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attachment=11340990] [/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近年来,川岛芳子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历史。[/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说起川岛芳子,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她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她的中文名字叫金壁辉,父亲是清朝八大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而她的祖先则更有名气——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此,川岛芳子还有一个满族名字叫爱新觉罗·显玗。可是,历史上的川岛芳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细究她的人生,可谓造物弄人,值得玩味。 [/size][/color][/font]
[size=4][color=#0000ff][font=宋体]川岛芳子奉旨游说婉容[/b]
1931年11月11日,溥仪被日本人秘密地从天津接到东北后,川岛芳子的心也早已飞到了东北。然而,此刻令川岛芳子更为兴奋的事却是她刚刚接到的一个命令——去天津接溥仪的皇后婉容来东北。[/font][/color][/size]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临行前,按照川岛芳子“我想面见皇上”的请求,她在大连被溥仪接见。据研究者李刚介绍,溥仪当时只对川岛芳子讲了三句话,下达了一个命令。[/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当川岛芳子向溥仪行完三拜九叩大礼,高高在上的溥仪首先发话:“罢了,平身——起来吧!”溥仪接着说:“听说由你去天津替朕接婉容皇后,那很好。朕出走,只怕她精神受刺激,寻短见……”得到川岛芳子的肯定回答后,溥仪略带鼓励地说:“你很像你的父王……啊,他在世时于大清社稷一向是忠心耿耿。听大臣和日本顾问说,你也很有志气,这是我朝的幸运……哦,给你吧,拿着!”溥仪停下他那慢声细语、支离破碎的话语,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一封信,站在一旁的清朝遗老罗振玉赶紧用一个银托盘把信接住。[/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怀揣“圣旨”的川岛芳子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在那里,她从“花烟馆”雇来了一个吸毒的瘦弱男人,把他化装成有病的女人,请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年轻女人,临时充做跟班老妈子,径直来到婉容的住地。[/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据研究者何景方介绍,婉容开始不想来东北,第一是怕冷,第二是听说东北常有土匪出没。川岛芳子就反复地解释、劝说:皇上在大连旅顺,气候跟天津差不多;至于治安,有日本强大的武力保护,没有任何危险。婉容这才慢慢想通。但怎么个走法却成了关键问题,因为,自从溥仪出逃后,各国都在婉容的住地加强了警备。几番试探后,一口棺材抬进了婉容的住地,大家都以为川岛芳子的“女伴”突然死了。整个公馆沉浸在办“丧事”的气氛之中。七天后,出灵时,川岛芳子和婉容都身穿孝服、女扮男装混在送殡的队伍里。[/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川岛芳子成功地将婉容接出了天津,并一路护送婉容来到长春。[/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size][/color][/font]
[size=4][color=#0000ff][font=宋体]川岛芳子比溥仪还镇定[/b]
1932年3月9日是溥仪就职典礼的日子。这天黎明,抗日义勇军李杜、冯占海将军领导的吉林自卫军突袭“执政府”。熗炮声在“执政府”周围持续了两个小时。此时的溥仪已被熗炮声吓得惊慌失措,在房间里来回乱走。婉容则坐在地板上号啕大哭。当时,川岛芳子却很镇定,陪着溥仪和婉容,说着随口编出的谎话:“陛下,娘娘,不要惊慌,那是礼炮和市民的鞭炮声。”[/font][/color][/size]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大约8时30分左右,熗炮声才停下来,所有参加溥仪就职典礼的人脸上都还残留着惊悸的表情。[/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仪式结束,川岛芳子架着因惊吓而两腿无力的婉容回到寝宫后,便匆匆告退。[/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在“执政府”的院子内,川岛芳子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套近乎,当上了“满洲安国军”司令,向罪恶的深渊又迈出了一步。[/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方姥”的故事[/size][/color][/font][/b]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如今,在长春提起“方姥”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方姥”到底是不是川岛芳子,也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研究者李刚、何景方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按照他们的考证成果,“方姥”就是川岛芳子。此刻,我们无需确定“方姥”是不是川岛芳子,权当做长春的一段文史故事,讲给读者。[/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故事一:家里贴毛主席像、爱跳舞、爱化妆[/size][/color][/font][/b]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长春青年画家张钰是在姥爷段连祥行将离世时,获悉“方姥就是川岛芳子”这一消息的。对于“方姥”,张钰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她经常和“方姥”在一起,对于“方姥”的一言一行有着很深的印象。[/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张钰记事时正是“文革”时期。在她的记忆中,“方姥”家也贴了很多毛主席像,几乎每个房间都有。“‘方姥’收藏了很多毛主席像章,一枚一枚地都别在了绒布上,时常拿出来端详。”张钰也像别的孩子一样,让“方姥”将毛主席像章别在胸前,显出很开心的样子。
张钰还证实,新立城“方姥”家的院子里,在一棵大榆树下,有一块半米高的大石头,上面是平的,夏天可以坐在上面纳凉或休息。每天晚饭后,“方姥”就让小张钰站到石头上,两人围着大石头转圈跳交际舞。有时在屋里,“方姥”也让小张钰站在炕沿上,她架着小张钰的小胳膊,顺着炕沿来回走舞步。此时,“方姥”已经六十多岁了。[/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在张钰的眼中,比姥爷年长12岁的“方姥”比姥爷还显得年轻。这其中,“方姥”皮肤白、保养好、长得漂亮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也和“方姥”爱化妆,擅长美容是分不开的。“方姥”白天一般是不化妆的,每天晚饭后,“方姥”会独自一人照着镜子,描眉、涂口红、抹胭脂。[/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张钰觉得“方姥”有些怪。她高兴时手舞足蹈,特别冲动;不顺心时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拿屋里的东西和张钰出气。有时,又一个人坐在炕头久久地发呆,不说一句话。特别是夜里,张钰常常被“方姥”的哭泣声吵醒。[/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据张钰的母亲段续擎介绍,1966年,“方姥”的一位好友去世。一天晚上,内心十分悲痛的“方姥”和段续擎来到新立城水库钓鱼。在水库边上,“方姥”没心情钓鱼,而是爬到水库边的柳树上,两腿勾住树干,张开双臂,示意段续擎捡石子递给她,然后她将一块块石子抛向映在水中的月亮,以泄心中的不快。[/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故事二:晚年有很深的日本与蒙古情结[/size][/color][/font][/b]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在张钰看来,“方姥”有着很深的日本、蒙古情结。比如,“方姥”在火炕上睡“榻榻米”,对张钰说她“在日本留过学”,讲解“武士道”和日本茶道,介绍日本小说。让张钰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方姥”在去世前一个星期的一天,在四平临时租的房子里给张钰讲了一个名叫《抛弃老妪》的日本民间故事。[/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故事讲的是在古代的日本有一个老奶奶,儿子因无法养活她,就背上她,打算把她扔到深山里去。可就在儿子背着老奶奶前往深山的路上,老奶奶不停地折下路边的树枝丢在路上,儿子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老奶奶说:“我是怕你回家迷路。”儿子听了感动得留下眼泪,又把老奶奶背回了家。[/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方姥”讲完这个故事,张钰就忍不住问:“姥姥为什么要给我讲这样的故事?”“方姥”回答说:“人老了就没用了,我现在连针都纫不上了,就得等死啊!”当时张钰还以为“方姥”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方姥”就离开了人世。[/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此外,“方姥”还有蒙古情结。在整理“方姥”遗物时,段续擎发现了一本用纸包裹的书,是她小时候看过的《蒙古民间故事集》(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编)。这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书保管得如同新书一样。段续擎还可以背诵并默写蒙古诗歌《翁古特》,这都是“方姥”教她的。[/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2008年5月7日,长春市政协文史委主持召开了关于川岛芳子史料情况的听证会,来自天津、内蒙古、河北和吉林等地的文史专家及“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课题考证人、知情人、川岛芳子亲属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听证会使考证人李刚、何景方既受鼓舞,又倍感压力。外省市的很多专家提出了质疑,比如:一、川岛芳子当年是怎么脱逃死刑的?如何过得了山海关(当时国民党军队封锁盘查很严格)?能逃得到长春吗?二、段续擎说,她小时候得了重病,“方姥”曾分两次拿出一万元钱为她治病,那时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方姥”哪来那么多钱?三、没做DNA鉴定,照片是画像,怎么能认定“方姥”就是川岛芳子?[/size][/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ff][size=4]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李刚等人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如今随着《川岛芳子生死之谜新证》、《川岛芳子生死之谜揭秘》的出版,很多困扰在考证人心头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做DNA鉴定,让“‘方姥’到底是不是川岛芳子”这个历史谜团更加扑朔迷离。看来,李刚等人为此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size][/color][/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