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组任务】大事件之【二战 各大战场转折点】附视频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256 回复:2

[军事战争] 【发帖组任务】大事件之【二战 各大战场转折点】附视频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热心会员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20 0
【发帖组任务】大事件之【二战 各大战场转折点】附视频
— 本帖被 天若舞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4-01) —
[align=center][backcolor=#000066][table=85%][tr][td][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color=#000066][table=100%][tr][td][align=left][quote]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6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为2700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万死亡),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quote]纵观二战,战场主要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地区。能够影响战争进程的主要还是:
  一、美国、41年底参战,之前以军用品支持盟国战争,大力支援苏联。中国,英国,法国抗战。这得力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只有美国能够支的起如此浩大的战争,
  二、苏联。41年中参战,之前中立,偏向德国一方。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3个月内征服苏联。经历数年惨战,败德国。
  三、德国,战争发起者。一度占领欧洲大部。败于资源实力。
  四、日本。主要在亚太地区。
  五、法国、英国。主要在欧州同德国、意大利进行战争。
  六、中国。主要同日本战斗。

  这时就可以分析一下了,这之中只有美、苏、德、日能够说是主要参战国。而影响力、实力最大的还是美国。而正是大量的美国制造品源源不断的投入,支持盟国战斗下去。当然苏联在打败德国中的影响巨大的。而三大战场中,非洲战场是最小的,战争规模也远不如欧亚大陆上进行的激烈,但是非洲战场上还有有其重要的一次转折性质的战役。而太平洋战场、远东大陆战场和欧洲战场各自进行着诸多激烈残酷的战役,所以二战的转折点主要是主要在于这几个战场之中。[/align][/td][/tr][/table][/color][/backcolor][/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font=宋体][color=#ff9900][size=4]  此贴主要介绍各大战场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另外还有很多被诸多军事评论家们频频争议的转折点则只是简要介绍,不做一一赘诉。
  下边的表格是各大战场中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时间表,其中将会主要介绍的分别是欧洲战场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远东战场的长沙会战和中途岛海战,非洲战场的阿拉曼战役。[/size][/color][/font]

[align=center][backcolor=#003399][table=100%][tr][td][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color=#000066][table=100%][tr][td][font=黑体][color=#ff6600][size=6]欧洲战场[/size][/color][/font][/td][/tr][/table][table=100%][tr][td][font=黑体][size=4]战役名称[/size][/font][/td][td][font=黑体][size=4]时间[/size][/font][/td][td][font=黑体][size=4]影响[/size][/font][/td][/tr][tr][t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td][td]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td][td][color=#ff0000]决定性的转折,既是欧洲战场的转折也是二战的转折[/color][/td][/tr][tr][td]库尔斯克坦克战[/td][td]1943年7月5日~同年8月23日[/td][td]此后苏联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直到取得胜利[/td][/tr][tr][td]斯摩棱斯克战役[/td][td]1943年8月7日~同年10月2日[/td][td]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
德军被向西击退到更远处[/td][/tr][tr][td]诺曼底登陆[/td][td]1944年6月6日~同年8月19日[/td][td][color=#ff0000]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olor][/td][/tr][/table]
[table=100%][tr][td][font=黑体][color=#ff6600][size=6]远东战场[/size][/color][/font][/td][/tr][/table][table=100%][tr][td][font=黑体][size=4]战役名称[/size][/font][/td][td][font=黑体][size=4]时间[/size][/font][/td][td][font=黑体][size=4]影响[/size][/font][/td][/tr][tr][td]长沙会战[/td][td]1939年9月~1942年1月[/td][td][color=#ff0000]日本失去了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能力[/color]
[color=#ff000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olor]
[/td][/tr][tr][td]偷袭珍珠港[/td][td]1941年12月7日~次日[/td][td]迫使美国正面参战[/td][/tr][tr][td]中途岛海战[/td][td]1942年6月4日~次日[/td][td][color=#ff0000]最早的转折,也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color][/td][/tr][tr][td]珊瑚海海战[/td][td]1942年5月4日~同年5月8日[/td][td]此战后,日本失去远航威胁能力
是海上实力对比的最大转折点
[/td][/tr][/table]
[table=100%][tr][td][font=黑体][color=#ff6600][size=6]非洲战场[/size][/color][/font]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23日~同年11月4日)  [font=黑体][size=4]影响[/size][/font]:[color=#ff0000]同盟国对轴心国战术性的转折[/color][/td][/tr][/table][/color][/backcolor][/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center][backcolor=#6699ff][table=98%][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95%][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3333cc][table=40%][tr][td][color=#ffffff][font=黑体][size=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size][/font][/color][/td][/tr][/table][/backcolor][/align][attachment=11336507][align=left]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红军和以纳粹德国为首,由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199天。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6][/align][align=left]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战争中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align][align=left]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战役背景[/size][/font][/color]
[b]巴巴罗萨计划[/b]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5]
在斯大林格勒“红十月”工厂里的激战
[/align][align=left]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德军最高统帅部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略方向以求获得快速的成效。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b]战略要地[/b]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会战结果[/size][/font][/color]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4][/align][align=center]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align][align=left]
  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第4军),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第3、29、60摩步师,第14、16、24装甲师,第44、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376、384、389步兵师,第9高炮师),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被歼灭时,第6集团军下辖第51和第53迫击炮团;
  第2、第30烟雾发射器团;第4、46、64、70炮兵团;第54,616,627,849炮兵营;第49、101、733重型炮兵营;第6、41轻工兵营)。

  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1/4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1,129,619人。

  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高达52米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b]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
  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b][/align]
[align=center][flash=314,256,0]http://www.tudou.com/l/se7Rrfpfw8E/&iid=50216719/v.swf[/flash][/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95%][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3333cc][table=40%][tr][td][color=#ffffff][font=黑体][size=5]诺曼底登陆[/size][/font][/color][/td][/tr][/table][/backcolor][/align][align=left]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3]
二战后期西欧战力分布图[/align][align=left]
  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

  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2]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中)就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
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
右三为蒙哥马利将军[/align][align=left]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诺曼底登陆 胜利原因及其影响[/size][/font][/color]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盟军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1][/align][align=left]
  一、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

  二、掌握绝对制空、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盟军并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保障了登陆部队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反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0][/align][align=center]诺曼底登陆战役示意图[/align][align=left]  三、充足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装备全,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在登陆后,也保障了不间断的后期补给。尤其是创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线,更是在保障部队和物资的顺利上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侦察保障中,一面作为战略欺骗对加莱地区组织了侦察,一面对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还通过空中侦察基本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为战役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战前训练,由于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盟军在登陆前对参战部队的组织和行动进行了反复多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以使部队尽快掌握相关的作战技能,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参战人员对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不仅将登陆时间由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但也正是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9][/align][align=left]  尽管盟军登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战斗中也暴露不少问题。如虽掌握绝对海空优势,又在敌兵力薄弱的次要防御方向登陆,却因组织指挥不得力,部队攻击力不够锐利,使得建立登陆场的速度太慢,平均每日仅1.8——2.7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役进程。又如侦察工作还不够及时周密,特别是未能迅速查明德军精锐的第352步兵师的去向,使得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遭到顽强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再如空军兵力使用不当,造成了兵力兵器的严重浪费。在6月6日登陆前的航空火力准备中,出动2500架次重轰炸机,投弹1万吨,这种从高空轰炸小型、点状的海岸防御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日对卡昂的轰炸中,对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地区集中投弹达2500吨,如此猛烈的轰炸所造成的大片废墟瓦砾甚至严重阻碍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8][/align][align=left]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德军失败的原因[/size][/font][/color]
  在战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牵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国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苏联为179个师又5个旅,在北欧的挪威瑞典为13个师,在意大利为21个师,南斯拉夫为25个师,希腊为12个师,匈牙利为4个师。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共60个师,约占其总兵力的18%,在这60个师中,部署在加莱有23个师,在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仅为6个师又3个团,约占其总兵力的2%。虽然德军在盟军登陆后陆续由各地调集了21个师进行增援,但由于盟国空军的空中封锁,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战,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反击。而在同一时期里,盟军在43天中从诺曼底上陆共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在39个师中从国别上是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从种类上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物资约66万吨,坦克约4000辆,各种机动车辆约20万辆。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7]
德军沿海岸线设置了重重反坦克障碍[/align][align=left]
  在战术上,指挥不统一,德军战役司令无权指挥海军和空军,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三军协同抗登陆。即便在陆军中,也没有统一的抗登陆方针,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存在严重分歧,前着主张将主力配置在战役纵深,以坚决的反击来抗击登陆;后着主张凭借坚固的海滩防御工事,歼敌于滩头。这一分歧,导致了德军在法国的4个装甲师既未配置在战役纵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区,严重削弱了德军本已不强的防御力量,再加上德军战略预备队装甲师的指挥权又在德军统帅部,而且命令由于盟军的电子干扰和空袭,上传下达也不畅通,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6][/align][align=center]战后的诺曼底[/align][align=left]
  海空力量过于薄弱,实力太过相差悬殊。作为抗登陆的重要力量,德军海空军实在太弱,其空军既要在广阔的苏德战场上作战,又要对付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能用于诺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怜,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400架,要迎战盟军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胜的可能?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动1683架次,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却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的空袭,只不过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
  海军方面,德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只注重发展潜艇,忽视大型水面舰艇,再经过几年战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所剩无几,只能以潜艇和小型舰艇进行抗登陆。6月6日后,德军先后出动41艘潜艇,但在盟国强大反潜兵力阻截下,损失了6艘潜艇,只有13艘潜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取得击沉坦克登陆舰、护卫舰、驱逐舰各一艘的战绩。德军小型舰艇也多次出动,以损失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9艘鱼雷艇、1艘巡逻艇;被击伤5艘鱼雷艇、2艘扫雷艇的代价,击沉盟军1艘驱逐舰、5艘坦克登陆舰、3艘人员登陆艇、5艘运输船。尽管德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实在是实力相差太悬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5]
诺曼底的墓地[/align][align=left]
[b]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彻底粉碎了德军企图以西线部队挫败美英登陆后再抽出50个师转用于苏联战场的如意算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到了1944年8月,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德国的最后失败已不可避免。而诺曼底的胜利,就是敲响了纳粹德国的丧钟。[/b][/align]
[align=center][flash=314,256,0]http://www.tudou.com/v/zzXKr-_VrA4/&rpid=5537843/v.swf[/flash][/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td][/tr][/table][/backcolor][/align][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100%][tr][td][align=left][color=#0000cc]  首先要强调一点,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战胜法西斯国家,因此就史学界的观点来看1942-1943年苏德、北非地中海和太平洋战场的六次战役共同构成了二战的转折点,单纯将某个战役看做战争的转折点是不恰当的。

  而构成所谓转折点的战役并不是说这场战役发起后战争会很快结束,而是说在这场战役之后战争的胜利成为了必然。更明确的说,在某场战役或某一系列战役后,一方达到进攻的顶点开始下降,那么这场战役或这一系列战役就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在1942年,尽管略被小挫,但轴心国在大多数战线上都处于积极进攻的态势。其主力尚完整,士气高涨,而同盟国累遭败绩,对于当时人来说德、日两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几乎完整地歼灭了德军战略战役集团,是开战以来少有的大胜,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库尔斯克战役则是德国在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因此都具有明确的转折意义。同期的其他重大胜利也有类似的效果。

  至于诺曼底登陆有没有资格被看做二战的转折点。以核轰炸广岛长崎为例,尽管它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军事工业与民心士气,但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人不会认为那才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当时战局胜负已定。换而言之,只有中途岛、瓜岛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美军才可能占领塞班岛并最终核击日本。因此太平洋战争的真正转折点只能是中途岛和瓜岛。

  同理,我们还看欧洲战场。很多人强调诺曼底登陆的意义。但须知,诺曼底登陆是在1943年3月拍板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一个月之后。为什么英美不在1943年前就发起诺曼底登陆呢?从其登陆北非的战役来看,英美绝不是没有能力在1943年登陆西欧的。即便英国被德国占领,美军仍可以像登陆北非一样再次占领英国(英国是岛国而且必然建立法国式的傀儡政权)。

  部分人的想法确实没错,诺曼底登陆使得盟国得以最终战胜德国。但是,没有1943年一系列转折性战役的成功,诺曼底登陆是绝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登陆作战的巨大风险,英美的领导人不可能在德军可以从容回身的情况下便将主力登陆欧洲。因此,就“果”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未必强于诺曼底战役,但是诺曼底战役的“因”却系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及1943年一系列战役的成功。

  没有斯大林格勒战役,没有库尔斯克战役,甚至没有阿拉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当东线、南线德军闻风集结于西海岸时,即便英美有勇气发动登陆也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失败的军事行动之一。

  因此,诺曼底登陆或许可称之为加速二战胜利的转折点,即可称之为“二战胜利的‘临门一脚’”。[/color][/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center][backcolor=#0033ff][table=98%][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95%][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0000cc][table=40%][tr][td][color=#ffffff][font=黑体][size=5]长沙会战[/size][/font][/color][/td][/tr][/table][/backcolor][/align][align=left]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前两次长沙保卫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后分设第6、第9两个战区)集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在1939年到1942年间,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战役影响[/size][/font][/color]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4][/align][align=left]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3][/align][align=left]
  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2][/align][align=left]
  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的第22天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同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其后,他并以他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还通过他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授予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薛岳一枚美国勋章。[/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91][/align][align=left]
  另外,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align]
[align=center][flash=314,256,0]http://www.tudou.com/v/Pd7Hp3p92Wg/&rpid=5537843/v.swf[/flash][/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95%][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0000cc][table=40%][tr][td][color=#ffffff][font=黑体][size=5]中途岛海战[/size][/font][/color][/td][/tr][/table][/backcolor][/align][align=left]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8][/align][align=left]  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战役概述[/size][/font][/color]
  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宾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4][attachment=11336487][/align][align=center]中途岛上三角形的飞机跑道很明显[/align][align=left]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祥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3][/align][align=center]日军制定的中途岛作战计划图[/align][align=left]
  若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align][align=left]
  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这不但会造成欧洲战区出现军需短缺的现象,甚至可能使欧洲战区再次失守,而让纳粹德国得到最后的胜利。[/align][align=left]
[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战役结果和意义[/size][/font][/color]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6][/align][align=center]企业号航母上美军的先遣飞行中队[/align][align=left]
  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美国海军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是日本海军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但许多军事家认为:日本海军坚持以战列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把航空母舰当做辅助性力量使用,忽略了航空兵力的作用是导致失败的最终结果。

  日本海军计划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联合舰队的优势被削弱了。日军计划另一个失误是,进攻中途岛本来是诱使敌舰队决战,可却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持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敌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军侦察搜索计划同样不利。最后导致南云遇到进退维谷的难题和来回换装鱼雷、炸弹的尴尬局面。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5][/align][align=center]美军'大黄蜂'号航母上的舰载机编队[/align][align=left]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489][/align][align=center]中途岛海战中的飞龙号,正在高速急转以躲避美机的攻击[attachment=11336490][/align][align=center]约克城号航母被轰炸的情景[/align]
[align=left][b]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b][/align]
[align=center][flash=314,256,0]http://www.tudou.com/l/se7Rrfpfw8E/&iid=50210442/v.swf[/flash][/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center][backcolor=#000099][table=98%][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95%][tr][td]
[align=center][backcolor=#0000cc][table=40%][tr][td][color=#ffffff][font=黑体][size=5]阿拉曼战役[/size][/font][/color][/td][/tr][/table][/backcolor][/align][align=left]阿拉曼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08][attachment=11336509][/align][align=left][color=#0000cc][font=黑体][size=5]二次战役[/size][/font][/color]
[b]第一次阿拉曼战役[/b]
  随着1942年6月加查拉战役战败后,英国第8军团从迈尔萨·马特鲁撤退到阿拉曼防线。阿拉曼防线是位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的阿拉曼城与南方卡塔腊洼地之间,长40公里。

  7月1日,非洲装甲军团首先发起进攻,但阿拉曼防线没有被攻破,英军阻止了轴心国军之推进。7月2日,隆美尔集中力量在北面进攻,意图攻破阿拉曼防线。奥金莱克在中路实施反击但不成功,在南面对意大利军同时进攻而且比较成功。由于盟军反扑,隆美尔被迫重组部队及转入防御。
  奥金莱克于7月10日再度进攻,攻击北面之艾沙山,俘虏超过一千人,隆美尔企图夺回艾沙山上之阵地但收获甚微。之后,奥金莱克分别于7月14日及7月21日两度进攻中路的鲁维沙特山岭,两次进攻均失败。
  7月27日,奥金莱克分别于艾沙山及米特里亚山岭再度进攻,进攻北面之艾沙山只有轻微损失,但南面进攻米特里亚山岭之行动,因德军地雷区未被清除及德军之抵抗而遭受惨重损失。
  英国第8军团之物资消耗巨大,7月31日,奥金莱克命令转入防御。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10][/align][align=left]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是一场消耗战,但隆美尔企图夺取亚历山大港之努力失败。之后,隆美尔于8月份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尝试攻破英联邦军队之防缐失败。10月份,第8军团在后任司令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指挥下,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决定性打败轴心国军。

[b]第二次阿拉曼战役[/b]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942年11月3日。在轴心国于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劳德·奥金莱克,成为了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八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11][attachment=11336512]
蒙哥马利部署阿莱曼战役[/align][align=left]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13][/align][align=left]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 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514][/align][align=left]
  [b]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b][/align][align=center][flash=314,256,0]http://www.tudou.com/l/se7Rrfpfw8E/&iid=50213424/v.swf[/flash][/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td][/tr][/table][/backcolor][/align]
[align=right][backcolor=#003399][table=63%][tr][td][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color=#003399][table=100%][tr][td][align=left]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规模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伤亡、损失最重的一场战争。一场战争由多个主战场组成,而每一个战场都上演着那鲜血、硝烟、炮火、伤痛满布的一场场战役。每次战役,都是血淋淋的转折。
  幸好,历史过去,我们不必去感受那份硝烟弥漫、炮火连天、亲人分离、血雨腥风的战事斗争。我们需要的是了解,我们需要知道,前人是怎么拼着一份热血铁骨为我们打下的这一片和平安世。我们忘不了历史。战争永远是人类最狰狞的一道伤,也许会愈合结痂,也许会再伤一次几次。但是,普天之下,向往和平、安于和平的人一定是越来越多,战争,希望它永远成为历史。[/align][/td][/tr][/table][/color][/backcolor][/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 此贴被前庭雪在2011-04-01 21:36重新编辑 ]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01 0
已审,小雪发帖辛苦了。敲打销魂的派派。

相关帖。

[军事战争] 二战熗械集成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7648_u789464/

在军事历史区的相关帖,非常强大,对二战有兴趣或需要二战资料的可以看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丛书》(二战经典合集 )_TXT下载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4692304_u789464/

楼主留言:

都怪附件不够和谐。。。

那个枪械的太强大了,我找这几场战役的都是因为以前被历史的时候背过,最近太缺乏素材搜集的灵感了

另外,貌似帖子挪出来的时候分类错了,要换去军事战争分类的吧?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1-04-01 19:27重新编辑 ]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11 0
都可以当历史考点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