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771 回复:46

[宗教民俗] 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伊星邪

ZxID:828104


等级: 家喻户晓
回望,岁月悠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5-25 0
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
— 本帖被 秋靖寒 执行合并操作(2015-01-03) —
[size=7][glow=255,teal,2]西藏,中国的!!![/glow]
[glow=255,coral,2]西藏,中国的!!![/glow]     
[glow=255,purple,2]西藏,中国的!!![/glow]    [/size]

西藏,距天最近的地方,美丽而安详。
神秘的藏族文化,更是令人神往。
所以,我决定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让大家来一起领略纯净的西藏。
[attachment=11337142]


[glow=255,silver,2]西藏是中国的领土[/glow]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color=#FF66CC]
————————————————————————————————————[/color]

名胜古迹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位于拉萨市中心,以前是达赖的冬宫。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
  (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
  (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
  (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
  (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
  (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
  (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
  (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
  (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
  (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以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
  (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
  (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
  (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
  (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
  (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
  (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
  (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
  (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
  (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
  (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
  (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
  (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
  (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

[attachment=11337147]
[color=#6633CC]~~~~~~~~~~~~~~~~~~~~~~~~~~~~~~~~~~~~~~~[/color]
西藏的99个意象


    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笑容:藏族人的笑容会让所有摄影师兴奋,这样的笑可以用金子来形容。

[attachment=11337143]
    布达拉宫:没去过西藏的人也早在无数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过真正见到时感受完全不同。

    大昭寺:据说能在大昭寺的殿顶悠闲地呆上大半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背包客。

    转经轮:藏族人用转经轮来代替念经,除了寺庙里的大经轮,最常见的就是手摇小经轮,游客最爱买的礼物之一。

    长明灯:在西藏,有寺庙就有长明灯。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诵经,默默祈祷。

    八廓街:拉萨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汇聚各地朝拜者的转经道,拉萨的地标之一。

    伏身叩拜者: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体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随处可见。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attachment=11337144]
    六字真言:就是著名的“口奄、嘛、呢、叭、咪、口牛”,如来佛用这6个字把孙猴子镇在五行山下。

    密宗:密宗又称藏密,因其神秘性而多附会,武侠小说就最爱用密宗双修法来说事儿。

    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族人的母亲河,正如郑钧所唱,雅鲁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神山圣湖:朝拜神山圣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标之一。神山圣湖中最神圣、最受尊崇的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冈仁波齐:在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这座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的山峰。

    转山/转湖: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转山/转湖的经历。

    唐卡:唐卡即藏语卷轴画之意,唐卡是供奉的圣物,绘制完工后要经由开光、加持,使之具有灵气,才算完成。

[attachment=11337145]
    哈达:尽管蒙古族也献哈达,但远远没有藏族人用得那么普遍。藏族人出门总要随身带上几条以备不时之需。

    藏民族:传说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而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地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藏医:神奇之处甚多,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藏区之外,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藏刀:藏民的必备工具,也是最受游客青睐的藏式工艺品之一,可惜过不了安检。

    藏獒:排名世界猛犬之首,以它为主角的《藏獒》成了畅销书,赋闲后的马俊仁则靠养藏獒发了财。


[attachment=11337146]
    藏饰:对去过或没去过西藏的小资女青年来说,藏饰一度是风格的代名词,因此真真假假的藏饰店在内地越开越多。

    嘎乌:嘎乌是挂在胸前的银制、铜制小盒,内装小佛、舍利、经咒等。

    金刚杵:又名降魔杵,本是印度人手上无坚不摧的兵器,被密宗引入后成了庄严的法器。

    喇嘛:身着红衣,很好辨认,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还特别爱养花!

    达赖/班禅:达赖意为“大海”,班禅意为“大师”。在藏传佛教中,达赖是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

    转世灵童:转世灵童的甄别有一整套程序,比如出生时有异兆、会辨认前世用过的物品等。

    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有白、黄、红、绿、蓝五色,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流的媒介物。

    玛尼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各种佛像的泥模置于其上,再插上经幡,遂成为过往行人巡礼的“神之路标”。

    《格萨尔王传》:传奇的格萨尔王半神半人,凝聚着藏族人对英雄的所有想像。再没有哪本书可以取代《格萨尔王传》在藏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高原反应:传说中的高原反应来临的一刹那,你才切身地意识到:确实进藏了。

    红景天:和SPF超过30的防晒霜一样,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是进藏的必带装备。

  喜马拉雅,意为冰雪的居所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意为冰雪的居所,海子曾赋诗:高原悬在天空/天空向我滚来/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

    8848:8848.1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登山:登顶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梦想。世界第一的标杆太让人有挑战欲了。

    藏羚羊:这种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作为西藏符号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藏红花: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来自西亚和南欧的它进入西藏后,成为驰名中外的“藏药”。

    雪莲:在西藏,雪莲太常见了,晒干的雪莲灰扑扑的,几元钱一棵。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难免失望。

    酥油茶:最负盛名的藏族饮品,可以抗缺氧,功能不逊红牛。

    青稞:传说青稞是文成公主留给狗的口粮,人沾了狗的光,吃上了糌粑,还有青稞酒喝,所以藏族人特别爱狗。

    糌粑:青稞晒干、炒熟后磨成粉状就成了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

    天 葬:因为不被了解,天 葬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感。

    锅庄:缘自西藏,盛行于全国,只需一堆干柴烈火配以足够的人数与好心情就能体验,顺带可以品味烤全羊。

    推:将类似于芝麻糊的原料玩弄于掌间,搓成条状食用。配上酥油茶就是藏族人最喜爱的甜点。

    木碗:藏族人与它形影不离,喝酥油茶、青稞酒、吃糌粑都离不开它。

    扎西/卓玛:藏族人的最常用名,分别寓意男孩和女孩。

    格桑梅朵:梅朵,藏语花之意。格桑花只生长在青藏高原,传说是格桑活佛变成的。西藏有很多名叫格桑梅朵的姑娘。


[attachment=11337148]
    牦牛:西藏特有的牛种,藏族人相依为命的忠实伙伴。人们喝牦牛奶,烧牦牛粪,用它的皮毛做帐篷。

    藏袍:穿着藏袍需要袒露右肩和右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母亲右腋下降生。

    氆氇:用羊毛做成,可以用来做男人的藏袍、女人的邦典(围裙)。

    邦典:多年前圣火少女达娃央宗那袭白衣配上彩虹般的邦典,令人难忘。

    罗布林卡:和拉萨其他景点相比,罗布林卡平平无奇,不过雪顿节时就不一样了。过节时拉萨人都会逛罗布林卡。

    热巴:主体部分是铃鼓舞表演。

    康巴汉子:长相英武、目光深沉、辫梢盘着人称“英雄结”的红丝穗的藏族人,拥有天生的商业智慧。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也就是阳历八月初,是吃酸奶的节日。不但有藏戏看,还可看到最壮观的晒佛。

    藏戏:一般游客看不懂藏戏,但藏戏独特的服饰、舞蹈、音乐,特别是眼睛和嘴角神秘上翘的面具,非常好看。

    终极向往:一提到这个词,人们便立刻联想到西藏。人们总是向往到西藏寻求心灵的宁静,尽管只是短暂一瞬。

    香格里拉:藏传佛教中“香格里拉”(即藏语的“香巴拉”)被视为净土的最高境界,它只是一个宗教概念,不是一个地理概念。

    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连接外界的生命线,铁路开通前西藏的大命脉。

    解放军(金珠玛米):认知度仅次于“扎西德勒”的藏语单词,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在西藏所发挥的作用。

    唐古拉山兵站:早期走青藏线的人都会频繁地提到唐古拉山兵站,因为它是方圆几百公里惟一能住宿的地方。

青藏铁路:尚未正式投入运行,但已万众期待。

    海子:去过两次西藏的海子对西藏的向往胜过任何地方。多年后成为精神象征的他对西藏的狂热直接影响了崇拜者们。

    高原红:指藏族人腮边那两团红晕,也指2001年由3个藏族女孩组成、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演唱组合。

    《北京的金山上》:最著名的藏族歌曲,后辈歌手如韩红、高原红组合都不约而同地翻唱过,旋律无人不知。

    才旦卓玛:最负盛名的藏族歌唱家。演唱汉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和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一样拿手。

    《洗衣歌》:认知度仅次于《北京的金山上》的经典藏族歌曲。

    《冈底斯的诱惑》:马原这部作品志在小说形式的探索而不是描摹西藏风物。

    《西藏生死书》:如果对藏传佛教感兴趣,又打算去西藏,不妨看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藏地牛皮书》:西藏题材图书中最惊艳的一本,但据说实用性还是不够强。

    《西藏组画》:陈丹青1980年完成的《西藏组画》至今仍时常被提起,人们正是从这组画中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西藏人形象。

    《农奴》: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电影,也是一部在影像上堪与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经典之作。

    《走过西藏》: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使读者对西藏怦然心动。

    《回到拉萨》:很难置信郑钧1994年写出《回到拉萨》时还没去过西藏,他使得“回到拉萨”成为一个固定搭配。

    《红河谷》:被西藏人认为是自《农奴》以后反映西藏最好的影片。人们相信所有藏族姑娘都跟女主角宁静一样美丽而泼辣。

    扎西达:娃1985年以《西藏:隐秘的岁月》成名的扎西达娃之于西藏,就好比贾平凹之于陕西。

    朱哲琴:《阿姐鼓》、《央金玛》专辑中的西藏元素首次把西藏推向了世界,南方人朱哲琴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藏族人。

    《青藏高原》:李娜的天籁之音让青藏高原再次成为都市人的向往。韩红也演绎过,但成为绝响的还是李娜版本。

    韩红:郑钧率先开发西藏题材获得巨大成功,身为藏族人的韩红自然不会浪费资源。不过论嗓音她不如李娜,论国际性不如朱哲琴,有点儿尴尬。

    《西藏旅游》:继《西藏文学》之后西藏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机会去西藏之前,读者就是靠它满足对西藏的所有想像。

    吐蕃:吐蕃加上松赞干布,代表着西藏曾有的辉煌历史。因为和汉族公主联姻的关系,内地人对吐蕃这个词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丁丁在西藏》:丁丁在喇嘛的帮助下完成探险大计,并目睹了“雪人”的真容,一种连西藏人都无缘一见的传说中的生物。

    达娃央宗:藏语意为纯洁的月亮。在1990年与2004年两度成为亚运和奥运圣火采集者与传递者后,她成为美丽纯洁的藏族姑娘的形象大使。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对民族团结的诠释意义超过满汉全席。

    鸠摩智:武侠小说中来自西藏的一等高手。

    孔繁森:援藏干部的代名词。在他的事迹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使人们熟悉了阿里这个西藏最难以到达的地区。

    《喇嘛王国的覆灭》:对迷恋西藏的人来说,哪怕是学术著作,也不能阻挡其阅读热情。难怪美国人戈尔斯坦的历史著作《喇嘛王国的覆灭》也成为热门书。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以汉人身份而在西藏当上喇嘛,邢肃芝的经历本身就很吸引人。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作者巴荒以摄影、文学和绘画三结合的方式,以一个弱女子数次独自进藏的经历打动读者。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

    Treker(远足者):对远足者来说,西藏的交通不便、旅行成本太高、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等局限,恰恰是远足的妙处。

    《LonelyPlanet:Tibet》:LonelyPlan-et2000年推出了西藏专刊,至今已数不清有多少国外游客在它的指引下进入了西藏。

    丰田越野车:有多少自驾游爱好者奔驰在进藏公路上,就能看到多少辆丰田越野车。

    扛大厢:意为坐卡车车厢旅行。要做好面对灰头土脸、随时可能没有路、坏车以及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的精神准备。

    亚旅馆:拉萨最早出名的藏式旅馆,离布达拉宫、大昭寺很近。

    甜茶馆:红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就成了甜茶。去甜茶馆是融入藏族人生活的必经途径之一。

    玛吉阿米酒吧:拉萨最有传奇色彩的酒吧,其传奇色彩来自以写情诗著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里是他和情人玛吉阿米的幽会之地。

    《莲花》:安妮宝贝去了墨脱这个“隐秘的莲花胜地”之后,便有了《莲花》这本新作。

    多布杰:著名藏族明星,导演们心中藏族汉子角色的第一人选。曾出演《红河谷》、《尘埃落定》,最新角色是《可可西里》里的保护队队长。


[color=#6600CC]~~~~~~~~~~~~~~~~~~~~~~~~~~~~~~~~~~~~[/color]


西藏历史概述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 ,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 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 (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 ,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 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 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 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 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 个行政区域。 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达赖进京,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自此,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 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 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 ,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 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 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color=#6600CC]——————————————————————————————[/color]
[color=#FF9900][size=5]民俗[/size][/color]


藏戏概说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attachment=11337149]





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而作为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同样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体现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今年的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在同一天,雪域高原在欢腾,古城拉萨在放歌。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以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为特点的传统服饰与以藏装为主,外加各式各样时尚外套的民族服饰成为这个新年里拉萨大街上的一道和谐而美丽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西藏的女性服饰多姿多彩,特色各异。雅鲁藏布江边的农村女性,外着黑、棕色氆氇无袖长袍,内穿鲜艳的衬衫(衬衫的颜色因个人喜好而定),腰系七彩“邦典”,脚踏花纹绚丽的“松巴”靴,乌黑的头发掺进多彩丝线扎成大辫盘在头顶,朴素端庄,美丽大方,温柔和善,犹如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

  而在草原、牧场上,女性的服饰则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光皮藏袍镶嵌彩色宽边,腰间挂着各种银质装饰品。女人们把头发梳成细辫披在身后,发披缀满珊瑚、贝壳、松石和银饰。藏历新年期间,八廓街里的盛装牧女,成群结伴,长袍曳地,在朝佛的路上款款而行,满身的佩饰伴着隐约的诵经声发出悦耳的声音。

  拉萨女性服饰则勾画出另一道美丽的图景。在冬日里,因为天气寒冷,她们身穿用深色绸缎、氆氇制成的无袖长袍,外加时尚外衣,里衬各种花色绸衫,腰带紧束,婀娜的身段独具风韵。盛装的拉萨女性耳带金银镶绿松石的精美耳坠或耳环,而首饰、戒指则因个人喜好戴精巧的金、银饰品以及晶莹剔透的钻石饰品。传统的许多饰品装束,则更多的在藏戏和歌剧舞台上才能看到。如今,拉萨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无论服装,还是装饰品,均更多的是追求简便、适用、美观,以及更能显示身体线条和审美情趣,她们的穿着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正展现着多种新款式,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服饰文化,保留古老原始文化痕迹的同时吸纳外来异国异地的优秀服饰文化与时尚因素,表现出独特、和谐、朝气蓬勃的时代特色。

  在西藏广袤的土地上,虽然各地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特色,但在色彩的选择上则不谋而合,反映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以及藏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共同的欣赏情趣、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在今年双节同庆的气氛中,各地男女老少集聚古城拉萨,他们身着的节日盛装似美妙的音符,似繁星散落,似奇葩竟放,韵律十足,美不胜收。这是藏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现,更是古老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好生活的完美结合。

拉萨传统妇女服装

[attachment=11337152]

藏银三石手镯

[attachment=11337153]

 

  每年的藏历元月十五日,西藏拉萨市大昭寺都要制作精美的酥油花供人们观瞻,至今传承已有600多年历史。酥油花是在一块块类似模具的铁板上堆塑而成的。酥油花的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佛传故事、释迦牟尼本身故事、历史故事、传说戏剧故事等主题;塑制的纹饰造型繁多,包括日月星辰、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和各种神佛祖师、文臣武将等;塑制手法也十分写实传神,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神秘的酥油花

  [attachment=11337154]



藏族揣碗习俗

 
  来源: 西藏商报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

  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个木碗就不错了,而家境好的人家的木碗,还有银盖,银盖上镌刻着吉祥图案。更甚者,木碗通体镶银雕花,碗腰处只留有指宽的部分,让你明白碗胎是木质的。其上为碗盖,下为碗托,均为银质。盖成塔形,雕银嵌金,顶端一颗红玛瑙为手柄。碗托尤其别致,是盛开的八瓣莲花状,每瓣上有一幅吉祥图案,八瓣合成传统的八祥瑞图案。碗和盖置其上,美仑美奂。

  父母之碗有大小之别。一般说法有二,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一般都认为这是为了尊重父亲,父亲的地位高于母亲。或许这种说法源于西藏历史。旧西藏地方政府的法典规定:“人有上、中、下三等,每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级。”这样藏人就被划为三等九级。即使偶有一对夫妇串门到别人家,主人招待客人的茶碗,女士的定比男士的小,反之,则被视为失礼。

  平日里居家过日子,父母的木碗总是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摆放在碗橱里,用时取出,用后放回,各用其碗,井然有序。有“夫妻不共碗,父子不共碗,母女不共碗,兄弟不共碗"之说。若有哪位少不更事的孩子,一进门端起父亲的碗便喝,就会遭到母亲的责备:"你这样,以后不会交好运的。”

  夫妻情分也体现在木碗上,若遇丈夫出远门,妻子送丈夫上路以后,回家喝茶时,先将丈夫之碗添满,然后给自己添。喝罢茶后,将丈夫碗中之茶往干净处泼了,把碗收拾干净放好。待远行人归来时,盛满热茶,双手奉上,为其洗尘。

  孩子们长大以后另立门户,各过各的日子,回家看望父母时,仍用自己以前的木碗。所不同的是,儿子和儿媳一同前往时,儿子仍用他以前的木碗,儿媳没有,给她的碗则是临时用碗,即我们现在的瓷碗。如同儿媳一样,女婿上岳父母家也没有他的专用木碗,若是上门入赘的女婿,则另当别论。他是未来的一家之主,不能没有专用木碗。

  木碗的碗边若出现裂口,视为不吉,那是一定换一个新的才行。瓷碗出现后,家家户户的备用碗一般都是瓷碗。瓷碗若被碰裂口,同样视为不吉,尤其不能用于待客。忌讳一大清早用裂口碗喝茶,无意中遇上此种情况,讲究些的人一天不出门,以躲灾祸。

  木碗与情人等同,可以想见揣碗习俗的重要。出门揣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方便,而是社会习惯使然。木碗本为平常物,进入社会生活以后,便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以及文化观念的改变,揣碗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远去。但它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将会长久地留存于民族文化史中。

[attachment=11337155]


[color=#6633CC]——————————————————————————————[/color]

与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西藏有不同宗教的建筑。但就数量、规模、影响和建筑特色而言,当数本教寺庙和藏传佛寺,而后者已成为西藏遗存的主要古代建筑。

  现存藏传佛寺,多为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一般说来,整座建筑群以佛殿为中心,由经堂、扎仓(僧院)、憎舍以及大活佛的宫殿组成。寺殿与宫殿相结台。殿宇毗连,重楼叠阁,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最为独特的是藏传佛寺的建筑艺术融汉族、印度、尼泊尔风格于一炉,形成极具民族个性的韵致。

大昭寺顶上的金幢
[attachment=11337150]


壁画在西藏寺庙中比比皆是,数量之多,难以计数,仅大昭寺就有200多幅,面积达300多平方米。西藏壁画的特点是技法丰富多变。绘制佛像,须严格依照佛黄定规,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绘制历史故事和风俗画,则笔法古朴细腻,多彩用俯瞰式透视法,以几何结构描绘人物和建筑物背景,画面别具一格。所用颜料均为传统的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与唐卡一样,颜料内均已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彩鲜艳,经久不褪。壁画的题材比唐卡广泛,多了一些反映征战、劳役、修建寺庙的故事画和民俗画。


罗布林卡的壁画
[attachment=11337151]
[ 此贴被伊星邪在2009-05-25 23: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40
天机,打算下辈子才出万里长城么~~o(>_<)o ~~
lucialee

ZxID:383914


等级: 热心会员
【塞壬の歌】被缚的英雄,我的歌声是你的坟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5-25 0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

去过香格里拉,当然不是佛教里的那个,高原湖泊很美丽,松赞林寺的屋顶金光灿灿,据说是真金的,没摸到……

难道我又插楼了=。=~
[ 此贴被lucialee在2009-05-26 12: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精进随缘

ZxID:6414476

等级: 寒窗墨者
没有东西比爱情好 大米粥总比没有东西好 所以,大米粥比爱情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5-25 0
毕业5年目标
赚到足够的钱
找到一个爱人
请假一年
然后一起骑车去西藏
顺便吧祖国的大好河山 游一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伊星邪

ZxID:828104


等级: 家喻户晓
回望,岁月悠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5-25 0
宗教
在被称作“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林林总总的寺庙;已与灵异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喻示着宗教对这方上地的人文精神非同一般的渗透。


活佛有不同等级
 
如格鲁派,最高一级的活佛是达赖和班禅。
格鲁派认为,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无量光佛的化身。
达赖喇嘛这一称号,始于公元1579年。“达赖“是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经清朝顺治皇帝于公元1653年的册封,达赖喇嘛这一封号成为达赖系统的专用名称。班禅这一称号,始于公元1645年。

“班”是梵文“班智达”(即学者)的简称:“禅”是藏语,意为“大”,二字合起来意为“大师”。
  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时的正式封号是“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梵语,意为“珍宝”。从此,班禅这一封号就成为班禅系统的专用名称。
  在这两大并行的活佛体系之下,依次又有代理达赖和班禅主持地方佛教事务的摄政活佛、执掌各大寺庙的活佛、驻京禅师、达赖和班禅的经师、扎仓活佛、中等寺庙的堪布(扎仓主持),以及数量较多的一般活佛。
    活佛有自己的喇让(私邸),较高等级的活佛的喇让称为颇章(宫),最大的颇章是达赖喇嘛的布达拉宫和班禅大师的德钦颇章。过去,修建寺庙的经费和活佛喇让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化缘、募捐、念经作法、施主布施、信徒奉纳、经商以及放高利贷收租等,清政府也曾给子高额资助。活佛支配寺庙财产,并拥有很多私人财产,包括农奴和属民。当然,他们也是社会上具有较高佛学造诣的学者。

藏经
 

  藏文佛教经典种类繁多,十四世纪后半叶得以汇编的《大藏经》,分为《甘珠尔》(佛语部)和《丹珠尔》(论部)两大部,共收书四千五百六十九种。为保证藏传佛教经典和各类文化典籍的整理印制,印经院应运而生,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印经院,即为西藏的两大印经院。

  毫无疑问,佛教经典和其他文化典籍也孕育了诸多具有民族色彩的艺术。如唐卡、壁画、铜雕、木石雕刻,以及金银饰物等,其中不乏稀世珍宝。

  几十年来,中国中央政府用于西藏寺庙修复、维修和保护的专项资金超过了二亿元人民币,使著名的桑耶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白居寺等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完好。近年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整理大昭寺周围环境,同时,总投资1100多万元,为期3年的“阿里地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已通过全国文物专家的全面验收。这项工程包括对著名的古格遗址、托林寺的壁画进行全面的维修和保护。2000年,中央政府又投资490多万元人民币。更新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防火设备,并将组织多学科专家完成布达拉宫第二期维修和萨迎寺维修前期勘察、论证工作。这是继1989年至1994年中央政府投资5300万元维修布达拉宫后,对其又一次全面“诊断”和“救治”的举措。现在,西藏不同宗教之间或佛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也已不复存在。现代文明在改造着西藏社会的同时,也让西藏寺庙灵光常驻。

藏佛教僧人的修行
 

西藏佛教僧人的修行,包括显密二宗完整的修习次第,密宗为最高修习阶段。

显宗、密宗是佛教修佛的两大途经。

西藏各教派之间曾有显密之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认为显密二宗相辅而行,并不相悖、提出了先显后密、显密共修的修习程序,强调必须在显宗深厚的基础上才能系统修习密宗。

  西藏佛教各派的修习组织制度和次第大体相同,与格鲁派几无二致。憎人入寺学习,必先进入显宗扎仓(僧院)读预备班,之后方可升入正班。

正班分年级就读,学完规定的全部经典之后,才有资格参加格西学位考试。格西是藏传佛教各种学位的总称,通过不同途径或不同方式的考试,可获取不同名称的格西学位。
获取格西学位意味着显宗修习的完成,可升入密宗扎仓(或称密院)专修。进入密院后,须自择上师(师父)。并由上师作密门灌顶仪式。
上师通常以装在宝壶或宝瓶里的水洒在弟子头顶上,并让其喝下盛在人头骨碗里的酒,以告明弟子要冲净意念中的不净之物,然后授法。每修一种密法都要作一次灌顶,只有经过灌顶才能进入密宗修习步骤和次第。
密院注重苦修、苦行,无论寒暑,每日均须上殿四次,在铺以卵石的座位上席地而坐,赤足修炼,直至由显入密、修到成佛,冠以活佛之名。


宗教活动
 

  在大小不同的藏传佛教寺院里,几乎每天都举行规模不同的法事活动,内容大同小异。僧人早、中、晚要进行祈祷诵经,还要举行辩经会。诵经是为了强记经方原文,辩经是为了熟悉词意,广闻博学,融会贯通。信徒的活动主要有“磕长头”、转经祈祷,或参加寺庙的节日活动。每个寺庙几乎都有自己的节日,较大的有大昭寺的传召大法会、扎什伦布寺和哲蚌寺的展佛节等等。

大昭寺拉萨祈祷大法会的离会场面


神秘法器
 
  西藏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材料和制作方法都不尽相同。这些法器本身通常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法钟

大昭寺内的转经筒

 

神像造型艺术
 
  西藏寺庙的神像多为铜质圆雕,或以铜锡合金为原料,也有用金、银、铜、铁、水晶、石墨和汞为原料合成铸造的。造像工序分为冶炼、翻砂、雕刻、磨光,讲究的还在神像上镶嵌玉石、珍珠等,或安装金、银、铜制的叶、片、丝、环等饰物。西藏寺庙也供奉石质佛像、木雕佛像和泥塑佛像。从工艺和风格上看,西藏神像的造像艺术也兼收了印度、尼泊尔和汉族地区的特点。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



伊星邪

ZxID:828104


等级: 家喻户晓
回望,岁月悠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25 0
藏药

西藏藏药简介

 
  来源: 西藏网

  

七十味珍珠丸

  本药品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原系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本方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血压失调、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的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

  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显著防治遗传性高血压卒中型的血压增高及脑卒中的发生;还可显著扩张软脑膜上微动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条数,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本品于1997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是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名贵拳头产品之一。以它独特的功效,倍受国内外医学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主要成分]:珍珠、亚玛瑙、藏红花等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主治]: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患、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用法与用量]:口服,重病人每日1丸,一般患者每隔3-7天1丸,将药丸碾碎后浸泡于温开水中,次日凌晨用开水冲服,无病者用酒泡服。


仁青常觉

  本品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陈旧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关节炎、肝胆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本品用途广泛,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药品是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名贵藏成药之一,沿用至今,以它的独特功效,驰名于中外,倍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主要成分]:藏红花、熊胆、牛黄、麝香等一百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调和“龙、赤巴、培根”,滋补。主治“龙、赤巴、培根”失调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陈旧性胃肠炎、胃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还可以用于各种中毒症及陈旧热病、炭疽、疖痛等,并具有利尿、干黄水、止血生肌等功效。无病者服用本品具有滋补,抗衰老,防病健身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重病一日1丸,一般患者每3-7天或10天1丸,将药丸碾碎后用温开水浸泡,次日凌晨用开水冲服,无病者用酒泡服。


仁青芒觉

  本药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书中记载:“中毒者特效芒觉也”。后经历代藏医学者不断研究发展,详载于司徒--却吉琼乃(1700-1774)所著《盘德琼乃》一书。本品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以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各种中毒症和消化道溃疡以及各类慢性胃炎、肠炎、胃肠绞痛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沿用至今,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处方]:藏红花、蒲桃、毛诃子等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愈疮醒神,滋补强身。用于自然毒、配制毒等各种中毒症。还可用于“培根”、“木布”及急慢性胃溃疡、腹水等病。
  [用法与用量]:一日一次、一次1丸,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二十五味珊瑚丸

  本品成方于公元十八世纪,由著名藏医学家《晶珠本草》的作者地玛&#0;格西丹增平措研制而成,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高血压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沿用至今,一直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是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名贵藏成药之一。

  [主要成分]:珊瑚、珍珠、藏红花等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开窍,通络、止血。用于“白脉病”、神志不清、身体麻木、头昏目眩、脑部疼痛、血压不调、头痛、癫痫及各种神经性疼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坐珠达西

  本品成方于公元十五世纪,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是治疗胃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另外本品对饮食不当引起的胃肠绞痛、腹泻有较好的疗效。该药沿用至今,一直深受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是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名贵成药之一。

  [主要成分]:寒水石、藏红花、熊胆、牛黄等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疏肝健胃、清热、愈溃疡、消肿。
  [主治]:用于“木布”病迁不愈,胃脘嘈杂,灼痛,肝热痛,消化不良,呃逆,吐泻胆汁,坏血和烟汁样物(即赤白痢疾),急腹痛,黄水病,脏腑痞瘤,食物中毒以及陈旧内科疾病,浮肿、水肿等。
  [用法与用量]:一次1丸,每日1次,将药丸碾碎后清晨用开水泡服。


二十五味珍珠丸

  本品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本品根据藏医学原理,采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以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另外本品对高血压、脑溢血、神经性头痛、心悸怔忡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主要成分]:珍珠、藏红花、麝香等二十多种药材组成。
  [功能与主治]:安神开窍。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二十五味松石丸

  本药成方于公元十七世纪,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各型肝炎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尤其对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该药沿用至今,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主要成分]:松石、珍珠、牛黄等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每日1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十五味黑药丸

  该药成方于公元十二世纪,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几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胃肠炎、胃部疼痛等病症的最常用药物之一,沿用至今,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处方]:藏木通、烈香杜鹃、荜茇等十五种药材组成。
  [功能与主治]:散寒消食、破瘀消积。用于慢性胃肠炎,胃出血,胃冷痛,消化不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腹部有痞块及暖气频作。
  [用法与用量]:一次2-3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九味牛黄丸

  该药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本品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肝胆系统疾病必备药品,多年来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沿用至今,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主要成分]:牛黄、红花、波棱瓜子、樟芽菜等九种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清肝热。用于肝大,肝区疼痛,恶心,目赤。各种肝炎,“培根”,木布病。
  [用法与用量]:一次4-5丸,一日三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五味黄连丸

  本药成方于1965年由著名藏医他克平措针对各种腹泻病研制而成。经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对治疗肠胃炎,久泻腹痛,胆偏盛引起的厌食症有显著的疗效。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处方]:黄连、红花等五味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消炎,止泻,止痛。用于胃肠炎,久泻腹痛,胆偏盛引起的厌食等。
  [用法与用量]:一次1-2克,一日2-3次。


智托洁白丸

  该药成方于公元十四世纪,由著名成道者唐东杰布研制发明,十九世纪藏医学家绛阳钦则旺布所编著的《明点》和贡珠&#0;云丹加措所著《宝藏》中称本品为唐东杰布发明的“白丸”,说:“其可治百病”。本品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品,对慢性胃炎、胃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沿用至今,一直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处方]:寒水石、矮紫堇、兔耳草、诃子等几种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清胃热-止酸、止咳。主要用于慢性胃炎、“培根木布”,胃痛,呕吐酸水,咳嗽,音哑,胃部壅塞,呼吸不畅。
  [用法与用量]:一次2-3丸,一日三次。将药丸碾碎后用开水泡服。


藏文书法简史



来源: 西藏商报
  

  藏文创制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吞弥桑布扎所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文产生于向雄即今阿里地区,产生于丹巴辛绕创立雍仲本教时期,即藏文创制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丹巴辛铙时期的藏文及书体

  依照藏文产生于丹巴辛绕雍仲本教时期这一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与达斯蚌益同时代产生了另外几种藏文书体:拉颇益给、司益、玛益(玛尔藏文)。在这几种书体中,运用最广、最流行的是玛尔藏文。玛尔藏文分为玛钦、玛琼两种书体。


  二、吐蕃时期的藏文及书法

  认定藏文创作于公元七世纪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到了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以玛尔藏文为蓝本,参照古印度谷巴达文创制了新藏文。这就是至今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八大乌金体

  蟾蜍体 吞弥桑布扎在创制新的藏文时,确定了乌金体和乌梅体两种书体。吞弥桑布扎确定的乌金体叫做蟾蜍体。

  藏文创制以来,十分注重书法艺术,仅在吐蕃时期就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即蟾蜍体、列传体、稞体、串珠体、

  雄鸡体、鱼跃体、雄狮体和蜣螂体。 
  有八大乌金体的碑文或岩刻文,文献中有记载,只是至今只找蟾蜍体和串珠体的所在地与石刻文。

  (二)丹体
  在吐蕃时期,乌金体产生了两大书体,即丹体和黎体。丹体是在八世纪由大译师丹玛孜芒独创的。后来,丹体成为规范书体,流传至今。迄今一切乌梅体都是由丹体派生出来的。而黎体则失传了。

  (三)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
  吐蕃时期还产生了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许多书体。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修行范畴。密宗传人吐蕃是在公元八世纪,是印度佛教大师莲花生传人吐蕃的。密文体莲花生和他的吐蕃密妃康卓益西措杰创新的专门用于记录书写密宗典籍的特殊书体。虽然,其形状与通行的藏文书体不太一样,但是其拼写读法、文法、正字法等均与通行的藏文一样。因此,密文体是藏文的一种特殊的书体。

  密文体有十几种。

  伏藏体

  佛教的传播过程中 ,常常遇到挫折。因此,为了避免佛法失传,佛教徒常将佛教典籍埋入地下,称为伏藏。其目的是以备日后的佛教徒掘藏佛经,继续宏传佛法。伏藏体正是专门用于书写伏藏经文的特殊的藏文书体。伏藏体也有十几种书体。

  幻妙体
  
    幻妙体是一种秘密的字体。它也有十几种字体。
  
    此外,一些高僧、译师和班智达(精通五明的大学者)创立了一些独特的书体。比如,努桑杰益西书体等。

  (四)琼体
  
    吐蕃时期,八大乌金体等多种书体,但是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规范的乌金体。针对这一情况,吐蕃时期末或前弘期初,著名高僧兼学者琼布犹赤依据绘制坛城的坐标法对乌金体进行了规范。规定了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走向、长度和粗细等。这种书体被称为琼体。

  三、萨迦王朝时期的弯腿朱匝体

  后弘期以来,乌梅体的书艺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徂仁体、徂同体、白徂体、朱匝体、遒体等许多优美的书体。萨迦时期官方的行文普通采用弯腿朱匝体。这与吐蕃时期有所不同。吐蕃时期官方行文、碑刻文几乎清一色的使用乌金体。萨迦法王颁发的政令、国师、帝师的文告、碑文等,大多用弯服朱匝体书写。因此,萨迦时期弯腿朱匝体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徂仁体是整个乌梅体的基础书体。它具有庄重而宏大的气势。有了徂仁体的深厚功底就能写好其他书体。乌梅体中最难写的是徂同体。 被用于誊录典籍的白徂体是在后弘期之初产生的。白徂体分毛足体、净足体和朱徂体。

  朱匝体也内分三种书体:弯服朱匝体、长腿朱匝体和短腿朱匝体。弯腿朱匝体最早产生于八世纪。而且流传时间较长。

  到了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弯腿朱匝体的腿拉得很长,元音飘逸,字的主体圆曲而光滑。 

  四、噶丹颇章时期的书法

  西藏历史上,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以来的噶丹颇章地方政权的政体较为完善。其行文更加规范,不仅内容、格式上严格加以规定以外,而且,从书体上、书写技艺上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民间书信等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大大促进了各种书体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棱有角的长腿朱匝体成为噶丹颇章地方政府政令书体。上下文多采用徂同体,平行文采用酋琼体。民间书信可采用遒体或徂同体,但不能采用朱匝体。 

  自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娟秀的短腿朱匝体,并成为最流行的书体。短腿朱匝体也是官方政令文书的专用书体,民间不得使用。

  短腿朱匝体:
  
    短腿朱匝体的书体十分独特。但与徂体相区较远。特别是朱匝体的遒体具有书写迅速而流畅的特点,象征。因遒体书写速度快、书体优美是乌梅体书法艺术高峰的象征。而被广泛用于书信、记录、呈文等领域。遒体产生于十七世纪,经过数百年的艺术探讨和发展,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遒体书艺达到了高峰。

  乌金体:
  
    乌金体分为尼体和康体两大类。尼体就是西藏尼木宗一带由誊印刻经艺人所使用的一种书体。康体即康区和安多一带广为流行的书体。正如前述,尼体和康体都是琼体的分支。乌金体,笔画横竖分明,被广泛使用在刻经上。

  五、书家体

  后弘期的漫长历史中,历代大译师和班智达创制出了形态各巽的多种新体即书家体。其中流传至今的有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仁布体、央丹体、美妙体等。还有八思巴创制的新体即新蒙文体。


拉巴次仁作品




敦煌藏文古诗



 
作者: 王尧  来源: 西藏网
  



  一八九九年敦煌千佛洞石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其中大量书问世,敦煌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宝库,而敦煌遗书则是这一宝库中的最为光辉灿烂的奇珍,影响所及,靡远不届。给文化典籍、史学、考古、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民族、宗教乃至自然科学史等各个学科提供了丰富的、新颖的、可信的真实文献和实证资料,从而扩大和推进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工作。它使人们对于我国中古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中西交通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是,海内外学者翕然相从,蔚成风气,东方学的领域便产生了一门边缘科学,叫做敦煌学。


  就我们国内而言,向达(觉明)、王重民(有三)、陈垣(援庵)、刘复(半农)、周叔迦诸先生以及姜亮夫、常书鸿、谢稚柳诸先生对于此学或则辑录遗篇,或则考证钩沉,探幽阐微,博证广引,至今为后学所景仰。尤其是一九五九年顷,值敦煌遗书问世六十周年之际,我国学人,以集体力量编辑出版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使人们可以在几案之间对敦煌文献即能有清晰的了解,可以按目索卷,登堂入室,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条件,至今引为盛事。


  我们知道,敦煌遗书中除了大量的汉文文献(约有二万二千五百卷)外,还有若干古代民族文字,诸如波罗谜文,怯庐文,回纥文,西夏文和西藏文的卷帙,而其中又以西藏文文献占比重最大,材料最多,内容最为丰富。


  这批藏文文献都是吐蕃时期的遗物,当然是古代藏文范围。


  吐蕃时期是我国藏族历史上一段至为重要的时期。当时奴隶制社会完全形成,吐蕃奴隶主军事部落联盟组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方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设施,军事组织、生产机构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藏族人民在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进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研究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增进兄弟民族的团结,提高藏族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有好处的。


  敦煌文献中的藏文卷帙自打问世以来,就跟祖国同一命运,横遭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公元一九0七-一九0八年间,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来到敦煌,采取各种手段把它们劫运国外,分别收藏于英法两国。在英国的部分,藏于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人威利布散把它编成一个目录,一九六二年出版,名之为《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敦煌古藏文写本月录》。在法国的那部分,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由拉鲁女士编了三个目录,名之为《巴黎国家图书馆伯希和搜集的敦煌古藏文写本清册》分别在一九三九年、一九五0年和一九六一年出版。英法两国所藏总数在五千卷以上。在这五千多卷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卷子,我们称之为《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以下简称《历史文书》),原是一个完整的卷子,被人为地分裂为二,藏于伦敦的部分编号为斯·1103(750),藏于巴黎的部分编号为伯·252(1286-1287)。合起来全长4.34米。


  按这个卷子的内容分为三编:


  一、吐蕃大事纪年:起自狗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公元六五0年。终于猪年,即玄宗天宝六年、丁亥,公元七四七年。合计九十八年,另从斯.8212号卷子里补充了二十一年。除去重复的四年,实际共记录了一一五年。这一百多年的吐蕃大事悉备于中。


  二、吐蕃赞普传记,并包括历任大相的位序,共十节。举凡会盟、征战、颁赏、联姻一类大事均有详细记载。还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和古代歌谣,完全保留了古人的文学创作风貌,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下面将专门谈到。


  三、吐蕃赞普世系和各小邦邦伯、家臣表。这个卷子在国外颇负盛誉。法国巴黎大学藏文教授巴高和杜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托玛斯三人通力合作,锐意钻研、并得到藏族学者噶钦顿珠先生的帮助。经过十五年的琢磨,在一九四0年,在巴黎出版了这个卷子的法文英文译注本,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重视。


  于道泉教授在一九四八年回国时把这个文献带回国内,鼓励我们对这个卷子进行解读、分析、研究。他谆谆教导,令人感奋,但由于客观原因,时作时辍,经过二十寒暑,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周围同好的赞助下,才把它以藏汉文对照的形式与世人见面。这样,对于这个卷子的真正价值可以进一步去了解。


  下面,我们单单从文学角度来研读、介绍卷子中所辑录的古代歌谣。



  禄东赞出自噶尔家族,一家祖孙、父子专吐蕃国政数十年,赞普王室对他们十分嫉恨,终于酿成一场惨烈的巨变。这件事,《新唐书,吐蕃传》从历史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记载:钦陵(东赞长子)专国久,常居中制事、诸子皆领方面兵,而赞婆(东赞次子)专东境几三十年为边患。兄弟皆才略沈雄,众惮之。器弩悉弄(即墀都松)即长,欲自得国,渐不平,乃与大臣论岩等图去之。钦陵方提兵居外,赞普托言猎,即勒兵执其亲党二千余人,杀之。发使者召钦陵,赞婆。钦陵不受命,赞波自讨之,未战,钦陵兵溃,乃自杀,左右殉死者百余人。


  这一段史实,在《历史文书》第二编、第九节有专门描写:以诗歌体表现得淋漓酣畅:


  当噶尔家族心生逆二、叛离之时,墀都松(器弩悉弄)赞普引吭高歌,歌云:

  噫嘻!往昔古老年代,
  鸿蒙初始之年代,
  在青青的苍天之下,
  在广袤的大地之上,
  寻建起了崇巍的宫殿,
  高,不会把天刺穿,
  低,不会把地压塌。
  青天上出现了太阳,
  和煦阳光使大地温暖。

  羽翎安装得精细,
  箭鏃磨打得锋利,
  一箭就能射死麋鹿,
  射死了麋鹿却养活了人。

  以今天来看啊,
  地上的小小蟑螂,
  却像飞鸟那般骄傲,
  想飞到天上去哩!
  飞吧!它又没有翅膀。
  即使有能翱翔的翅膀,
  青青苍天是很高的,
  云朵也穿不过去,
  往上,飞不上天,
  往下,钻不进地,
  在那不高不低的中间,
  变成了鹞鹰的点心。

  在葭布的一个小山谷里,
  (葭布:地名,噶尔家族采邑。)
  一个平民想当王哩!
  噶尔想当王哩!
  平民想当王,
  泉水往上淌,
  磐石滚上山,
  这是葭布人的梦想。

  尽管石头往上滚动,
  它也到不了香波山顶,
  (注:山南一大神山,又名雅拉香波)
  愿望是实现不了的!

  在香波雪山脚下,
  纵然点燃了灯和火,
  但香波雪山是化不了的,
  雅砻河水清澄明澈,
  虽然已被引进水渠,
  雅砻河水远不会干涸。

  吐蕃悉补野的王位,
  (悉补野:吐蕃王族的种姓)
  人人都在觊觎,
  葭布一个小小的山谷里,
  一只黄牛起了风,
  (风:发情的婉转说法)
  公牛都变得凶猛,·
  不用鼻子去闻嗅,
  就是知道起了风,
  再叫唤也不能理睬;
  孟哥的一只老虎,
  (孟哥:地名,在门瑜)
  飞鸟翱翔它也不看一眼,
  揶揄它,也不理睬,
  (它是一只山中之王啊!)
  曾登扎古大山,
  (曾登扎古:山名,在山南境)
  与雅砻香波大山,
  哪座山大?哪座山小?
  众人都是清楚知道的。
  蓝色的几曲河,(几曲河:即拉萨河)
  与汹涌的雅鲁藏布江,
  哪条水长?哪条水短?
  唐拉雅秀山神他清楚知道。
  九个湾的努布湖,(即羊卓雍湖)
  与章波列公湖,
  哪个湖大?哪个湖小?
  独眼女神夏美岗噶她是知道的。
  葭布谷口的白房子,
  与秦瓦达则宫殿,
  (秦瓦达则:琼结的古名)
  哪个房高?哪个房低?
  雅砻香波山神他是知道的。
  葭布小山谷里,
  噶尔家领地叫芒娃,
  与雅砻秦垄地乡,
  (雅砻:今山南、乃东泽当境)
  作为采邑的彭域,
  (彭域,今林周县境)
  哪个雄伟?哪个低矮?
  日月高空能看见的,
  神灵也是知道的。
  黄牛起了风,
  牧人未发觉,
  下民能役使王吧?还是王者役使下民吧!
  苍天在上是知道的。
  是人来骑马呢?
  还是马来骑人呢?
  卜筮的神卜是知道的。
  是草来割镰刀呢?
  还是镰刀来割草呢?
  大地在下面是知道的!
  苍天虽远是能看见的,
  日月都能晓得的,
  苍天在侧耳听着哩!
  天地之神是不会变的;
  箭上翎毛是拔不光的,
  这些是真话?还是谎言?
  在明天、后天、以至将来
  下民不会役使王者!
  马匹不能骑人!
  草不能割镰刀!
  在秦瓦达则宫殿里,
  王统并未断绝啊!

  看吧!
  在葭布小小山谷里,
  有一大群羊哩,
  其中一只,走得太远了,
  它被苍鹰吃掉了。

  小羊羔散在草坝上,
  明天,后天以至将来,
  可不要后悔啊,
  在黄金箭筒里,
  有这么一支绿松石宝箭,
  不射出去吧:杀不死鹿,
  射出去吧:箭筒就空了。
  帐篷布满了草坝子,
  一切帐篷都要收聚在一起了。


  这些歌词虽然古朴,质实,甚至隐晦,但把墀都松赞普踌躇满志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在第二编第十节里,还记录了噶尔家族另外一些幸免的成员,率领了妻子儿女投奔唐朝时所唱的歌谣:

  ……
  妻子虽已越过了山头,
  孩子还遗留在身后,
  老祖母年纪大了,不能站立,.
  属庐氏是我终身的伴侣……(属庐氏:吐蕃一氏族名)
  我的长上是谁!
  那是唐朝的皇帝三郎,(三郎:唐玄宗的昵称,所谓大唐天子李三郎也)
  逃啊!逃往大唐!
  逃往者的妻子也歌道:
  从年克耳达则宫堡,
  (年克耳达则:吐蕃古宫殿名)
  一座座铁一样宫堡,
  吹起了打仗的海螺,

  从美列朗玛地分,(美列朗玛:地名,可能是汉语译音)
  金麋鹿终于越过了山岭
  来到了‘哈十钦贡拉’山,
  要到‘索高杂’去住宿,
  住在山顶之上。
  回忆起过去往事,
  我们的长上啊,
  他跟唐朝皇帝三郎
  有时吵闹,
  有时和好,
  我们的盟誓却破败了……

  通过这几段古歌谣使我们对于奴隶主之间相互残杀,彼此侵害的事实有了比较实证性的了解。
  在奴隶主军事联盟的政体形成的过程中,奴隶主之间经常以宣誓的形式缔结或巩固他们之间的联盟,而这种誓词也经常以诗歌的形式和铿锵的音乐节奏宣唱。
  《历史文书》第二编第四节,记录了一则:
  伦赞赞普与伦果尔兄弟二人同娘·曾古,韦·义策,韦·梅囊,韦·布策,农·准保,蔡帮·纳森等六人盟誓,誓词云:

  自今天直到以后,
  定将森波杰弃于背后,
  (森波杰:古代苏毗女王)
  定将悉补野搂于胸前,
  决不背叛悉补野赞普,

  决不使他丢脸而阳奉阴违。
  决不放效蛊毒黑咒,
  决不把外人当作自家,
  决不犹豫动摇三心二意,
  决定要遇事英勇献身,
  决定要为大事拼命忘已,
  决定要听从赞普的命令!
  决不受任何人甘言诱骗!
  若有违者,
  即为败盟。
  (天神共鉴!)
  (天神共鉴!)。

  这一联盟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于是上起‘帕’之‘勇瓦那’以下以直至‘工布哲那’以上,均为赞普统领之辖土矣!
  赞普墀伦赞乃发布命令,改岩波之地名为彭域。娘氏、韦氏作歌以记其事,歌云:

  公正之天神出世矣!
  伦赞、果尔就是天神,
  枭鸟已被雄鹰擒住,
  那是蔡帮纳森擒获的,
  真正的人主已登大位;
  真正的鞍鞯已备马身!
  多么安泰如坐在怀中!
  多么美好如产出羊羔!

  下面接着就是论功行赏,大酬勋臣。娘·曾古获得了一千百户奴隶;韦·义策获得了墨竹地方奴隶一千五百户;农·保获得奴隶三百户。蔡帮·纳森获得了奴隶三百户。


  就在论功行赏,酬劳功臣的时候,也有人因为酬赏不能满足,产生怨言。琼保·邦色(又名苏孜)就是其中一例。他用歌谣的形式发泄对赞普的不满。请看《历史文书》第二编第四节:


  后、赞普君臣民庶大酺饮宴,琼保·邦色(苏孜)乃于宴前对酒高歌:

  孟哥之地有一老虎,
  (老虎在山林里倘样,)
  杀虎者是我苏孜也,
  我把整虎献与上方,
  一綹虎皮转赐给我。
  藏蕃牙帐的上方,(藏蕃:指后藏的古名)
  雄鹰在展翅飞翔,
  射鹰者是我苏孜,
  我将鹰翅献与上方,
  一根羽毛转赐给我。·
  去年、前年更早的年头,.
  岗底斯雪山脚下,
  麋鹿野马在游荡,
  吃草来到香波山;
  在香波山神跟前,
  麋鹿野马别狂妄,
  你们如果发癫狂,
  岗底斯雪山会把你吞没。
  去年、前年更早的年头,
  玛法木湖的岸旁,
  白鹅黄鸭在嬉戏,
  游来游去到了湖上,
  在清澈如镜的湖中,
  天鹅黄鸭别发癫狂,
  玛法木湖水会把你吞没!

  苏孜的刺耳腔调是那么不合拍,果然遭到了反击。尚囊琵鸟没凌布挺身而出,唱道:

  去年、前年更早的年头。
  杀死了一只野牛。
  南方竹子是上品,
  若没有铁尖做箭头,
  竹子是杀不死野牛的!
  岩波是产山羊的地方,
  皮口袋以豹子皮为好,
  若不是用针线来缝缀,
  皮口袋自己不能形成的!

  一场用歌谣作为武器展开的唇熗舌剑,有声有色,充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语言技巧和幽默!


  除了上面这些汪洋姿肆的长行歌谣以外,在《历史文书》中也记载了一些短小精悍的小令,类似绝句。


  如在第三节中:


  娘氏、韦氏均已心怀异志,(指他们原来都是苏毗女王的家臣,此时已经背离苏毗,转向吐蕃悉补野家族。)相结为友而同行时,(韦氏)义策在前,(娘氏)曾古在后,往故土行进之际曾古于后,吟哦而歌:

  汤汤大河对岸,
  雅鲁藏布对岸,
  有一人、人之子,
  实乃天神之嗣,
  唯真人主方能主宰!
  唯好鞍鞯方能驮载!

  义策在前,听了歌词,了悟其意,于是,二人盟誓,共投吐蕃。


  接着,娘氏韦氏和农氏三姓向吐蕃悉补野家族输诚,赞普接受了三姓的誓词。后来,这三姓的代表潜入秦瓦达则堡寨,白天隐藏在猪林丛木之中,夜晚潜回秦堡寨,共商大事,密谋进攻,当他们的行动被人觉察时,就有讽歌流传在外,《历史文书》中记道:

  杰士坐骑骏马,
  白昼深藏猪林,
  夜晚潜入堡寨,
  敌人乎?友人乎?

  短短四句,揭示出人民对行踪诡秘的政客们的疑惑和提防!


  此外,在这里还记载了南诏王阁罗风的使者到达吐蕃时所唱的赞歌,象雄王李迷夏娶了松赞干布的妹妹为妻,可是这位王妹一心向着娘家,对娘家来的使臣唱了一大段寓意深邃的长歌,讽喻松赞干布从速派兵进攻,消灭象雄小王国,扩大吐蕃的领土。在此,就不再一一例举。总之,《历史文书》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它又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一方面忠实地记录史实,另一方面却又记录了十分绚烂多采的歌谣。形成一种高度技巧的文史结合,令人叹服!




  《历史文书》中记录的古代藏族歌谣给我们的启发有那些呢?


  人们常常赞美藏区是民歌的海洋。然而海洋是由大大小小的江河汇集而成的。那么藏族民歌的海洋也是由古代的、现代的、各种体裁、各个地区的民间歌谣汇成的。而古代的歌谣正是现代歌谣的历史凭借,或者说是一种借鉴。有这种借鉴和没有这种借鉴是大不一样的。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溯本穷源看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来,藏文化是悠久的,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献,这一笔宝贵的遗产必须认真地加以批判地继承。我们通过对古代歌谣的了解,惊人地发现它与现代民歌多么相似!的的确确可以体察到干百年来人民群众对于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始终是以全部力量来哺育的。也许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继承性吧!


  请看,上面这些古代歌谣所采用的比喻手法在今天民歌当中到处可见。


  再看,上面这些古代歌谣所采用的句式基本上是六言体,与今天民歌中习见的六言谐体又是完全合辙。看来六言体是民歌最基本的句式。


  最后再看看这些古代歌谣所采用的语言,正是一种精炼的文学语言。它既不是完全口语,但又不是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而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十分精粹的藏语,所以,虽然到现在已经近一千年了,仍然可以理解。可以歌诵,可以给人以美学上的享受。


  至于诗歌作为一种武器直接服务于人民的斗争生活,则是藏族人民文艺的优良传统,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过在这一部分古代歌谣里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直接一些罢了。


洪武皇帝给乌斯藏哈尔麻的旨诰 明洪武八年 (纸,墨书 长76.5cm、宽76.5cm)




THE END
shouruhong

ZxID:5673716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26 0
佩服佩服
喣色韶光°

ZxID:2250797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落羽轻风
物是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5-26 0
又看到小塞了~~~偶是来膜拜楼主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夜雪。

ZxID:1491486

等级: 文学俊才
风过无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27 0
西藏的确很漂亮呐
阑干到处是春风
啊另

ZxID:4800682

等级: 博览群书
啊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5-27 0
好漂亮啊,嘻嘻~喜欢那个手镯

楼主留言:

ms有三生石的意思呢

我会幸福的^_^……
游殿下

ZxID:5058008


等级: 热心会员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5-30 0

好想去西藏玩喏~
好想去布达拉宫看叫~~
好想养只藏獒小狗狗喏,它绝对是忠犬啊!!!
高空飞过

ZxID:5326924


等级: 热心会员
有些事短暂如一场焰火的表演,却注定会纠缠一个轮回的时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6-02 0
很漂亮的帖,很有爱的贴,西藏,华丽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啊,支持
最后吼一句:西藏中国的
非常温馨感人的一部动画——夏目友人帐,推荐去看哦!真的很好看!
风云雪

ZxID:222253

等级: 热心会员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6-06 0
顶楼主,大家都是中国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longxianghua

ZxID:701619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6-06 0
太强了
longxianghua

ZxID:701619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6-06 0
我也很想去看看啊。
小菜菜小

ZxID:707652

等级: 热心会员
最害怕的是放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6-13 0
支持一下
crescentsj

ZxID:419921

等级: 小有名气
这个难题,是我们可以克服的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6-19 0
学习了~
忽然想补充一点关于玛尼堆的……

玛尼堆:

  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这些石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父帮”和“镇邪朵帮”。“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熗支刀矛;“镇邪朵帮”大都设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等处,石堆规模较小,形状呈圆锥形,没有阶梯,右堆内藏有镇邪咒文,台的石堆内也藏有熗支刀矛。
  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刻有佛像及佛教经文的“玛尼石”,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形状,制作者用不着刻意选择,捡着什么石头就在上面刻画,经文多为“六字真言”和咒语。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西藏真的是很神秘的地方啊~
中国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蝶恋红尘

ZxID:83103


等级: 文坛巨匠
快乐的程序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7-26 0
— (灬千ヽ) 不要恶意灌水哦!~恶意灌水包括:顶顶顶、ddddd等无意义字符,纯表情,以及无意义的N连贴 (2009-07-26 23:29) —
顶············
梦总有醒过来的一天,如果停在梦里而不醒来,梦总有一天会变成悲伤的.
只是一场梦,就像星星在天亮后就必须消失一样,在这里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为什么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只要能在你身边,看到你的笑容,这样就感到很幸福了,只要这样我就幸福了!
sueily

ZxID:8279621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7-26 0
西藏的天空很蓝。。
jennyelyn

ZxID:2173493


等级: 内阁元老
谢谢,谢谢,谢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7-26 0
厉害
nihaowoshiwo

ZxID:6958624


等级: 热心会员
nihaowoshiwo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7-27 0
我想去西藏看看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