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宫廷舞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2395 回复:3

[其他] 欧洲宫廷舞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文学大师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9 0
欧洲宫廷舞
如今的华尔兹,交谊舞都有所改变,不同于15,16世纪那样的。

图片难找,资料也难找TAT 只有现代的宫廷舞-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

看电影里的,大家一起跳得很欢的那种舞,介绍几乎没有,且不详细,舞步什么的。真纠结。

此贴主要是针对中世纪时期的 皇家,贵族,舞会舞蹈的一些内容。



[color=#666666][backcolor=#A9D0F5][table=90%][tr][td][size=2]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47] [/align]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典雅的欧洲宫廷舞[/color][/size][/b][/align]


          欧洲各国的宫廷都举行隆重的舞会。起源于捷克民间的波尔卡和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华尔兹,正是在这时渐渐地风行于全欧并随着施特劳斯的音乐一起为上流贵族所推崇,走入欧洲宫廷。在盛大的宫廷舞会上,名贵娇艳的鲜花点染其间不可数计,华丽炫目的礼服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晶莹剔透的水晶吊灯闪烁星辰一般的光辉……这一切都像梦境一样感到神秘而新奇,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在15与16世纪的欧洲,王公贵族们开始迷恋一种舞蹈,舞蹈中华丽的音乐和舞姿轻慢与庄重,这种舞蹈有着严格规定的舞步、举止、仪态和舞蹈程序。跳这种舞是身份的象征。女士要充分在舞会上体现出淑女的矜持与高贵,而男士呢,要表现出骑士的潇洒与风度。舞会中,通常由国王和王后首先表演,然后按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开始。参加者利用跳舞的机会展示自己华美的服饰、高贵的风度,以及无上的地位和荣耀。

    15世纪晚期,宫廷舞已成为奢华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贵族骑士,不仅要求对骑术、剑术十分精通,还必须掌握娴熟的舞步,这几乎成为骑士的一项个人行为标准,是进入上层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手段。这种舞蹈不仅是王室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具备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的一种手段。

    不过说到,这种处处要体现贵族气质是舞蹈其实源自民间舞蹈。14世纪末,民间舞蹈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城堡中。原本朴素、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进入宫廷后发展成为舞会舞和宫廷舞蹈,有了礼仪性的庄重和严肃的特点。    同时,西方的舞蹈音乐在公元15世纪进入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期,这是当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结果。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交舞出现了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名为“帕凡”、“拉伏而地”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宫廷中,跳一种名为“伏而塔”的双人交谊舞(不过要注意,这和现在的交谊舞不同,两人并不搂抱在一起),随后这种舞在欧洲风行一时。

    到16世纪,出现了像《帕凡舞曲》这样的,由前舞、后舞两首速度不同的舞曲组成的成对舞曲。

    这种舞曲发展到17世纪中叶,逐渐被由4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所替代。随后的日子里,又出现了小步舞曲、苏格兰舞曲等多种形式。19世纪,又一种新的舞曲形式产生,并从此成为社交舞曲的绝对主流,直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忽视它的重要性,它就是圆舞曲。

    在1717年亨德尔献给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水上音乐”可以说是舞曲中的精品。因为其是在乔治一世游览泰晤士河时演奏,故称“水上音乐”。

    原组曲由10首小曲构成,分3组:圆号组曲、小号组曲和长号组曲,演奏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一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按下来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其中也有缓慢乐章。作者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大管及圆号、小号等乐器。1922年,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哈蒂从中精选6首,改编为现在流行的版本。

    17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出现了公共舞厅,所跳的舞蹈大都是王室府邸的舞蹈教师所传授的宫廷舞。然而,舞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平民百姓,宫廷舞的拘谨严肃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舞步简单、形式自由的新式舞蹈陆续被引进舞厅,而古老的宫廷舞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幻化成音符,变成作曲家抒发情怀的方式和演奏家指尖的舞蹈。

    17世纪中叶,交谊舞逐渐由庄严、华丽趋向尊贵、轻快、活泼的格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喜爱舞蹈,在当时的宫廷中,盛行一种优雅、快速的“ 着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较长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等都为小步舞谱写过舞曲,现在有许多首标题为“小步舞曲”的古典曲子,其中以巴赫的“G小调小步舞曲”最为出名。

    宫廷舞由于其烦琐礼仪与规则足见推出了社交场合,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很多芭蕾舞中,依稀看到当年欧洲宫廷舞蹈的影子。

  18世纪初,由德国、奥地利农民舞“兰德勒”(其来自于农村打谷场的踢场动作)演变而成的三步舞-维也纳华尔兹传入奥地利宫廷,并开始在欧洲流行盛行,它以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急速、优美的旋转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乔治四世在皇宫舞会上亲自起舞,排除教会和旧贵族的反对和异议,从而确立了华尔兹在交谊舞中的重要地位。当大音乐家斯特劳斯父子所创造的华尔兹圆舞曲风靡欧洲后,人们将华尔兹舞称为“舞中之后”。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交谊舞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其它阶层开发,成为家宴必不可少的形式,也出现在公共场所之中。18世纪末,法国和英国开始普遍建立商业化的公共舞厅。社交性的交谊舞又成为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由于男女衣着样式从长裙逐步转向方便行走的裙式,英国的布鲁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美国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顿华尔兹(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种十分流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拉丁美洲的舞蹈传入了欧洲。先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后是古巴的伦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继流行,人们热衷于这些舞特有的节奏和舞步,并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初,爵士乐的出现使交谊舞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1904年,英国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并由专门的舞蹈家华尔兹、探戈、狐步、伦巴、快步舞等国际流行的舞种、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 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舞厅舞”的跳法,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标准交谊舞”,“标准舞”,简称“国标”。那种在舞厅里无拘无束、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地跳,便被认为跳的是自由舞。“国标舞”与一般的交谊舞的区别在于:“国标舞”是规范化、系列化的,它脱离了纯粹的自娱性,增强了艺术性,此外“国标舞”还具有表演性、竞技性的特点。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0][/align]

[b][color=#000000]舞会舞蹈[/color][/b]

      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宫廷舞蹈和近代社交舞蹈。这些舞蹈中的绝大多数来源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间的生活舞蹈,经过各国王室的舞蹈教师按照宫廷生活和礼仪习俗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成为具有规范形式的舞蹈。

      每个舞蹈都有严格规定的舞步、舞蹈图形、舞曲、舞蹈风格和举止仪态,以及舞蹈进行的程序。这些舞蹈虽然大部分都沿用了民间原来的名称,但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民间舞蹈原有的纯朴、清新的风格几乎被删除净尽,只保留了个别的舞步或部分结构形式,尤其是在表演风格方面,与民间舞蹈已大相径庭。与此同时,民间舞蹈仍在它们生长的区域按其本身的规律继续发展、传播,并不因被宫廷吸收而停滞。所以同一名称的舞蹈在民间和在宫廷的跳法和流行时间常常是很不相同的。

      宫廷舞蹈既是自娱性的,又是表演性的。在宫廷舞会上,通常由国王和王后在王宫大厅中首先表演,然后是王子和贵妇人以及其他贵族人士按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表演。每次舞会上跳的舞蹈由专门的人员事先排定顺序。参加者利用跳舞的机会展示自己富丽华美的服装和装饰、高贵文雅的风度,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宫廷舞蹈不仅是王室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对朝臣和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具备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产生了专业的舞蹈教师,他们在各国宫廷传授和交流舞蹈技艺。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7][/align]

      1661年,法王路易十四下令建立的皇家舞蹈研究院,对宫廷舞蹈进行了整理和规范的工作,确定了动作的规格、风格和表演风度,并统一使用法文术语作为舞蹈动作名称,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宫廷舞蹈的发展和传播,而且为古典芭蕾技术体系的建立打下牢固的基础。古典芭蕾中至今仍在使用的脚的 5个基本位置和一些基本舞步,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的1588年T.阿尔博的《舞蹈术》一书出版,从中可以看出宫廷舞蹈约在16世纪开始定型,根据该书的图示和描述,大致可以使某些宫廷舞蹈复原。

    每个宫廷舞蹈流行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舞蹈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盛行却在较晚时期,甚至距初次出现100~200年之后。各类舞蹈在各国流行的时间也不尽一致,随着生活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和服饰的日趋简便,过时的舞蹈不断被新的舞蹈所代替。

    16~17世纪期间先后流行的宫廷舞蹈中,布朗尔最流行,变体多,对后世许多舞会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据说小步舞就是从布朗尔演变来的。17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宫廷舞蹈是小步舞,它集中了宫廷舞蹈文化的精萃,直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它风靡欧洲宫廷,压倒一切舞蹈,被誉为“舞蹈之王”。甚至在它不再流行以后很久,仍被保留在古典舞蹈教育体系中,作为演员训练的重要内容。稍后流行较广的是欢快的加沃特和很可能源自英国乡村舞的法国对舞。18世纪流行的舞会舞蹈还有波洛奈兹、连德勒。19世纪受欢迎的有波尔卡、马祖卡、加洛普等,但最受欢迎的则是从连德勒演变来的华尔兹。在贵族社会接受华尔兹之前,宫廷舞蹈大都是男女携手成对,面向同一方向跳的对舞,即使在花样变化需要男女舞伴面对面跳时也保持相当距离,而华尔兹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舞姿势,即男女舞伴面对面,由男伴托着女伴的腰部。这种姿势一下子缩短了舞伴间的距离,为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且华尔兹舞步简单,不必规定严格的图案和花样,只需大体上沿着大厅自由地旋转行进,这些特点都是使它能够长期盛行,胜过同时代各种舞蹈的重要原因。

  在欧洲,除了各国宫廷和贵族府邸经常举行舞会,为上层统治阶级提供交谊和娱乐活动场所之外,17世纪后半叶,在英国就已经出现公共舞厅,所跳舞蹈大都是王室或贵族府邸的舞蹈教师传授和主持的宫廷舞蹈,但参加人员却扩大到中产阶级。随着公共舞厅在欧洲大陆越来越多地开办,平民百姓也逐渐参加到这种活动中来。拘谨、严格、矫揉造作、需要经过专门学习才能掌握的宫廷舞蹈越来越不能满足不同阶层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和两次大战几乎摧毁了欧洲的所有王室,宫廷舞蹈也随之衰落,公共舞厅代替了宫廷,成为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舞步单纯、形式自由、便于参加者即兴表达各自情感的大量新舞蹈形式陆续被引进舞厅,舞会舞蹈开始进入现代社会交谊舞蹈的时代。





[b][color=#000000]帕凡[/color][/b]

  帕凡,意大利文pavane的音译。一种双拍子舞蹈。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意大利帕图亚padua,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源于西班牙,与西班牙文pavo孔雀,一词有联系。帕凡因其舞步庄重,如孔雀状,故被翻译为“孔雀舞”。十六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宫廷。1550年前后不再流行。但其舞曲,直至1650年仍常用于加力亚德之前,从而构成一种二乐章的早期组曲,后在组曲中逐渐为阿德曼德等所取代。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48] [/align]





[b][color=#000000]小步舞[/color][/b]

  小步舞17世纪欧洲流行的宫廷舞。源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的农民舞蹈布朗尔。基本的步法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小步,小步舞因此得名。16世纪传入宫中,经宫廷舞师加工改造,舞蹈风格变得端庄、文雅、优美。屈膝礼和鞠躬,严格对称的舞蹈构图,使它在同时代的宫廷舞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其行进构图有Z字形、8字形等。一对舞伴按地位不同顺序跳,先是国王和王后,然后是太子和妃子,等等。小步舞不再流行以后,成为古典舞蹈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材。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49] [/align]






[color=#000000][b]华尔兹[/b][/color]

    华尔兹(Waltz),又称圆舞,一种自娱舞蹈形式。华尔兹舞曲,即圆舞曲也常被称为华尔兹。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

    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生命力最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这倒是一语破的地抓住了华尔兹舞动作的基本成分。 关于华尔兹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有好几种说法。德国人根据这个词来自古德文的事实提出它产生于德国。法国人认为它最早源于法国的沃尔塔舞。而意大利人则顺藤摸瓜地提醒法国人说,别忘了,法文的“沃尔塔”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言下之意,不言面喻。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5][/align]

      华尔兹一词,据考证是大约在1780年前后出现的,而3拍子“蓬嚓嚓”节奏的圆舞则很早之前就流行于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中;至于华尔兹类型的舞曲,则早在17世纪就演奏于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

      尽管华尔兹这种自娱舞蹈形式早已流行于农村,但它能够成为城市民众的舞蹈时尚,却是有其社会变革和艺术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在欧洲各国的激烈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出现等等,使人们对自娱性舞蹈风格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一度广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谨的风格而被淘汰。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华尔兹一时间成了人们(特别是法国人)更能自得其乐的方式。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6] [/align]

      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出现都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白眼一样,华尔兹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于种种目的的反对和阻碍。除了教会说它因男女持抱近、动作旋转过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恶、不堪入目外,还有原来靠教授小步舞和其它宫廷舞为生的人们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华尔兹的简单易学和自由舒畅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舞者,常常只要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就能学会。这种舞无需像小步舞那样,非掌握大量复杂的花样才能登场。

    在保守的英国,华尔兹甚至被不少人恨之入骨,惧之如虎。听听当时报界的漫骂,就可对此略知一二了: “如今,老年贵妇们一阵风似的绕着房间翩翩起舞,而身披轻纱的女儿们却在放浪的华尔兹乐声中跳跃回旋;年老的排成长队,如潮似涌;年轻的无拘无束,四肢放松;她们跟着丈夫们快步如飞,不留下一点儿新娘之夜的神秘。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上星期一的英国宫廷舞会上,那种叫作华尔兹的法国下流被第一次介绍进来了……看到这种四肢纠缠、身体紧靠的色情舞,看到英国妇女与众不同的庄重、含蓄的优良传统遭到如此严重的歪曲,真叫人够受了……当这种诲淫的表演局限于妓女和淫妇的范围内时,我们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可现在,它被那受人尊重的社会阶层中不肖之徒强加于上流社会,我们认为就有责任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如此致人死命的瘟疫中去……我们相信,它不再为任何有道德的英国社会阶层所容忍。凡是夜里出去过的人,都不能不怀着不安的心情看到,我们的姐妹和妻子被陌生人抓住,遭到任意拥抱,围着一个小小的房间慢跑的情景。”

      然而,这种漫骂却使得欧洲人更加热衷于华尔兹。法国革命后的资产阶级立即全面地接受了华尔兹。据统计,仅在18世纪末的巴黎,就下子涌现出了700多家舞厅。

    1834年后,华尔兹传到了美国。它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波士顿,随即传到了纽约和费城,传说它也曾使上流社会呆若木鸡。但不久之后,到19世纪中叶,华尔兹就在美国的社交圈子里扎下了根。

      华尔兹舞的深得人心与其音乐的轻松流畅密不可分,两位奥地利大作曲家弗朗兹.兰纳和约翰.斯特芬斯的贡献是华尔兹舞蹈史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舞蹈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标准节奏是每分钟55~60拍的快速度,,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美国人对华尔兹舞发展的贡献在于波士顿舞与踌躇舞两种华尔兹的变体。前者节奏徐缓,舞步修长,前后方向的动作较多;后者速度比较缓慢,3拍子才跳1步。

    专家们认为,华尔兹舞对整个舞厅舞蹈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唯有自然的身体动作才能持久。这使舞厅舞最后不再像19世纪那样,非采用古典芭蕾中脚的五个位置不可了。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8] [/align]

[b][color=#FF3366]现代的华尔兹[/color][/b]

[color=#FF3366]康德拉交换[/color]

  男进左,女退有。有侧身和C、B、M、P。注意男伴不可用前掌先落地。上身稍加左旋转。双方观点同向。

  第二只脚向第一只脚并扰,并上升至前掌,同时双方视点经上弧线运动向P.P转移,上身稍加右旋转。身体上挺。

  形成P、P位,男进左,女进右。在上升运动中前拿运步,呈开放式形态。在最后一刹那落下脚跟,向下发展。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1] [/align]

[color=#FF3366]侧行并滑步[/color]

  节奏表现力一、二嗒、三,其中第二拍是一次并式滑步。第一拍在P.P,位上男进右,女进左。

  第二拍前半拍男左、女右横移一步变成C.P,后半拍男右、女左滑脚并拢。注意这两步既要保持上升的态势,又要保持平稳的滑行,不可跳跃和颠破。

  第三拍由C.P变为P.P。,同时男进左、女进右。在上升运动中前掌运步,呈开放式形态,在最后一刹那落下脚跟,向下发展。


[color=#FF3366]O.P式右转身90度[/color]

  这是基本右转90度的变形式旋回。由于体位的变化而使脚位出现交叉动作。其余要求不变。

  在右外侧(O.P.)男进右、女退左。有侧身和C.B.M.P。

  右转90度男横左、女横右,形成C.L有倾斜。

  双方并脚。(上升和运步的规律不变)。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2] [/align]

[color=#FF3366]后退顿滑步[/color]

  节奏表现为一嗒、二、三。第一拍就开始出现锁滑形态。

  第一拍前半拍男退右,女进左,在肩部引导下出现倾斜,并向O.P
   
    发展:后半拍形成0.P位,男左脚锁在右脚前面,女右脚锁在左脚后面。第二拍男退右,女进左,向C.P位变化。

  男退左,女进右。回到C.P位。


[color=#FF3366]重倾斜[/color]

  重倾斜也可以译作过度倾斜,就是被人们称作“下腰”的舞姿。实际上,女伴并不是在“下腰”,而是身体纵轴偏离垂直状态的过度表现。正确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下腰”的概念很容易导致舞姿的“走样”或变形,形成如图44和图46的男伴俯身和女伴颈椎部分的错误形态。

  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或第二拍(依前一个衔接步的形态而定),形成男退左,女进右的开放式位置,然后紧接着在重心转移的同时,开始左旋转。注意在旋转进行中,既要保持开放式脚位,又要保持C.P的体位。旋转运动的中心点在两人之间,不可以男件为轴,而形成把女伴”甩”过去的形态。

  整个第二小节,都应处于舒缓而匀速的过渡性运动中,恰到好处地形成造型。并使这种运动和第三小节的动作连成一气,不要产生中断性间歇。第三小节实际上是一个康德拉交换,不同的只是男左脚和女右脚都不再移动位置,而是合着重拍的音乐,用一个侧身动作,造成身体的右旋转动律,往下连接。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重倾斜舞姿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是男伴面墙位的,绝对不能在面中央方位上运用,而且必须保持C.P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3] [/align]

[color=#FF3366]开放式自然转[/color]

  这是一种退行式标准旋回,从逆L.0.D方位开始,到斜墙位结束。

  男退左,女进右,当重心移到前掌时,开始右转90度。

    男横右,女横左。在面中央位上开始大幅度右旋转,左脚和女右脚在旋转中保持横向张开的开放式造型。旋转度180度以上。

  男落左,女落右,继续保持右转。

  在左外侧(P.O)男退右,女进左。有C.B.M.P. 和倾斜,开始向左转回旋发展。

  男进左,女退右,在左转动作中完成,向C.P位变化。

  双方在并脚位上升。


[color=#FF3366]并脚式自然转[/color]

  这是一种男伴用脚眼旋转”的特殊变化。也是只能在男伴逆方位上使用。

  男退左,女进右。

  男右脚向左脚并拢,并用脚跟向右旋转;女横左,并在旋转中并脚,但用脚掌旋转。在后半拍男伴也将重心转移到脚掌,身体上挺,重心上升,向P.P发展。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4] [/align]


[color=#FF3366]纺织步[/color]

  纺织步是一种体位交织变化的结构方式,又译作迂回步,很多种跳法,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

  从P.P位开始,男进右、女进左,当重心移至脚掌时,向左旋转。

  男进左,女横右,形成0.P位。

  男退右,女进左。在0.P位上继续向前(后退)运动并保持旋转的动律。

  男退左,女进右,在左转动律中呈C.B.M.P状态。

  男退右,女进左,经过C.P向P.P发展。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

    最后一小节接一个0.P右转身。注意位变化的圆润和流畅,不可作成机械式的体位变化。


[color=#FF3366][/color]

  男进左,女退右。男在重心移至脚掌时,开始左旋车另一只脚呈前后开放式。

  男落右,女落左。重心上升,另一只脚在空中向重脚并拢。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保持上升态势,形成开放式(旋转度可自行决定),女用脚后跟旋转。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59] [/align]

[b][color=#000000]交谊舞[/color][/b]

    交谊舞是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的社交舞蹈, 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国标舞。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自16、17 世纪起,交谊舞已在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有“世界语言”之称。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交谊舞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所以又称它为“国际舞”。

      十一、十二世纪, 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 行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高雅繁杂,拘谨做作,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只在宫廷盛行,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是贵族的特权。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解体,“宫廷舞”也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的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舞厅,从此,交谊舞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这个时候的交谊舞更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被称为美国学派的社交舞。

  由于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尽管如此,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风格,才能洒脱自如。

  交谊舞早在二四年的时候, 便传入了我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 五六十年代, 交谊舞在我国还是很流行的, 文化大革命中止后, 进入八十年代, 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 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 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 舞步严谨规范, 颇具有绅士风度, 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60][/align]

  十九世纪初, 由于美国的兴起, 原来流行在欧洲的社交舞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 同时非, 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 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 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 形式更为自由。

  慢三是属于三步, 三步,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一小节有三拍。它的重音在第一拍, 后两拍是弱音, 节奏是" 强, 弱, 弱"。我们说过, 在男士请了女伴之后, 摆好舞姿, 男舞伴前进左脚, 女舞伴后退右脚, 那么在慢三中, 对于男士, 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左脚, 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右脚, 以后都是重音在左右脚轮换. 对于女舞伴亦是一样, 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右脚, 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左脚, 接着轮换. 这是与慢四非常明显的不同。

  慢三最简单的舞步是直步, 初学者往往以为是跳舞, 就不知道脚该往哪儿放了, 其实和走路差不多, 只不过是加上了对音乐的理解。对于慢三, 我们说第一拍即重拍步子要大一些, 二三拍为弱拍, 步子作为调整。

  男士出脚应直着往前伸, 有的初学者怕踩着女伴的脚, 脚步往旁边走, 即不符和慢三的跳法, 又显得不好看。其实只要男女双方和着音乐的节奏, 同时前进或后退, 是不会踩着对方的脚的。

  慢三中的内侧旋转也 是基本步之一, 男女舞步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男舞伴先出的是左脚, 女舞伴先退右脚. 首先女舞伴侧退右脚,男舞伴出左脚在女舞伴两脚之间, 这时, 男舞伴以左脚为轴, 女舞伴以右脚为轴, 旋转180度后, 男舞伴后退右脚, 女舞伴前进左脚, 这是第二拍了。最后一拍, 男舞伴后退左脚, 并在右脚左侧, 女舞伴前进右脚, 并在左脚右侧, 两人的舞姿成闭位。注意, 旋转了180度后, 为了保持舞程线的方向, 男舞伴在以后的跳法中应后退, 若想还原, 再旋转180度即可。这时男舞伴应后退右脚, 女舞伴前进左脚....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61] [/align]

 同前面一样。基本步其实很简单, 所有的花样都是从基本步中演变而来, 掌握好了基本步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花样.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 大家还要多与“舞”林高手们切磋, 这才是真着。

  快三是最难跳的, 快三跳得好坏与否, 表现了 一个人跳交谊舞水平的高低. 快三属于三步, 自然是三拍一个小节, 重音在第一拍。

  但是由于是快三, 就说明了它的节奏比起慢三来要快的多。快三的舞姿与慢三稍稍有些不同, 原来男孩的右手在女孩左肩胛骨下方, 在跳快三的时后, 右手可向左后方稍稍移动, 大概是到了女孩脊柱中央。且男女舞拌不能离得太开。这是因为, 在跳快三时, 大部分时间是在快速旋转, 这种舞姿便于男孩用力带动女孩旋转。

  快三的步伐很简单, 常用的只有内侧旋转, 虽然跳法与慢三一样, 但是由于快三的节奏比慢三要快的多, 所以若是还和慢三一样, 用三拍跳三步来完成这个动作是无法跟上节奏的。因此, 在跳快三的时候, 我们说三步并作两步, 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心的移动。

  首先男孩出左脚在女孩两脚之间, 男孩略抬起右脚, 重心在左脚, 女孩略抬起左脚, 重心在右脚。男孩以左脚为轴, 女孩以右脚为轴, 逆时针旋转180度, 这时重心不变, 男孩的右脚和女孩的左脚并在自己另 外一只脚的旁边, 脚尖着地, 但不支持身体, 男孩的重心依旧在左脚, 女孩的重心依旧在右脚, 这样完成一个小节。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64][/align]

  下一小节, 男孩后退右脚, 女孩前进左脚, 同上节跳法一样. 可见, 快三的跳法较为简单, 但快速的旋转, 决定了它是一高难度 的舞种, 但是只要多多练习, 是不难掌握的. 国标中的快三叫维也纳华尔兹, 是一小节跳三步的, 但跳法与慢三略有不同

  同慢三一样,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想到,慢四的节奏是四拍一个小节,它的重音是一、三拍,或者就是第一拍。与慢三不一样的是,慢三的重音在第一拍,由于它是奇数拍,所以重音在左右脚轮换,而 慢四不一样,由于是偶数拍,重音始终在左。当然这是对男孩而言,女孩的重音就始终在 右脚了。

  慢四的跳法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等间隔地跳法,另一种是两慢两快的跳法,不论哪一种跳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慢四是一种慢节奏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同慢三不一样,慢四的起伏不明显,可以说是没有,而且四拍一个小节。对于旋转,显然要比慢三来得游刃有余。总的说来,慢四比慢三要容易跳得多。

  所以,舞会上的慢四的舞曲总比慢三多。当慢四的舞曲较慢时,我们可以采用等间隔的跳法,根据舞曲的节奏,四拍一小节,每一拍走一步。至于舞姿等等,都同慢三是一样的。走直步时,可以前两拍步伐稍大,后两拍作调整。要注意,对于男孩,重音始终在左脚(女孩在右脚)。当舞曲的节奏稍快时,可以采用两慢两快的跳法,即"慢--慢--快-快"。慢拍包含舞曲的两拍,快拍包含一拍。这样实际上一小节包含六拍。初学者可跳第一种慢四,简单易学,好跳。当然,第二种跳法节奏感强,花样多一些。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63][/align]

  伦巴起源于古巴,是一种一向为人们所喜欢的舞步,享有“拉丁舞之灵魂”的美誉。

  伦巴的音乐节拍是4/4拍,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伦巴的基本舞步是合着音乐节拍,由快、快、慢的动作所合成的。两个快步是横步,跟着是一个慢步,就完成一个步法。伦巴的每个舞步有两个动作,一个是迈步,另一个是重心的移动;一只脚踏在地上,重心保持在另一只脚,在跨步时逐渐改变重心。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362] [/align]


[/size][/td][/tr][/table] [/backcolor]

[/size][/td][/tr][/table] [/backcolor]






相关帖子

[url]http://www.paipai.fm/r5888876_u3331904/[/url]
舞种的,国标舞,街舞分类[/color]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1-09 01:5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1-09 0
已审
舞蹈如诗
很是美好
o(∩_∩)o
欧婧7812

ZxID:12707727


等级: 文学大师
故事已完结,而我终将会被你遗忘在岁月的流转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1-09 0
看着看着就觉得好复杂
宫廷舞蹈什么的都是来自民间
觉得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是太聪明了
那些宫廷化了的东西已经加上了“条条框框”
虽然很美,但还是失去它许许多多的魅力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慕小排

ZxID:3432989

等级: 文学大师
牵着小排出来遛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1-10 0
排版真好~长见识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