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风云之浙江大学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747 回复:6

[其他] 名校风云之浙江大学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北清欢°

ZxID:10178158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6 0
名校风云之浙江大学
[backcolor=#ffffcc][table=500][tr][td][align=center][color=#ff0000][b]浙江大学
[/b][/color][/align][backcolor=#ffffff][table=500][tr][td][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762] [/align]
[align=left]  [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学校设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专家杨卫教授。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color=#ff0000]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 、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潘云鹤[/color]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
         
  [color=#000000]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color],现有教职工824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336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86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336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413人,博士研究生7398人,本科生22557人;另有在职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10390人,外国留学生2457人。
   
    [color=#669900]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color]校舍总建筑面积194余万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总藏书量616万余册,是全国规模最大、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出版社1家。附属医院7家。学校还创办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南昌、宁波等地设立了分园。总长达68公里的高速计算机骨干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color=#ff6600][/color][color=#ff0000]教学与科研基地
[/color]   
    浙江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 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 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 国家级加血实验示范中心8个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   
    [color=#ff0000]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办学设施
[/color]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城市,经济发达、人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享有读书求学胜地之美称。学校设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5。3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93。00万平方米,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各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总藏书量588。00万册,是全国规模最大、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出版社1家。附属医院6家,总床位数5459张。学校还创办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南昌、宁波、温州、嘉兴、绍兴等地设立了分园。总长达120公里的高速计算机骨干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严谨的"求是"学风,执着的创新精神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精神”作为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百余年间,为祖国培养了近20万各类建设人才,广大师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和开拓者,其中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我国新闻界先驱邵飘萍,中国研究抗生素第一人汪猷,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盘 、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何燮侯,蒋梦麟,钱家治,蒋百里,刘大白,马一浮,都锦生,常书鸿,丰子恺,梅光迪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
       
    [color=#ff3300]颇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color][/size][/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color=#ff3300][/color][/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color=#ff3300][attachment=11341764] [/color]   
    浙江大学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方针,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2个本科专业,43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317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 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国际教育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 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 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 基地1个。
   
    学校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战略,实行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英才教育并举的方针。本科教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竺可桢学院”(包括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级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班、文科和理科综合试验班、本科学生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为了给知识交叉提供更大的空间,近年来还按大类打通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推行双学科双学位,构建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教育框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多种学术节、学科竞赛和各类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该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利用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科建设的全面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的方针,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999年浙大在全国和国际上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围素有"工业设计的奥林匹克"之称大阪国际设计竞赛决赛;在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浙大荣获国家一等奖(4个)居全国高校之首;在1999年5月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中的最高奖-INFORMS奖,填补了亚洲地区大学生参赛以来的空白;在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4个队荣获一、二等奖,成绩喜人。在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该校有四篇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三。正因为有如此发挥自己个性的环境,才有《大学生》杂志开展的大学生最向往的大学调查中该校名列第三;才有1999年、2000年报考浙大研究生的人数(1999年8888人,2000年1。2万余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的佳绩。也正因如此,使浙大学生凭求是的干劲、宽厚的基础在人才市场成为抢手货。
   
    [color=#ff6600]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了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一流大学[/color],浙江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通过这些校际关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既有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又有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联合开展的合作项目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
   
    [color=#ff6600]浙江大学都会邀请数百名外国专家或学者来校讲学及研究。[/color]1999年浙大共接待了893名国外来宾及1000多名港澳台地区的客人,这还不包括院系待的客人或外宾。来访人员中,许多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有的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如199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穆拉德博士、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及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威廉?夏普博士。
   
    每年浙大也派出数百名教师出国及赴港澳台地区讲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1999年浙大共派各类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人员1000多人。通过出访,扩大了浙大的影响,加强了浙大与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公司之间的联系。
   
    浙大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国际会议,既有国际系列会议,又有与某大学或某集团的双边会议,如浙大与朗讯科技的联合会议,不但交流了学术成果和信息,还促进了浙大与贝尔实验室的合作。
   
  [color=#ff6600]被浙大聘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的外国学者有300多名[/color],其中有不少是所在领域的学术权威,有的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浙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2010年在校人数长期生3000余人,留学生比例名列全国前十。
   
    浙大还有一批中外合建的研究中心及研究所,如汉斯赛德尔管理培训中心、中加农村发展研究与培训中心、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德语中心、韩国研究所等等。[/size][/color][/font]

[align=left]
[/align]
[font=宋体][color=#ff0000][b]人才培养[/b][/color][/font]

  [color=#ff0000][/color][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color=#ff0000][b]本科生教育
[/b][/color]   
    [color=#ff9966]浙江大学在本科生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新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的自主化、研究化、高效化、国际化,通过贯彻"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试行竺可桢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试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全面推进学分制和四学期制,本科教育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现有本科生24000余人;专业112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大门类;拥有国家文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7个,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工科课程基地4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2001年、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3项。
   
    本科教育还将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特别是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建设多维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最新进展,以研究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本科生出国出境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嗟尔髦士,尚其有闻"。胸怀大志,追求卓越,"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跻身世界名校之林",是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新的追求和目标。
[/color]   
    [color=#ff0000][b]留学生教育
[/b][/color]   
[color=#ff6666]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浙江大学专门负责招收和管理外国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教学机构,下设综合事务办公室、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学位生管理办公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和外国专家留学生服务中心,总部在玉泉校区,紫金港校区和华家池校区设有校区外国留学生管理办公室。
   
    浙江大学从1979年起开始恢复对外招生,迄今已有两万余名外国留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学院管理的各类长短期外国留学生3500余人, 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 硕士研究生158人, 本科生1006人, 长期汉语言文化进修生1400余人, 专业进修生158人, 短期进修生640余人, 来自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五大洲115个国家。学院现有汉语语言与中国文化专职教师30余名,兼职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2名。
   
    学院开设长短期汉语和中国文化进修课程,已开设汉语言本科专业(经贸、旅游管理方向), 条件成熟后还将开设汉语言研究生专业。学院设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承办每年四月、六月和十一月举行的HSK考试, 在我校进修汉语的大部分外国留学生在历次HSK考试中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学院还为团体学员开办汉语言和中国文化、中国经济贸易、中国工商管理及琴棋书画等各类短期进修班,每年有六百多名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
[/color]   
    [b][color=#ff0000]继续教育
[/color][/b]   
  [color=#ff6600]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始于1956年,在经历了创立、停滞、恢复、改革等发展过程后,我校继续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强国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学校进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全面负责学校非学历学位培训教育、远程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校先后同国家有关部委、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17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发了260余个继续教育项目;在省内外设立了162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34个函授站。目前,我校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6万余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学员每年3万人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中级管理和科技人才,尤其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活动中,为贵州、新疆、湖南、云南、内蒙古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培养政府、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浙江大学经常培训企业管理人员
   
    多年来,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内外继续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华东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及海峡两岸四地继续教育论坛常任秘书长单位,承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为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1999年学校成立了浙江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几年来该所完成了10多项研究工作,出版了《中德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一书,并于2006年与教育学院联合成功申报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校继续教育将秉承求是校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国际化”的继续教育办学基本方针,加强理论研究,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全面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color]   
    [b][color=#ff0000]研究生教育
[/color][/b]   
  [color=#ff3300][/color][color=#ff9900]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建于1984年12月,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2月,原国家教委组织全国33所试办的研究生院进行评估,浙江大学等十所研究生院受到表彰,并正式挂牌。
   
    浙江大学从1941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到目前已有近60年的历史。1998年9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老浙大相关学部回归,组建新的浙江大学,组建后的浙江大学按照国家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11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7个(含自主增设22个),涉及一级学科56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12个(含自主增设22个),涉及一级学科70个;另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临床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教育硕士、兽医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著名综合性大学。现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7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1个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和21个浙江省B类重点学科,形成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重点学科系列。至今,浙大已有43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居全国第一。 24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拥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三,拥有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四,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一。 学校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和整体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八字方针,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浙江大学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已与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仅2008年学校共选送645名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联合培养、短期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2008年共招收留学研究生98人(其中博士生50人,硕士生48人)。
   
    目前在校研究生1793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050名,硕士研究生11883名,另有专业硕士研究生6000余名。自1999年起学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目前每年招收博士生1500余名、硕士生4000余名,较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校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在打好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color][/size][/color][/font]



[align=left]  [color=#ff0000][/color][font=宋体][size=2][color=#ff0000][b]浙大精神[/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2][color=#ff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color=#6699cc]校训:[color=#ff0000]求是、创新
[/color]   
    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color=#669966]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color]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 “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1938年11月19日,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竺校长的这项提议。
   
    关于“求是”的涵义,竺校长曾作过多次阐述,他在《[color=#6633cc]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color]》的演讲中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为。中国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贤,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校长已经将“求是”的涵义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继后,竺校长又在《[color=#6633cc]科学之方法与精神[/color]》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color=#6633cc]:(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color]   
    竺校长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他所概括的科学家应取的三种态度,不仅为万千“求是”学子所遵循,而且一直为科学家们所称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学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这是浙江大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
   
    路校长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词中说:“创 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该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路校长的这段话,既是对为何要立“求是创新”为校训的解答,也是对“求是创新”的诠释。
   
    前任校长潘云鹤在1995年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抓住时机,迎接挑战,迈向一流》的讲话中,提出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潘校长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求是创新”是新时期求是学子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正可谓:“求是”源远流长,“求是创新”前程似锦!
   
    2010年6月26日,温家宝来到浙江大学图书馆,面对浙大师生对浙大校训进行诠释:[color=#6633cc] “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现在。浙大的历史是一部光荣史,人才辈出,有160多个院士出自浙大,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color]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前辈的水平还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求同学们要有无穷的求知的欲望,要做踏实的功夫。不骛虚声、不求虚名,惟以科学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终生受益。[/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b][color=#ff0000]学校校徽 [/color][/b][/size][/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b][color=#ff0000][/color][/b][/size][/color][/font][attachment=11341763]
[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   
    1990年12月15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校报上公布了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的二个方案。根据校领导的意见,校长办公室同时委托工会和团委,发放了1200份印有两个方案的选票,分别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通过比较,大多数师生员工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认为表现刚健、博击个性的“求是鹰”已作为浙大的象征,并在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保留二三十年代浙大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同时有些专家认为,通过对传统“求是鹰”图形结构的简化,强化了求是鹰形象的气质特征,这也是有意识的再创造的典型化过程,但腾飞的气势刻划得还不够。
   
    校长办公室汇集了有关意见后,向校长作了汇报。在1991年1月22日举行了校务会议上,学校党政领导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同时肯定了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经过讨论,校务会议基本确定方案一作为校标,提出对求是鹰图案应再作适当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体。据此,校长办公室在方案一的基础上重新作了调整和绘制。[color=#666600]1991年1月31日的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这样,校标获得正式通过。[/color][/size][/color][/font]

[align=lef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6600][size=2][/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6600][size=2][/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6600][size=2][/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666600][size=2]    [color=#6699cc][b][color=#ff0000]著名校友
[/color][/b]  [attachment=11341766] 
    竺可桢 中科院副院长 1936-1949年任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卢嘉锡 中科院院长 1945-1948年浙大化学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钱三强 中科院副院长 1978-1980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中科院副院长 1943年毕业于浙大研究院史地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顾以健 中科院秘书长 1947年毕业于浙大化学系
   
    潘家铮 工程院副院长 1950年毕业于浙大土木工程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长 1964年毕业于浙大机械系,1988-1995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1995-2006年任浙大校长,工程院院士
   
    丁仲礼 中科院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浙大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中科院院士
   
  [b][color=#ff0000]学界著名校友
[/color][/b]   
    陈建功 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
   
    苏步青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系主任。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谷超豪 1948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王 元 1952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丘成桐 浙大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
   
    王淦昌 浙大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束星北 浙大物理系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相对论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吴健雄 浙大物理系助教,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程开甲 1941届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李政道 1943-1944年浙大物理系就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徐光宪年浙大附属高级工业学校就读,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谈家桢 浙大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
   
    贝时璋 浙大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1943届史地(硕),中科院院士,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b][color=#ff0000]其它知名校友
[/color][/b]   
    陈独秀 1898年考入求是书院,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蒋百里 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国民党陆军上将,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
   
    钱均夫 名家治,1899年求是书院肄业,钱学森之父
   
    陈 仪 求是书院学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台湾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蒋梦麟 1903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曾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陈布雷 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被誉为“文胆”
   
    夏 衍 1920年毕业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浙大前身),文化、电影艺术家,原文化部副部长,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
   
    马寅初 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舒 鸿 浙大体育系任教,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担任篮球决赛主裁判
   
    马一浮 曾在浙大任教讲学,并作《浙大校歌》,国学大师
   
    丰子恺 曾在浙大任教,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马叙伦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中科院院士。曾任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
   
    金 庸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胡乔木 1933-1935年浙大外语系就读。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国社科院院长
   
    黄智权 1963届农机。曾任江西省省长
   
    章新胜 1977届外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朱 敏 1981届农机,1984届工管(硕)。硅谷网迅(WebEx)总裁
   
    段永平 1982届无线电,步步高集团总裁
   
    竺延风 1983届自动化。原一汽集团总裁,现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史玉柱 1984届数学,巨人网络董事长兼
   
    任伟泉 1983届信息,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
   
    谢旭人 1981-1984浙大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科。现财政部部长
   
    王建宙 1985届管工(硕)。现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张育林 1988届自动化(博),中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color][/size][/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666600][size=2][/size][/color][/font][/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font=宋体][color=#6699cc][size=2][table=500][tr][td][b][color=#ff0000][size=2]历史改革[/size][/color][/b]

[attachment=11341765]


[font=新宋体][color=#6699cc][size=2]浙江大学的渊源—— 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color=#669966]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color]在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校长竺可桢先生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 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color=#669966]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color]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源出一脉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大成就。浙江大学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高校,1995年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重点大学之一。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也分别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并分别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四所学校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color=#669966]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color][/size][/color][/font]



[align=left]  [color=#6699cc][size=2][b][color=#ff0000]浙江大学校歌
[/color][/b]   
    词:马一浮   曲:应尚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镕。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size][/color][/align][/td][/tr][/table][/size][/color][/font][/backcolor][/td][/tr][/table]


[/backcolor]
[ 此贴被青森。在2011-07-06 16:54重新编辑 ]
总有时代结束总有故事未完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热心会员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7-06 0
小北小北。。。前辈呀。。。
你终于回归蔬菜园的吗?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7-06 0
已审
小北子乃今天不实习?
终于想起来在蔬菜园辛勤浇灌的窑子了。。。5555
有事没事多来发帖55555
陆城°

ZxID:12872985


等级: 自由撰稿
浮云挺好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7-06 0
支持浙大。

ficfans

ZxID:13544748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东方竹落
周年快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7-07 0
咳  好官方啊
~于飞~

ZxID:14793477


等级: 文坛巨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7-08 0
喜欢浙大,不知道为什么?
埃勒里道尔

ZxID:4696484

等级: 脱颖而出
苏醒吧,全能的小丑魔术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7-24 0
目标啊,理想哟~!
一壶酒,一纶杆,世上如侬有几人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