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艺术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931 回复:5

[宗教民俗] 秋色艺术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两个人的舞会

ZxID:278034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老両
『四季很好,只要你在』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19 0
秋色艺术
[b][align=center][color=#FF0000]什么是秋色艺术[/color][/align][/b]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b]佛山秋色的起源[/b]

  佛山秋色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永乐年间(1430-1425),秋季丰收后的一个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此举被人所赞赏,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而内容日渐丰富,亦成为具为地方色的佛山秋色。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b]秋色的历史[/b]

  佛山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而每次秋后的秋色活动亦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古书上不乏对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 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记载了当日出秋色的盛况。

  [b]秋色的形式[/b]

  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共六色之多。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体育竞技表演等都是后来加上的。

  佛山秋色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名扬海内外,正如郭沫若同志对秋色的评价:凭将秋色千张纸,夺得乾坤万象春。神似人灵神已废,而今百姓尽为神。


[color=#FF0000][b][align=center]
秋色扎作艺术[/align][/b][/color]


 扎作艺术在秋色艺术中占主要地位。头牌灯、彩灯、龙、狮、龙舟花舫、彩车、花车、采莲船、花局、台面及顶盖、鱼灯、罗伞、八宝、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等,主要都是通过扎作工艺制成的。如《头牌灯》(头牌头牌)是秋色游行或灯色展览中为前导或放在展览之首的。它由三部分组成:灯座(底部)、灯身、灯盖(顶部)。它的制作方法,首先是由艺人进行整体设计,然后根据总体要求对每一个部分、小灯(装配灯)进行具体设计和扎作。

扎作材料基本上是竹篾、铁丝、纱纸、纱绸、明纱等,把每个小灯及总体灯架扎作出来之后,在骨架上扪上纱绸、明纱或透明半透明的玻璃纸、薄纸等。一般扪制是用浆糊、胶水、或白乳胶作粘贴剂。然后在其上面绘上书画、装饰图案,配上绒球、球排穗、人物、动物、花鸟、龙凤等饰物,最后在内里装置上灯光(电灯)、走马车、发动机。头牌灯的下层为花篮形;中层多作六面柱形或八面柱形,前后面大,两侧面小,呈扁平状;上层多用宫殿亭宇式顶盖。在头牌灯上还要配上大小宫灯、花灯以及人物、动物等。这些配灯一般也是通过扎作艺术去完成的,但这些灯的扎作技巧要求更细致、更复杂。经过扪制绘画及装饰,夜间点上蜡烛或安上大小灯泡作照明,头牌灯就七彩缤纷,五光十色,富丽堂皇。


   扎作艺术有几个特点:

   ①外观新颖,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②色彩华丽,图案富于装饰性。佛山灯色、龙、狮、画舫、车心等各类扎作工艺品,广泛采用红、绿、黄等颜色,使每件扎作工艺品外观非常艳丽,光彩夺目。在图案设计和装饰物上都十分重视装饰效果。每个灯或其它扎作工艺品均饰以五彩绒球、排球穗、兔毛、小胶片、铜镜之类饰物,使其富于装饰情调。

   ③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在每件扎作工艺品上帖上铜衬刻纸图案,这样,在灯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金碧辉煌,显得格外富丽光艳。

   ④通透明亮,诗画并茂。秋色扎作工艺品,特别是灯彩,十分讲究通透明亮,轻巧玲珑。因为每件灯色上都有意识地设计上书诗画,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如“风调雨顺”、“人乐年丰”、“万事顺意”、“一帆风顺”等吉祥语,配以图画,反映了人们通过秋色赛会,期待美好的将来的心理要求和愿望。

      
[attachment=11337874]
扎作工艺 威武的佛山狮头



[b][b][align=center]佛山扎作狮头的起源[/align][/b][/b]


[attachment=11337875]

[attachment=11337876] 

   佛山扎作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制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现在,舞狮已人微言轻民间传统娱乐,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民间传统活动。
佛山扎作狮头的分类
   主要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羽作脸谱,表现纯善、温驯的神态;武狮以张飞作脸谱,反映好斗、勇猛的性格;少狮是专供儿童玩耍的狮头面具。(附图)

[attachment=11337877]

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狮


1、竹篾扎廊(造型骨架) 2、扑纸(成型)
3、表面装配(饰)4、制成精美而威武的狮头
   佛山狮头的主要工艺流程 佛山扎作狮头,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基于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以神似为基础,无论从造型和装饰设计上都采用了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威武雄伟、活泼可爱和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attachment=11337879]

文狮

[attachment=11337878]

舞狮


[attachment=11337880]  


少狮




[b][align=center][color=#FF0000]秋色纸扑艺术[/color][/align][/b]

 纸扑艺术是佛山秋色中另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纸扑工艺包括纸扑、布扑、漆扑等。纸扑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在几百年中人们不断创造、改革,逐渐使纸扑工艺日趋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纸扑、布扑、漆扑等技艺塑造出很多工艺品,比较著名的纸扑工艺品就有仿古陶瓷器皿,仿古铜器、铁器、(如古代的钟、鼎、盘、尊、瓶、壶、兵器等)和人物、动物、木石雕、红木杂件、金属工艺品等等。在秋色赛会上这些纸扑工艺作品,实在令人难以辨别其真伪。

   纸扑(塑)艺术的主要方法:

   制模。佛山纸扑艺术是从仿古物开始的。相传,清代佛山祖庙旁右侧有座“三元寺”,寺的主持了尘性嗜古董,但因余资很少,无力多购,只有向爱好收藏古董的施主们借来鉴赏。无奈是他人之物,不能长久借用,于是了尘主持便想了一个办法。他以借来的古董作胎,在其上用纸扑制,对照原物进行上色加工,制出几乎无法辩别真假的仿古古董,供自己平时摆设和邀请别人观赏。这样便逐步成了独具风格的佛山纸扑仿古秋色工艺品了。以后,人们吸收了陶塑艺术的经验,先行塑像后翻模再扑制。由于人们竞相学习、制作,仿制的各种古董艺术品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造诣越来越深,佛山秋色纸扑仿古工艺品也就不断发展起来了。

   扑纸。当泥模或石膏模翻制出来之后,置阳光下晒干,然后在模上进行扑纸。扑第一层纸叫“打水底”,先将纸撕成小三角块,用清水浸透,接着一片片往泥模上扑上第一层纸。作用是使以后多层扑纸同泥模不相紧贴,容易脱模。第一层水底一定要扑得均匀,以一层纸为宜,务求扑满所有应扑的部位。扑纸时用毛刷在每个凹位细致地压服紧贴,尽量在一些细节部分能翻出清晰的形象。以后扑第二层,第三层直到厚度达到要求为止。从第二层纸开始用浆糊或其它胶水作粘合涂料,才能使纸扑牢固不会脱离剥落。有些较大的纸扑艺术品,在最后一层纸上再加上一些石膏浆或香胶浆,使纸扑更加坚硬结实牢固。

   三是精修纸胎。这一步非常重要,当纸扑胎脱模出来后,作为艺术品它只能有了最基本或大体的轮廊。因为纸扑过程中,特别是纸张本身厚薄软硬、拱服粘贴、吸水性能等因素不同,使纸扑胎在出模之后未能将所有细节都清晰地再现出来,特别是一些细小线条、凹凸、转弯角尖顶等部位就很难一次再现出来,因此,在纸胎出模后,一定要在它的表面上进行再加工——精雕细塑,修整纸胎。有时为了脱模方便,艺人在进行泥塑稿时有意把一些细节篡掉,只塑造基本形体和块面,当纸胎脱模后,然后在纸胎上进行再创造——更细致的刻画加塑。如加上一些细腻的图案、纹样或者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动物的脚、爪、角、须、鳞、尾巴等等。这样就不必采用复合模或多次拼接。

   四是着色上油。这是在一件纸扑秋色艺术品的素胎上,待凉干(或晒干)之后,对照原物色彩进行着色上油工艺。着色上油要十分细致,务求同原物一模一样,令观者无法辩认真伪,这样才算达到秋色仿古工艺品的目的。着色过程:先在纸胎上涂上白粉底(也有涂猪料),然后按照颜色要求调配颜色,依样涂在纸胎上,最后加上一层光油或清漆或其它透明涂料。仿陶瓷器皿、人物、动物,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有袖彩的,如果是素胎即陶胎(不上袖的)则不必涂上光油或清漆。

   纸扑所使用的纸张,最好是用玉扣纸、纱纸,其次是土纸。这些纸吸水性大,纸质韧软,纸纹幼细。厚硬的纸是不宜作纸扑用的。

   布扑即夹纱伫,工艺同纸扑工艺过程一样,不同的只是选用材料不同。布扑是选用布作扑料。布扑一般选用纱布、薄棉麻布。粘贴剂有用漆(称为“漆扑”)也有用胶水、乳胶、清漆等。如佛山祖庙里的大神像就是用布、漆作原料的。这些夹纱伫大神像已有百多年历史了,至今仍栩栩如生,线条清晰,牢固结实.

      
[b]纸扑工艺品欣赏[/b]


佛山传统的纸扑工艺品是用纸、布、漆等材料通过多次扑贴、雕刻、描画出来的。纸扑工艺是“佛山秋色”艺术中另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包括纸扑、布扑、漆扑等工艺形式。佛山纸扑艺术是看似铜制品,重如几千斤的纸扑狮子

[attachment=11337881]
[attachment=11337882]
[attachment=11337883]  

(佛山民间艺术社制作) 造型生动的纸扑“四大金刚”

[attachment=11337884]
(佛山民间艺术社制作)
形象万千的纸扑脸谱 佛山民间艺术社制作

   从仿古物开始的。相传,清代佛山祖庙旁有座“三元寺”,寺的住持了尘酷爱古董,但因金钱有限,无力多购,只有向爱好收藏古董的施主们借来鉴赏。无奈是他人之物,不能长久借用;于是,了尘住持便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借来的古董作胎,用泥扑模后,再在泥模上用纸扑制,然后在扑制好的纸坯上对照原物进行上色加工,制出几乎无法辨别真假的仿古董,供自己摆设和邀请别人观赏。这样便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佛山纸扑工艺品了。

        以后,人们吸收了 陶塑艺术的经验,先塑像后翻模再扑制。由于人们竞相学习、制作,纸扑工艺品种越来越多,技艺越来越高,艺术造诣越来越深,纸扑手工艺术也就不断发展起来了。 纸扑、布扑和漆扑工艺既可作为单独的工艺形式,又可把三者结合一起灵活运用,从而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如佛山祖庙大神像就是用布和漆作原料,通过多层裱贴而成,这些神像至今已胡一百多年历史,但其造型和线条仍清晰可辨,牢固扎实。




[b][align=center][color=#FF0000]秋色批削艺术[/color][/align][/b]


[attachment=11337885]

采用雕塑(又叫削批工艺)进行艺术创作是秋色艺术又一特色。这类工艺品往往是一些时花、果鲜之类,是秋色担头常见的果品。它完全靠艺术人们的巧手批削成形,精雕细刻,然后涂上适当的颜色而成。雕塑艺术在秋色艺术中是占有重要的位置。

   雕塑艺术的主要方法:

   ①整体雕塑。用小刀进行整体批削成型的。如秋色果品的杨桃是选用实心木瓜(即未成熟的小木瓜)批削而成。又如“鸡心柿”选用红萝卜批削而成。
整体雕刻,在一件材料上雕削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如“牡丹花”,艺人是选用芥兰头作原料,按照牡丹花的体态进行雕削的。芥兰头,质软湿润且脆,容易运刀批削。削批成的牡丹花有饱满润滑效果,再加上适当的色彩之后,如同一朵真正的牡丹花。
   沙梨、雪梨、菠萝、芋头、甘蔗等果品或农副产品,均是采用整体批削成型的,不过它们各自所选用的农副产品原料不同罢了。

   ②分解批削。这种方法多用于花瓣或不规则的时花、果品的,如牡丹花,可以整体削雕也可以逐瓣去批削出来,再拼成一朵完整的牡丹花。又如白菊花,它的花瓣是不规则的,形态千变万化,艺人多用白萝卜逐层把菊花瓣削出来之后,将其合并在一起,便成栩栩如生的白菊花了。对于其它比较大的花朵或果实数量较多的时花、时果也是用分解批削或雕削成型的,如龙眼、荔枝、金桔等。

   ③着色加蜡。在秋色游行中,任何果品、时花都不是真的,表演者挑抬着沿街叫卖,并不时向这些花卉、鲜果上喷洒清水,使之显得格外新鲜娇艳。所以,果品、时花在批削之后,除根据不同的色彩要求涂上颜色外,有些还加上一层薄薄的白蜡,使某些果品显得格外新鲜嫩绿、透红,如杨桃、苹果、柑、橙等果品就需浸蜡,而桃子则只要涂上色彩就行了。



[color=#FF0000][align=center][b]秋色黏贴艺术[/b][/align][/color]


[attachment=11337886]

佛山彩灯制作中


 佛山黏贴艺术品(又称黏贴)种类很多,有宫灯、罗伞、时花、石山盆景等。这种艺术手工艺性很强,技艺复杂,结构严密,具有科学的规整美和结构美,是佛山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它广泛采用瓜籽、芝麻、白米、灯芯、通草、稻秆、刨花、豆类、鱼鳞等原料进行黏贴。

   黏贴艺术的主要技法有:

   ①利用物品原有形态砌成花卉图案。冬瓜籽、红瓜籽、葵花籽、甜瓜子的单独形态是一个蛋形,同野菊花的花瓣十分相似,利用本身原有形状组成的花卉图案是十分美观的。同时葵花籽的外壳表面还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图案,利用它黏贴成的花纹图案更具有自然色彩的特点。而利用芝麻、白米、甜瓜籽等组成满地花纹图案或方形、金钱形、菱形案却又是维妙维肖。通草的横切面是一个很好圆环,可组织各种花卉图案纹样,把它砌成条片、剪成花卉叶、瓣形状,黏砌成兰花、水仙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却又另具一番特色。

   ②利用材料本身特点设计组砌各种图案纹样。如木刨花,薄木片富有弹性,适宜组成各种图案和纹样,也可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方法是先选厚薄均匀整齐的刨花片切成大小适合的条状片,然后根据图案设计要求,都贴成图案纹样。

  ③利用材料的条状和容易伸展的特点,组砌成唐草纹或花卉图进行黏贴。因为灯芯草细长,灵活性很大,容易组织延伸自如的草蔓图案或花卉图案。

   ④切角黏贴。这主要是采用稻秆作材料时采用方法。由于稻秆呈圆条状,黏贴时必须进行切角黏贴,否则不牢固,砌接不协调统一。

   ⑤根据已经成型的分解砌件拼成艺术整体如吊钟花,先做花瓣模,再把溶化了的蜡注进模内成形,冷却后取出蜡花瓣,最后将一片片硬化了的吊钟花瓣砌一朵完整的,像生花一样的假吊钟花。又如用蚕茧制成的桃花、水仙花、兰花等也是这样。有些花卉还要着色、加蜡,然后进行黏贴。这样,一种种不同品种、体态万千的花朵就创制出来。

   ⑥堆砌。和贴艺术还有一个品种就是石山盆景,它利用树头根的各种自然形态堆砌成假山假石,加以古树老松,就成为一件很成功的盆景作品了。黏秋色艺术品,由于艺人注意充分利用材料本质的美(如刨花的木质、灯芯草的柔软、纤细,通草的洁白轻巧,瓜籽的色调,芝麻的细腻,稻秆的粗矿等等),故作品的乡土味特别浓,外型美观、大方,色彩素雅自然和谐。




[align=center][b][color=#FF0000]秋色针刻艺术[/color][/b][/align]

针刻艺术品是独树一帜的秋色艺术品,它具有造型简朴,色彩单纯的特点,其中以针口灯为最佳。所谓针口灯因为它的整个灯上所有图案纹样全是用针一针针地刺出来的,通过灯光从针口透出清晰的图案。因此有人称之为“万针灯”。

其次,秋色瓜灯也是很有特色的,这是一种用小刻刀在冬瓜皮上整个刻出各种书画图案,将瓜瓢挖去而成的一件工艺灯。这种刻画与针刺工艺是基本上相同的,它同刻纸艺术有相似之处。佛山针艺术主要技法是:

①设计针刻图案稿。先设计灯的结构和扎作好灯朗,裁出厚纸绘图案纹样,瓜灯在瓜的表皮上绘图案纹样,不用绘在白纸上。

  ②针刺。在设计好的图案上进行针刺。把绘有图案纹样的厚纸紧贴在一起进行针刺。操作中切忌图案样纸与厚底纸错动。画面先针刺锐角处,(即从尖角开始刺针)多左下而上起。线条较细的宜用幼针;线与“地身”(即需要针刺的空白地方)不能混淆,避免不显出线条。“地身”针口要求成“品”字形,且有规律地用针口织满“地身”画面。针口宜顺序不宜乱针,针口距约一比一为宜。折角线的针口宜用地身大的针,针正线条上的针距比地身疏度约50%。

③雕刻瓜灯。沿着整个瓜皮表面进行雕刻,刻纸一样把不需要的地方剔除,只留线条。整个瓜皮刻雕完之后,然后去掉瓜瓣,留下表皮外壳,这样在瓜内装上灯光,通透明亮,是一个非常别致的秋色艺术瓜灯,这是佛山秋色赛会必有的工艺品。这种灯图案纹样线条粗矿、通透,像剪纸艺术的线条一样要相互连结,不能脱断,否则,瓜皮灯就会因失去相互支拉力而无法支立起来。所以,在设计图案,一般采用满地花图案为宜,但又必须有主体画面。这样,主题突出,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秋色灯欣赏

[attachment=11337887]

传统的彩灯款式有竹织灯、大红灯、宫灯、走马灯、剪纸灯等;其工艺制作采用竹篾或铁线扎廊,扪上丝绸、灯纱或色纸,再在表面配上剪纸或书画而成,造型玲珑纤巧、明亮通透,技艺精湛,富于艺术感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佛山彩灯

   随着时代的变迁,佛山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今天的佛山灯色,已从过去只限于家庭厅堂的装饰,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的城市环境装饰。现在,每当节日庆典,我们都能在很多场合看到大型的佛山灯色;这些灯色既继承了传统彩灯的扎作工艺,还结合声、光、电等科技,将这一民间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这些大型灯色很适合现代城市的环境装饰要求,深受广东各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欢迎;它以其宏大的气势、千变万化的造型样式和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美化了现代城市环境,为社会增添了喜庆繁荣的绚丽色彩。


[color=#FF0000][align=center][b]
秋色雕塑艺术[/b][/align][/color]




佛山雕塑秋色工艺品主要有泥塑、香胶塑、蜡塑三大类,而纸塑基本上是属于纸扑工艺。泥、香粉、蜡塑主要是制作秋色仿古铜铁器、石雕、秋色果品、花卉、农副产品以及水产品、酒席佳肴等工艺品。但秋色泥塑是通过在胎质表面进行细加工使其摹似某一原物的体态、结构、颜色、质感,达到以假代真(实物)的艺术效果。因为所谓“秋色”艺术品,就是要以假代真,真“伪”难辨,纯粹雕型艺术就不能称之为“秋色”艺术品了。所以, “塑造”形象仅仅是秋色工艺品制作的第一步,而第二步进行摹似原物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秋色蜡塑工艺主要表现具有晶莹无瑕、透明光亮、脂膏洁润之物,可以达到维妙维肖的效果。如仿造翡翠玉器,要在蜡中加上适量的颜色,煮溶后进行塑造就非常相似。又如筵席上的各式名菜佳肴,用蜡塑去表现,则令人见到也要垂涎欲滴,所以酒楼往往是采用秋色缝席作为本商号名菜佳肴的宣传广告。还有用蜡塑制成的时花果品也是十分成功的。如吊钟花、腊梅花、水仙花等。

蜡的可塑性是十分强的,柔软滋润容易加工,而且可按各种不同的需要加进各种颜色,因此蜡是很理想的雕塑材料之一,佛在民间秋色艺人利用白蜡、密蜡、石蜡等作原料塑造出各种秋色艺术工艺品,给秋色赛会增添了不少情趣与色彩。
      
仿真工艺品


[attachment=11337888]

[attachment=11337889]
 
秋色艺人把仿真品“猪肉”“鱼肉”作叫卖状
佛山“秋色”中的仿真工艺是采用陶泥、香粉、蜡等各种废旧原材料,通过削批、捏塑、雕刻、涂画等多种艺术处理手法,仿造各类农产品、水产品和酒席隹肴名菜等,这些仿造工艺品的大小比例,造型结构及表面质感都与原物(被仿造物)无异,其真实感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传统上称这种仿真工艺叫“担头”工艺。佛山 “秋色”仿真艺术的造型手法与20世纪中叶西方的超级写实雕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前者却比后者走前了几百年,足以证明我市民间艺术所具有的高超写实技巧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attachment=11337890]


仿真工艺品欣赏
在传统的秋色赛会中,仿真工艺品是由扮演小商贩者肩挑车拉、设摊摆卖,作沿街叫卖或游行,再现了平民的生活情趣。他们塑造那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手工艺品、农副产品,以此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娱乐,这种把经济、生活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联系,真实再现日常事物的创作方法,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无华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秋色艺人用这种仿真工艺仿农副产品、水产品,以能使你真假难辨而大吃一惊为快;仿酒席隹肴又令人垂涎欲滴为乐,这正是乡土艺术美之所在。





[b][align=center][color=#FF0000]秋色总揽 [/color][/align][/b]


[attachment=11337891]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佛山秋色的起源
佛山秋色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永乐年间(1430-1425),秋季丰收后的一个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此举被人所赞赏,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而内容日渐丰富,亦成为具为地方色的佛山秋色。

[attachment=11337892]

秋色的历史
佛山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而每次秋后的秋色活动亦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古书上不乏对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记载了当日出秋色的盛况。
秋色的形式
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共六色之多。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体育竞技表演等都是后来加上的。
佛山秋色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名扬海内外,正如郭沫若同志对秋色的评价:凭将秋色千张纸,夺得乾坤万象春。神似人灵神已废,而今百姓尽为神。


[attachment=11337893]

[attachment=11337894] 



     
早在明朝时期,为庆贺丰收,每于秋收之余,佛山人利用手工业的边角料:如纸、碎布、丝绸、香胶、蜡、陶泥、竹木以及农副产品:如蚕茧、谷豆、鱼鳞、瓜果、萝卜等,以扎作、粘砌、纸扑、雕刻、剪贴、雕塑、灌注等技法,制作成各种仿铜铁器物、仿陶瓷古玩、仿花鸟虫鱼、瓜果等,达到以假乱真、奇巧斗胜的艺术效果,流传下来,成为“佛山秋色”艺术品的独特制作风格。秋色还包括有彩灯扎作、头牌花车、化妆造型及各种表演艺术、民间音乐等。
[ 此贴被两个人的舞会在2010-03-19 11:1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青梅枯萎 竹马老去 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19 0
舞龙舞狮啊。。
风过520

ZxID:6912820

等级: 文学俊才
生命在于运动,生活在于折腾^_^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3-19 0
资料很全面啊
似沫

ZxID:9797870

等级: 文学俊才
冬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3-19 0
偶原以为是讲秋天的、

果然秋色和秋天是差很多的~
此微夜

ZxID:7836477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独爱穿越
十周年!蛋蛋加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03 0
感觉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

tutu6765

ZxID:7660505

等级: 脱颖而出
jealousy is the ugliest trait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15 0
总有一种那狮子头里面臭臭的感觉
Hear no evil, See no evil, Speak no evil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