞋。这里展出的这双绣花鞋鞋底是以麻线纳成的千层底,翘头,结实耐用并适用于山区行走。鞋面为绿色绸布,鞋上用彩色丝线对称绣有连枝花卉,色彩明艳。






藏 族 "官 靴"
这是藏族"官靴",也叫"喇嘛靴"。这双"官靴"不是一般藏民所穿的靴子,而是藏传佛教中"四大寺院"之一的哲蚌寺的大喇嘛穿用的。因此,该靴除了具有一般藏靴的特征外,中间的嵌饰是代表"神圣"、"崇高"之意的黄色,为寺院高级僧侣所专用,显示出主人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该靴为生牛皮包底,上卷缝合后成为靴帮,帮上有一条花呢绒既是点缀,又连接靴靿的过渡地带。鞋面为红色平绒,内加衬里。靴型宽大,前头略尖,且向上翘起,造型别有韵致。





门 巴 族 的 毡 鞋
门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措那两县。由于长期和藏族生活在一起,风俗习惯深受藏族影响,这双毡靴就突出表现出这种情况。和藏族一样,门巴族也喜穿用牛皮或毡制作的皮靴和布靴,并用红黑两色氆氇镶边。靴底多用牛皮制作,结实耐用。鞋面上主要配有红、绿、蓝、黑等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并饰有各种花纹。您现在看到的门巴族男毡靴为千层底,由麻线与棕混合制成。鞋面主要以红、绿、蓝、黄等色组成。鞋靿由两部分组成,与鞋帮相接处为绿毡,高筒部分为黑毡,鞋口至鞋靿处有一开缝,便于穿脱。





珞 巴 族 女 毡 靴
珞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米林两县,与门巴族交错分布。风俗习惯和藏族颇似,惟语言有别。珞巴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靴,皮靴多用牛皮作面,毡靴也较流行。您所看到的这双珞巴族女子毡靴,和藏族毡靴基本一致,靴底为三层生牛皮,用粗棉线纳成。该靴造型别致,色彩斑斓。鞋帮为红色毛毡,靴靿为黑色毛毡,近靿处则为绿毡。靴底与靴帮相接处用红、绿、蓝、黄等几色棉线绣出连续的几何图案,后跟部彩绣枝蔓草叶。整个靴面用各色彩线绣有吉祥图案,中间杂有金线,富有极强的层次感。





彝 族 勾 尖 绣 花 鞋
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的大、小凉山地区,少数分布在靠近云南的贵州和广西二省区。云贵高原,群山耸立、万河纵横,在高山深谷中常常零星散布着一些湖泊和山间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就居住其中。这双绣花鞋属于大脚鞋,是我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样式,它的绣工十分讲究,花纹的图案极为抽象,用色大胆。过火把节(即彝族年)时,女青年均穿着勾尖绣花鞋,透露出热烈、红火的气氛。鞋型大致呈船形,鞋底前方连同鞋底上翘成尖状,适应农田与杂草丛生的作业环境。鞋帮上绣满五彩的花草、鸟兽。常用作嫁妆鞋,姑娘出嫁时穿用。这里有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叫基妞的姑娘和一个叫格沙的小伙子是一对新婚夫妻。一次,基妞回婆家时,不幸被大蟒所吞,但她的勾尖鞋却勾在了大蟒的嘴外。格沙知道后,杀死大蟒,剖开蟒腹救出了妻子。人都说,基妞之所以得救是勾尖绣花鞋有功。至今,姑娘出嫁时,母亲、姑嫂及姑娘的女伴们会精心绣制出一双双勾尖鞋,送给她做嫁妆,祝福她一生平安幸福。




彝 族 虎 头 童 鞋
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从远古时代起就对老虎非常崇拜,处处表现出"虎文化"的痕迹。儿童穿用的"虎头鞋"并不限于某一民族,而是许多民族共同喜爱的童鞋,但彝族虎头鞋却是其原始宗教与信仰的反映。该鞋为硬白布底,圆头,鞋面以红色绒布缝制,鞋帮前部成虎头状,以蓝、绿、黄、黑、橙及粉红色毛线绣出五官。虎头沿及鞋口分别用橙、褐色丝绒滚边,内衬两侧为红绸。鞋的造型和颜色搭配独具匠心,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茁壮成长。







锡伯族冬天穿的绣花棉鞋
伯族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是古代民族鲜卑人的后裔,清朝时部分锡伯族被朝廷派往新疆伊犁地区驻防戍边,以抵抗沙俄的入侵,从此分居在新疆和东北两地。新疆的这支锡伯族,其风俗习惯已经具有多元混合的特点,融合了维、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文化。在鞋饰上,他们不仅喜欢穿皮靴,而且也爱穿布鞋。布鞋颜色以蓝、绿、黑、红色等为主,上绣花卉。您现在所看到是民国时期锡伯族妇女穿用的绣花棉鞋,鞋面为绿色,鞋帮前部用手工绣有缠枝花卉图案,鞋耳处左右各有三个扣眼,以供系鞋带用,结实耐用,美观大方。绣花布鞋不但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吉祥物,每到大年三十挂出,至初二收起,称为"喜利妈妈",是祝福平安兴旺、繁荣昌盛的象征。




[ 此贴被asgiada在2009-04-13 21:50重新编辑 ]
魅影流漓

ZxID:809408


等级: 文学大师
你给生命的就是生命给你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谢谢楼主,楼主幸苦了,好多鞋哦~~
“歧头鞋”好有个性,“用鞋”放纸牌真是有创意啊,下次可以试试
那些磁鞋能穿?如何走路啊,有点让人难以想象   

楼主留言:

呃。。偶还在继续奋斗ing
那些瓷鞋大部分现在都用来作为工艺品了,偶觉得那个清代婚鞋。。比较强。里面画春宫图。。。说不出他们是开放还是保守呀。。。


魅影流漓

ZxID:809408


等级: 文学大师
你给生命的就是生命给你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呵呵,只能说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鞋都可以有这用途的
阡陌煙

ZxID:760195


等级: 文学大师
我左眼谁 右眼谁 两眼一闭  爱谁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看到绣花鞋我就很....无语

楼主留言:

o(∩_∩)o...哈哈,亲想到了啥呀~~

月夜之暗瞳

ZxID:4423708

等级: 专栏作家
未来,无限可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好喜欢那个"谢公屐"
很好看~~

楼主留言:

有点像现在的小单鞋~~o(∩_∩)o...哈哈~谢谢亲支持

crosslane

ZxID:245113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第二个很强。。。就是草鞋嘛。。。。
好喜欢唐朝的岐头鞋~!!!还有各种绣花鞋

楼主留言:

嗯,发展一下有现在夹角拖的风范

rainr

ZxID:5387122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有得鞋子看起來都好小,感覺又硬
真的能穿嗎(懷疑= =)

楼主留言:

亲哈,你感觉小和硬的是一些现代仿制给后人看的工艺品吧。还有些是古代用做特殊用途的,不过古代女子穿鞋本身就小,唉,3寸金莲简直是对女性的折磨。谢谢亲的支持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锡伯族妇女穿用的硬底绣花鞋
这双属于民国时期的硬底绣花鞋,类似东南沿海的"大脚鞋"。鞋头稍翘,鞋底由白布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锡伯族鞋常用的青灰色缎面,上有印花,鞋帮上绣有鲜艳的花卉。





藏 族 软 底 女 皮 靴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以及与之相临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高原民族。其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冬季寒冷而漫长,日夜温差较大,夏季的夜晚也非常寒冷,因此靴子是日常必备的服饰。藏靴一般用毛呢、毡和皮革制成,硬底软帮,少数为软底软帮。皮面均揉染上色,靴筒较高,上面绣有多种花纹图案,色彩斑斓。牧区靴统为毛皮,农区为氆氇,镶有宽边。靴头有尖、有圆或平底不卷。为了御寒防滑,男女都喜欢穿牛皮面或绒面、毡里、皮底的高筒靴。藏靴的帮较窄,靴背较高,即使穿上御寒厚袜也不挤脚。这里展示的是藏族女软底皮靴。靴为白皮软底,鞋帮为常见的高筒,前有勾头和染为红色的牛皮镶制的双梁。鞋靿由十字花纹的彩毡和红色条绒制作。内衬有黑色毛毡,保暖性能好。鞋口后边有一开缝,便于穿脱。






藏 族 硬 底 女 布 靴
这双硬底布靴,底由三块硬牛皮缝制而成,鞋靿以下鞋帮部分,由黑绒布制作,外沿成花瓣状,鞋为单梁,由金黄、绿、红、蓝几色绣成长条纹状;鞋头歧头翘起;鞋靿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玫瑰红毛毡,黑条绒,大红牛皮。鞋靿内衬有草绿色毛毡,保暖效果好。鞋靿上半部分有一开口,方便穿脱。一般藏靴的色彩以红色最为流行,有的皮靴上还镶有印度红嵌边,这种颜色与藏族服饰搭配起来,十分协调,与高原上单调的白色相成鲜明对比。这些服饰既与运动中的马上生活息息相关,又反映了藏族性格中深沉、粗犷的一面。






藏 族 男 子 布 靴
这是一双典型的藏族男子布靴。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牧民通常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由于气候的原因,雨雪无常。为了防滑,常在牛皮鞋底钉上铁钉,类似"登山鞋"、"雪地鞋"。这里展出的藏族男子布靴的鞋底就是由八层牛皮制成的硬底,上有12枚粗铁钉。布靴为尖头,微微翘起,单梁,鞋口正前方钉有一个带扣,便于穿脱。鞋帮由黑色细绒布制成,鞋头和后跟部包有牛皮,做成勾云纹。鞋帮两侧镶有两块牛皮裁剪而成的交叉菱形纹饰。从鞋口后部至鞋靿半处有开口,内衬为白布,面与里之间絮有动物皮毛,利于保暖。






土 族 妇 女 绣 花 鞋
土族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原为游牧民族,后逐渐从事农业。关于土族的来源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主流意见是"吐谷(yu)浑说",意思是土族先民从遥远的辽东迁移到今天的甘青一带的。现主要居住在青海互助、大通一带,在语言和文化习俗方面受藏族、蒙古族影响较深。土族的鞋饰以布鞋为特色,男女老幼均喜爱穿用绣花的布鞋,只是在颜色上男鞋素雅,女鞋华丽。土族的布鞋主要为手工制作,做工精细,针脚致密,十分结实耐用。分冬天的靴子和夏天的浅口鞋。男鞋为典型的双梁、云龙纹饰;女鞋绣有艳丽的花卉图案。这双女鞋造型别致,色彩亮丽明快。






撒 拉 族 "礼 拜 靴"
这是撒拉族"礼拜靴",又称"鞋袜"。撒拉族属于我国10万以下的"特少民族",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源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礼拜鞋"是成年男子到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用的,一般穿在鞋子的里面,到清真寺时再把鞋子脱下来。穆斯林在每天五次礼拜前,必须小净,但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次洗脚则十分不便,又容易得病,故有了这种布制软底的中统或高统袜。它的特点是底部比袜底要厚,约二毫米左右,但比鞋底要薄。鞋袜多为黑色或蓝色,只在做礼拜的大殿里穿用。又因礼拜时要脱鞋进殿,下跪时只见袜底和袜跟,故在袜底和袜跟处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妇女进女寺做礼拜时也穿着"鞋袜",式样与男子的鞋袜相同,颜色多为红色。







土 族 女 子 "嫁 妆 鞋"
"嫁妆鞋"又叫"新娘鞋"、"上马鞋"。这里展示的是青海省乐都县的一位土族新娘出嫁时穿过的"嫁妆鞋",鞋靿较长,造型完全像靴子。因为是婚庆用品,所以鞋面采用红色和紫色两种喜庆的颜色,鞋帮前绣有"勺寿"花,寄寓吉庆喜气,吉祥如意,夫妻生活和睦美满。鞋底为自纳的千层底,由丝麻绳制成,针脚较普通鞋精细,与鞋面上精美的绣花图案相映成趣。这双鞋做工精美,是新娘在亲朋好友面前显露自己的针线活和说明自己操持家务能力的好机会。







土 族 童 鞋
土族童鞋主要是布鞋,分浅口的"夏鞋"和高靿的"冬鞋",千层底,多双梁,手工缝制。男、女童鞋的差别主要是布料颜色的不同,男孩鞋一般是用黑、蓝、白等素色搭配,女孩则为五彩斑斓的红、黄、绿、粉、紫等彩色。男孩的鞋头没有彩色绒球,女孩则有。这里展示的是一双男孩夏鞋,鞋底较厚,用麻线密密纳制,结实耐磨,十分适合活泼多动的儿童穿用。这双童鞋的做工一丝不苟,以白布为面,嵌以蓝边相配,白布面上贴有转云纹作为装饰,形成独特的贴花,别有韵致。鞋面两侧对称地绣有几朵小花,朴素大方。






维吾尔族女子婚礼鞋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火焰山旁的点点绿洲之中,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北疆的吐鲁番和南疆的喀什、和田一带,以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著称。他们善于经商,笃信伊斯兰教,是绿洲农业的发明者。这里展示的这双婚礼女鞋,用皮革制作,造型别致,浅口,平底,红布作衬,红色口沿,为夏季或室内穿用。鞋面以镂空为图案,并用贴花、堆花、扎花等技法饰以抽象的纹饰,简洁明朗。是维吾尔族新娘婚礼时的必备之物

[ 此贴被asgiada在2009-04-14 12:09重新编辑 ]
chrisjo

ZxID:76051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好详细的说明啊
看后 解惑啊
真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的逻辑下进行,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总结啦啦啦
从以上这些资料看来,中国鞋子的式样是由简单到复杂,制作鞋子的材质种类也是由少到多.

男生的鞋子式样比较单一,可是上面花纹却不单一。经常看到某某古代文里比较贤惠的女主在给男主熬夜绣制鞋子的场景。男生的鞋子主要着重于轻便,保暖上,方便男子可以射箭,骑马,比武等等。皇家贵族的一般要在绣制的花纹上很是讲究。多绣以祥云图腾。穷苦人家一般就会省事多以黑色布面制作,一来一般穷苦人家男子要忙活,鞋子很容易脏,二来也需要耐穿。另外男生在古代也有长靴,o(∩_∩)o...哈哈,这个放在现代,一般平时男生也不会穿。一般这类长靴主要功能是很保暖和耐磨,多用皮革制作,远古时期比较简易,只是有个型即可,到后期,一般将领领兵行军打仗的,都是能穿上皮靴,但是士兵就没那么好命了,一般就是普通的布鞋。。

女生的鞋子就很值得8一下啦,太多品种啦。
1.高跟鞋呀(就是那个我咋想都觉得穿了会不会走路的花盆底,而且式样实在是繁复。)




虽然之前说过了,还是详细再分析下这个玩意,么办法。。偶对这个有点兴趣。。 
满族特有垢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一般为7cm,最高的可达13cm,(哇,13CM呢,很高。。。)鞋帮饰花草是鸟等刺绣。有的鞋底上也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针线编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别盛行,连慈禧太后也常着此鞋。 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 民间相传,有三种说法:
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
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穿了这鞋子,还能上山劳动,我有点不信),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这2双鞋子很有现在DIY珠片的视觉功效,话说要是穿越了,自己设计个也不错,咱现代人的省美应该要比古人高几个档次吧~~~~

2.最普遍常见的绣花鞋,这个花样繁多,一般上面都是绣上花卉,讨吉祥彩头的东西,如果是结婚的话,更是要绣上龙凤呈祥一类的图案。色彩也多,行动也方便多了,一年四季都适合,冬天的时候应该是加厚或者改用保暖布料制作,(这个放在现代应该叫单鞋吧o(∩_∩)o...哈哈)不过其实现在想想,古代的那些女的有裹足习俗,所以3寸金莲呀。对她们来说,走路本来就是个痛苦的事,所以那个高跟鞋穿上再慢悠悠的走也算是可以理解了,哪像我们现在那么雷厉风行的。

3.类似咱们现在的靴子,这个一般是北方女子比较多,好爽嘛。要跑要跳还得保暖,MS也不太难看,但是如果穿越啦,绝对可以靠按着现代的记忆,设计各种形式的皮靴,一定有饭吃饿不死。

4.凉鞋,这个我本来当么的,毕竟观念里就是古代不能露足,还记得金大侠写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脱了敏敏郡主的鞋子就已经是无礼啦,够得上非礼。但是MS凉鞋还是有的,多是草编而制,式样也是比较简单,估计这个有钱人家的小姐是不会穿的。一些少数民族似乎是有比较精致的,还缀以金属片做装饰,当然也少不了绣花啦,不过这个年代我不能确定,所以还是保留意见。还有种就是老早以前的木屐。偶自动把这个归到咱们女生的鞋子里来了。。。

5.绑腿,MS现在的袜套到了古代就是这称呼,感觉这个好,如果是穿越文到了古代就自己DIY,那个时候的皮毛满多的吧,o(∩_∩)o...哈哈~~~

6.一些作用奇怪的鞋子。。。比如那个婚鞋里面的鞋底是春宫图,哦买噶,真的无语了。我最多能想象往里面塞点私房钱呀,结婚的鞋子竟然用这个做底,说不上他们到底是开放还是保守了。。偶胡思乱想下。。。难道是刺激新郎的情欲么。。。想想以前结婚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可是么啥感情基础的,要在结婚当天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做那个事,男的女的都会有点尴尬吧。而且女的从小肯定还被教的纯洁无瑕。没有咱们现在所谓的卫生教育哈。也当是婚前小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yvonnexyy

ZxID:2638430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Re:图说中国古代鞋子(多图上传ing)
为什么中国古代要发明出女子裹小脚的习俗呢?又没有任何的必要性,还残害身体。看过一张裹小脚的照片,好恐怖,脚面上只能看见被挤成三角形的大脚趾,其他的脚趾全被硬生生地掰到了脚底,脚底心居然还是断裂的!简直残忍道令人发指!这难道也是文明的一种?

楼主留言:

古代人的思想毕竟还是愚昧迂腐的,不然怎么还会出现什么男尊女卑,妇德,三妻四妾等等不合理的制度出来。我们只能去回顾历史,却无法改变。~~谢谢亲的支持

冬日旧梦

ZxID:1887553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柠檬火锅
我遥遥而来。携今生后世。终於,终於得遇他,三千红尘灿如桃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绣花鞋。。。。。
说真的。。。我最怕绣花鞋了。。。。很多鬼故事都发生在绣花鞋上。。。

楼主留言:

这倒是真的,感觉古代怨妇多呀,然后再来双血红的绣花鞋。。。嘿嘿。。。呃,亲那个,靓妹勋章一定要去猴岛爆帖子么?。。。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