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要知道的台湾故宫十大稀世珍宝~~~叹一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007 回复:28

[其他] 我们所要知道的台湾故宫十大稀世珍宝~~~叹一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
我们所要知道的台湾故宫十大稀世珍宝~~~叹一声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color=#ff0000]甲骨档案2万多片[/color],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color=#ff0000]瓷器2万多件[/color],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color=#ffcc00]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color];[color=#ff0000]铜器1万多件[/color],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color=#ff0000]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color],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color=#ff0000]玉器5万多件[/color],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color=#66cc00]“翠玉白菜”、“[/color]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color=#ff0000]书画真迹近1万件[/color],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color=#ffcc00]王羲之《快雪时晴帖》,[/color]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color=#ffcc00]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color]等;[color=#ff0000]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color][color=#ff0066]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color],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size=3][color=#669900]西周毛公鼎——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color][/size]
      毛公鼎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ttachment=11340113]

    [color=#669900]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attachment=11340114]

  铭文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鼎铭记述了周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段:

  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全文道先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王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但不拘泥于传统的册命体例,分五段,各段均为“王若曰”起,显然是出自当时(周成王时,公元前1115-1079年)史官之手。全铭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例如文章的第一段:

  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

  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毛公鼎於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周原出土,据贺世明考证是清道光年间(1851年),自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的,有古董商人闻名而来,以白银300两购得,但运鼎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董治官被逮下狱,以私藏国宝治罪。此鼎最後运到县府,被古董商人悄悄运走,张燕昌之子张石瓠曾巧见此鼎。

  後毛公鼎辗转落入西安古董商苏亿年之手。咸丰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又从苏亿年之手购得,并赏给苏亿年1000两,此鼎深藏於密室,鲜为人知。陈介祺病故後,1912年其後人卖出此鼎,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端方被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被革命军所杀。端方之後人因家道中落,将毛公鼎典押给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英国记者辛浦森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购买,端家嫌钱太少,不肯割爱。当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呼吁保护国宝,毛公鼎辗转至当时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得大收藏家、後来国学馆馆长叶恭绰手中,存入大陆银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带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里。由於叶恭绰是用假名买走得毛公鼎,让日本人无法查知它得下落。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毛公鼎几经易手,甚至差点被日本军方夺走,所幸叶公超拚死保护,是不承认知道宝鼎下落。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军。叶公超被释放後,于1941年夏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後来因生活困顿,将毛公鼎典押给银行,由钜贾陈永仁出资赎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乡。1946年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隔年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馆。

  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毛公鼎亦在其中。现在毛公鼎收藏於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color]


[size=3][color=#FF9900]西周散氏盘——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color][/size]


  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attachment=11340115]

  [color=#FF9900]西周晚期

  散氏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重:21312g铭文:19行357字

[attachment=11340116]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散氏盘流传有绪,根据张廷济的〔清仪阁题跋〕等数据,散氏盘在康熙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嘉庆十一年由鹾使额勒布以重价购得,十四年进贡内府。根据考证,十四年乃嘉庆皇帝五十寿辰,当时曾申命臣子不准进献珠玉等物,但书册字画等文物却是准许呈进的。由此可知,额勒布进贡散氏盘,是为嘉庆皇帝的生日贺礼。盘上的铭文共357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位於今日陕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戡定国界,国割地赔偿,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

  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

  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散氏盘铭文并器全形拓,整幅托裱本,珂罗版原大精印,尺寸145/81厘米。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散氏盘腹部饰夔纹,间以三浮雕兽首,高圈足上饰兽面纹。铭文的字与字间隐约可见阳文直线界栏,是典型西周晚期铭文的风格。[/color]


[size=3][color=#6699CC]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color][/size]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attachment=11340117]

[attachment=11340118]

        [color=#6699CC]《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attachment=11340119]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color]


[size=3][color=#FF00CC]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color][/size]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意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attachment=11340120]
[color=#FF00CC]
        黄庭坚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此外尚有诸名家及清乾隆皇帝题跋。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先在民间辗转收藏,后被清廷收入内府。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运多舛。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为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attachment=11340121]
书法释文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color]


[size=3][color=#6699CC]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color][/size]
        卷,绢本,设色画。纵: 25.9 公分,横:376.5 公分。

  《江行初雪图》是一幅山水人物并重的作品,展开画幅,首先卷首呈现一行南唐後主李煜苍古的题字:「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干状。」由这十一个字标明了这幅的画题与作者。

[attachment=11340122]

  [color=#6699CC]赵干,江苏江宁人,从小生长在江南,故所画山水多作江南景物,尤其长於布景,「江行初雪」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林雪堤,人驴面目各具苦寒难行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後人皴山,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後人异趣。

  全卷描绘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画面上天色清寒, 树木笼雾, 江岸小桥, 一片初白, 寒风萧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捕鱼, 而岸上骑驴者却畏缩不前, 人物神情描绘逼真生动, 渔人和旅人恰成绝妙对比。另外, 画中树石笔法老硬, 水纹用笔尖劲流利, 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 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此画一片天赖,意境高雅幽远。

  由幅上所钤印章,可知此卷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内府及私人收藏,是件流传有绪的精品。[/color]


[color=#FF9900][size=3]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size][/color]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
[attachment=11340123]   

  [color=#FF9900]“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钊衔犊怼盎剑孕辞芈ぞ沃啤4笸祭绞票迫耍婀沤窬室病薄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0-30 19:3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天若舞

    派派币 +15

    基础分+良好文章

1264の不二

ZxID:6614926


等级: 派派版主
坠入960331の星河     09520周年&19529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30 0
以前貌似看国宝档案还是啥来着的节目里``
知道台湾故宫3件宝物:翠玉白菜,肉石还有一个忘了``
好喜欢汝窑这样的色泽,看着就让人觉着舒服``
给人的感觉很优雅,但却让人记忆犹新``


1264の不二

ZxID:6614926


等级: 派派版主
坠入960331の星河     09520周年&19529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30 0
翠玉白菜``真想去台湾故宫亲眼看看``
到底多么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
能这样没有失误的雕刻出来``太强悍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zenwo

ZxID:44532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02 0
经典的传世珍宝!
冷瑟

ZxID:5153461

等级: 热心会员
【你的孤独】 是因为你既希望有人关心,又不想被谁过分打扰。我是色色。猪头色。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02 0
很喜欢看这样题材的书呢  谢谢小E的分享~以前的我们愚昧  竟让那么多国宝流失在外  现在又讨不回来  是多么的可气可叹啊
~恋上轻霞染上忧~
佛光一缕 暗香一炷 浮云过处 痴情如故
“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定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经常有人说,会吵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感情好。可是,吵架始终是两个自我的冲突。毕竟,人不是只要说出真心话,就可以互相了解的。
淙淙流水

ZxID:6949989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02 0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稀世珍宝啊
kit0702

ZxID:7009094


等级: 职业撰稿
長空秋水踏歌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02 0
台湾算海外吗

淺 笑 踏 歌 來  ,  轉 身 甩 門 去 。
春雨入江南

ZxID:905927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2-28 0
文化的传承才是更重要的
yiweijia

ZxID:750187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3-03 0
不错不错啊 1xiexielouzhufenxianga  !谢谢楼主分享啊 !
蓝淼纱

ZxID:10319812


等级: 小有名气
配偶: 紫槃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3-03 0
宝贝啊.
生死边缘独徘徊

ZxID:10038372


等级: 小有名气
玫瑰啊玫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8-05 0
我老班说的:”台湾故宫的藏品都是绝对的珍品,是国名党抗战时保护运走的~~~~~~~~~”
linzhongzhou

ZxID:11755815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8-06 0
博学而多才,赏古而通今,佩服佩服!
艾璇

ZxID:12457785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8-08 0
饿
好像还有一块肉形石啊
和那白菜毛公鼎三个简称酸菜白肉锅!!!!
碧腰

ZxID:14018277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2-27 0
台湾有钱啊
lockbright

ZxID:1095243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2-27 0
毛公鼎居然在台湾啊,翠玉白菜看国宝档案的时候也有看过
快乐de妮子

ZxID:9463627


等级: 明星作家
..6月29日考会计...努力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2-28 0
hen喜欢清朝翠玉白菜
我决定沉默Le;努力考会计.....祝福我吧!
marrisa6000

ZxID:8201567

等级: 热心会员
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台湾故宫的藏品都是绝对的珍品

感觉北京故宫的都是清朝的、

前段时间看新闻, 《富春山居图》和《盛山图》在台湾合展, 估计过几年就能在国内合展了吧,

可能还是要等好几年吧
韩晴天

ZxID:14418490


等级: 明星作家
吼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谢谢LZ,很用心很用心地收集了这些
很感动Ing。
mwxv146

ZxID:15698233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08-11 0
哈哈,看到翠玉白菜了!
好懷念吶,記得當初還有在白菜上看到一隻螽斯。((笑
粒粒香浓

ZxID:1394341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8-12 0
比放在故宫里安全多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