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皇帝,吃饭的那些事儿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520 回复:12

[物品器具] 话说,清朝皇帝,吃饭的那些事儿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11 0
话说,清朝皇帝,吃饭的那些事儿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合并操作(2010-06-02) —
[color=#6600cc][size=3][b]皇帝贵尊人间天子,穿的是龙袍,住的地方是金鸾宝殿,行以辇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寻常。皇帝如何吃饭,是不是如普通人家那般,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在魏晋时期,曾有用人乳汁做菜的传说,后来的皇帝御膳中是不是这样?[/b][/size][/color][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目前知道比较多的是明清皇家的吃法。[/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皇帝并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如清朝皇帝,一般每天只吃两顿饭,即早膳和晚膳。[/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皇家自称孤家,吃饭时也是自己一个人吃,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监。因为菜太多,桌子摆得满满的,用餐时远处的菜便够不着。但不必担心,皇帝吃饭时,并不用自己夹菜,太监会送到嘴边。[/b][/size][/color]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3][b]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早期,帝王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后来的皇帝只有寿诞或庆典活动的餐会上,才会用乐。但吃饭时摆谱,却一直被发扬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讲到了这点——[/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专业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自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所谓的“摆谱”,不是东北人的摆家谱,而是摆菜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称皇帝吃饭时摆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比如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如今上等级饭店也会这样做,不知是不是学自皇家。
[/b][/size][/color]
[color=#ff0066][size=3][b]餐具餐具~~~[/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b][/size][/color]
[b][color=#6600cc][size=3][attachment=11346787] 金饭碗呀金饭碗[/size][/color][/b]

[b][color=#ff0066][size=3]黄釉是皇权等级的象征[/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
但是同为宫廷用具,为什么有的是全黄?有的只有一点黄?是全黄釉的,为皇帝、皇后、皇太后专用。这个盘乾隆皇帝曾经用过,外黄釉内白釉盘,则是皇贵妃用的。黄地素三彩花卉云龙纹盘,是康熙的贵妃、妃子们用的,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碗,是妃嫔们用的。”

据了解,在清代,黄釉的多少标志着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黄釉到以黄釉为地,再到黄釉作彩,及至没有黄色,等级规定非常严明,不得簪越。
[/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3][color=#ff0066][b]慈禧喝茶视季节选盖碗
[/b][/color]
[b]喝茶是清代皇帝们都喜欢的。据说,乾隆一天早中晚要喝三趟茶,定时定量,从不间断。而乾隆之子嘉庆皇帝也是一个爱茶的主,嘉庆用的盖碗上还有他亲自题的诗。[/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清代皇宫中的茶托多是金、银、铜胎烧制的,制成圆形、荷叶形、莲瓣形、元宝形等。1862~1874年,慈禧太后用茶具到了极致,她饮茶视季节选用盖碗,冬季饮茉莉花茶时,用黄地白里万寿无疆瓷盖碗,这种碗胎薄如纸,瓷面光洁均匀,造型纤秀精巧,纹饰五彩缤纷。到了夏季,慈禧太后喜欢用白玉金盖碗泡金银花茶,碗以羊脂白玉琢成,盖为黄金四层塔状,淡淡的茶汤与白玉、黄金相互映衬,显得清晰明快、清爽宜人,衬托出品饮者的高贵身份。”

[/b]
[attachment=11346788] [b]红彩龙纹高足盖碗[/b][/size][/color][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酒,在清代皇宫中也是不可少的。[/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花卉杯共有12件,每一个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花纹,一月份是水仙花,二月是迎春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也叫十二月花神杯,杯的一面是花纹,另一面则配了对应的唐诗。杯底还写着:大清康熙年制。[/b][/size][/color]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attachment=11346789] [color=#6600cc][size=3][b]现在可是价值连城。。。[/b][/size][/color]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3]
[attachment=11346791] [attachment=11346793]
[b]黄地粉彩描金福寿无疆纹渣斗

皇帝们吃剩的骨头、鱼刺吐在哪里?[/b]

[b]雍正使用过的炉钧釉渣斗,这个渣斗通身深蓝色,腹部鼓鼓囊囊的,看起来有点像被压扁的小痰盂。这是清代皇帝、妃子们专用的“垃圾篓”。“你看这个渣斗,看起来很小,也很精巧,现在几乎找不到了。”

据了解,皇帝、妃子们将渣斗放在桌上,吃剩的食物渣滓就吐在里面。明清两代的渣斗也被放在床边和几案上,用来放微小的废弃物,后来用途渐渐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起来。[/b]

[/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color=#6600cc][size=3][b]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
[b][color=#ff0066][size=3][/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除了金器,银器在皇帝的餐具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如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所记的餐具如下——[/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无盖银热锅10口、银锅1口、银锅盖1个、银饭罐4件、有盖银桃子6件、银镟子4件、有盖银暖碗24件、银盖碗6件、银钟盖5件、银錾花碗盖2件、银匙2件、银羹匙13件、半边黑漆葫芦1个、内盛银碗6件、银桶1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银匙2件、乌木筷10双、高丽布3块、白纺丝1块、黑漆葫芦1个、内盛皮7寸碗2件、皮5寸碗2件、银镶里皮茶碗10件、银镶里5寸无分皮碗1件、银镶里罄口3寸6分皮碗9件、银镶里3寸皮碗22件、银镶里皮碟10件、银镶里皮套杯6件、皮3寸5分碟10件、汉玉镶嵌紫檀银羹匙、商丝银匙、商丝银叉子2件、商丝银筷2双、银镶里葫芦碗48件、银镶红彩漆碗16件。[/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从这份档案中可看出,乾隆所用餐具中,绝大部分都是银器。如果说皇家喜欢金,那是为了显示气派和高贵,而使用银器,则有很多实际功能。[/b][/size][/color]

[b][color=#ff0066][size=3]如何避毒?[/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3][b]在中国历史上,并不乏皇帝被人在饭菜中做手脚而毒死的事件。《资治通鉴·晋纪八》(卷86)记载,汉惠帝司马衷,“食饼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所以,皇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过去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在皇帝用膳前让别人先尝,这差事往往是侍膳太监的份内事,叫做“尝膳”。如果有毒,皇帝就可躲开毙命的危险。再是,餐前验毒,常用工具就是银器。[/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过去清宫盛装御膳的器皿外会挂一个小银牌,在拿开盖罩后,太监会当着皇帝的面,把银牌放进汤菜里试一下。溥仪证实了这一点,“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  [/b][/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3][b]原来,如果有毒,银牌立刻就会变黑。现代科学已证明,这种方法是简单有效的。因为银碰到硫化物会起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过去常用毒药,如砒霜(三氧化二砷)在提取时往往含有硫化物,所以银器测毒很灵验。[/b][/size][/color]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color=#ff0066][size=3][b]附上一份菜单[/b][/size][/color]
[b][color=#ff0066][size=3][/size][/color][/b]
[size=3][b][color=#6600cc]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种之多。
[/color][/b][/size]
[size=3][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  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汤、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蚌蟹羹、麻姑煨鸡,辘辘锤、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烩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  炖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假斑鱼肝、糟蒸鲥鱼、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第四份:毛血盘十件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  獾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挂炉走油鹅、挂炉鸽(月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蒸猪羊肉、白蒸小猪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鸡仔、白蒸鸭仔、白蒸鹅仔、白面饽饽、梅花包子、什锦火烧。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份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鲜果。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size][size=3][b][color=#6600cc]尽管已经如此奢侈,但对于宫内御膳房的菜谱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一张溥仪6岁时的一份早膳,虽然已是清末,国家动荡,宫内生活也没有象乾隆那个时代那么铺张,但在今天看来,也足够达到奢靡的地步:口蘑肥鸡、五绺鸡丝、炖白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闷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头片汆小萝卜、鸭条溜海参、样丁溜葛仙米、烧茨菰、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哒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肋、烹白肉。
[/color][/b]
[b][color=#6600cc]  [/color][/b]
[b][color=#6600cc]根据档案记载: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计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汤肉5斤,共150斤;猪油1斤,共30斤;肥鸡2只,共60只;肥鸭3只,共90只;菜鸡3只,共90只。太后和贵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珣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如果把宫内的大臣、侍卫、等算进去一个月要猪肉31844斤,猪油840斤、鸡鸭4786只、加上鱼虾蛋品,一个月花消14794两白银,这还不算果品,饮料等。[/color][/b]
[b][color=#6600cc][/color][/b][/size]
[b][color=#6600cc][/color][/b]
--------------------------------------------------------------------------------------------------------------------------------------

[b][color=#ff0066][size=3]下面这个是讲乾隆爷过除夕的年夜饭~~~~[/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有特别的讲究吗?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先发张皇帝过除夕的场景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attachment=11346795]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皇帝专用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清朝的帝王们大都喜寒怕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到宫中过年。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响,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违禁小说请删除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他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attachment=11346797]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违禁小说请删除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儒家经典《尚书》阐释了“福”字的含义: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按此说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长寿。违禁小说请删除寿达89岁,儿孙五代同堂,居历代帝王之首,所以他晚年自认为五福俱全,自称是“五福五代古稀天子”。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除此之外,在过年的时候,皇帝也会放鞭炮、贴对联,不过,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除夕后妃才可陪宴主要是满族传统食物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b][color=#6600cc][size=3]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凉菜、点心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是满族传统食物。如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违禁小说请删除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色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谓“鲍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鲍鱼、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也只吃松花江进贡来的银鱼、鲟鳇鱼。这里的鲍螺,是一种海产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点心。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及奶子、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分东西排列,其中“敖尔布哈”系一种满族油炸的面食,还有四品南北小菜。皇宫中的规矩,各个嫔妃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平时单独开伙。但是年夜饭,妃嫔们也有幸来陪皇上吃饭。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还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为瓷碗了。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乾隆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接着,太监们给嫔妃们送汤,虽然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一副,内装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而且也有规矩,按照等级送完一个,再送第二个。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后妃依次一一进酒。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size][/color][/b]
[b][color=#6600cc][size=3]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下令把自己吃过的饭甚至连盘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郡王们。大家一起观看“庆隆舞”,“庆隆舞”作为最具满族风味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年宴上的保留节目。“庆隆舞”又称“马虎舞”,是满族早期的民族舞蹈。该舞蹈分两方阵营,一方舞者头戴兽面具,身披兽皮,扮作动物;另一方舞者身着满族服装,扮作狩猎者,后来狩猎者的服饰变成当时八旗的服装。舞蹈的结局,通常是狩猎者成功猎取动物。 [/size][/color][/b]
[color=#6600cc][b][size=3][/size][/b][/color]
[color=#6600cc][b][size=3][/size][/b][/color]
[color=#6600cc][b][size=3]家宴环境虽然也表现出封建礼仪制度,但总体上表现得较为随便。康熙帝曾于乾清宫行宴作诗,描述了皇帝与后妃们一起,在佳节之时欢聚一堂、喜庆节日的情景,并写出宴饮时气氛和谐、情绪热烈的心情。诗中写道:“今夕丹帷宴,联翩集懿亲。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香泛红螺重,光摇绦蜡新。不须歌湛露,明月足留人。”百姓在过年的时候,讲究团圆和祝福,皇帝家过新年,也有一套礼数。皇家的礼数虽然排场,但是宗旨也和平民百姓一样,图的是喜庆和吉祥。[/size][/b]

[/color]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3:2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 qianwen

    派派币 +5

    我很赞同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4-11 0
我搬搬搬~~~~本来想一个是平时吃饭
一个是除夕的分楼看上去干净点。。。
o(∩_∩)o...哈哈,偶错啦~~~~~~~~~~~~~~以后注意
[ 此贴被asgiada在2009-04-11 15:39重新编辑 ]
urchin

ZxID:5630147


等级: 职业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4-11 0
皇家对黄釉的执著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当时景德镇负责烧制御用瓷器,有些没选上的允许当地变卖——感觉和现在的外贸原单一样。
负责的大臣就请示黄釉的,和五爪龙图案的该怎么办?
因为五爪龙也是皇帝专用的图案。
结果皇帝的回复是黄釉没选上的就地埋了,五爪龙反正民间本来就不少——看来控制不是特别严格,所以接着卖吧。
可见黄釉更是身份的体现。
不过我觉得全黄釉其实挺难看的,真不如五彩的。

楼主留言:

亲。。。你是不是学历史的~~~?o(∩_∩)o...哈哈很强大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tangshiyun

ZxID:688496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4-11 0
天啊,真的好浪费啊,根本就吃不完呢
魅影流漓

ZxID:809408


等级: 文学大师
你给生命的就是生命给你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不仅浪费还费时,一顿饭不知要花多久,而且还不知道有多少东西真正入口了

doudou0028

ZxID:5773988

等级: 专栏作家
开心阅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13 0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
这些太监好可怜啊
伴君如伴虎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chrisjo

ZxID:76051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怪不得 有俗语说
吃饭皇帝大
不知道 是不是这样得来的

楼主留言:

o(∩_∩)o...哈哈,很有道理。。有可能哦~~~

真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的逻辑下进行,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


沫妞

ZxID:586451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4-16 0
  看完不得不提出疑问他们吃个饭得花上多少时间。。
偶颜單色

ZxID:8364475


等级: 文学之神
配偶: 展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6-02 0
古代历史上皇帝用膳的写作资料
        在封建王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万岁爷”吃些什么?远的不说,近代的满清王朝统治近三百年间,他们在高高的紫禁宫内吃什么?是什么人间奇珍佳肴维持他们的“龙颜玉体”?是什么仙丹奇果绵衍他们的年华寿命?是什么高级营养支撑他们日以继夜的淫威作乐?这些问题和疑问的解答当时人们(除了宫内外)是不可能知晓的。直至今天,这些问题对很多人而言仍然带着迷离的色彩。

        今天,20世纪80年代的中外游客,每天以几万人次,拥进这座紫禁宫内。然而,“御膳房”没有了,慈禧的餐桌没有了,上百史侍候皇上用膳的御厨、太监们没有了。游人们仍然不知“皇帝吃些什么”。也许未来的紫禁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以生动的形式,或布出模型、展出腊人和塑料仿真膳食来形象地展示昔日皇帝的饮食原貌,但是,从现实出发,我们只好以文字资料帮助网友解答一些迷幻。

        首先请看皇帝溥仪,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皇帝吃饭,另有一套太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时间——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的向守在养心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御膳房里。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食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托以盛有热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同样的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守,叫做“尝膳”。在这些尝过的东西摆好之后,我入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我就开始了“用膳”了。



        所谓食前方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我现在找到了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上面记载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柿、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

        驴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有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而已。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跑倒,说的总是这一套: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每逢年节或太妃的生日(这叫做千秋),为了表示应有的孝顺,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肴送给太妃。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予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那上面记载如下:

­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

        肥鸡二只共六十只

        肥鸭三只共九十只

        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下面还有太后和几位妃的分例,为省目力,现在把它并成一统计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太后—— 肉1860斤 鸡30只 鸭30只

        瑾贵妃——肉 285斤 鸡7只 鸭7只

        瑜皇贵妇——肉 360斤 鸡15 只 鸭15只

        贵妃——肉 285斤 鸡7 只 鸭7只

        合计: 肉3150斤 鸡74只 鸭74只

        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分的太监,以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掌管皇帝的饮食机构叫御膳房。御膳房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以上各级分为两班,各班一名主任,下设厨师6名司操作。各局设内监7名(监视和防卫投毒)。另外还有5名官吏专司供应材料。总计75人。

        这75 人专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想像当是相当豪华高贵的,但是结果呢?正如溥仪皇帝的评价是: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红网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那上面记载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

        猪油一斤共三十斤

        肥鸡二只共六十只

        肥鸭三只共九十只

        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掌管皇帝的饮食机构叫御膳房。御膳房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以上各级分为两班,各班一名主任,下设厨师6名司操作。各局设内监7名(监视和防卫投毒)。另外还有5名官吏专司供应材料。总计75人。

        这75人专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想像当是相当豪华高贵的,但是结果呢?正如溥仪皇帝的评价是: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 此贴被BC06240532在2010-06-02 13:42重新编辑 ]

sun19911229

ZxID:11289243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6-02 0
可怜后半辈子吃啥?
前半生福享尽了~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6-02 0
我肚子饿得很
susula

ZxID:488826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10-02 0
浪费……另,吃饭得用多长时间啊!

253162866

ZxID:13854514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8-15 0
哈哈很强大呢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