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神秘的十大湖泊(图)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396 回复:7

[其他] 地球最神秘的十大湖泊(图)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
地球最神秘的十大湖泊(图)
                地球上的湖泊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堪称奇迹,绝对是大自然这个最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以下是地球上十个最值得的一看的湖泊,上榜湖泊包括大名鼎鼎的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及神秘莫测的苏格兰尼斯湖在内。

[attachment=11340050]

  位于西太平洋,关岛以南700英里处,属加罗林群岛,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由200多个火山型岛屿和珊瑚岛组成,分布在南北长640公里的海面上,其中只有8个岛有常住居民。属热带气候。

  人口17225人(1995年)。多属密克罗尼西亚人种。通用英语。信奉基督教。

    帕劳(Palau)是个很奇特的地方,水面总是波澜不兴,但它却是形成台风的地方。国内电视台发布台风预报时,总有这么一句话“目前,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的某某台风正在向西移动,预计将于某时在某地登陆……”,这个“菲律宾以东洋面”指的就是包括帕劳在内的地区。

    帕劳不仅以海底景观闻名于世,属于海洋学家公认的世界七大海底奇观之首,海面景观也同样令人赞叹。

    它的海水共有7种不同的颜色,让每一个见过它的游客都赞叹不已。究其原因,是由于帕劳的海水清澈无污染而其海底景观造型奇特,一会儿是黑黑的礁石,一会儿是斑斓的软硬珊瑚,抑或是细细沙砾,还有远古时代沉积的火山灰,这一切都被清澄的海水毫无保留地映上了海面,于是就有了这养眼的色彩。据说,世界上很多广告公司都选择到这里来拍广告片。     
 
  水母湖是帕劳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在数万年前,水母湖曾是海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周围的海床升高,逐渐将它与外海隔绝,形成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内陆咸水湖。其不普通在于,湖中大多数海洋生物都随着养分的消耗而消亡,只剩下了一种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生存的海洋生物——水母。由于天敌们的消失,这些水母“遗失”了祖先用以防卫自身的武器——身体内的毒素。这样,帕劳水母湖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毒水母。   

    无毒水母为食草性,主要是靠海藻分泌的营养素维生,因此水母散发着淡淡的橘色光茫,湖中亦有大群的银面鱼及透明的月亮水母,全都是温和无毒的。

    在这里,游客不必像在别处大海中看到水母时要转身逃跑,以免被蜇伤,反而可以抱着它们照相、嬉戏。

    潜入水中,游到湖中心,数千只水母出现了!大的我们用双手都无法将其合拢,小的几乎就像个水中升腾的气泡,一鼓一鼓地撑着它们橙红色的大头“降落伞”,不知不觉地飘过来。一些胆大的人伸出手,轻轻拢住它光滑、柔软的头,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几近透明的小生灵;一些胆小的人也伸出了手,没办法,你不出手挡一下,憨憨的它们就没头没脑地向你的脑袋撞过来了。在阳光照射之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水底,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水母,还在不停地向上升腾,那阵势好像战争中大规模空投伞兵,只不过,这里的伞兵是从下往上跑的。

    水母湖是在1982年被发现,1985年正式开放观光,水母湖是帕劳的特殊景观,它拥有全世界罕见的无毒水母,湖中数种水母聚生,均是现今世界上少见的无毒水母。水母在接近中午的时候会浮到水面上进行光合作用,只见得水面密密麻麻的水母,一闪一闪地泛着金光,耀眼又壮观。

    水母湖距离帕劳首府Koror约30分钟的形船时间,要道水母湖欣赏优游自在的水母,必须先攀爬过一个珊瑚礁的小山头,路况恶劣,最好穿著胶鞋、准备手套,攀着两旁的绳索前进。山路两旁常看到绑着黄布条的树,代表该树有毒,科罗州现在已经建造了一个水上码头,让所有想进水母湖一览风光的游客可以安全的进入。

  根据帕劳的古老传说,帕劳群岛是由一个贪吃爱睡的小男孩——尤伯(Uab)的身体形成的。传说尤伯食量惊人、脾气暴躁,村人每天要供应他食物,但随着尤伯的需索无度,村民不得已决定要将之杀死,于是趁他熟睡时将之捆绑起来,并在四周点火,梦中惊醒的尤伯用力挣扎,最后身体碎裂,于是形成了今日的帕劳群岛。

  绝大多数人是在观看《幸存者:帕劳群岛》或者《幸存者:密克罗尼西亚》之后才第一次了解到水母湖的存在的。节目中,参赛选手要在一个满是无刺水母的偏僻湖泊进行游泳比赛,胜出者将获得一定奖励。水母湖位于帕劳群岛其中一座岩岛埃尔·马尔克,是在大约1.2万年前形成的,当时地壳隆起致使这座岛屿高出海平面,海水则被其中部下陷处捕获。

  水母湖内生活着数百万只水母,它们是藻类的宿主,通过与藻类形成的共生关系生存。在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水母湖温度升高,致使水母居民大面积死亡,但这些生命力顽强的动物经常能够实现数量大反弹。

[attachment=11340051]

  莫诺湖位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东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交界处附近,无论以何种评判标准,它都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异的湖泊之一。莫诺湖被称之为超盐度咸水湖,数千年来,这个湖泊一直没有孕育任何河流并且始终处于蒸发状态,致使盐分和矿物质含量提升到极高水平。即便如此,很多顽强的生命仍继续在莫诺湖内生存。湖内盐水虾数量多达6万亿只,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使莫诺湖成为一个无法在其它地区发现的独特的小生境。


  莫诺湖位于一片毫无生气,寸草不生的可怕的沙漠之中,海拔八千英尺,四周的大山高出湖面二千英尺,山峰终年云缠雾裹。这个庄严、沉静、帆影杳无的大海——这个地球上最凄凉角落里的最凄凉居民——没有沾到多少周围景色的光。它是一大片灰蒙蒙的水,茫茫荡荡,方圆一百英里,中央的两个小岛,只不过是隆起的地壳和火山的熔岩,例如象积雪一样是一堆堆灰色的浮石和火山灰,还有死火山的弯弯曲曲的岩浆斜坡,湖水已经封住并且漫入那巨大的死火山口。——马克·吐温《苦行记》第三十八章如此描述莫诺湖。


  莫诺湖最出名的景是南岸的Tufa-石灰岩塔——南泉华(South Tufa),听说夕阳西下时,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据说傻瓜相机也可以随随便便拍出佳作来。Tufa本质上是一般的石灰岩,不寻常的是它生成的方式,典型的情况是:富含钙质的地下涌泉碰到富含碳酸盐的湖水,一种化学反应就会产生,生成了碳酸钙,也就是所谓的石灰岩。碳酸钙沉淀在涌泉口的四周,经过数十年到数百年,便慢慢长成Tufa。Tufa必须完全在水下形成,有些甚至可以长到超过30英尺。之所以今天在莫诺湖四周能看到那么多的Tufa,是由于1941年河水改道造成湖水戏剧性地下降所致。


  冬季(12-3月)是莫诺湖特别漂亮值得探访的一段时间,没有拥挤的人群,十分宁静平和,雪花在泉华塔(Tufa Tower)上闪烁,成为摄影家的天堂。夏季(6-8月)是全年中最繁忙的一段时间,不仅因为莫诺湖是知名的旅游胜地,而且也吸引许多人来此赏鸟。莫诺湖到太平洋的直线距离是一百英里——其间有一两座山脉,尽管如此,每年却有成千上万的海鸥飞到这里来下蛋、孵雏,莫诺盆地(Mono Basin)是超过300种、数百万只鸟的家园。秋季(9-11月)人潮开始下降,树叶凋零,不过是赏湖的极好时间。


  莫诺湖是北美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有76万年的历史。有5条来自雪山的河流流入湖泊,但是没有出口流出,河水在湖泊中积蓄,慢慢地蒸发掉,而水中的盐分却留了下来。因此这种河水只进不出的湖泊就像一个小海洋,必然会是咸水湖。莫诺湖湖水的盐浓度极高,几乎是海水的3倍。莫诺湖湖水碱性也很强,pH值高达10,而海水的pH值只有8。


  莫诺湖的湖水有一部分来自地下。地下泉水富含钙,河水富含碳酸,二者混合,就形成了碳酸钙,在湖底泉眼处慢慢地沉淀、结晶,形成了石灰华。1941年,500多公里外的洛杉矶从流入莫诺湖的河流分流取水,供市民饮用,这导致莫诺湖的水位逐渐下降了10多米,奇形怪状的石灰华露出了水面,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这里同时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有几十种上百万只水鸟在这里栖息。但是没有鱼能够在碱性和盐度如此高的水中生存。水鸟的食物是卤虫和水蝇,它们都是莫诺湖的特有物种。卤虫和水蝇又以水藻为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莫诺湖被马克·吐温称之为“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但与此同时,它也凭借一座座慑人眼球的石灰华塔为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员提供灵感。最后一幅图片完美地呈现了莫诺湖周围近乎超现实主义的环境。看着眼前出现的石灰华塔、蔚蓝色的高海拔天空以及泛起涟漪的湖面,来此游玩的人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attachment=11340052]
              位于哥斯达黎加中东部,为中科迪勒拉山最高峰,海拔3,432公尺(11,260呎)。旅游者喜登此山,因在其火山锥上可望见哥斯达黎加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两面海岸。从卡塔戈市(Cartago)有公路通达火山口。该火山1963∼1965年的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堵塞了附近一条小河,淹没了卡塔戈市,并给咖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喷发也毁坏了牧场及一度带来高酸性雨水。


  海拔11260英尺(约合3432米)的伊拉苏山共有5个主火山口,其中一个被湖水填满,形成了著名的火口湖迭戈-德拉哈亚。这个火口湖因其不断变化的颜色而著称于世,亮绿色、灰色、粉红色和红色都是它的主打颜色,其中以亮绿色较为常见。火口湖湖水所呈现的颜色取决于伊拉苏山内部,也就是湖底下方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类型。


  伊拉苏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963年至1965年,非常巧合的是,此次喷发是在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对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时上演的。伊拉苏山也许希望以其特有的方式欢迎这位美国领导人的到来。伊拉苏山是一座非常活跃的火山,自1723年历史学家第一次记录一场大爆发以来,这座火山已经喷发了23次。

[attachment=11340053]

  尼奥斯湖和莫努恩湖坐落在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的喀麦隆西部,栖息在葱绿的山峦叠嶂和悬崖峭壁之间,美得惊世骇俗。但是千万不要被这幅优美的山水所迷惑,这两个美丽的湖中其实蕴含着大量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上世纪80年代曾使上千人毙命。喀麦隆政府计划争取在2010年完成“杀人湖”尼奥斯湖的治理及移民安居计划。

  神秘惨祸

  1984年8月15日,位于喀麦隆西部省的莫努恩湖突然喷发毒气,附近的37名居民因之丧生。更大的灾难发生在两年后。

  1986年8月21日夜,位于该国西北省的尼奥斯湖发生类似的奇怪现象,伴随着闷雷般的响声,湖面掀起近百米的巨大水浪,一股神秘毒气迅速向四周扩散,波及到数公里以外,夺去了湖周围1800名村民的生命。

  当第一批救援人员来到尼奥斯湖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出奇的寂静,而眼前的一幕令人不寒而栗:方圆数公里范围内,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被一种突然且闻所未闻的力量扫荡。一位目击者回忆说:“当时我正往下面走,我要去尼欧斯湖。可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人了——他们全都死了!”另一人说:“我去了保健中心,可病房里哪还有活人?!”还有人说:“我只能站在死人堆中,因为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是死人,还有牛、狗……全是死的!我简直惊呆了,我数了一下,我们家56人中就死了53个!”

  最诡异的是,有不少村庄里的人畜被斩尽杀绝,却不见任何惊慌的迹象。人们要么是在睡梦中死去,要么是在做饭时倒地。很显然,这些受害的人畜都是因窒息而丢命的!

  祸首显形

  湖底二氧化碳杀人无形

  灾难发生后,喀麦隆政府和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组织科学家调查“杀人湖”的秘密。密歇根州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乔治-柯灵说:“这是科学家们调查过的最令人迷惑的灾难之一。湖水没有泛滥就夺取了上千人的性命。”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团经过几番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杀人湖”的神秘面纱:这两个湖为火山湖,在湖底部的巨大压力下,岩浆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缓慢向湖底渗进,并逐渐溶解于湖水中,密度不断增大;湖表层的冷水就像一个大盖子一样平静地盖在上面,使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难以散发。

  如遇地震或地层变化,湖表层的“盖子”发生震荡,失去平衡,毒气就可能发生剧烈的喷发。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密度较大,喷发后二氧化碳云团会沿着山势下沉,包围附近的村庄,因为这些毒气无色无味不宜觉察,村民和牲畜往往意识不到危险的临近,等二氧化碳等气体沉积到一定密度,人和牲畜就会因窒息而亡。

  难以预防

  “杀人湖”可能随时发威

  上世纪80年代的灾难发生后,喀麦隆曾组织科学家研究治理“毒湖”的对策。经过科学论证,科学家建议采取“疏导法”释放湖底的有害气体,以达到“排气防喷”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分别在尼奥斯湖和莫努恩湖设立5个和3个虹吸装置,日夜不停地抽取湖底的各种毒气,防止“杀人湖”因积累超量气体引起再次喷发,危及居民的生命。同时,在湖边安装预警系统,日夜监视怪湖的含气情况。如果含气量超过警戒线,有突然喷发趋势,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声,附近居民可立即撤离。

  目前,尼奥斯湖已安装了一个虹吸装置,只见一个50多米高的白色“水柱”从湖面升腾而起,时高时低,喷发的时速约为100公里。其实,这个“水柱”实为“水气合一”,且“气”多于水,其中90%是有害气体,10%为湖水。

  但是,由于“排气防喷”整套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维护“虹吸装置”正常运转也需要大笔费用,工程并没有按计划完成。一个虹吸装置远远达不到排毒要求,尼奥斯湖每天积聚的各种毒气高达100万立方英尺,而其中仅有1/3被排放,更不要说以前湖中积聚下来的大量毒气。

  治理专家建议再为每个湖分别安装4个导出管,那样“到2010年,五个导出管就足以让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安全的水平。”

  斩断魔手

  “杀人湖”争取2010年治妥

  喀麦隆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2008年3月在雅温得签署文件,争取在2010年完成喀西北省“杀人湖”尼奥斯湖的治理及移民安居计划。

  据喀麦隆《论坛报》报道,这一计划总预算为240亿非洲法郎(1美元约合429非洲法郎),是喀麦隆建国以来预算最充足的一项计划,包括湖底毒气排放和定期检测、移民安置、湖区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改造等多个方面。这一计划已于2007年9月启动,当时到位资金为80亿非洲法郎。


  摄影师经常以某一重要事件发生前后拍摄的照片展示拍摄对象经历的巨大变化,但这种手法显然不适于展现喀麦隆的尼欧斯湖。尼欧斯湖最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其令人作呕的黄绿色湖水,这是有关1986年二氧化碳大喷发的一个看得见的证据,当时有超过1700人在这场灾难中窒息身亡。

  科学家认为,水下岩滑打破了保持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的微妙压力平衡。一旦形成气泡并升出水面,压力便趋于减弱,就像晃动一瓶苏打水开启瓶盖一样。令人们感到担忧的问题是,这场发生于1986年8月21日的灾难是否会再次上演?通过将一些虹吸管垂直插入湖内进行排气这种方式,这种惨剧可能不会再次发生。形象地说,插管这种方式与使用苏打水吸管类似。

  在减少尼欧斯湖二氧化碳水平方面,国际项目Nyos Organ已经取得成功。除了这个湖泊外,人们也对附近的莫瑙恩湖采取了同样举措。1984年,莫瑙恩湖爆发类似灾难,共造成30多人死亡。


[attachment=11340054]

        贝加尔湖——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
  Lake Baikal|BaikalSea|Baykal
  俄语拉丁字母转写作Baykalskoye Ozero或Ozero Baykal,亦作Ozero Bajkal。
  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湖泊家族的女王,所含淡水总量超过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此外,它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湖泊,拥有大约2500万年历史。更令人心生向往的是,贝加尔湖内以及周围生活着2500种并未在其它任何地区发现的奇特动物,其中包括贝加尔湖淡水海豹。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 位于布里亚特(Buryatiya)共和国和伊尔库次克(Irkutsk)州境内。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

      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m),为世界第二。其总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贝加尔湖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着。湖面海拔456米。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湖上风景秀美、景观奇特,湖内物种丰富,是一座集丰富自然资源于一身的宝库。湖中的动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的都多,其中1083种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有品种。最令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其中有很多西伯利亚其它淡水湖已绝迹的物种。该湖还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贝加尔湖就其面积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据考其历史已有2500万年)。


  气候比周围地区温和得多。1~2月平均气温-19℃(-2°F),8月平均11℃(52°F)。湖面1月结冰,5月解冻。表面水温在8月约为13℃(55°F),在湖水浅处达20℃(68°F)。浪可高达4.6公尺(15呎)。湖水清冽,水深40公尺(130呎)处犹清晰可见,矿质和盐分含量很少。

  湖畔有采矿(云母和大理石)、纤维加工、造纸、造船、捕鱼和木材等工业。有许多矿泉,游客常到戈里亚钦斯克(Goryachinsk)和哈库西(Khakusy)等地,因该地矿泉水有医疗性能。

      1966年在贝加尔湖南岸修建一座纸浆造纸厂,因其废水污染湖水环境,引起苏联科学家和作家的强烈抗议。1971年苏联政府通过并实施一项保护湖水不受污染的法令。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湖沼研究所和贝加尔疗养院位於利斯特维扬卡(Listvyanka)镇,伊尔库次克州立大学流体生物研究站在大科蒂(Bolshiye Koty)。 贝加尔湖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它如画的风景为发展从生态旅游到极致旅游提供了独特的可能性。贝加尔湖沿岸分布着130个旅游基地和休养基地,客容量可达到12000人。


  全球气候变暖也是贝加尔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气候变暖,贝加尔湖的环境受到威胁,由此引发的变化对将这里视为唯一家园的动植物来说将是一场噩梦。在贝加尔湖内奥尔洪岛突出的一个岩层彰显出这个湖泊一种崎岖的美,同时也暴露出这个巨大的湖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据统计,贝加尔湖所含淡水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0%。



[attachment=11340055]


    尼斯湖(Loch Ness)  亦译内斯湖。

  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面积并不大,却深。平均深度达200米,最深处有300米。该湖终年不冻,两岸陡峭,树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与北海相通。位于横贯苏格兰高地的大峡谷断层北端,是英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海拔52英尺,24英里长,一英里宽,对外唯一的联络水道是尼斯河。

    尼斯湖的湖水水温非常低,很不适合游泳,湖水充满了泥煤,使得能见度只有几英尺而已,而且水深很深,在1960年代,咸信有754英尺的深度。而在1969年的一次水底探测行动,宣称到达水深820英尺处,并且以声纳测得的最深深度是975英尺。

  位于苏格兰高地议会区。为英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深约240公尺(788呎),长约36公里(23哩)。位于贯穿苏格兰高原的大峡谷内。为苏格兰水道网的一部分,特尔福德(Thomas Telford)将其与喀里多尼亚运河(Caledonian Canal,1822年通航)相连接。尼斯湖的水域超过1,800平方公里(700平方哩),由奥伊赫(Oich)河和安瑞科(Enrick)河及数个其他河流汇集而成。尼斯河为其出路,注入马里湾(Moray Firth)。


      常见的湖水表面的波动是因温差而引起。造成水位大幅起落的一个原因是缺乏水中植物,另一个原因是湖底深处靠海岸线很近。深湖动物也极少。尼斯湖像苏格兰高原和斯堪的那维亚的一些深湖一样,传说有水怪出现。尤其是尼斯湖岸公路通车以来,更多所谓尼斯湖怪物的目击报导出现。至於水怪存在的可能性——或许是一只早已绝种的蛇颈龙孤独地度其残生——会继续吸引许多人的好奇和兴趣。


  在夏季,距离水面30米内的水温可达摄氏度12度,但是30米以下的水温却仍然保持在摄氏5.5度。所以一般的鱼类和水生动物都是生存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直到1980年代,大家都相信在湖底并没有任何生物存在。但是在1981年的尼斯湖计划却在水深超过700英尺的地方,发现了北极嘉鱼(Charr) 的踪影,因此是否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生物生存在此。

  作为苏格兰深度排名第二的湖泊,尼斯湖所含淡水超过英格兰及威尔士所有湖泊的总和。尼斯湖的深度达到754英尺(约合230米),由于周围土壤中的泥炭,这个湖泊一直处于阴暗之中,进而孕育了尼斯湖水怪的传说。一些人表示,偶尔飘浮在湖面的一截原木被人们误认为一条史前蛇颈龙,也就是所谓的水怪。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仍没有一个确切结论。


  关于水怪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们对此并不想念,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直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到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也是恐龙的远亲。它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嘴里长着利齿,以鱼类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颈龙的话,那它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这一发现也将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尼斯湖景观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进入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应用一些利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显示有一个两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寻得了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的情况。


  1975年6月,该院再派考察队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两幅特别令人感兴趣:一幅显示有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还可以显示该物体的两个粗短的鳍状肢。从照片上估计,该生物长6.5米,其中头额长2.7米,确实像一只蛇颈龙。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头部,经过电脑放大,可以看到水怪头上短短的触角和张大的嘴。诮用结论是“尼斯湖中确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1972年和1975年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使人感到揭开水怪之谜或者说捕获活的蛇颈龙已迫在眉睫了。此后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


  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人们至今还不能捕获水怪呢?
  这要从尼斯湖特殊的地质构造谈起。原来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这使湖水非常混浊,水中能见底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复杂,到处是曲折如迷宫般的深谷沟壑。即使是体形巨大的水生动物也很容易静静其间,避过电子仪器的侦察。湖中鱼类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觅食,而该湖又与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获水怪,谈何容易。


  但只要没有真正找到水怪,这个谜就没有揭开。真到现在,人们对于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谁也不能妄下结论。对此,英国作家齐斯特说道:“许多嫌疑犯的犯罪证据,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证据还少,也就绞死了。”这倒不失为古今对水怪之谜的一个幽默而又巧妙的评价。


  欺骗了世人的“尼斯湖怪”
  但是起了如此关键作用的一张照片原来是伪造的!
  1994年3月14日加拿大出版的环球邮报,头版刊登了一条路透社从伦敦发来的消息(左图),参与伪造这张照片的克里斯蒂安·斯堡林(Christian Spuring)在头年11月临终前,道出了真情并为此而忏悔。原来这张照片中的怪物形象,是他用玩具潜艇加上用软木制成的酷似海蛇的头和长脖子装配起来,再放到湖中去拍照产生的效果,策划者是《每日邮报》派来寻访水怪的记者马尔马杜克·韦特雷尔(Marmaduke Wetherell),也就是他的继父,共有五人参与此事,其他四人此时都已去世,他把伪造的经过告诉了两位参与尼斯湖计划的科学研究人员。


  也亏得斯堡林临终前的忏悔,否则这赝品还不知道要欺骗世人多久。本来按照科学的要求来检查,这张照片是不足为凭的。但是,人们往往更信那些没有证据的奇谈怪论,所以尽管早有报道这张照片是伪造的,但尼斯湖还是有人要继续去碰运气。而从当前媒体的报道来看,提到这照片是伪造的很少。


  其实从今天尼斯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规律来看,不可能还有蛇颈龙在这里生存了。
  所谓水怪,其实不怪,只是那么多人还在相信,倒是值得我们三思。



[attachment=11340056]
[attachment=11340057]

    死海位于约旦-死海地沟(560公里〔350里〕长)的最低部,是东非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这是一块下沉的地壳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从该湖看沿摩押高原边缘的东部断层崖比代表坡度较小的犹太隆皱特征的西部断层崖更为清晰。


  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


  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 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


  由于死海位於有争议的约旦-巴勒斯坦边界,因而一直未能大规模用来通航。湖岸荒芜,长期居民点很少。只有塞多姆的工厂和卡利亚的几家旅店和矿泉疗养地,西部的恩盖迪('En Gedi)地区还有一个基布兹(以色列农业社区)。湖岸偶而可见小片耕地。


  据传,《创世记》中所记载上帝毁灭的罪恶之城所多玛城与蛾摩拉城都沉没于死海南部水底,“难怪水域南浅北深”。


  死海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15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由地壳断裂而成,是断层湖。


  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死海长80公里(50哩),宽18公里(11哩),表面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394平方哩),最深处400公尺(1,300呎)。湖东的利桑(AL-Lisan)半岛将该湖画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较大,包括该湖总表面面积的3/4左右,深400公尺;南面的小而浅(平均不到3公尺〔10呎〕)。在圣经时代和西元8世纪以前,仅在北面湖盆周围有人居住,当时湖面比20世纪末的水平约低35公尺(115呎)。1896年湖面升至最高水平(低于海平面389公尺〔1,275呎〕)。1935年後,湖面再度下降。



    虽然名称源于古代传说,死海的一些非常奇特的特征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与蒙诺湖和其他超盐湖泊一 样,死海也只有一个主要入口——约旦河,同时只有少量降雨,无任何出口,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死海的海拔还特别低:只有1385英尺(约合422 米),死海的海岸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干燥地区。

  死海还能变得多低?亲自踏上死海的土地,你会发现它最深点在水面以下1240英尺(约合378米)处。死海的湖水含盐量是海水的8倍,虽然海水中97%的“盐”是氯化钠,但死海中只有30.4%的盐是氯化钠,剩余的则由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和各类溴化物构成。由于湖水的平均含盐度达到33.7%,死海的密度极不寻常,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浮力,游客可以浮在湖面沉不下去。

[attachment=11340058]

  多巴湖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马达高原,是世界上最宁静的地方之一,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驰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的旅游胜地。多巴湖由断层形成,湖面呈长菱形,长 87 公里,最宽处约 26 公里,湖面海拔906米,面积 1300 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可达 529 米。

    多巴湖原是古代火山口遗址,因年久积水而成湖,湖边断层崖壁高达 600 米,崖壁下面是狭窄的平原。湖中央有一个长约 7 公里,宽约 2.5 公里的小岛,名叫沙摩西岛,这个小岛约占全湖面积的三分之一。有狭长的人工堤连接湖的西岸。湖边断层崖高达600米。

      岛上山峦起伏,仅四周沿湖处较为平坦。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是一处绝妙的自然景观。岛上有亚齐王朝西达布塔尔的陵墓,大约建造于 250 年前,用石块建成,高离地面,尸体直接放在石块之中。陵墓前有一棵粗大的“圣树”,树附近地面上有很多隆起的树根,树根上放置着木板,游人可以坐在这里听取介绍陵墓的历史及典故。陵墓的前面有西达布塔尔的石头像,后面是一位公主的头像。陵墓附近还有一些石像,是古代巴塔克人许愿求神的地方。


  在沙摩西岛上建有巴塔克人的传统长屋,屋顶高大,两头翘起,形似牛角,这里的居民都相信水牛角可以避邪。岛上的安巴里塔村内有石桌、石椅和石刑具,原是巴塔克王和官员开会和审案的场所,犯罪的人在此受刑受诛。岛上的锡马尼多村内有一个露天展览馆,收藏着西达乌鲁克王国时期的古物,还有国王的住宅“鲁马博洛”,房屋柱子上挂着的 10 个水牛角,表示有0 代国王曾经在此居住和生活过。在多巴湖的西北端有一个较为著名的瀑布,名为西比索比瀑布,落差 300多米。瀑布的水从石洞里流出,注入湖中。这里湖光山色,银瀑飞涌,甚为壮观。

      多巴湖周围环绕着许多火山,海拔在 2000 米以上的有西巴亚活火山和森纳布活火山,山口时有轻烟喷出,白云缭绕,景色迷人。山坡松林茂密。著名的避暑胜地马达山,海拔 1400 米,山峰峻峭,树木葱茏。附近的佩玛丹·普尔巴村内,有建于 200 多年前的西马伦甘王的宫殿长屋,整座建筑以树木和绳索造成,不用铁钉,进门处中央的木架上放着 12 对牛角,每对牛角代表一个王朝。宫中有一间小屋为王的寝室,其余的大房屋,中间是走道,两旁高起约 2 尺,是嫔妃们的住处,每个妃子有一块小地方,并有锅灶,是她进餐的处所。

        多巴湖西北的东迎渔村,幽静美丽,人称“世外桃源”,村与湖湾相对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公园,背山面水,崖影波光,清绝诱人。环湖有公路联系高原各城镇,通往东、西海岸的棉兰和实武牙。湖滨西北头有东迎渔村。因多巴湖所在的马达高原平均高度是 1000 米,湖面海拔 906 米,所以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加上这里湖水如镜、奇峰环抱的景色以及不断兴建的各种旅游设施,多巴湖成为印尼这个终年夏日炎炎的热带国家所罕见的避暑旅游胜地。

它形成于距今大约7.3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这也是过去2500万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喷发。由此,多巴湖也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深的火山湖之一。在这次火山喷发之后,印度次大陆上面覆盖平均7英寸(约合18厘米)的火山灰,而整个地球也进入“火山冬天”,这种状况大概持续了6年之久。多巴超级火山的喷发还给人类以重创。据估计,智人在地球上只剩下数万,为了躲避这次灾难造成的影响,原来生活在苏门答腊东部的部落被迫向澳大利亚迁移。

[attachment=11340059]
[attachment=11340060]

   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旧译"阿拉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面积5万余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水深64米。海拔53公尺(175呎),南北最长435公里(270哩),东西290公里(180哩),面积68,000平方公里(26,300平方哩),平均深度16公尺(53呎),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公尺(226呎)。有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

    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许多小湖湾和沿岸岛屿,南岸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为陡岸。湖盆地区属极端大陆性气候。历史上受周期性干旱气候影响,湖水位变比较大。20世纪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积6.45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

    此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下降和湖水盐度增高,鱼产量减少,多种鱼类灭绝,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植物受到破坏。湖内可通航,通航期7个月。

  咸海是在上新世(700万∼250万年前)末期形成,当时地壳下沉,地面水汇潴。从更新世(250万∼1万年前)以後,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咸海,使水位保持经常不变。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下降和湖水盐度增高,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
  

  咸海的气候属沙漠大陆型。平均气温︰1∼2月,北部为-12℃(10.4℉),南部为-6℃(21℉);7月,北部为23.3℃(73.9℉),南部为26.1℃(79℉)。全年降雨量100公釐(4吋)。7月水温是23∼25℃(73∼77℉);11∼12月水温-0.7℃(30.8℉),海面冰冻。海水的蒸发量与流入量大致相同,但从长时间来看,水平面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海水含盐量8∼15。东北的阿拉尔斯克(Aralsk)和南方的穆伊纳克(Muynak)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因为流入的水量(径流量)小于湖水的蒸发量,咸海的含盐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咸海全盛的时候,曾经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万平方千米。在全盛时代,咸海曾经有发达的渔业,沿岸的从业者超过4万人,捕捞量占前苏联总捕鱼量的1/6。咸海的英文名字“Aral Sea”可以大致翻译成“岛之海”,因为它曾经在一公顷的范围内有过1500个岛。


  海中散布着1,000多个小岛。北岸地势高低不均,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大大小小海湾。东海岸的北部是巨大的锡尔河(Syr Darya)三角洲,南海岸也有同样大的阿姆河(Amu Darya)三角洲,西海岸是乌斯秋尔特(Ustyurt)高原。海岸线一带有海洋沉积层和大陆沉积层,海底平坦,从东到西倾斜,海底沉积有石英石、石灰石、沙、黏土和黏土-石灰石淤泥,都是河道急流冲刷和风、冰侵蚀海岸而产生。

  在1960年,这个咸水湖的面积是6.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大湖;1987年,咸海分成两部分:北咸海和南咸海;在1998年,已经缩小到2.9万平方千曾经活跃在咸海湖面的渔船米,并且被分割成了两个小湖,成为世界第八大湖,它的含盐量从10g/L上升至45g/L;而到了2003年,南咸海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咸海”其实已经不复存在,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万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个小湖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不但如此,因为水量缩小,咸海的水也越来越咸,3个小湖中的两个已经把所有鱼都咸死了,活鱼都上了天堂,剩下的只有咸鱼了。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每年有4立方千米的地下水会涌进咸海。丰富的地下水量出乎专家的预料,但这也没法阻止咸海的干涸。从2003年起,南咸海的水面开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现在咸海南部底部的水的盐度大于上部,而且两者不再融合,这样只有上部的水在夏天被太阳烘烤,温度上升得比整个湖的水充分对流要快得多,所以蒸发速度也惊人的快。根据现在的数据估计,东咸海将会在15年内消失。随着河水蒸发量持续加增,西部预计会在十年内干涸。

消失原因


  1918年,刚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设想将咸海南部的阿姆河和北部的锡尔河改道,以灌溉水稻、瓜类、谷子和棉花。这是前苏联的“棉花计划”,或者叫“白金计划”的一部分。当时,计划的制订者希望棉花能成为新兴的苏维埃国家重要的出口产品。


  上世纪40年代,大规模的水渠工程开始兴建。不过,水渠的很多区段质量很差,很多水蒸发或泄漏,白白浪费掉。有人估计,中亚最大的水渠“夸拉昆”(Qaraqum)渠中流过的水中有30%-75%都被浪费掉了,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水渠中只有12%是防漏水的,由此可见咸海两大水源周围水渠漏水现象也会相当严重。


  在上世纪60年代,每年大约有20-60立方千米的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流向咸海附近的沙漠地区。


  1961年到1970年间,咸海的水平线以每年20厘米的速度下降;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50-60厘米;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80-90厘米。从1960年到2000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抽出用于灌溉的水量增加了一倍,相应棉花产量也增加了一倍。1980年,水位的下降暴增至每年80-90厘米。然而,这个现像却令棉花的种植量大大加增。时至今日,乌兹别克仍是一棉花出口大国。1987年,咸海分成两部分:北咸海和南咸海;而到了2003年,南咸海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咸海”其实已经不复存在,而“各自为战”的几个“小咸海”处境更加危险。


  实际上,过度取水会让咸海成为无源之湖,使之快速消亡,这很容易想到。但是政策的执行者依然不考虑修改此前的计划,并在上世纪60年代初把取水列入“五年计划”。一些参与该计划的前苏联专家甚至认为,咸海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错误”,消亡不可避免。与其把它放在那里任凭太阳把水蒸发掉,不如动手利用这些水。

  咸海,如今已成了政府对环境管理不善的典型案例。有人将咸海的破坏归咎于前苏联的中央计划制度;苏联解体以后,咸海归属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管理,由于不愿对咸海的破坏进行修复,这两个国家也存在一定的责任。正是一个将咸海周围广阔区域变成棉花种植中心的“宏伟”计划,使得原本向咸海注水的河流被水坝所阻拦,或被改流以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由于无水注入,海水开始蒸发,变得越来越咸,更为糟糕的是,咸海又受到农业污水的污染。就这样,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咸海变得面目全非,蓄水量急剧减少。在轨卫星和航天器把咸海湖区面积逐渐缩小的过程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今天,咸海的状况某种程度上已趋于稳定,虽然从长期讲,也只有咸海的北半部才有复苏的希望。

  咸海湖面水位下降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多是负面的。一方面,降雨量减少阻碍了非灌溉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凶猛的西风将颗粒状污染物和刺鼻的含盐灰尘吹到城市和农村地区上空,让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危机。


[attachment=11340061]

  沃斯托克湖(英语:Lake Vostok,又译福斯多克湖、复斯图湖、东方湖),是南极洲140个以上冰下湖、地下水体最大者,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湖,它坐落在77° S 105° E,距南极海岸线1500公里之处,海拔高度3500米,沃斯托克湖接近俄罗斯沃斯托克站(即东方站)的下方,冰层表面之下4公里处。



   沃斯托克湖位在南极洲的东部,长约为250公里,宽约为50公里(在最长的点上),大约和五大湖中安大略湖的大小相等。沃斯托克湖被一个山脊分成两个主要的盆地构造,该山脊的深度约为200米。而两个盆地中,北方的盆地约深400米,南方的盆地约深800米。因为被沃斯托克湖分为两个盆地构造,所以科学家们认为,这两个独立生态系的化学、生物因子应该都不太相同。沃斯托克湖面积15,690平方公里。估计的湖水体积约为5400立方公里,且皆为未冻结的淡水。2005年5月,科学家在湖的中央发现了一座岛屿。


  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位于南极洲冰下近1.25万英尺(约合3.8公里)的深处,面积和形状同北美洲的安大略湖大致相同,数千万年来,虽然饱受阳光曝晒,这个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湖泊仍保持着液体状态。俄罗斯探险队一直试图在沃斯托克湖面凿孔,提取湖水及湖水所含细菌的样本。


  沃斯托克湖的平均水温为−3℃。使水在其凝固点以下还能以液态存在的原因,目前认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1、来自地心的热力使湖底的温度上升,进而使水维持液态
  2、厚重冰层造成的巨大压力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3、厚实的冰层使湖水与南极地表寒冷的空气隔离


  沃斯托克湖是一个贫养的(缺少养分的)极端环境。湖水为氧气的过饱和溶液,浓度约为一般淡水湖泊的50倍。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沃斯托克湖上方的沉重冰冠造成的压力。氧气及其他气体不只溶解在水中,还形成晶笼(clathrate)。晶笼是指溶于水中的气体分子,在水结冰时,被二十几个水分子所围成之正十二面体关起来的晶体结构。晶笼结构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冰块一般。这种晶笼只在高压环境,例如沃斯托克湖或深海形成,在一般压力下是不稳定的。因为这样,当水从沃斯托克湖被释放出来时,可能会像摇过的汽水一样喷出。


  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有浓度如此之高的氧气。任何在此生活的生物必须要有应付高氧气浓度的能力。它们必须演化出特殊的构造,像是特殊的酵素,确保它们不被高浓度氧气影响。

    沃斯托克湖的环境与木星的其中一个卫星,木卫二非常相似。假若能在沃斯托克湖中发现生物的存在,或许能够为“木卫二冰层下的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的争论提供有力的证据。


  或许,不仅仅只有细菌可以活下来,一些植物和动物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显然适应了这里骤冷骤热的极端条件,将山洞当作了它们美好的家园。由于沃斯托克湖在4000万年前,南极洲开始结冰时便具有了各种各样可行的生态系统,于是科学家想搞清一个问题,即是否有生命形式在沃斯托克湖深处活了下来,如果真的存活下来,那些生命形式是否不怕被打扰?
[ 此贴被lxshrain在2009-10-29 09:2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且伴蔷薇

ZxID:8967165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8 0
最喜欢印尼的多巴湖,好宁静
[water]

ZxID:8043373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8 0
喀麦隆尼欧斯湖好奇诡,多巴胡最美
anjingxx

ZxID:9833661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30 0
大自然太神奇了
ZQS85827

ZxID:9587535

等级: 职业撰稿
我喜欢夏天~买了好多裙子~这个天气不冷不热~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30 0
尼斯湖水怪~
春雨入江南

ZxID:905927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28 0
本人恐水。尤其是清澈见底的
冬菇千金

ZxID:609407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28 0
一直想去死海浮一回试试~
镆铘

ZxID:11865253

等级: 文学俊才
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没来,我怎能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4-30 0
好漂亮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