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法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766 回复:4

[其他] 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法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北清欢°

ZxID:10178158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11 0
— (瑶池碧落) 【||。写 作 素 材。||】———— 素材工资统计,发帖即拿。(1月发帖请及时登记)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5358684_u11335430/ (2011-02-01 14:45) —




中文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外文名:
Sigmund Freud
国籍: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地:
摩拉维亚
出生日期:
1856 年5月6日
逝世日期:
1939年9月23日
职业:
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
毕业院校:
维也纳大学
主要成就:
开创精神分析学说

建立精神分析法

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3月6日(根据《释梦》中央编译出版社付料,弗洛伊德应出生于1856年3月6日,而非5月6日。出生证上并非笔误,而是他的父母想掩盖他们在结婚前就怀有弗洛伊德这个事实)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现为德国的一部分),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他在求学时看到J。布罗伊尔医生用催眠法治疗癔病。又于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深信神经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他曾用催眠治病,后创始用精神分析疗法。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
   
   
    弗洛伊德结过婚,有6个子女。其中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而他的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过婚,有六个孩子。他晚年患了颌癌,为了解除病根,他从1932年起先后做过三十多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继续写出了一些重要论著。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因此他不顾八十二岁高龄逃往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那里因癌症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置疑。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1893-1895)
   
   
    《弗洛伊德较短论著(1893-1906)》前言
   
   
    3。 夏尔柯(1893)
   
   
    4。 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一次讲座(1893)
   
   
    5。 防御性神经病(1894)
   
   
    6。 迷狂性心理症和恐惧症:它们的心理机制和病理成因(1895)
   
   
    7。 论在“焦虑性神经症”描述之下将一综合症状区别于神经衰弱症之基础(1895)
   
   
    8。 对我有关焦虑性神经症的论文的批评之答复(1895)
   
   
    9。 神经症的遗传和病因(1896)
   
   
    10。 对《防御性神经病》的几点深入说明(1896)
   
   
    11。 歇斯底里的病因(1896)
   
   
    12。 《Sig。弗洛伊德博士科学论著(1877-1897)》之摘要
   
   
    13。 歇斯底里病因中的性(1898)
   
   
    14。 遗忘的心理机制(1898)
   
   
    15。 屏蔽记忆(1899)
   
   
    16。 梦的解析(1900)
   
   
    17。 论梦(1901)
   
   
    18。 日常生活的心里病理学(1901)
   
   
    19。 一个歇斯底里症病例分析的片段(1901【1905】)
   
   
    20。 性学三论(1905)
   
   
    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步骤(1904)
   
   
    22。 论精神治疗(1905)
   
   
    23。 性在神经症病因中部分作用之我见(1906)
   
   
    24。 精神(或心理)诊疗(1905)
   
   
    25。 舞台上的精神病角色(1942【1905或1906】)
   
   
    26。 笑话及其与无意识之关系(1905)
   
   
    27。 詹森的《格拉底瓦》中的谵妄和戏剧(1907)
   
   
    28。 精神分析和法律诉讼程序中之事实认定(1906)
   
   
    29。 迷狂性心理症和宗教实践(1907)
   
   
    30。 儿童的性启蒙(给M。福斯特博士的公开信)(1907)
   
   
    31。 创造型作家和白日梦(1908)
   
   
    32。 歇斯底里幻想及其与双性性的关系(1908)
   
   
    33。 性格和肛门性欲(1908)
   
   
    34。 “文明化”的性道德和现代神经病患(1908)
   
   
    35。 论儿童性理论(1908)
   
   
    36。 对歇斯底里性攻击的几点一般性评论(1909)
   
   
    37。 家庭罗曼斯(1909)
   
   
    38。 对一个五岁大的孩子的恐惧症的分析(小汉斯的病例)(1909)
   
   
    39。 有关一个神经性迷狂心理症病例的笔记(“鼠人”)(1909)
   
   
    40。 有关精神分析的五封信(1910)
   
   
    41。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时的一个记忆(1910)
   
   
    42。 对精神分析疗法的深入审视(1910)
   
   
    43。 原始文字的两歧意义(1910)
   
   
    44。 男性对象选择的特殊类型(爱情心理学第一部)(1910)
   
   
    45。 爱情领域中普遍的贬抑趋势(爱情心理学第二部)(1912)
   
   
    46。 禁忌和童贞(爱情心理学第三部)(1918)
   
   
    47。 从精神分的视角看视觉的心理扰乱(1910)
   
   
    48。 “野”精神分析(1910)
   
   
    49。 有关一个偏执狂病例的自传性说明的精神分析札记(“施莱博尔”)(1911)
   
   
    50。 通过精神分析把握梦的解析(1911)
   
   
    51。 移情的动力学(1912)
   
   
    52。 向医师推荐精神分析(1912)
   
   
    53。 论治疗的开端(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1913)
   
   
    54。 回忆、重复和穿刺工作(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I)(1914)
   
   
    55。 对移情-爱情的观察(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II)(1915)
   
   
    56。 民间传说中的梦(弗洛伊德和奥本海默合著)(1957【1911】)
   
   
    57。 论精神分析(1913【1911】)
   
   
    58。 有关心理运作两个原则的定理(1911)
   
   
    59。 神经症开始发作的类型(1912)
   
   
    60。 有关手淫的讨论(1912)
   
   
    61。 有关精神分析中无意识的一个笔记(1912)
   
   
    62。 论证明性的梦(1913)
   
   
    63。 童话故事素材在梦中的出现(1913)
   
   
    64。 三个匣子的主题(1913)
   
   
    65。 孩子们说的两个谎言(1913)
   
   
    66。 神经性迷狂心理症的倾向(对神经症选择问题的探讨)(1913)
   
   
    67。 为菲斯特《精神分析方法》所撰的导言(1913)
   
   
    68。 为博尔科《各民族粪尿祭仪》所写的前言(1913)
   
   
    69。 图腾与禁忌(1913【1912-1913】)
   
   
    70。 精神分析对其科学旨趣的要求(1913)
   
   
    71。 来自分析实践的观察和实例(1913)
   
   
    72。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似曾相识”的记忆幻觉(1914)
   
   
    73。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
   
   
    74。 对少儿精神分析的几点反思(1914)
   
   
    7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
   
   
    76。 论自恋:一个导论(1914)
   
   
    77。 本能及其兴衰(1915)
   
   
    78。 压抑(1915)
   
   
    79。 无意识(1915)
   
   
    80。 对梦的解析的一个形而上学性质的补充(1917【1915】)
   
   
    81。 悲伤和忧郁(1917【1915】)
   
   
    82。 与欲望的精神分析理论背道而驰的一个偏执狂病例)(1915)
   
   
    83。 目前对战争和死亡的的看法(1915)
   
   
    84。 论无常(1916)
   
   
    85。 精神分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类型(1916)
   
   
    86。 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
   
   
    87。 幼儿神经症病史之一例(“狼人”)(1918【1914】)
   
   
    88。 本能在肛门性欲中的范本化改造(1917)
   
   
    89。 精神分析道路上的困难(1917)
   
   
    90。 《诗与真》当中的童年记忆(1917)
   
   
    91。 精神分析治疗的进展路程(1919)
   
   
    92。 论大学中精神分析的教学(1919)
   
   
    93。 “一个孩子被打”——性倒错的起源研究(1919)
   
   
    94。 精神分析和战争神经症导论(1919)
   
   
    95。 论“诡异”(1919)
   
   
    96。 为里克《礼仪:精神分析研究》所写前言(1919)
   
   
    97。 超越快乐原则(1920)
   
   
    98。 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
   
   
    99。 一位妇女的同性恋病例的心理学起源(1920)
   
   
    100。 精神分析和治疗(1941【1921】)
   
   
    101。 梦和治疗(1922)
   
   
    102。 嫉妒,恐惧症和同性恋的神经症机制(1922)
   
   
    103。 百科全书词条两则(1923)
   
   
    104。 自我与本我(1923)
   
   
    105。 17世纪的鬼神学神经症一例(1923)
   
   
    106。 对梦的解析之实践和理论的说明(1923)
   
   
    107。 对作为整体工作的梦的解析的补充说明(1925)
   
   
    108。 幼儿性器组织(对性理论的修正补充)(1923)
   
   
    109。 神经症和精神病(1924)
   
   
    110。 受虐狂的经济问题(1924)
   
   
    111。 俄狄浦斯情结的消失(1924)
   
   
    112。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现实性之消失(1924)
   
   
    113。 精神分析简论(1924)
   
   
    114。 精神分析的抵抗(1925)
   
   
    115。 关于“神秘写字拍纸薄”的笔记(1925)
   
   
    116。 否拒(1925)
   
   
    117。 解剖学性区分的心理学后果(1925)
   
   
    118。 约瑟夫·波普尔-林克斯和梦理论(1923)
   
   
    119。 山多尔·费伦茨博士(纪念他的五十岁寿辰)(1923)
   
   
    120。 为阿克霍恩的《顽童心理和顽童教育》所写的前言(1925)
   
   
    121。 约瑟夫·布劳伊尔(1925)
   
   
    122。 自传研究(1925)
   
   
    123。 禁止、症状和焦虑(1926)
   
   
    124。 外行分析的问题:和一位无偏见的先生的对话(1926)
   
   
    125。 精神分析(1926)
   
   
    126。 给B’NAI B’RITH协会的发言(1926)
   
   
    127。 一个幻觉的未来
   
   
    128。 文明及其不满(1930)
   
   
    129。 恋物癖(1927)
   
   
    130。 幽默(1927)
   
   
    131。 宗教体验(1928)
   
   
    132。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1928)
   
   
    133。 笛卡尔的几个梦:给马克西姆·勒罗伊的信(1929)
   
   
    134。 歌德奖金受奖辞(1930)
   
   
    135。 力比多类型(1931)
   
   
    136。 女性之性(1931)
   
   
    137。 精神分析导论续编(1933)
   
   
    138。 恐惧的获得和控制(1932)
   
   
    139。 为什么战争?(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通信)(1933)
   
   
    140。 我与约瑟夫·波普尔-林克斯的交往(1932)
   
   
    141。 山多尔·费伦茨(1933)
   
   
    142。 一个错误行为的妙处(1935)
   
   
    143。 雅典卫城的记忆扰乱(1936)
   
   
    144。 摩西和一神教(1939)
   
   
    145。 精神分析大纲(1940)
   
   
    146。 可终结的分析和不可终结的分析(1937)
   
   
    147。 分析中的建构(1937)
   
   
    148。 防御过程中自我的分裂(1940)
   
   
    149。 精神分析的基础课程(1940)
   
   
    150。 对反犹主义的一则评论(1938)








    理论贡献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和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即社会化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
   
   
    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兼具繁衍后代的功能,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即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式。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编辑本段弗洛伊德对梦分析
   
   
    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弗洛伊德多次进行自我实验,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控制饮水,在口渴的状态下入睡。晚上梦见喝水,痛饮甘泉。他从梦中醒来确实想喝水。梦中的喝水可以缓解他的渴,他就不用醒来,睡眠得以保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方便的梦”。
   
   
    弗洛伊德年轻时,经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贪睡而懒于起床。早上到来时,梦见自己起床梳洗,心理上有了交代,继续睡下去就觉得心安理得。他还发现与他一样贪睡的医院同事裴皮的梦。有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东太太喊道:“裴皮先生,快起床,您该上班了。”于是他梦见自己睡在医院的某个病房里,床头牌号还写着自己的名字,裴皮在梦中想,既然自己已经到了医院还住进了病房,就一翻身又继续睡觉。
   
   
    弗洛伊德认为,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儿童的心理较之成人的单纯,所做的梦也就单纯,是通俗的白话文而不是深奥的象形文字。他说,就像我们研究低等动物的构造发育,以了解高等动物的构造一样,我们应该可以多多探讨儿童心理学,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梦,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虽然它比起成人的梦显得枯燥,但却提供了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虽然它比成人的梦简单,但却证明了人的梦的本质。因为儿童的梦简朴、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装或很少化装,有摄人灵魂的自然美。分析儿童的梦不需要任何技术。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局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很大贡献。但同时,它有严重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他所宣扬的潜意识基础论、泛性论和本能论。心理学界特别尖锐地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局限
   
   
    潜意识基础论:
   
   
    俗称”人为万物之灵”,这灵就意味着人有语言,会思维,能自觉行动而区别于万物,成为万物之首。如果把潜意识理解为人们为精神生活的一种值得的补充形式与方面,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像弗洛伊德那样把潜意识抬得过高弗洛伊德竟理解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基础与核心,而贬斥了意识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的调节指导作用作出一种合乎实际的理论概括
   
   
    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德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弗洛伊德对于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确极其明确。但是夸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为主宰人的整个佸动的决定者,那就故过份强调本能儿将人混同于动物,降低为动物,突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从理论上是把本能绝对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无视于人的社会性的实质。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在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现为破坏与侵犯的天性,那么犯罪与战争也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客观上不啻为现实社会中的破坏和侵犯行为进行辨护,提供的理论依据。
   
   
    以上三方面的剖析来看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与局限,可归结为弗洛伊德在人性问题上的错误。
   
   
    (二)研究对象与研方法的局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受到心理学界的批评:在研究对象与主题方面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严厉的批评,在研究方法与外部效度方面则受到实验心理学家一再责难。
   
   
    研究主题与对象的局限:
   
   
    研究不健康的人必然会产生畸形心理学这样的推论是否妥当,是可以商榷的。但马斯洛在此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弗洛伊德以研究病态心理来替代或或推论对正常人心理的研究,是以偏概全,是没有足够的外部效度的。
   
   
    研究方法的局限:
   
   
    具体收集资料方面,实验心理学家批评,弗洛伊德显然是在那些不系统的未加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弗洛伊德对每个病人说出来的东西,他不是客观地一字不差地做记录,而是在看过病人几小时之后才写记录,并研究这些记录。因此,数据只包含弗洛伊德记忆中的东西。在进行抽象推论时,他可能本着自己的意愿去寻找那些支持假设的材料。弗洛伊德根本没有试图确定他病人所作报告的准确性,因此批评者认为,关于所描述的事件,他应该询问病然的家属或朋友来证实报告的准确性。因此,弗洛伊德建立理论的基本步骤----收集数据,很可能描述的不完全,不完善和不正确。而根据资料津行抽象的推理和概括,没有一个人确切滴知道弗洛伊德是怎样进行的。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他的结论,既不包括做结论时所依据的数据、分析数据时所用的方法,也不包括关于他的经验材料的系统说明。弗洛伊德不愿意完全遵照科学报告的惯例来介绍自己的材料,使人们对精神分析的科学性留下许多疑点。更有甚者,因为弗洛伊德不主张他的资料的数量化,所以要断定他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或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是不可能的。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由研究方法的不严仅且带有某种神秘性引起人们对其整个研究的科学产生怀疑。
   
   
    小结:虽然当时一出来的时候被人说是流氓。被人嘲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精神分析法对世界影响很大很多。







[ 此贴被小叶子。北在2011-01-11 17:44重新编辑 ]
总有时代结束总有故事未完

君°

ZxID:13045273


等级: 脱颖而出
爱无关性别。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11 0
我没衣服穿
 

红碧蓝

ZxID:13068444

等级: 明星作家
...望而却步换来这凝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11 0
弗洛伊德诶...我家有一本他的书,曾经尝试去看,不过...悲催的看不懂......
吾乃睡喵之神~~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1-11 0
已审
我都不知道他写过那么多书
不过我知道他的一个八卦
传说他和他的学生荣格是那啥那啥
正经的说他的成就还是不可磨灭的
催眠解梦多么神奇的东西哇
好想学

楼主留言:

真的假的。。我对她挺好奇的。

蓝风12345

ZxID:8845673


等级: 专栏作家
距离是世界上最难把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11 0
弗洛伊德啊,真的是一个相当伟大的心理学的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