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诗作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酒了。粗读诗篇,酒的词句可以说俯拾皆是。诗人以酒入诗,藉酒感怀。豪爽激情之时,开怀痛饮,以酒助兴;忧思沉郁之际,小酌月下,独与酒伴。诗仙李白不用说了,斗酒诗百篇,酒与诗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人 生 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简直是无酒不诗,无诗不酒;而“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场愁梦酒醒时”,当是晏殊对酒的钟爱了;就连忧国忧民的陆游,也有“红酥手,黄藤酒”、“悲歌击筑,凭高酹酒”、“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的佳句传世。
酒有麻醉神经的功效,可以让人忘掉烦恼。酒入愁肠,醉解千愁;酒也有舒缓压力的作用,让人从慌乱中镇静下来,微酣之时,一切事物变得美好。于自斟自饮中心灵也得到舒缓和慰藉;酒能渲染气氛,增加情调。古人的许多离别之作,念及相思之苦,更是离不开酒和愁;酒还是社交的桥梁,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古代文人离不开酒,在路卫兵看来,正如他们离不开政治一样。古代几乎没有单一的学者文人。大凡文人墨客,都或大或小任过官职。李白做过供奉翰林,陆游做过镇江通判、朝议大夫,晏殊更是官致宰相高位。古代文人做学问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所谓学而优则仕,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做官。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的政治实际上是文人的政治。政治同样离不开酒:得意时需要酒来助兴,失意时需要酒来释怀。酒是政治不可或缺之物。在某种程度上,酒可以说是文人在政治上的一个侧面写照。他们金榜题名和被罢黜贬职,酒的滋味是不一样的。
文人在政治上往往并不一帆风顺。这是文人的性格决定的,他们有学问,才情过人却又狷介固执;他们有傲骨,却不善逢迎而难于立足。于是酒成了文人在政治上的解压方式。成了他们借咏抒怀的寄托之物。于是有了范仲淹的“酒入愁肠”;有了苏轼的“酒酣胸胆尚开张”;也有了欧阳修的“把酒祝东风”、辛稼轩的“醉里且贪欢笑”;更有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
与酒相媲美的,文人也同样离不开女人。酒在诗中,女人则在诗外。及第入仕者不用说,当了官自然需要场面。酒至酣畅,歌女舞姬前来助兴,自是不亦乐乎;而落拓失意者,更喜欢贪杯中之物,去那烟花巷陌的风尘中寻找乐趣。倚红偎翠,浅斟低唱,落得逍遥快活。其中与妓女歌姬,就此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爱情故事的,也大有人在。在男尊女卑的男权时代,找女人,逛妓院,这并算不了什么。因为彼时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也就无所谓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责任。他总不能对自己六个媳妇说,我心中只有你们六个,绝不会再爱第七个女人。相反真正的爱情往往出现在三妻四妾之外的柳巷烟花之中,他们在那里更容易找到男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饶是这样,这仍比现代的包二奶、找情妇要来的光明磊落得多,那时候妓院是公开的,不像现在要经过伪装和修饰。
女人如酒,酒似人生。这两样都会让文人为之倾情,都会给文人以灵感。文人的得意与失落,会在酒和女人上体现的酣畅淋漓。春风得意之时纵情酒色,恣意欢畅;心灰意懒之时,在酒和女人的浓郁和温情之中,聊以慰藉。都是不可或缺的。(文/路卫兵)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09-13 13: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