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上)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08 回复:2

[其他] 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上)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tiankongT

ZxID:4397132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3-31 0
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上)
— 本帖被 秋靖寒 执行合并操作(2014-11-26) —
[table=100%,#b7dde8,#b7dde8,1][tr][td] [table=100%,#dbeef3,#dbeef3,1][tr][td][align=center] [size=4][color=#002060][font=楷体_GB2312]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font][/color][/size][/align]
[size=4][color=#002060][font=楷体_GB2312]  隋唐时期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发展阶段,至少有四件事值得一书:[/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楷体_GB2312]  一是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在隋代以前,史书都为私人撰述,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皆为私家撰写,朝廷虽然设有史馆,但只管天文历算,并不包办修史。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之后,一是史书在数量上大增,二是史书在资政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作用不断地被显露出来,史学的地位在四部分类法中仅次于儒家经典而跃居第二。因此,到了隋朝,统治者开始重视修史,决定改变史书私撰的状态,隋文帝下诏说,“人间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改史书私撰为官修。隋代所修《魏书》、《周史》、《梁史》等都是奉旨官修之作。到了唐代,官修史书便成为定制,太宗置史馆于禁中,专修国史,由宰相监修,下设修撰等职。此后,由当朝开国宰相监修前朝历史的制度便被沿袭下来,直到清朝,纪传体正史类都由朝廷掌修。[/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楷体_GB2312]  二是正史数量激增和史学地位提高。唐代完成的官修正史类史书,在二十四史中占了三分之一,分别为署名唐太宗御撰并由房玄龄等监修的《晋书》、姚思廉监修的《梁书》和《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李延寿《南史》和《北史》以及魏征监修的《隋书》。在《隋书》中,经、史、子、集图书四部分类法被以官方的名义固定下来,同时在《隋书》中也反映出了封建统治者对史书的重视,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此后,“以史为鉴”成为古代史家治史的重要准则和目的。[/font][/color][/size][/td][/tr][/table]
[/td][/tr][/table]
tiankongT

ZxID:4397132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3-31 0
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下)
隋唐时期的史学成就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史学成了唐代专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弘文馆和崇文馆等高等学府中,史学是必修课程。而且,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史学也占了一席之地。
  1、出现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唐代刘知几(661—721)的《史通》,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总结历代史著的类别和体制,并提出才、学、识史家三长;又强调直笔,反对曲笔,“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刘知几富于疑古精神,对儒家经典多有质疑,认为“五经立言,千载犹仰;而求其前后,理其甚相乖”,显示了一种不盲从的理性主义追求。
  2、杜佑《通典》开典制体史书先河。唐代杜佑(735—812)编纂的《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个门类。每一制度(门类)下,条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书中以食货置于首位,表明作者认识到了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杜佑反对“非古是今”,主张“随时立制,遇弊变通”,具有进步的历史观。《通典》开典制体史书之先河,此后又有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加上清代官修《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合称为“九通”;再加上民国刘锦藻的《清续文献通考》,总名“十通”。“十通”为记载和检索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之大全书。


秋靖寒

ZxID:1219036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竹伊哝哝
惜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11-26 0
已审。感谢支持写作素材。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