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及娱乐活动简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681 回复:4

[宗教民俗] 中国古代体育及娱乐活动简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燕歌既远。

ZxID:1509727


等级: 文学之神
  掐死你这个小纤腰!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7 0
中国古代体育及娱乐活动简介
[backcolor=#cccccc][table=60%][tr][td]体育活动,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代体育活动,既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现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础。
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体育项目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后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秦汉和唐宋时期还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的两个高潮。中国古代体育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体育传统和体育文化,对东亚古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世界古代体育百花园中一枝绚丽多彩的奇葩。


[color=#660000][b]我国古代体育大部分项目是以军事训练为手段,如射箭、武艺、摔跤、驭车、举重、田径、狩猎、足球、马球等;还有一部分逐步演化为社会娱乐活动,如杂技技巧、游泳弄潮、花样滑冰、龙舟竞赛、拔河、秋千、风筝、踢毯子等;而导引、气功、按摩,既是体操又是医疗保健的养生手段。[/b][/color]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多种的社会职能,其性质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根据社会不同时期的要求,表现了多种的社会功能。

[b][size=4]1、球类运动[/size][/b]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在考古发现中反映较多的主要有[color=#660000]蹴鞠、打马球和捶丸。 [/color]
[attachment=11337767]
[attachment=11337768]
[color=#ff0000]蹴鞠[/color],即古代足球。“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又称之为“蹹鞠”,指用足踢球。

“蹴”、“蹹”,用足踢也;“鞠”,球也。现代足球起源并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就整个人类历史上的足球活动来说,其起源非常古老,国际足球联合会认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据《战国策·齐策》中“(齐都)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等记载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的齐宣王时期,蹴鞠已经流行于齐国都城的临淄一带。

到了秦汉时期,蹴鞠进一步流行和传播开来,既流行于民间,又兴盛于宫廷,并且还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手段,流行于军队之中。对此,文献中多有涉及。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其图像。
[attachment=11337769]
[attachment=11337770]
[color=#ff0000]马球[/color],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

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或击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attachment=11337771]
[attachment=11337772]
[color=#ff0000]捶丸[/color],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但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取消了球门,该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捶”即击,“丸”即球。

[b][size=4]2、武术[/size][/b]
武术,集实战、表演和健身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古代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的武术,其内容十分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流派。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color=#663300]拳术和器械演练[/color]。
武术一词 来源于古人类之间自然搏击打斗方法的演变,由于人类生存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击的技术演变,也就是武术器械兵器的搏击技术,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把中国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来的体育运动,而传统武术则是由古代战争和街头打架所发展出来的徒手和器械格斗术。

其内容有踢﹑打﹑绊﹑拿,柔术 等等“传统的中国武术又称之为国术,其本质是一种格斗,它与普通的体育运动不同,体育运动是一种健身游戏,而格斗却是一种生存游戏”按照武术大师郑雨东的观念,传统武术不能算作一种体育运动。
当然,目前流行的竞技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因为国标武术是竞技和表演性质的,本质上接近于体育。传统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竞技武术则划分为[color=#663300]散打和套路[/color],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目前,武术的概念表述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
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attachment=11337773]
[color=#ff0000]拳术[/color],是指徒手进行攻防格斗的技术和技术套路。拳术的起源甚为久远,到汉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被称之为“卞”或“手博”,并且出现了专门的著作《手博》。

汉代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了拳术演练的场景。如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画面上有三人,或弓步张臂,或腾空跃起,正在进行拳术演练,人物姿势刚劲,形象栩栩如生。
南阳市陈棚村新莽时期画像石墓中的“拳勇图”,右侧一人弓步向前,伸出右手作攻击状;左侧一人蹲步闪身,双拳紧握作迎击状。类似的拳术演练图像,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中常可见到,反映出汉代拳术的兴盛。魏晋以后,拳术又与佛教和道教活动相结合,更为广泛地流行于寺院教徒和民众之间。宋元以后,拳术的技术套路渐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及技术特色的各种流派。
[attachment=11337774]
[color=#ff0000]器械演练[/color],是指手持器械进行攻防格斗的技术和技术套路。器械演练的起源同样十分古老,并且因使用器械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古代器械演练中,击剑是最传统、最流行的项目之一。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之初的“鸿门宴”上,演出了一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活剧。汉代还出现了《剑道》三十八篇等有关剑术的专门论著。

汉代考古发现中,也常可见到击剑的图像。如河南省郑州市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的击剑图:画面左侧一人右手执钩镶、左手执长剑弓步前刺,右侧一人跽坐、右手扬剑躲闪,生动地描绘了汉代击剑的场景。江苏铜山县小利庄苗山1号墓东汉画像石上的比武图,画面左侧一人双手持长兵器刺向对方,右侧一人左手持钩镶将对方的长兵器钩住、右手举长刀向对方砍去,描绘的是东汉时期长器械的演练。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吴朱然墓出土的“童子对棍图”漆盘,漆盘底部的画面上部绘出山峦,山前空地上两孩童持棍对舞,是东吴时期棍术的生动写照。

魏晋以后,随着武术器械的进步和种类的增多,剑、刀、熗、棍等的各种套路技术在程式化和竞技化方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宋元以后,各种器械演练进一步兴盛。明清时期武术中的“十八般武艺”,主要指的是器械演练的套路之术。

[b][size=4]3、相扑[/size][/b]
相扑,作为摔跤活动的一种形式,以徒手搏斗为其主要特征,是一种能锻炼人的体质、气力和耐久力的体育活动。

先秦时期称之为“角力”,秦汉时期称之为“角抵”,到了晋代始称为“相扑”。

相扑的起源或可上溯到春秋时期,但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为战国末年,即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墓中出土的透雕有角力图像的铜牌饰,描绘出上身赤裸、下着长裤的两人在茂密的林木中扭在一起进行角力比赛,其身后的树上系有鞍辔齐备的骏马。
[attachment=11337775]
相扑,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相扑原是我国古代“角抵”的一种。

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这种既是竞技又是表演的活动,被称为“角抵”,又名“蚩尤戏。

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曾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将“角抵”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联系起来,这就足够说明它的漫长历史。

古代的“角抵”的范围很广,相扑仅是其中一部分。到宋代,“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活动,亦称相扑。
[b]4[/b][size=4][b]、马术
[/b][/size]马术,是指以赛马、马上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体育活动。

马术的起源,以马的饲养和骑乘为基础。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人工饲养的马的出现大概是在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晚期,但马术的形成,大致是在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马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attachment=11337776]
赛马,在古代称之为“驰逐”或“走马”。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齐威王时期,赛马活动已经流行于齐国,田忌与齐国诸公子“驰逐重射”时采用孙膑的建议而以弱胜强的故事流传至今。

到了汉代,赛马活动日益兴盛,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也流行于宫廷,汉武帝等都喜爱赛马活动。汉代赛马的流行,在考古学上多有反映。

如河南郑州市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的赛马图,在长8.5厘米、宽5厘米的画面上,绘出二骑士正在挥鞭驰马比赛的形象;汉代陶俑中,也有骑士赛马的形象。魏晋以后,赛马活动长盛不衰,尤其是北方草原地区更是如此。甘肃嘉峪关市魏晋时期壁画墓中的赛马图、山东济南市发现的唐代赛马石雕像,以及西藏布达拉宫西大殿壁画中的赛马图等,都是历代赛马活动的写照。

[b][size=4]5、棋类活动
[/size][/b]棋类活动,不像其他体育活动那样强健体魄,但利于人们思维的锻炼和开发,具有很强的益智性,并且同样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因此,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代的棋类活动,其产生至迟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并且类型多样,但主要的类型是[color=#663300]六博棋、塞棋、围棋、象棋和双陆棋[/color]等。
[attachment=11337777]
[color=#ff0000]围棋[/color]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尧帝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

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不回了,母亲的话也不听了。散宜氏对帝尧说:“尧啊,你只顾忙于处理百姓大事,儿子丹朱越来越不像话了,你也不管管,以后怎么能替你干大事呀!”尧帝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便对散宜氏说:“你让人把丹朱找回来,再让他带上弓箭到平山顶上去等我。”
这时丹朱正在汾河滩和一群人戏水,忽见父亲的几个卫士,不容分说,强拉扯着他上了平山,把弓箭塞到他手里,对他说:“你父帝和母亲叫你来山上打猎,你可得给父母装人啊。”丹朱心想:射箭的本领我又没学会,咋打猎呢?丹朱看山上荆棘满坡,望天空白云朵朵,哪有什么兔子、飞鸟呢?这明明是父亲母亲难为自己!“哼,打猎我就是不学,看父母能把我怎么样!”卫士们好说歹劝,丹朱就是坐着动也不动。一伙人正吵嚷着,尧帝从山下被侍从搀扶着上来了,衣服也被刮破了。看到父帝气喘吁吁的样子,丹朱心里不免有些心软,只好向父帝作揖拜跪,唱个喏:“父帝这把年纪要爬这么高的山,让儿上山打猎,不知从何说起?”尧帝擦了把汗,坐到一块石上,问:“不孝子啊,你也不小了,十七、八岁了,还不走正道,猎也不会打,等着将来饿死吗?你看山下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好的山河,你就不替父帝操一点心,把土地、山河、百姓治理好吗?”丹朱眨了眨眼晴,说:“兔子跑得快,鸟儿飞得高,这山上无兔子,天上无飞鸟,叫我打啥哩。天下百姓都听你的话,土地山河也治理好了,哪用儿子再替父帝操心呀。”尧帝一听丹朱说出如此不思上进、无心治业的话,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丹朱听父帝不叫他打猎,改学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转意,“下石子棋还不容易吗?坐下一会儿就学会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亲立即教他。尧帝说:“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你只要肯学就行。”说着拾起箭来,蹲下身,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们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在卫士们的催促下,父子们才下了平山,在乎水泉里洗了把脸,回到平阳都城。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尧帝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谁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不已,大病一场,怏怏而终。帝尧也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虞舜也学尧帝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 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

[attachment=11337778]
[color=#ff0000]象棋[/color],又称中国象棋,亦作“象碁”。其一,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其二,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
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
《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 撰,书亦不传。
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其三,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
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一方以帅统仕、相及车、马、炮各二,兵五;一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围死为胜。

[b][size=4]6、其它体育竞技活动[/size][/b]
[attachment=11337779]
[attachment=11337780]
[color=#ff0000]中国摔跤[/color]。摔跤,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是一古老的竞技项目,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
世界各国都有其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中国的摔跤,前苏联的桑勃,日本的柔道和相扑,以及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等均属摔跤范畴。都有自己形式的摔法和比赛规则。希腊、中国、日本以及埃及等国家的古代文献中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裁。

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据南朝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

由此说,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 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attachment=11337781]
[color=#ff0000]荡秋千[/color]。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attachment=11337782]
[color=#ff0000]放风筝[/color]。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ttachment=11337783]
[color=#ff0000]抖空竹[/color]。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
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
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到:“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

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
它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
[attachment=11337784]
[color=#ff0000]拔河[/color]。拔河,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牵钩”就是早期的拔河运动,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最初拔河主要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或强拒的能力,后来被水乡渔民仿效,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
唐宋以后,拔河渐在民间盛行。712~756年,唐玄宗时曾作过千人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拔河活动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在皇宫中也有举行。近代学堂出现之后,拔河被列入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拔河活动更为普遍,特别是在节假日里,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农村都把拔河活动列入主要的比赛内容。

拔河的场地要求很简单,只要有宽5米以上,长 20米左右的一块平坦土地,就可进行拔河活动。现代一般的拔河方法是: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直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在河界两侧各执绳索的一端,闻令后,用力拉绳,以将对方拉出河界为胜。在西方,拔河原为英格兰乡村的一种游戏,
1900~1920年的奥运会上曾被列为比赛项目。

“拔河”游戏,来源甚古。相传春秋战国,楚将伐吴,既以是为教战。
封演封氏闻见记云:“拔河,古为之牵钩”。
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拔河,古用篾缆,唐民则以木麻,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両勾齐挽,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拔河之起源,本由于教战,故至唐代,兵士亦多以此为戏。不独兵士为然,既宫女亦多戏此。又不独宫女为然,宰相将军等又多戏此。似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则唐代社会,拔河游戏之盛,一般可鉴。“(摘自民俗学家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 ,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
[attachment=11337785]
[color=#ff0000]赛龙舟[/color]。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color=#ff0000]狩猎[/color]。狩猎,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业余狩猎又叫体育性狩猎,是一种特殊的业余活动。

业余狩猎可以满足业余狩猎者的特殊兴趣,锻炼身体,又能获得一些野兔、野鸡、野鸭等狩猎产品,改善猎人生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但业余狩猎者也应该凭证狩猎,不能无组织无领导的乱捕滥猎。

猎人要获得猎物,要使用一定的狩猎工具,运用一定的狩猎方法,才能实现猎取鸟兽的目的。
狩猎方法和狩猎工具都属于狩猎技术的范畴。

狩猎工具,是猎人猎取野生动物所使用的猎捕工具,包括猎熗、猎犬、猎禽、各种自动猎捕工具等;狩猎方法,是指猎人猎捕鸟、兽所使用的手段,如围猎、巡猎、伏猎、隐蔽、引诱等等。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获取食物,不得不想方设法猎取野兽。当农业和畜牧业充分发达足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时候,狩猎活动就具有了多方面的意义。可以练兵,可以娱乐,甚至可以选拔人才。

《吴越春秋》所载《弹歌》可能是最早表现狩猎题材的文学作品。短短的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形象地描写出了包括制造工具在内的狩猎活动过程。

[color=#ff0000]踢毽子[/color]。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踢毽子是中国古代民间较为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 、绒线毽等。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燕歌既远。在2010-01-17 21:5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燕歌既远。

ZxID:1509727


等级: 文学之神
  掐死你这个小纤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17 0
狩猎和踢毽子的图
超过20张编辑在此楼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17 0
已审。古代还是有一些的活动的啊。

xiha369

ZxID:8348303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18 0
长见识
韩喜

ZxID:5846407

等级: 明星作家
书痴,天雷yy玛丽苏一概拒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22 0
很好的写作素材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