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剧毒生物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030 回复:21

[其他] 世界十大剧毒生物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挽风鱼

ZxID:11058007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暨风至
2023.10.28结婚;2010.3.4注册; 9.28生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06 0
世界十大剧毒生物
— (瑶池碧落) 【||。写 作 素 材。||】———— 素材工资统计,发帖即拿。(1月发帖请及时登记)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5358684_u11335430/ (2011-02-01 14:40) —
[backcolor=#99ccff][table=500][tr][td][align=center][b]世界十大剧毒生物[/b][/align][/td][/tr][/table][/backcolor][backcolor=#ffffff][table=500][tr][td]
[b]毒物排行[/b]
  经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评选出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1) 澳洲方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死亡。 
  2)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长着一张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 
3) 澳洲蓝环章鱼: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厘米,蜿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
4) 毒鱼由: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 
  5) 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 
  6) 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7) 澳洲泰斑蛇。 
  8) 澳洲褐色网状蛇。 
  9) 眼镜王蛇。 
10) 非洲黑色莽巴蛇。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1.    [b]澳洲方水母[/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2][/align]
   
 
  方水母(又称箱水母)
  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死亡。
  方水母亦属毒物,其之所以获此怪名,是因为外形微圆,像一只方形的针。方水母中最毒的那种称之为“海胡蜂”,它能置人于死地。这些个儿不大(直径不到20厘米)、半透明的家伙,接触它非常危险;毒性大,在水中难以发现,游速极快(超过4公里/小时)。方水母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游向海滨浴场。在炎热天气中,它们潜入深水处,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时才上浮到水面。若有人碰到方水母身上的微小细胞,可能会很快死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25年来因中方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数约有60人,可与此同时死于鲨鱼之腹的只有13人。
  一些水母的生长,象海月水母,需经过4个不同的阶段,laval阶段,polyp阶段,ephyrae阶段和medusa阶段。雄性水母释放精液在水中,雌性水母利用口腔臂和触手获取精液,孕育蛋。成年的雌性水母产蛋后,利用皱褶将蛋附在嘴的周围,当蛋成为圆平的幼虫后,被母亲释放到水中。小幼虫被水流载着移动,一旦碰到坚硬的物体,象石头,贝类,小家伙就紧紧依附在上面。等长到polyp阶段,就有点象海葵了,这个阶段约持续几个月,但它也可持续几年,并进行无性生殖。在这个阶段的后期,一个深的槽在身体中形成,一个polyp变成了无数独立个体。到了第三个阶段,它们分裂开来,各自游入水中。年轻的水母称做ephytrae,当口腔臂和触手发育完全后,便进入medusa期,这个阶段为2-6个月。
  ----水母是食肉动物?说来你肯定不信,但它的确有些特异功能来获取食物。在它的触手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除细胞质和细胞核外,还有一个刺丝囊。刺丝囊里面有感应绒毛,一个盖子,和一个刺丝囊胞。当其它生物碰到水母时,刺丝囊胞就向鱼叉一样飞出,钉向敌人,一切在不可思议的万分之一秒完成。当“箭”从刺丝囊中射出来的时候,同时有腐蚀性的毒液释放出来,象打麻药一样,小猎物便晕倒,束手待毙了。
  ----见到被冲到海滩的水母,千万不要以为它已失去了“攻击型”,只要它是湿的,就没有丧失“蛰”的功能,后果小到皮肤红肿,大到致命!世界上最危险的水母是澳洲的box水母,它的毒性比眼镜蛇毒(5分中内杀死一个人)还厉害。虽然它这么可怕,一样有克星,海洋中的太阳鱼和海龟就是以水母为主食。另外,一些品种的水母以其它一些水母为食物。
  水母中毒它也不是致命的,现在已经有血清可以治疗.但是这种方水母,永远不会和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到一起。
听说过翻车鱼吗?他的"零食"就是方水母。
[align=center]━┉… ●━━……━━●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3][/align]


[attachment=11341566]2.    [b]澳洲艾基特林海蛇[/b]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它张着一张大嘴,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内就会死亡。海里瘟神———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生活在海洋里的艾基特林海蛇在毒王榜上排名第2。形态特征它张着一张大嘴,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人被它咬一口,10分钟内就会死亡。与箱水母居住于同一个海域。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4][/align]
【物种分布】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爬行纲,海蛇科。分布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胎生。分布于我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我国沿海有23种海蛇,其中广东、福建沿海蛇资源丰富,以北部湾最多,每年可捕到5万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东山等各沿海县每年捕获可达1万多公斤。
  海蛇具有集群性,常常成千条在一起顺水漂游,便于捕捞。还具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诱捕收获更多。
【毒性】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毒蛇之王"--眼镜蛇,但海蛇毒性比它还要大。其中,据记载,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列为世界10种毒性最烈的动物之一。还有生活在亚洲帝汶岛的贝氏海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它们咬人可在数十分钟内致死。
  海蛇之所以能迅速解决对手,是因为其毒液作用于神经,猎物中毒之后,肌肉迅速麻痹,呼吸衰竭,心脏停止跳动。蛇类中分泌神经毒液的致死时间普遍短于分泌血液毒液的。
【利用价值】
  经济价值
  可是海蛇是海宝。据现代药理学家研究,海蛇的蛇毒可制成治癌药物"蛇毒血清"。还可以用于治毒蛇咬伤、坐骨神经痛、风湿等症,并可提取十多种活性酶;蛇血治雀斑也十分见效;蛇油可制软膏、涂料;蛇胆浸药酒,有补身和治风湿之功效;蛇皮可制作手提袋、乐器等。总之,海蛇全身皆是宝。它的肉、胆、油、皮、血、毒等均可入药。我国海蛇入药应用始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仅从海蛇毒一项来说,它含有多种生物酶类,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分离提纯多种酶类,用于医药、科研和生物工程方面,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国际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仅靠菲律宾有少量出口。美国的西格玛蛇毒公司经营的青环海蛇毒每克售价7800多美元,比黄金贵上百上千倍,可见其贵重程度。
  营养价值
  海蛇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壮身食物,常用于病后、产后体虚等症,也是老年人的滋养佳品。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在港、澳、台、广东、海南等地,海蛇被列为美食之一。在日本,海蛇更被推为宴席上的佳肴。广州一些酒家亦推出鲜活或干的海蛇食品。海蛇药材做为祛风燥温,通络活血、攻毒和滋补强壮等功效良药。常用于风湿痹症、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疥癣恶疮等症。
  美食天地
  海蛇的食法很多,海蛇肉可清蒸、红烧、煲汤。其中海蛇炖火鸡是有名的"龙凤汤"。海蛇肉煲粥是清凉解毒之美食佳肴。海蛇汤鲜甜可口。海蛇酒可作为驱风活血、止痛良药。
总之海蛇营养丰富。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适宜海洋蛇类的生长繁殖,资源丰富,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align=center]━┉… ●━━……━━●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5][/align]

[attachment=11341566]3.    [b]澳洲蓝环章鱼[/b]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会用很强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痹猎物。在海洋中,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简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6][/align]
蓝环章鱼和河豚完全属于不同种类,但皆可产生河豚毒素,且蓝环章鱼是已知生物中唯一除河豚外能产生河豚毒素的生物。蓝环章鱼毒性非常强,被咬一口既可致命,海钓者需要小心。
  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其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
  蓝环章鱼一口就能杀死一个人,并且无法抢救。栖息在太平洋的蓝环章鱼,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同时喷出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内毙命。更可怕的是,目前人类还无法化解来自蓝环章鱼体内的毒素。
  澳大利亚这种有蓝色环状斑点的章鱼,对人危害最大。一只这种章鱼的毒液,足以使10个人丧生,严重者被咬后几分钟就毙命,而目前还无有效的抗霉素来预防它。章鱼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伤口大量出血,且感觉刺痛,最后全身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
【历史】
章鱼有100多种,有些有毒,对人有危害。章鱼的颌像鹦鹉的喙,咬的力量很大,能将触腕抓到的食物撕咬着吃。当它咬到目标后,就将毒液经唾液腺注入猎物的伤口。据报道,因被章鱼咬伤而毙命的事例有不少。其中之一是在澳大利亚,一位潜水者抓到一只小的蓝环章鱼,大小只有20厘米,觉得很好玩,让它从胳膊上爬到肩上,最后爬到颈部背面,在那里呆了几分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朝潜水员颈部咬了一口,并咬出了血,没过几分钟,受害者感觉像是病了,两小时后不幸身亡。

【生活习惯】
  蓝环章鱼与箱水母是两种最毒的海洋生物,它体内的毒液可以在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目前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蓝环章鱼个性害羞,喜爱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
  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到处都栖息着蓝环章鱼,它们靠捕食小虾小蟹和受伤的鱼类为生。它的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因此很容易隐身于周边环境中。这种章鱼个头虽小,但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由于目前还没有解毒剂,因此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蓝环章鱼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它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动物,它嘴里分泌的毒液能将人置于死地。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幸运的是蓝环章鱼并不好斗,很少攻击人类。它们通常生活在海边,因为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如果遇到危险,它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
【咬后求生】
  虽然蓝环章鱼不算是好斗的动物,但在被激怒后它也会发起攻击,而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仅仅发生在蓝环章鱼被从水中提起来或被踩到的时候。在被激怒时,这种章鱼身上会出现蓝色的圆环或条纹,在美丽的外表下是触之即可能丧命的危 险。这种章鱼能注射使神经肌肉麻痹的毒素,片刻间就可致人于死地。对伤者必须不断做急救呼吸,直至送到能提供人工呼吸的医院为止。人工呼吸应持续约24小时,以确保所有毒素排出体外。
【毒性】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7][/align]

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但猛烈的毒性可以杀死许多成年人,而且目前没有解毒剂。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种血清素、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经毒以往认为是一种称作maculotoxin的物质,但目前确认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河豚毒素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使肌肉瘫痪,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蓝环章鱼的河豚毒素是由唾液线中的一种细菌所制造的。
  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急救方式是按住伤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即使是在医院,也只能够对伤患进行呼吸与心跳的维持治疗,直到毒素浓度因身体代谢而降低。儿童因体型较小,若遭啮咬症状会最严重。若在发绀以及血压降低的症状出现之前就施以人工呼吸治疗,伤患就可能保住性命。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即使伤患已无反应,也应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环辅助;因为河豚毒素会瘫痪肌肉,伤患即使神智清楚也无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应。
  蓝环章鱼是已知毒性最猛烈的有毒动物之一。另一种头足纲动物-火焰乌贼也能制造与蓝环章鱼相似的毒素。尽管体型相当小,一只蓝环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
  蓝环章鱼的毒性可以由它自身的颜色显示出来。它的皮肤含有颜色细胞,可以随意改变颜色,通过收缩或伸展,改变不同颜色细胞的大小,蓝环章鱼的整个模样就会改变。因此当蓝环章鱼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时,它可以使用与环境色相同的保护色。如果它受到威胁,它们身上的蓝色环就会闪烁,蓝环章鱼因此得名。这些蓝色环上的细胞密布着反射光形成的灿烂而有颜色的水晶。蓝环章鱼利用这些独一无二的环对其他生物发出警告,自己拥有致命武器。
  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被列为“全球十大最毒动物”之一,体内的毒素足以让26个成年人在半小时内全部死亡! 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蓝环章鱼的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它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是非常致命的,其中包括我们人类。当生物被章鱼攻击后,毒素在被攻击对象体内干扰基自身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紊乱,这种神经系统的紊乱往往是致命的。在毒素注射到生物体内时,有毒分子会迅速扩散,毒素会破坏生物体的生命系统,每一个有毒分子都在寻找生物体内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的地方,在那里,它们会拦截指挥肢体运动的特定化学物质支传递信息,神经系统由此被破坏,被攻击对象的整个神经系统瘫痪,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无力反抗,任由蓝环章鱼摆布。在人体内,蓝环章鱼的毒素侵害着所有受人脑支配的肌肉,被攻击的人虽然神志清醒,却不能交流,不能呼吸。如果不做人工呼吸的话,他会渐渐窒息。
  蓝环章鱼的毒素存在于它的唾液腺中,然而,它的毒素不是由基自身分泌的,而是由存在于唾液腺中的病毒粒子引起的。病毒粒子在自然界中是不能独立存活的,它寄生在章鱼的唾液腺里,当章鱼攻击其他生物时,病毒粒子进入到生物体内,而发挥它的作用机制,发挥它的毒性作用。
蓝环章鱼的神经细胞已经分化——它们就像电话线一样,组成了网络,将信息迅速传递到身体的任何部位电脉冲沿着神经细胞传递,直到它们到达了与另外一个细胞的接点。然后产生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跳过两个细胞间的空隙,在另一边的细胞接受了这种化学物质,并产生了携带住处的新电脉冲。发生在这些接点的过程对于大脑反信息传递给肌肉是非常重要的。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4. [b]石头鱼[/b]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要属亚洲的石头鱼,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石头鱼虽然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它喜欢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如果有人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简介】
 石头鱼属毒鱼由鱼族,学名“玫瑰毒鱼由”,因其像玫瑰花一样长有刺,且有毒,故而名之。石头鱼分布很广,在任何海域都有,但以热带及咸淡水交界为多。香港海域亦有石头鱼出产,又名“石崇”。
  石头鱼形状恐怖,体貌甚丑陋,活像一块石头,蛰伏在海底石堆中,不易被发觉,平时很少活动,靠捕食游近之生物为生。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8][/align]
   
石头鱼
石头鱼背部有几条毒鳍,鳍下生有毒腺,每条毒腺直通毒囊,囊内藏有剧毒毒液。当被毒鳍刺中,毒囊受挤压,便会射出毒液,沿毒腺及鳍射入人体。被刺者马上苦不堪言:初则痛不欲生,伤口肿胀,继而晕眩,抽筋而至休克,不省人事,失救者更会死亡。非常可怕!
  其实,石头鱼的毒鳍是用来防御强敌的,并非用以伤人。如不幸被刺中,最好是从速送往医院急救。但也有海上作业之渔民,会采用古法医疗。他们会用携带叫做“还魂草”的药料以备急需;又或用俗称作“石拐”的“禾捍草”,以樟木煎水浸熨敷治。但还是从速去医院救治较为安全。[

【习性】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59][/align]
   
石头鱼
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人站在它的身旁,它也一动不动,让人发现不了。石头鱼属于鱼由科,身体厚圆而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象蟾蜍的皮肤。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复杂多变,象变色龙一样通过伪装来蒙蔽敌人,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通常以土黄色和橘黄色为主。它的眼睛很特别,长在背部而且特别小,眼下方有一深凹。常栖于海中的岩壁上,活象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它的捕食方法很有趣,经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的到来。它的硬棘(背鳍棘基部的毒腺有神经毒)具有致命的剧毒。貌不惊人,但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它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食用】
据介绍,石头鱼背鳍基部有毒腺,如果被石头鱼的刺刺伤,毒素马上侵入人体,轻则造成肿痛,重则可能会造成痉挛和昏迷,因此应及时就医。不过,石头鱼虽然丑陋,但却肉质鲜嫩,没有细刺,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润肺的药用功效,皮肤不好的人吃了,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石头鱼好象还未有养殖的,味极鲜美,骨刺少。石头鱼带剧毒,可致命,毒素只集中在背鳍上的数根刺针里,买鱼时必须特别小心,买好后交给饭店服务员时也须特别注意。如果自己买回家的话,更须小心。石头鱼选大条的,约一条3-4斤左右比较适宜,太细小的肉太少,食之无味。
  石头鱼可煮汤和清蒸。石头鱼浓汤味极鲜美,可能是有毒的关系,喝后有点High的感觉。煮汤需几小时,除非提早预定,否则还是清蒸为宜。适宜皮和肉分开蒸。石头鱼皮很厚,去除表皮后,用果皮清蒸。蒸好后呈半透明啫哩状,很滑,口味很好,但略带甘苦味,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石头鱼肉清蒸后,颜色很白,很鲜,很滑。除主骨外,没有其它骨刺,肉厚且多肉。
肉质却是鲜嫩无比,没有细刺,且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润肺、清热、解毒、强肾、美容的功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说石头鱼能够治疗筋骨痛,有温中补虚的功效。石头鱼的鱼鳔晒干后,加工成鱼肚,用来氽汤,可与上等的鱼翅、燕窝媲美。

【产地】
 产于菲律宾、印度、台湾、日本和澳洲,国内盛产于江南一带,全部是天然的,无人工养殖,一年四季都有,春夏两季最肥,入冬后鱼味更鲜。

【药用】
 石头鱼的鱼肉生津、润肺,皮肤不好的人吃了,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传说】
美丽的传说发生在远古
  关于石头鱼的传说有着不同的版本,最著名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上古时代,天空出现了一个大洞,由女娲娘娘创造的人类顿时陷入了无边的灾难中。女娲娘娘看到这种情况后,留下了难过的泪水,泪水滴落在土地上,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彩石。于是,女娲娘娘便把这些彩石带到天上补天。可是,有一天,女娲娘娘在天空中补天时不小心把一粒彩石掉进了大海,这粒有神力的彩石便在大海中等待女娲娘娘把它捡起补天,可是,女娲娘娘忙着补天,竟忘了还有一粒彩石掉进了大海。天被补好了,可那粒小彩石却依旧在等着女娲娘娘,小彩石等啊等啊,这一等就是几千年。后来,这粒小彩石便成了海底的精灵,变成了长相如同彩色礁石一样的“石头鱼”。
还有一则这样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百义部落与轩辕黄帝在马良镇一带发生了激烈的争战,一个用水攻,一个用石挡,打得难解难分。双方的争战造成河流堵塞,洪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百姓怨声载道。此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怒,于是降旨派雷神劈山炸石,疏凿河道。雷鸣电闪之际,山石如暴雨倾洒江中,碎石一掉进水里竟都化为游鱼,百姓捕食充饥,因此人们管这种鱼叫石头鱼。据记载,公元1680年,清朝李鸿章还曾派专员远赴马良镇采办石头鱼,作为宴请各国驻华使节及外交官员的席上珍品。

【裕民特色】
裕民县的巴尔鲁克山,横贯东西,富饶而神奇,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山石潜伸河底,石缝中生长着一种奇异的石头鱼。石头鱼是裕民县的一大特色。
  石头鱼名字的来历,有人说是因为石头鱼会像“清道夫”一样用嘴吸住石头而得名;也有人说因为石头鱼背部的颜色如同水底砂石的颜色,不易被发现而得名。
  关于石头鱼有一则神奇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百义与轩辕黄帝在今马良镇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战争,一个用水攻,一个用石挡,打得难解难分。战争造成河流堵塞,洪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百姓怨声载道。此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降旨派雷神劈山炸石,疏凿河道。雷鸣电闪之际,山石如暴雨倾洒江中,碎石一掉进水里竟都化为游鱼,百姓捕食充饥,因此人们管这种鱼叫石头鱼。
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石头鱼活跃在水底石缝里,成群结伴在深水里游动。它主要摄食水中的虫和石苔。石头鱼产卵一般在立夏前后,春夏两季最肥,入冬后鱼味更鲜。严冬腊月是捕捞石头鱼的旺季,由于石头鱼不轻易上浮,所以要想捞到它可不容易。石头鱼肉质鲜嫩,无细刺,脂肪肥厚但油而不腻,最宜于清炖。清炖后的石头鱼,具有营养滋补、生津、润肺、强肾和养颜的药用功效。石头鱼的鱼膘晒干后,加工成鱼肚用来氽汤,入口爽滑为席上珍肴。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5.[b]巴勒斯坦毒蝎[/b]:地球上毒性最强的蝎子——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是地球上毒性最强的蝎子,它那长长的螯的末尾,是带有很多毒液的螯针,趁你不注意刺你一下,螯针释放出来的强大毒液让你极度疼痛,抽搐,瘫痪,甚至心跳停止或呼吸衰竭。
【产地】
主要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

【科属简介】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附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30~38℃之间产仔。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6. [b]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b]:漏斗网蜘蛛(Funnel-web Spider),属于蛛形纲。最早在澳大利亚东部被发现,包括塔斯马尼亚岛洲、以及澳大利亚南部的海湾森林。它们的品种有三十六种之多,其中包括3种树居品种的蜘蛛。
【简介】
在毒王榜上排名第6的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它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其毒牙足以穿透人类的指甲。与多数过着宁静生活的蜘蛛不同,这种小家伙极具侵略性,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0][/align]
   
漏斗形蜘蛛
一旦受到打扰就会抬起后腿,并不断咬受害者。虽然雄蜘蛛的体型比雌蜘蛛小,但其毒液的毒性是雌蜘蛛的5倍。虽是如此但是它们还是大多生活在远离居住区。不打扰为上策。

【习性及分布】
 漏斗形蜘蛛喜欢藏身于阴暗、潮湿、凉爽的地方,如:岩石下面、腐烂的树叶堆下面、圆木的裂缝中、丛林背阴的角落里。然而,在花园里,他们只会栖息在假山的缝隙中,或者是厚厚的树叶堆之中,并不会在草坪这样开阔的地方看见它们的身影。大多数的漏斗形蜘蛛都会将自己编制的不规则的网由自己的领地向四周延伸,而蛛网的中心则驻守着领地的主人。这些蛛网可以向主人传达各种信息,猎物落网,配偶登门,以及危险的来临。
雨天时雨水有时会冲毁它们的栖息场所,这就会让雄蜘蛛们努力重建他们的家园,并且它们会更积极的做这件事情。因为漏斗形蜘蛛的最大弱点是不能适应干燥的环境,这样一来,潮湿的环境会让它们感觉更舒服,更有活力。夜晚自然成了它们频繁活动的时间。不过在一年之中,人们修缮花园时总能看到漏斗形蜘蛛的身影。

  [b]悉尼漏斗形蜘蛛(澳洲毒属蜘蛛)[/b]生活在从纽卡尔斯到诺拉一直向西到雷斯哥恩的新南威尔士地区。它们尤其喜欢森林峡谷地带,特别是巴伦盆地的中央地带,澳大利亚的豪恩斯贝高原以北,以及布鲁山脉(Blue Mountains)以西,还有沃伦诺拉高原(Woronora Plateau)以南的区域。而在悉尼东部郊区以及鲍特内湾地区(Botany Bay)的沙地海湾,悉尼漏斗形蜘蛛利用当地丰富的玄武岩及页岩所形成的沙粒来建造自己的住所,因为这两种矿物质能够提供给它们相当湿润的环境。

【辨认方法】
  漏斗形蜘蛛是一种大型蜘蛛,体长1.5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上长有深棕色和黑色颜色相间的甲壳。腹部颜色通常是深色的李子色,并且伴有黑色的过渡。
雄蛛的腹部会在第二对儿足的位置处明显变大,形成特有的尾部,并且尾部带有刺状物,这是澳州毒属蜘蛛的显著特点。可以看见喷丝口,眼睛是紧紧地排列在一起的。

【交配与繁殖】
 雌蜘蛛几乎耗其一生在它的巢穴里,当然也有外出的时候,几乎是在夜里,雌蜘蛛会走出自己的巢穴猎取食物。雄性蜘蛛在成年后会离开自己的领地去找雌蜘蛛约会,特别是在夏秋两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1][/align]
   
漏斗形蜘蛛
季最为频繁。雄性蜘蛛会花费它们几乎所有的成年期去尽可能多的和其他合适的雌性蜘蛛交配,它们从窗户的缝隙,从门缝里爬进人们的住所,四处寻觅交配的对象。于是这个季节中就成为了人与蜘蛛发生冲突的高峰期。
  雄性漏斗形蜘蛛会通过雌蜘蛛发出的性激素气味寻找雌性蜘蛛的隐蔽巢穴,在交配过程中,雄性蜘蛛要十分小心的避开雌蜘蛛第二对腿上的毒刺,把精管导入到雌蜘蛛的受孕囊里,这是一个惊险的过程。
  交配完毕后,雌蜘蛛会纺织出一种与打猎的网不同的蛛网--枕头型的网,里面会放置100多枚蛛卵。接着就会在孵卵期看护它们,要是有危险降临时,雌蛛会拼命保护她的孩子。三个星期后,新的一代就会破壳而出,年幼的蜘蛛们会与母亲在巢穴里生活几个月,经过两次换毛之后,它们便离开母亲,自己寻找生活的场所,直到最终的换毛之后它们才成为成年蜘蛛,而雄蛛则会在成年后居无定所,四处寻找雌蛛交配。
漏斗形蜘蛛需要2到4年才能长成成年蜘蛛,雌蛛能够活到10年或者更长一点儿,而雄性蜘蛛却只能在交配后的6到9个月后死亡。

【毒性】
人们被漏斗形蜘蛛袭击的时候多发在夏季和秋季,因为这些时候正是雄蛛四处寻找雌蛛交配的时期,所以要留心花园、房屋里、车库以及房屋中的开阔区域,小心撞上它们。
  被漏斗形蜘蛛咬后,毒液会使人重度不适,甚至死亡,因为这些毒液对灵长类动物特别奏效,所以人类自身很难抵抗这些毒液。可是其他哺乳动物却对其毒液有一定的抵抗力,如猫、狗等动物。
雄性悉尼漏斗形蜘蛛的毒性比雌蛛的要强好多倍,这是因为悉尼漏斗形雄蛛的毒液会严重损伤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的神经系统,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大的雄性蜘蛛。被咬后,首先被咬区域会有一点疼痛,随后就会出现口腔麻木,呕吐,腹痛,汗流不止。然而,人类已经研制出这种毒素的抗血清,能够十分有效的阻止毒素对人类的损伤。
【急救措施】
  由于通常被咬的部位是四肢,所以在医生没来之前,要立刻用绷带将被咬的部分上部向心脏流向的血管压住,减缓毒素扩散速度;不要运动,这也是减慢毒素扩散的有效方法,然后等待医生的到来。另外,不要去洗伤口,因为上面残留的毒素能够让医生更准确地检验出适何种蜘蛛的毒素,有利于救治。
【预防】
最好在自己的生活区域里仔细检查每个角落,及早发现并且把它们做适当处理,特别是花园里和房屋里,最好能掌握蜘蛛的生活区域,以便预防。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7.[b]澳洲泰斑蛇(Taipan)[/b]。太攀蛇学 名为Oxyuranus Scutellatus, 英 名为Coastal Taipan,科 名为蝙蝠蛇科(Elapidae)。它最致命的一种毒蛇,个头很大,身体强壮,并能分泌致命毒液,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个成年人, 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 ,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2][/align]
【简介】
Oxyuranus Scutellatus 分布: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体长约两公尺。分布于沙漠及干枯河床等地。神经毒素,心脏毒素,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够杀死50万只老鼠,几乎具有核武器的杀伤力,与贝尔彻海蛇 齐名堪称世上最毒的蛇,毒性还要比 眼镜王蛇强100 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记录有人死于这种蛇的咬伤,因为此蛇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且性格比较温和。
另外澳洲政府及人民也早已对这种著名的毒蛇有所防范。太攀毒蛇,世界上最毒的蛇在澳大利亚的太攀蛇(当然其它记录可能不是这样写的)。这种毒蛇一咬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可以杀死100人左右。太攀蛇的毒素能引起呕吐,并会停止人的呼吸。

【生态习性】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5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

【毒素性质】
太攀蛇是世上最毒、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快的程度可以让你双眼看不见,它的一咬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毒液能杀死100个成年人,500,000只老鼠。这种蛇与其它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征状亦有别于其它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迭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此蛇不与其他蛇一样是神经毒素,而是血毒素。这种毒素可以使血液凝固。

【形态特征】
太攀蛇分为澳大利亚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 scutellatus)以及新几内亚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 canni),前者体色为褐色,头部颜色稍淡,后者体色为乌黑色或褐色,并有一条沿着背脊的橘色条纹;此两种有一个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狭长棺木型的头部,使其外表看起来十分凶狠。太攀蛇身长为2-3.6米,在澳大利亚可能是最大型的毒蛇。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8. [b]澳洲褐色网状蛇[/b]又名澳洲棕伊蛇。澳洲棕伊蛇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产18-22条幼蛇,日夜均会活动。这是澳洲分部最广的毒蛇。本种在新几内亚南部也曾有发现纪录,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个新品种。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
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几内亚南部。栖地范围相当广,从热带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体长为1.5~2.7公尺,本种身体为褐色或红色,有平滑的鳞片、宽阔的头部及大眼睛。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9. [b]眼镜王蛇[/b]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同样具有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3][/align]

【外形特征】
  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中毒症状】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状烧灼似剧痛,10天后局部坏死。肿胀达于躯干持续约 18天。全身水泡,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通常是咬后第 5天出现。创伤要几个月才痊愈。在以前,眼镜王蛇一度被认为是世上最毒的蛇,但随多种更毒的蛇被发现,眼镜王蛇的毒性就显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4][/align]   
眼镜王蛇
得弱了些。其毒液是致命的神经毒素,主要由蛋白质和多肽物质组成,并由位于眼睛后方的唾腺分泌而成,而特别的是被眼镜王蛇咬后,是会出现中混合毒素的征状。眼镜王蛇的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几分钟后猎物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并昏迷,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字会组织于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于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高。 几项研究表明,印度的年死亡率为每十万人死亡5.6-12.6人。
  虽然眼镜王蛇的单位毒性并不算最强,但还是属于强烈的剧毒蛇类,一滴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相比其他剧毒蛇类仍然非常剧烈,例如中国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就比中国产的普通眼镜蛇要高;平均来说,12-20毫克的眼镜王蛇毒液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其毒性与非洲的剧毒蛇黑曼巴蛇则不相上下,但和最剧烈的海蛇、太攀蛇、银环蛇等相比,就显得弱了一些。
眼睛王蛇虽坐不上蛇王的这把交椅,但眼镜王蛇绝对称得上是最可怕的毒蛇之一。它以"量"来弥补"质"的不足,眼镜王蛇每次的毒液注射量能高达400-600毫克,最多分泌量更可达700-850毫克,能一口毒死20-30个成年人,当毒液全部释放时,要一口杀死50个成年人是绝对的足够;而以这般的毒性与毒液量,眼镜王蛇更能只需要咬上一口,就可以在3个小时内,杀死一匹重3吨的亚洲象,因此,眼镜王蛇杀一个人的速度也是异常的快,通常半个小时内会导致受害者死亡,而最快纪录为被咬后3-6分钟内即会死亡(其死亡发作的速度快于黑曼巴蛇5倍)。除了加蓬蝰蛇外,眼镜王蛇的毒液量比其他毒蛇都要多,而眼镜王蛇的毒性就强过加蓬蝰蛇5倍 。

【分布范围】
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
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
  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生活环境】
  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400厘米,体重2-8千克。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後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生活习性】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尔,是因为它主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也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
  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眼镜王蛇生活于密林中,有时亦上树或在溪流附近,白天活动,喜在阴凉处栖息,捕食蜥蜴、蛙、鼠、蛇等,性极凶暴,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胀,“呼呼”作声,袭击人和其他动物。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眼镜王蛇是惟一会搭窝的蛇类,卵径65.5 mm×33.2 mm。
   亲蛇有护卵习性。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咬住人后紧紧不放。其毒液不仅毒性强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干重100mg),相当于致死剂量的几倍。
【生长繁殖】
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每次为21-40枚,多者可达50多枚。

【人工繁殖】
  眼镜王蛇,亦称扁颈蛇,大眼镜蛇,为一种毒蛇。属爬行纲、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也产于印度及东南亚一 带,野生资源极少,其蛇毒(晶体)以克计值,蛇肉价格较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带,采用室内笼养或露天建池养殖。
  1.室内笼养,1只铁笼养一只,视蛇大小确定密度,一般采用不锈钢丝或合金材料制作,蛇笼体积为30*20*60cm;笼内设置1个固定的水槽,蛇笼上方做2个盖,里层为活动盖,外层盖为固定盖,这样较安全。
  2.露天建池养殖,一般建3个池,分小蛇池、中蛇池、大蛇池,每个池的面积为30-50平方米;池四周墙高为4米,墙壁要光滑,墙顶做成“r”字形;池内做蛇窝,池内建一个长2米、宽1米、深0.3米的小水池。
【经济价值】
  眼镜王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皮、肉、血、胆、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蛇毒是目前国际市场极为短缺的动物性药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格比黄金贵几十倍,供不应求。蛇产品具有多种综合性用途,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蛇蜕是蛇类蜕下的皮壳。中药称"龙衣"除冬眠期外均可收集入药。具有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疾病,如疥疮、肿毒和带状疱疹等。
  2.蛇胆中医学认为,蛇胆具有行气化痰、搜风祛湿、清肝明目,平胆熄风的功用。可治疗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还能治疗风湿痛、小儿惊风、老人中风等多种疾病。
  3.蛇血中国南方有些地区群众素有饮鲜蛇血的习惯,除治疗关节痹痛和变形外,还有"升白"作用。
  4.蛇内脏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有些地区的群众也用薪蛇(尖吻蛇)睾丸治疗梅毒病。
  5.蛇毒蛇毒制剂可治疗癌肿、各种神经痛、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椎体外神经麻痹和血友病等。
  6.蛇油多用于治疗冻疮、烫伤、慢性湿疹等。
  7.蛇干和蛇肉具有祛风解毒、镇静止痛的功能,能治疗风湿脾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此外两广、港澳地区人们有喜食鲜蛇肉的习惯;蛇皮还能制乐器琴膜和鼓皮等。
【医药用途】
  药名:眼镜王蛇毒
  拼音:YANJINGWANGSHEDU
  来源:为眼镜蛇科动物眼镜王蛇的毒物。
  功效:止痛、破血散结。
  主治:用于各种疼痛症、经闭症瘕、癌症。
  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需经特殊加工后才能服用。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蛇毒为金黄色蛋清粘稠液,每条蛇咬物平均一次排出的毒液量为382.4毫克,低温真空干燥物重101.9毫克,毒液含固体量26.6%,水分73.4%。含磷脂酶A2(PhospholipaaseA2),L一精氨酸酯水解酶(属于不含金属的丝氨酸型蛋白质,是一种耐热的氨基酸酯水解酶)、蛋白酶类、三磷酸腺苷酶、5一核苷酸、抗凝血活酶等。含2个毒素,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有5双硫键效联、氨基酸排列顺序与眼镜蛇属(Naja).环蛇属(Bungarus)的神经毒有类似之处。尚含多肽DE一1(PolypeptideDE一1),由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由4双硫键交联,氨基酸排列顺序虽与短链神经毒相似,但毒性极低。
【种群现状】
  估计国内野外已极少。
【保护级别】
  眼镜王蛇的肉具有通经络、祛风湿等功能,且又体大味美,深受美食家们的青睐。而且,眼镜王蛇的皮可制革,制作高级工艺品。因此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蛇类之一
  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现在中国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中国的海南省、贵州省已将它列入省级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等级:CITES附录Ⅱ,“三有”名录。
【行为特征】
  蛇是近视眼,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你遇到眼镜王蛇,假如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使地面受到振动,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眼镜王蛇是一种智商很高的蛇类,它们捕猎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对方是否有毒。在捕食无毒蛇时,眼镜王蛇并不轻易使用毒液,它会随便咬上一口不放,任凭猎物挣扎反抗,直到死后再慢慢吞食。在捕食毒蛇时,它则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挑衅,当对方终被激怒向它发起进攻时,眼镜王蛇会机警地躲闪,最后猎物身心疲惫、无心恋战时,它看准机会,一口咬住猎物头颈并释放毒液将其杀死。还好眼镜王蛇在野外并不是很常见,一旦与人遭遇,它常会像眼镜蛇一样,招牌式地立起上半身,将脖颈张开,露出喉部鲜明的黄白色鳞片,并不时发出咝咝声,叫人望而生畏。
  眼镜王蛇行动敏捷,头部可灵活转动,不但可向前后左右方向攻击,还可以垂直窜起来攻击头顶上方的物体。咬住东西后常不会轻易撒口,毒液中干毒约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为12毫克,被咬者会在数分钟内引发肿胀、反胃、腹痛、呼吸麻痹,出现言语障碍,昏迷等症状,人在被咬后的半小时内如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必定死亡。
【掠食】
  眼镜王蛇是毒蛇类中寿命最长的,一般可达25年。它直立起来通常可高达1.80米,几乎可以与一个成年人对视。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的希腊及马其顿战士曾有类似的描述,似乎只有眼镜王蛇才能办得到。
  眼镜王蛇像其他眼镜蛇一样,在受到危险时会抬起身体的前 三份之一,然后它会张开嘴,露出毒牙,一面盯著你,一面留意者四周的环境;它还会发出巨大的嘶嘶声,如果敌人还不走,眼镜王蛇就会采取行动,通常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以眼镜王蛇这般大的个头,除人类,不会有动物敢随便挑逗眼镜王蛇的。(就连印度境内的大象,见到眼镜王蛇都会绕路走,尽量避开眼镜王蛇)
  而与其他的蛇类一样,眼镜王蛇也是用分叉的舌头作为嗅觉器官。当猎物的气味被探索到时,眼镜王蛇会使用它的绝佳的视觉器官(能在100米外发现移动的物体)及杰出的『智慧』发起攻击。将猎物毒死后,眼镜王蛇会将其整个吞下,慢慢消化掉。
  眼镜王蛇的食物通常是其他蛇类,眼镜王蛇的体内有抗毒的疫苗,所以当其他毒蛇对眼镜王蛇施咬时,眼镜王蛇通常会安然无恙。包括体积适合的蟒蛇,其他种类的毒蛇与无毒蛇,像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鼠蛇等,而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连其他同类也会吃,因此,眼镜王蛇又被称之为"蛇类煞星"。
  某个程度上,眼镜王蛇也会捕食其他脊椎动物,如蜥蜴等。饱餐一顿后,眼镜王蛇可以几个月不再进食。虽然它的夜视能力不强,眼镜王蛇仍可以全天捕食猎物,导致人们都认为它是昼出捕食动物。
【毒性】
  眼镜王蛇的毒液,由蛋白质和多肽物质组成,并由位于眼睛后方的唾腺分泌而成。当眼镜王蛇咬住猎物时,毒液会通过它的约8-10公分的毒牙注入伤口中。除了加蓬蝰蛇外,眼镜王蛇所分泌的毒液比其他毒蛇都要多,它一次分泌的毒液足以在3个小时内毒死一头亚洲象。
  眼镜王蛇的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几分钟后猎物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并昏迷,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几项研究表明,印度的年死亡率为每十万人死亡5.6-12.6人。
  眼镜王蛇的毒素相当猛烈,当然,比眼镜王蛇毒素猛烈的还有很多,但毒素注射量之大,在蛇类中是出类拔萃的。眼睛王蛇每次毒液注射量高达400-600毫克。最多分泌达700毫克以上,毒液量约为其它蛇类的5-7倍。也就是说,它一口毒死20多个成年人是没有问题。
  一滴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相比其他剧毒蛇类仍然非常剧烈,例如中国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比中国产的普通眼镜蛇要高得多,与非洲的剧毒蛇黑曼巴蛇则不相上下。但和最剧烈的毒蛇如银环蛇、海蛇相比,则毒性显得弱一些。但是眼镜王蛇通常的毒素注射量却能多达7毫升,这足以毒死20-30个成年人。如果人在野外与眼镜王蛇遭遇,眼镜王蛇会毫不犹豫地发动进攻。它体型巨大,通常长度为3-4米,最大可达到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之一。所以,它没有必要畏惧人类和家畜。眼镜王蛇制敌于死的效率是很高的,人类被其咬伤后,大约半小时内就会毒发身亡。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但如今国内这种蛇数量极少,非常罕见。
【日常管理】
  1.养眼镜王蛇,要养些蛙类、黄鳝,也可按养鸡的方法喂配合饵料,喂猪、牛、鸡、鸭屠宰场的下脚料,可先将下脚料切成小块著熟,定时、定量、定位存食。市场销售旺季时,在前1天先投下一些活的小鸡、小鸭、蛙类等,每天投喂1-2次,吃完为止。
  2.随时注意观察蛇的吃食和排泄情况,并据此来增减饵料,发现病害时对症下药,保证池中随时有水,每天应将笼或池中的粪便冲洗干净。
  3.眼镜王蛇卵生,以落叶堆成巢窝,产卵于窝内,每产20-30枚,多达40枚,雌蛇有护卵习性,繁殖配对1公配5母(公蛇长度较母蛇短)。
  4.眼镜王蛇吃活体动物,应逐渐过渡到吃动物下脚料和配合饵料井为主食,并注意饵料适时的更换。
  5.养殖过程中,设施要严密,防止伤人,进入露天养殖场地应穿戴全身防护服。
  6.一般一条200g的小眼镜王蛇从入春到冬眠前体重可达500-650g,捕捉可事先投喂安眠药,或用0.7—1米长的铁钳;也可用低压的电棍击一下,然后捕捉。每条蛇重在500g以上即可上市。
【疾病防治】
  人工养殖眼镜王蛇易得肠炎病和寄生虫病。肠炎病拉稀时,可在饵料中加几片土霉素和氯霉素片剂治疗。患寄生虫病时体形较瘦,可在饵料中加些左旋咪唑进行驱虫。若患体表寄生虫,则可用10%—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雾驱虫。
【蛇毒的取制】
  操作时须两人搭档;1个人用手抓住眼镜王蛇的头部,另1个人用竹筷或33cm左右长的玻璃棒塞入蛇口里,下面用小碗接着,蛇撕咬时,毒液便从牙管中射出来,用此法逐条取毒。然后将毒液放到离心机转3-5分钟,再进行干燥,即为蛇毒(晶体)。专家提示:
  ①蛇类列为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建办养蛇场须征得当地林业部门同意并申办驯养繁殖许可证。
②养蛇人员须装备防护衣鞋手套,现场应备救治蛇伤的药品器械。
[align=center]━┉… ●━━……━━● …┉━[/align]

[attachment=11341566]10. [b]非洲黑色莽巴蛇-非洲黑曼巴蛇。[/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565][/align]
【简介】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又称“黑树眼镜蛇”,是第二大的陆生毒蛇类,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在毒蛇界中,仅次于眼镜王蛇。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称,黑曼巴蛇除了像其他曼巴蛇一样,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鸟类等。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黑曼巴 Dendroaspis polylepis
  英文名: BLACK MAMBA
  分布: 非洲南部
  全长: 220cm--450cm
  生殖方式: 卵生
二、特征
  黑曼巴蛇的名字是源于其乌黑的口腔,而不是指其棕色的身体,相比之下,其危险性较低的近亲曼巴蛇,则能真正地保存了像其名字一样的绿色身体。一般来说,虽然黑曼巴蛇行动迅速、十分危险,但黑曼巴蛇像其他大型毒蛇相同,会尽量避免和人类接触。
  黑曼巴蛇体型修长,成蛇一般均超过2米,最长记录可达4.5米。头部长方型,体色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除了天生攻击性十足之外,黑曼巴蛇还拥有一种可怕的特殊能力,它可以一跃而起,挺直身躯站立。黑曼巴蛇移动时一般抬起1/3身体,当受威胁时,黑曼巴蛇能高高竖起身体的2/3,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身长3米的黑曼巴蛇攻击时能咬到人的脸部。
  虽然黑曼巴蛇在非洲很厉害,但它也有天敌。除人类的捕捉与猎杀外,幼蛇经常受獴的残食,而成蛇也可能成为蛇鹫等的猎杀对象。
【毒性】
一、毒量
  黑曼巴蛇也许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毒性与黄金眼镜蛇不相上下,如比较伤人纪录,鼓腹蝰蛇等在当地造成的案件比较多,可能比较危险;但如论攻击性,那就一定是黑曼巴蛇。而黑曼巴蛇采用的是神经毒素,靠攻击猎物的神经系统而令其麻痹。平均来说,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为100-120毫克,最多可达200毫克,这足够杀死13-20个人或一匹重600公斤的长颈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的后果是相当严重,通常在被咬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时间能达到被咬后15-30分钟内立即死亡。
二、毒理
  由于黑曼巴蛇的毒素是神经毒素,所以被黑曼巴蛇咬伤后,身体得到了彻底的瘫痪,像喝醉了酒一样轻飘飘的,在麻痹的情况下,受害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的征状,然后死去。由于非洲过去文明落后,没抗蛇毒血清,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基本上是毫无生存希望的,随着现在血清的面世,被黑曼巴蛇咬伤的死亡机会相对降低了。
  虽然黑曼巴蛇的咬人纪录不多,相比之下,黄金眼镜蛇、埃及眼镜蛇、鼓腹蝰蛇等的毒蛇,在当地所造成的咬人纪录比黑曼巴蛇更多,但据南非的资料,黑曼巴蛇的死亡率在当地却能达75%,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蛇咬人的事并不常见,而且在蛇发出警告时避开或站立不动,就不会有危险,毕竟攻击人只是在受到打扰并且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但是黑曼巴蛇一旦发起攻击,一般是逃不掉的。
【特点】
  世界十大毒王中排名第10的黑曼巴蛇,是非洲毒蛇中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它能以高达19千米的时速追逐猎物,而且只需两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黑曼巴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30年前 如果被它咬伤,必死无疑.现在被它咬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下场悲惨! 被黑曼巴蛇咬后就会像喝醉酒一样,慢慢地不知不觉的死去。
【生活环境】
  非洲最大的毒蛇, 栖息于开阔的灌木丛及草原等较干燥地带, 以小型啮齿动物及鸟类为食. 体型修长, 成蛇一般均超过2米, 最长记录可达4.5米. 头部长方型, 体色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 此蛇最独特的,便是它的口腔内部为黑色, 当张大口时可以清楚地见到. 上颚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 前沟牙毒蛇, 毒液为神经毒, 毒性极强.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传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惧的蛇类,不仅有着庞大有力的躯体,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击性及惊人的速度.民间有传说它在短距离内跑得比马还快, 更有传说一条遭围捕的黑曼巴, 几分钟内竟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虽然这只是传说, 且先不论属实与否,但黑曼巴的确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移动时一般抬起1/3身体, 当受威胁时, 黑曼巴能高高竖起身体的2/3, 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身长3米的黑曼巴蛇攻击时能咬到人的脸部。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咬人的事并不常见, 而且在蛇发出警告时避开或站立不动, 就不会有危险. 毕竟, 攻击人只是在受到打扰并且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黑曼巴一旦发起攻击,一般是逃不掉的!
黑曼巴蛇每次可以射出100毫克毒液,可以毒死10个成年人还绰绰有馀。在30年前,只要是被黑曼巴蛇咬过的人绝对死亡,而如今,被黑曼巴蛇咬过的人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结果将和30年前一样悲惨。
【生活习性】
  一般来说,黑曼巴蛇不怎样主动攻击人类,而快速的动作只是为了追捕猎物和在遇到危险时迅速逃到最近的栖息地,当被激怒时,它会抬起 1/3的身体,坚守原地、连环进攻,通常会连续攻击1-2次,让敌人知难而退。大蛇每次攻击都能释出30-40毫克的毒液。
  虽然黑曼巴蛇在非洲很厉害,但"一物克一物",黑曼巴蛇也有天敌。除人类的捕捉与猎杀外,幼蛇经常受獴的残食;而成蛇也可能成为蛇鹫等的猎杀对象。
  黑曼巴蛇主要分布于东非及南非,西非也有零星的发现纪录。栖居在稀树大草原、林地及荆棘丛中,每次产6-17枚卵。
【相关文化】
黑曼巴蛇之所以能有很大的名气,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含了很大的传奇色彩。在非洲,很多人们都有听过黑曼巴蛇的传奇故事:有人说黑曼巴蛇能追上一匹正在奔跑的马;也有人说,一条黑曼巴蛇在短短1分钟内,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更有人说看见了一条黑曼巴蛇扑到了汽车的玻璃上!当然这些都只是流传,未经科学的验证。 不过无论如何,这也算是黑曼巴蛇的一个特色。
[/td][/tr][/table][/backcolor][backcolor=#99ccff][table=500][tr][td][align=center]*═—═—═—*END*═—═—═—*[/align][/td][/tr][/table][/backcolor]
[ 此帖被ianlee0728在2011-08-08 14:46重新编辑 ]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06 0
已审
这个好恐怖
看到蛇我就抖
小说常说被蛇咬了之后,男主帮女主吸出来就好了

楼主留言:

偶贴图的时候也抖了好久(┬_┬)
唾液有一定效果,但剧毒是没用的╮(╯▽╰)╭ 

沽墨

ZxID:13747700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06 0
黄家玲

ZxID:10243339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1-07 0
虽然狠毒。。。但还是觉得这些生物质能干的某些还是挺可爱的。。。。。
jojo海边

ZxID:1225504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11 0
怎么大部分的都是在澳洲了,太恐怖了!!
快乐de妮子

ZxID:9463627


等级: 明星作家
..6月29日考会计...努力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11 0
噶~~还毒哦
我决定沉默Le;努力考会计.....祝福我吧!
年年l

ZxID:233732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吸血羊
与梦境为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11 0
好可怕的生物,捂脸
我们的故事。。。。五个人。

LPF97

ZxID:15368250

等级: 自由撰稿
我有一颗朦胧的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7-17 0
一个字 毒
琴舞66

ZxID:15486534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7-23 0
看到蛇我就抖
不存在的117

ZxID:1426558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7-28 0
长知识了
缘聚随心

ZxID:15388518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8-03 0
总结一下啊  海洋中的鱼 蛇 蜘蛛 带毒的 小心啊!!!!!!!!
a34010571

ZxID:11050888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澳大利亚好多毒物啊。。。。
半夏写意

ZxID:12580015

等级: 读书识字
差不多小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恐怖的澳洲!
想你就写信

ZxID:11881487


等级: 明星作家
下学期,可要好好振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一个比一个可怕,这些毒物
shiony

ZxID:15192469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好毒好恐怖~
_____醚

ZxID:15027804


等级: 家喻户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受教了。。收藏!
流浪的雲

ZxID:656363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圖片噁心,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養蛇當寵物
狐小璃。

ZxID:13950111


等级: 明星作家
我是乖孩子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可怕捏~~
830jia

ZxID:14910268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无所谓、小姐

ZxID:1474879


等级: 文学之神
我没法像个农民那样善良、 只是麦子还在对着太阳愤怒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唔,图片看的。。有点,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