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俗】古诗词中的传统习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19 回复:5

[宗教民俗] 【中国习俗】古诗词中的传统习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高町奈叶。

ZxID:6328416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酷拉小夹
心欲满树香馨熏,叶若相惜恰相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03 0
【中国习俗】古诗词中的传统习俗
[table=550,#99cccc,#99cccc,1][tr][td][color=#ffffff][/color][align=center]
[b]古诗词中的传统习俗[/b][/align]
[table=550,#ffffff,#99cccc,1][tr][td][/td][td] [/td][td][/td][/tr][tr][td][color=#99cccc] ▅







▅[/color][/td][td][table=500,#99cccc,#99cccc,1][tr][td]
[table=100%,#ffffff,#99cccc,1][tr][td=1,1,1%] [/td][td]
[quote]
[attachment=11339387]

[color=#5f497a][b]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你知道古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古人的传统习俗是怎样形成的?诗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些习俗的?[/b][/color]

  [color=#ff0000][b]踏青[/b][/color]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先秦时人们就有踏青的习惯,可追溯到《诗经?溱洧》中。唐宋时期,踏青的风俗空前兴盛,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汴京城清明时节游乐的情景。

[b]钱塘湖春行[/b]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olor=#ff0000][b]放纸鸢[/b][/color]

纸鸢起源于春秋时代,发明者为墨翟,当时是用木头制成,被称为“ 木鸢” 或“风鸢”,主要被用于战争,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而风筝作为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是从隋唐时代开始的,由于这一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糊制。正是纸质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对便宜和方便,为风筝(纸鸢)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使得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b]村居[/b]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olor=#ff0000][b]饮菊花酒[/b][/color]

关于菊花酒的由来众说纷纭,汉代无论宫廷中还是民间都有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起源与汉代崇尚仙术、追求长生不老有关,其最初目的是求阳通神和辟谷成仙。菊花酒一般用菊花酿成,文人墨客也常采摘新鲜菊花泡酒饮,称为“露饮”。

[b]饮酒[/b]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olor=#ff0000][b]放灯[/b][/color]

元宵节放灯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东汉明帝刘庄因提倡佛法,曾敕令正月十五“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已蔚然成风。到了唐代,元宵放灯活动盛况空前,大街小巷灯光通宵达旦,人们熙来攘往,车不能调头,人难得转身。除了民间放灯的风俗活动之外,历代文人也创作了大量生动的诗词传唱吟咏。

[b]青玉案.元夕[/b]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olor=#ff0000][b]登高[/b][/color]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关于其起源,一说是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消灾避祸。同时,登临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文人创作的热情,登高逐渐演变为感性的审美活动。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涌现了许多以登高为主题,或涉及到重阳登高习俗的名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olor=#ff0000][b]折柳[/b][/color]

折柳送别在汉代本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地方性习俗,最初只是一种民间行为。隋唐以来,“折柳”一词才开始为诗人们在别离意义上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在诗词中,“折柳”常作为送别和寄远的符号。“折柳”之寓意当为离情常在,表示亲情或友情长系心头,永不相忘。缠绕的柳枝是思念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远行的亲友安康美满的祝福。

[b]春夜洛城闻笛[/b]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olor=#ff0000][b]春社[/b][/color]

春社是祭祀土神的日子,宋代以来,确定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故名“春社”。每逢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消灾避祸、祈求年丰,其中有饮酒、分肉、赛会、踏青、踩桥、妇女停针的习俗。同时,人们也借春社之机,开展各种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活动。随着时代的推移,“春社”的娱乐性与乡俗中的庙会、集市等混为一体,形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道饶具风味的文化风景。

[b]游山西村[/b]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olor=#ff0000][b]斗草[/b][/color]

斗草在周代已行,《诗经.周南》中便有记载,最初以采集草药为主。人们在单调生活之余,在田地郊野采集百草以自娱,以娱乐为目的的斗草游戏随之流行开来。南北朝时期斗百草于南方已演变为节俗,广为流传。唐代之后,人们的游乐活动异常丰富,逢踏春之日,无论后宫闺阁,或是田野巷陌,斗草之盛无处不见,而且愈渐成为妇女儿童的专属。

[b]破阵子.春景[/b]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关于其起源,一说是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消灾避祸。同时,登临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文人创作的热情,登高逐渐演变为感性的审美活动。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涌现了许多以登高为主题,或涉及到重阳登高习俗的名篇。
[/quote]
[/td][td=1,1,1%] [/td][/tr][/table][/td][/tr][/table][/td][td]




































































[color=#99cccc] ▅







▅[/color] [/td][/tr][tr][td][/td][td] [/td][td][/td][/tr][/table][/td][/tr][/table][/align]
最 美 好 的 日 子 ,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07 0
已审核。

这些传统习俗现今仍然保留着,不过最后的那个斗草没玩过,

禛惜黛玉

ZxID:13699390

等级: 文学之神
☆鳳凰於飛,翙翙其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3-06 0
这里面的踏青登高放纸鸢折柳放灯饮菊花酒都是知道的经常在诗词里面出现 但是斗草还真的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词 张知识了 分享开心



☆鳳凰於飛瀟瀟江湖百折歸!雁字囬時雲中點點离人淚!
斷崖驚魂已是前世不堪追!天涯路遙明月如霜永相隨!☆
潇萧筱雪

ZxID:54112257


等级: 派派版主
✭ 1/9 ✬ 3/25 ✫ 6/2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3-06 0
想象一下古人一边做活动一边赋诗的场景,现在再也没有了哦

宸章

ZxID:48395933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月昭
2023.6.24回归;2019.08.28转正;2019.06.21【影视天地】实习;2016.05.21结婚;2014.05.08注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3-06 0
很多美好的习俗,放灯啊、放纸鸢啊、踏青啊等等等等,浪漫温情,折柳代表送别,古汉语就是这么的含蓄有底蕴有内涵,用如此优美的词来代表送别寄远的思念和美好祝福。一下子就清新雅致了。斗草是怎么个斗法这里没看太明白,要去再搜索一下。
clovershaw

ZxID:13513037


等级: 热心会员
Veni,vidi,vici.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3-06 0
大部分现在貌似还有,但是渐渐也都开始消失了。
神经兮兮外加雷厉风行,咳,处女座你们不懂。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