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庙汇总。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726 回复:5

[宗教民俗] 藏传佛教寺庙汇总。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陌 | 缓缓

ZxID:11238325


等级: 文坛鼻祖
配偶: eting0426
心有戚戚TAT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14 0
藏传佛教寺庙汇总。
[align=center][size=2][color=#ff0000]云南丽江文峰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15]

文峰寺位于云南省丽江坝子西南文笔山腰,是著名的喇嘛教圣地,滇西北噶举派喇嘛教最高学府。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文峰寺原有大殿5 院,僧房24院,建设规模居丽江寺院之首。现存主体建筑大殿和僧房2院,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面阔22.06米,总进深20.2米。顶层屋顶为四角攒尖顶,形如四方亭阁,位于大殿最高层。一、二层檐下均施异形斗拱。殿内空间宏敞,高 4米,6棵方形金柱雕有莲瓣及各种图案,承托着雕卷云纹样的大雀替。雀替柱身通体施贴金箔,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覆斗式藻井绘有喇嘛教八宝和金刚座图样,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寺背后的文笔山腰间有一灵洞号称“南赡部州第一灵洞”,是滇西北噶举派十三大喇嘛寺已取得“格隆”称号喇嘛坐禅学经的地方。

[color=#ff0000]四川德格八邦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16]

八邦寺位于四川省德格县八邦乡政府北300米处的俄色拉山麓,海拔3800米,相传于南宋高宗二年(1128年),由噶玛巴一世都松饮巴始建,系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多康地区之宗教中心。整个寺院以主殿为中心,依山逶迤而下,分别为经堂、行院、僧校、印经院、跳神法台及僧舍。计有大寺三院、小寺五院、讲堂三十五处、禅堂二十五所、大小僧舍一百八十余间。主殿(卓拉空)高二十四米,楼三层、房八十三间,金顶红墙、丹青披佛,十分富丽堂皇。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形象逼真。盛时有僧八百人,现今常有僧四百余人,规模之大居噶举派寺庙之最。还有属寺一百余座,分布于康、青、滇及西藏的波密、昌都地区。八邦寺与楚浦寺共为噶玛噶举的上下二主寺,凡多康的噶举派教徒欲入藏受比丘戒者,例须先在八邦寺住学三年,方能取得入藏受戒的资格。寺内收藏典籍丰富,现有各种经书三万余函,木刻经版近四万块,其中包括全套的噶举五大文库存和珍稀的藏医塞鲁派典籍。寺内有各种唐卡一万余幅,半为稀世珍品,是著名的噶玛唐卡画派的代表,被称为“八邦一绝”。还有大小铜佛一万余尊,其中有历代王朝之赐品和不丹等国的供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color=#ff0000]青海西宁瞿昙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17]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约20公里的马圈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赐额瞿昙寺,命喇嘛三罗藏主持,寺从此闻名。全寺依山面水,三进院落,为明代宫式建筑。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两旁配置碑亭、壁画廊、大小钟鼓楼、佛塔、经堂等小建筑。单体建筑中以隆国殿规模最大,重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面积约900平方米。全寺从金刚殿起,经大小钟鼓楼、隆国殿两侧及壁画廊,布满彩色巨幅壁画,为明代早期艺术精品。

[color=#ff0000]内蒙古美岱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18]

美岱召又名灵觉寺,位于包头市萨拉齐镇东20公里的大青山麓,是明万历年三年(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所建,为内蒙古地区最早的召庙。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曾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美岱召是一座堡寨式建筑,占地40000多平方米,四周围以长190米、高5米的石砌城墙。城墙墙体内为黄土夯筑,外表砌以毛石,四角建有角楼。从美岱召的整体建筑布局来看,它是集城、寺、宅一体的建筑。初建时,是阿拉坦汗及其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官邸。与明修好后,阿拉坦汗被封为“顺义王”。其晚年笃信喇嘛教,在城堡内修建了寺庙殿宇,成为阿拉坦汗及其后人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美岱召是融合蒙藏风格,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color=#ff0000]内蒙古大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19]

大召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主持创建的。明延赐名“弘慈寺”。寺中释迦牟尼像是银铸的,故又称银佛寺。西藏的三世达赖喇嘛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主持了开光法会。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扩建,大殿改铺黄琉璃瓦,并充作帝庙。大召除大殿外,皆为汉式庙宇布局。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双层三开间的前殿,下层为空廊;中部是经堂;后部是佛堂,佛堂内正中供奉的就是银铸佛像,佛像前有一对金色的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殿前有空心石狮子一对。召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九间楼等建筑。大召的宗教文物众多,其中银佛,龙雕、壁画堪称“大召三绝”。大召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color=#ff0000]内蒙古席力图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20]

席力图召是蒙古语,首席或法座的意思,汉名近寿寺,为康熙所赐。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中部。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5年)。后在清朝年间不断扩建和修缮,成为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并掌握着这个地区的黄教大权。占地面积1.3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千平方米。大经堂是席力图召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殿顶有铜铸鎏金宝瓶、法轮、飞龙、祥鹿等饰物,大门涂以朱红重彩,前侧立有清康熙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召庙的东南隅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高15米,颇为雄伟。上绘彩色图案并写有佛教六字真言,其精致完美,在内蒙古现存喇嘛塔中堪称第一。席力图召内的壁画,亦远近闻名。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现存最精美的一座寺庙,每年还会在这里举行佛会、跳“恰木”等宗教活动。

[color=#ff0000]内蒙古准格尔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21]

准格尔召又名西召,藏名葛丹石达办布大尔展林寺,座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是鄂尔多斯市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召庙。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清政府赐名为宝堂寺。是一座黄绿相间磁瓦盖顶的正殿大庙。庙内供释迦牟尼雕像,从明、清以来三百多年不断扩建整修。准格尔召的主要建筑为经堂、佛殿及左右配殿。这些殿宇,全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复盖,并堆绣各式图案花纹,极为绚丽。其他小庙和仓房,不规则地散布在大殿两侧及后方,自成系统。其结构有汉式和藏式两种。喇嘛住宅一般保持200多间,常住喇嘛300余人,参加唪经喇嘛600多人。准格尔召平时佛事活动频繁。准格尔召所保留的格鲁派喇嘛教宗教仪轨,对展示和研究蒙古族地方格鲁派喇嘛教的历史、现状以及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价值。此外,该寺的召庙志记述完整,所藏经卷亦可谓浩繁。寺中供有用金银铸造、如人身量一般大的至尊释迦牟尼、至尊弥勒菩萨、轨范师莲花生等三尊威光四射的身像。法相僧院及密僧院中,讲、听兴盛。

[color=#ff0000]内蒙古五当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22]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意为“白莲花”,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规模。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召庙主体由六个大殿,三座活佛府和一幢安放历代活佛骨灰的灵堂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映照在蓝天青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显辉煌耀眼。主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活佛传世七代,喇嘛最多时达1200余人。

[color=#ff0000]内蒙古小召[/color]

[attachment=11338623]

小召又称崇福寺,在呼和浩特旧城小召街,蒙语原称作把格召 (小的意思),清康熙36年(公元1697年)建成。小召原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后裔俄木布洪台吉所建的寺院。康熙31年(公元1692年),康熙委派在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做了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托音二世于是展开活动,一方面受命入藏联络班掸,又随康熙皇帝出征协助策划。因此,康熙西征凯旋回京时路经归化城,驻跸小召,并将甲宵、弓箭、腰刀等随身之物,留在小召做为纪念。后又在小召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立石碑,纪念他的胜利,同时也表彰了小召活佛有功。从此,小召在当时的归化城召庙中的地位曾一度凌驾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受到清皇帝的许多特殊恩赐,如独许应用蒙文经典。小召除了得到本地人的布施外,康熙皇帝还特别批准内蒙东部科尔沁十旗做为托音呼田克图的化缘地点。小召的显赫地位在托音二世死后,逐渐走了下坡路。到了嘉庆年间,呼和浩特召庙的权利中心已经转移到席力图召。

[color=#ff0000]新疆巴伦台黄庙[/color]

[attachment=11338624]

巴伦台黄庙位于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和静县北部天山深处,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始建于乾隆年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该庙是聘请西藏、内蒙的能工巧匠,耗费500两黄金建造的。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轩宇昂然,并与金库热等14座庙宇组成气势森严的喇嘛寺庙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历史上最盛时,喇嘛多达四五百人。现有的黄庙,金库热、盖干拉吾龙等殿堂尚保存完整。黄庙殿堂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经卷和稀世文物,大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金身麦德尔佛像。东、西后殿中供奉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诸多铜佛像。大殿四壁皆塑有扩法神像,栩栩如生,生动精美,每天前来育经朝圣的教徒络绎不绝,香火极旺。

[color=#ff0000]新疆伊犁圣佑庙[/color]

[attachment=11338625]

圣佑庙藏语名“吉金铃”,蒙古语名为“博格达夏格松”。位于新疆伊犁昭苏县城西北三公里处,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始建於清朝(1889年),现存建筑8座,面积2000平方米,寺庙占地数百亩之多。寺庙座北朝南,前殿,大雄宝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布局对称。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鎏金沥粉,气势恢宏。正壁和殿廊上绘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我国中原传统风格的壁画,廊画等。大殿前,高悬汉文书写的“敕建圣佑庙”匾额。殿内陈设着数百尊佛像,张挂着来自西藏的帐幔,旗幅,锈工极其精美。佛楼上的蒙古包里,佛像,各种金银祖鲁杯满设祭坛,大小古钟声播草原远近。寺院内古木繁荫,晨钟暮鼓,僧众齐集,鸟鸣雀舞,显得古朴而又庄严肃穆。

[color=#ff0000]西藏拉萨大昭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26]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旧城中心,始建于647年。当时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两公主入藏时各带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决定修建一座收藏佛像和经书的佛堂,即大昭寺。大昭寺现占地25100余平方米,中间是巨大天井,四面沿墙壁修建佛堂。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屋檐下吊铜铃,具有唐代及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特色。四周走廊和经堂、佛殿布满藏式壁画,描述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长近千米。大殿中间座上的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等身镀金铜像,是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1409年黄教祖师宗喀巴给佛像献上了金制玉佛冠,佛像变得更加威严。在内殿前还雕有当年运送释迦像的四力士像。大殿两侧配殿中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尺尊公主的塑像。签瓶是清乾隆57年(1792)所赐,筒内放置如意象牙五支,供寻找活佛和呼图克图灵童时用,常供奉在宗喀巴佛像前。寺内还保存着自唐代以来的各种典籍、档案等大量珍贵文物。

[color=#ff0000]西藏拉萨小昭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27]

小昭寺位于拉萨著名的八角街北面,与大昭寺相距不足千米,始建于唐代(646年),与大昭寺同时。最初是由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汉族工匠建造,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小昭寺座西朝东,由庭院、神殿、门楼、释迦牟尼像、屋面金顶和内外转经回廊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历史上几经火焚后重建,现存的建筑中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四周环绕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殿共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廓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三层楼上过去是达赖喇嘛下榻的地方。小昭寺的金顶也是汉地的歇山式样,整座建筑风格汉藏合璧。寺内原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是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来在金城公主时期被移至大昭寺,而将尺尊公主携带的另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成为小昭寺的主圣。如今这里是西藏僧侣修习密宗的上密院,这是格鲁派僧人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lor=#ff0000]西藏昌珠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28]

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始建于吐蕃松赞干布时代,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有一口铜钟在整个西藏都很有名。帕竹政权时期,昌珠寺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昌珠寺在其晚期归属格鲁派。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被松赞干布化身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据说莲花生和米拉日巴等藏传佛教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围修行。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廊院三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是措钦大殿,殿内供奉一尊三世佛像,和其它寺庙里不一样的是,这尊铜佛像是由全铜浇铸而成,甚有特色。昌珠寺的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长2米、宽1.2米,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lor=#ff0000]西藏桑耶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29]

“桑耶”,藏语译音,意为“不可想象”。桑耶寺位于西藏札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临近吐蕃赞普冬宫所在地扎玛宫。由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修建,始建于76 2年,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乌达波寺为蓝本而建造的。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伟的乌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轮;乌策大殿四角的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周围均匀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威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环绕寺庙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乌孜”大殿即“祖拉廉”,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大殿正门口有一座石碑和一口铜钟,还有石狮一对,形制大小完全一致。大铜钟钟高1.1米,直径0.55米,钟上铸有古藏文,十分罕见。据《贤者喜宴》载,此铜钟是西藏地区所铸的第一口钟。该寺是最早传播旧密法的寺院,藏传佛教宁玛派兴起后,该寺属宁玛派。后因萨迦派曾出资修复,寺政又由萨迦派掌管一部分。

[color=#ff0000]西藏托林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0]

托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境内,由古格王扎西衮之子益西沃于996年仿桑耶寺而建,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峡、仁钦桑布等任务的故事都以托林寺为背景展开。完好时的托林寺由迦萨殿、白殿、十八罗汉殿、米勒佛殿、护法神殿阿底峡殿、仁钦桑布译师殿以及众多僧舍、佛塔林构成,规模宏大,而今已很难从遗存的断墙残塔窥见当初的规模格局了。托林寺的建筑风格和壁画明显直接受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是各地的建筑和佛像风格的集大成者。现存的托林寺的主殿,是一座坛城式建筑,造型典雅,建构奇特,四面的高塔象征四大护法金刚,殿内供奉了许多镏金佛像。其中的壁画保存完好,里面的壁画仍栩栩如生。塔林分两组,每组塔群中各有三条长塔,每条长塔由几十乃至几百座形式相同的小塔一字排列连成一串,长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十分壮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lor=#ff0000]西藏楚浦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1]

楚浦寺又称“楚布寺”、“楚普寺”或“磋布寺”,位于距西藏自治区拉萨约七十公里的堆龙德庆县那嘎乡境内白玛琼宗山下,海拔4400米。由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于1189年修建,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楚浦寺坐北朝南,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分布,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活佛私邸及僧舍等。杜康大殿是楚浦寺的主要建筑,高三层,面积614平方米,由经堂和佛殿等组成。经堂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高敞天窗用以采光。这里是全寺僧侣集会、诵经的活动场所。经堂内装饰华丽、雕梁画栋,帏幔交织,五光十色。经堂四壁绘有十六罗汉等壁画。楚布寺所藏的稀世文物,有江浦寺建寺碑、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是研究吐蕃时期重要的史料。空住佛,楚布寺镇寺之宝,传说银像塑成之后竟自动悬浮空中达七天之久。第二世噶玛巴活佛嘎玛巴希,长时间在成吉思汗宫廷中传教,蒙古大汗蒙哥专门赐给他一颗金印和一顶金边黑帽,故称黑帽派。1283年, 二世噶玛巴逝世前,在楚布寺开创了活佛转世的宗教习俗。活佛的转世习俗就是从楚布寺开始的,后来在西藏的其它教派推而广之。

[color=#ff0000]西藏日喀则夏鲁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2]

夏鲁寺位於西藏日喀则市东南20处的夏鲁村,于宋元祜二年(1087)由僧人吉尊西饶琼乃创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所建的著名寺院,属被誉为藏传佛教各教派之源的布顿教派,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主寺。夏鲁寺内的主体建筑为“夏鲁拉康”,由大殿、四个扎仓及僧舍组成。大殿坐西朝东,为两层,底层主殿为集合埸所,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供释迦牟尼和八大弟子像;两侧有经堂,藏有《甘珠尔》、《丹珠尔》经。大殿的第二层属汉式四合院布局,设正殿、配殿、前殿、左右对称。四个殿堂各设琉璃歇山顶和飞檐翘角,檐下为斗拱。屋脊是琉璃面砖,瓦当图案多形,有仕女、飞天、狮虎、花卉等。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布敦大师塑像,还有大小不一的铜噶当塔。用檀香木制成的经版和盛圣水用的坛子并称寺内两宝。该寺以具有藏、汉风格完美统一的建筑而闻名全藏。夏鲁寺的壁画年代久远,欣赏价值极高。该寺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color=#ff0000]西藏白居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3]

白居寺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海拔3900米。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历时10年竣工。据说是由克珠杰和热丹兖桑帕二人共同修建的。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该寺现有16个扎仓。主寺有三层,殿内挂满各种风格的“唐卡”,还有一尊近8米高的铜佛坐像。据史料记载,铸造这尊佛像,用去14吨黄铜。大殿二层东厢殿内,供有文殊菩萨和泥塑罗汉共20多尊,为明代艺术珍品。白居寺旁,有“十万佛塔”白居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藏有十余万佛像,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color=#ff0000]西藏昌都强巴林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4]

强巴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1444年创建的。占地面积三百余亩,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名。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12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昌都寺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代皇帝册封。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

[color=#ff0000]西藏昌都孜珠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9]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丁青县著名的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也是全藏区最大的苯教寺院,和保留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由西藏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修建而成的。苯教又称“苯波教”,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因教徒头裹黑巾,故俗称“黑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西藏政教大权的原始宗教,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佛教。孜珠寺由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乃六座山峰之意,六座山峰上到处都是大殿,经堂,僧舍人数多达二、三千人。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孜珠寺由于地处雪山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至今还没有通电,僧人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修炼苯教的佛法。现在孜珠寺有200多个僧人,寺庙为他们开办了内明、辩论、禅定3所学校,僧人在孜珠寺从内明开始修学到禅定,要把苯教现有甘珠尔(祖师敦巴辛绕口述的苯教知识)187部显宗、密宗、大圆满经典学完。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苯教裸体神舞。

[color=#ff0000]西藏日喀则萨迦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8]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南方约160公里萨迦县境内,海拔4280米。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创建,是该教派的祖寺。其后萨迦王朝统治全藏70余年,这里曾是萨迦王朝的首府,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萨迦寺的建筑呈正方形,像一块魔方一般,体积约2万立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寺墙很高,墙外还有一道人工挖的护城河。外墙粉刷成红、黑、白三色,红色象征文殊,白色象征观音,灰色是金刚持菩萨,三色成花,故人称萨迦教派为“花教”。寺内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八思巴“则金拉丈”(公署)及僧舍多处。大经堂面积5700平方米,高约十米,殿内共使用了164根直径超过3米的朱红色木柱,气魄十分雄伟。萨迦寺最负盛名的就是它的唐卡和珍藏典籍了。萨迦寺收藏各种经书28000多本,在全国寺庙中居于首位。其中一部金粉抄写的1.3米宽、1.7米长、1米厚的世界上最大的经书。还有3000多块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梵文贝叶经。萨迦派准许教徒娶妻生子,政治权力父子相传,而宗教权力则叔侄相传。

[color=#ff0000]西藏雄色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7]

雄色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曲水县的雄色山上,环境清雅,灌木环绕,林中栖息着飞禽走兽。该寺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早在12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帕珠.多吉杰布曾派弟子克贡.曲吉僧森格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寺院,遂成为噶举派八个支系之一香巴噶举的中心。二百年后,著名的红教僧人贡结朗钦巴从藏东来到这里修炼,雄色寺由白教(噶举派)改成了宁玛派(红教)修行的圣地。贡结佛法造诣高深,其著作《朗钦宁底》至今仍为宁玛派教徒的重要经典。雄色寺主要分为僧舍区和佛殿区两大部分,僧舍主要分布在离经堂不远的山坡上。经堂建在僧舍前的一块平台上,主要建筑有白塔一座,大经堂一座,另大经堂右前建有一小经堂或称藏经室,其建筑规模都不是很大。雄色寺现有尼姑一百多人,是西藏境内最大的红教尼姑寺。

[color=#ff0000]西藏敏珠林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6]

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主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扎囊河以东的扎期区。寺院坐西朝东,建于清康熙十五(1676)年,由宁玛派的一位伏藏大师创建。敏珠林寺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主殿祖拉康墙壁上绘有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佛像,这是宁玛派寺院的一大特点。按藏传佛教的解释,这些威赫忿怒的护法神灵,是寺院防御敌人和恶魔的守卫者,被称为“护法神”。造型粗放、夸张,是西藏密宗艺术的代表。主殿第三层有两个佛殿,其中一个喇嘛拉康佛殿内,绘有历代著名宁玛派喇嘛像。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书法优美著称。依以往惯例,由敏珠林寺选派高僧,一部分担任设在布达拉宫内的僧官学院的教师,另一部分人则到门孜康负责研究历算和编写修订《藏历年表》。敏珠林寺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在寺主的继承上是以父子或翁婿传承,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血统关系上。敏珠林寺在研究宁玛派的历史、教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color=#ff0000]西藏金刚寺[/color]

[attachment=11338635]

金刚寺是一座红教庙宇,相传始建于公元15世纪后期。金刚寺规模略小于安觉寺、南无寺,但其名声并不亚于二寺。每年藏历五月初十,为纪念莲花生大师,金刚寺都要举行名为“泽久”的跳神活动。是日,寺院内香烟缭绕,鼓号齐鸣,僧人颂经,观者潮涌。最吸引人的跳神,是俗众称为“骷髅舞”的面具舞蹈。跳神者头戴骷面具,身穿绘有肋骨纹路的白色上衣,手戴长指甲手套,腰围彩裙,脚套响铃,外形奇异舞步轻盈。据说,骷髅形象其实是心地善良、而且法力高深的护法神。[/size][/align]
[ 此帖被夏夏。寻在2011-08-15 17:3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3-15 0
已审,要是有寺庙的故事传说的就更好了。。
年年l

ZxID:233732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吸血羊
与梦境为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3-15 0
夏夏你果然来了,这个挺好的,

藏族神马的信仰对于一个认真的很重要

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为什么有的时候有些外企会问你信仰什么教,

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信仰才会有一个坚持的动力,

这些都是很虔诚的东西,

不管存在与否,意义始终非同一般

楼主留言:

现在好多人说 中国木有信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我们的故事。。。。五个人。

懒贝贝

ZxID:14024732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4-04 0
神奇的地方  风景很好

















qq个性头像 我爱导购网
个性头像beiqq.com
又二每文

ZxID:7216582


等级: 文学之神
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4-04 0
一直很想到周围的寺庙去烧烧香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07-11 0
有了解了新知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