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大家名言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38 回复:10

[禁止使用] 古代文学大家名言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02 0
— (琳儿来也) 严禁随意多楼发帖,文字1万字以上才可换楼,请尽快编辑 (2015-04-13 14:09) —
一楼:孟子
二楼:老子
三楼:墨子
四楼:荀子
五楼:韩非子
六楼:吕不韦
七楼:庄子
八楼:管子
九楼:鬼谷子
十楼:晏子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02 0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名句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语录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语录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名言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名言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名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名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仁者无敌。——孟子名句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名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名句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名言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语录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孟子名句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孟子名句
  ·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孟子语录
  ·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名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名句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孟子名言
  ·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名句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语录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语录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养心莫善于寡欲。
  ·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名句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2-02 0
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名句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语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将欲取之,必先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语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名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名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名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名句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名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老子名句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名言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语录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名句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名句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语录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名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小国寡民。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名句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名言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名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语录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名句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名言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语录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语录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名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语录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语录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名言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名言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名句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名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语录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老子名句
  ·豫呵其若冬涉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名句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自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措废置,曲得其直也;事少者,采要以拥众,抵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子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诚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故动必穷。故,以正教化,其势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名言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子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变,谁生吾哉!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老子名句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名句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老子名言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2-02 0
墨子名言
        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1、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4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43、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4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4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4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8、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49、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50、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51、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52、万事莫贵于义。
  5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5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5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5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58、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5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60、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61、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6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63、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6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6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6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7、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孔子www.)交相贼,必得罚。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9、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70、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7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73、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7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75、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76、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77、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78、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7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0、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81、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8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8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8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8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87、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荀子名言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8、恶之者众则危。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44、务本节用财无极。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5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55、酒乱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6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6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6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7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75、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7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7、笃志而体,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8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8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8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8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8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8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韩非子的名言
        1、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2、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3、目失镜,则无以正鬚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6、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7、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8、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9、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2、欲速则不达。
  13、不吹毛而求小疵。
  1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8、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2、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23、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24、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25、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26、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7、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8、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9、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30、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31、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32、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33、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4、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35、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6、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37、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38、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9、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40、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4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42、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名人名言
  4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44、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5、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46、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47、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48、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49、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50、自胜谓之强。
  51、自见之谓明。
  52、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5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5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5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57、君无见其所欲。
  58、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59、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60、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6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6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63、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4、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6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6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6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6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6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70、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7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72、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7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74、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5、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76、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7、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7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7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8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8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8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8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6、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8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88、巧为輗,拙为鸢。
  89、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90、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91、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9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9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94、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95、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9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9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98、私行胜,则少公功。
  9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00、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01、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10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1),材非长也,位高也。
  103、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10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105、因可势,求易道。
  10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吕不韦名言
1、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2、苦之,以验其志。
  3、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4、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6、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7、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8、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9、天锨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13、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14、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败莫败于不自知。
  15、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16、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
  17、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18、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19、乐之务在于心和,和心在于行之适。
  20、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
  21、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22、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4、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
  25、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26、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27、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28、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29、夫乐有适,心亦有适。
  30、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
  31、以私胜公,衰国之政。
  32、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33、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34、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35、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36、败莫败于不自知。
  37、君子反道以修德。
  38、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
  39、事师之犹事父也。
  40、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41、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42、天下之治赖纪纲。
  43、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
  44、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5、言极则怒,怒极说危。
  46、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药,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www.)向之寿民,今为殇子奖。
  47、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48、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
  49、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讁。
  50、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51、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物。
  52、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53、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
  54、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55、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
  56、天下太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57、言之易,行之难。
  58、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
  59、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
  60、时已徒矣,而法不徒;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61、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庄子名言
1、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3、见笑于大方之家。
  4、《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7、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0、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4、无迁令无劝成。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17、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18、若白驹之过隙。
  19、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0、刀刃若新发于硎。
  21、鉴明则尘垢不止。
  2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23、不知其所以然。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26、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2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8、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29、逐万物而不还。
  30、化腐朽为神奇。
  31、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3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3、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34、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37、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3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39、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0、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41、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4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4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44、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4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6、鲁酒薄而邯郸围。
  4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9、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50、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5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52、存己而后存人。
  53、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54、游于羿之彀中。
  5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6、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57、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5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9、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6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61、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6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6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6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6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8、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69、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7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7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72、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7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7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76、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7、生有涯而知无涯。
  78、人之貌有与也。
  79、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80、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81、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82、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83、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84、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85、君子之交淡如水。
  86、官知止而神欲行。
  87、临大难而不惧。
  8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8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90、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91、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9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管子名言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3、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4、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
  5、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6、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8、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9、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
  10、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11、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12、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13、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14、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
  15、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
  16、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
  17、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
  18、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19、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20、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
  21、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
  22、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23、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
  24、仁从中出,义从外作。
  25、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26、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27、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
  28、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
  29、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
  30、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
  31、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32、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
  33、鱼鳖之不食咡者,不出其渊;树木之胜霜雪者,不听于天;士能自治者,不从圣人。
  34、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
  35、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
  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37、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
  38、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
  39、功成者隳,名成者亏。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40、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41、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生。
  42、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
  43、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
  44、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
  45、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
  46、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47、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见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静者也。
  48、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49、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50、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鬼谷子名言
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
  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说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摩而恐之;抬高之后加以策动;高而动之;削弱之后加以扶正;微而证之;符验之后加以响应;符而应之;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拥而塞之;搅乱之后加以迷惑。乱而惑之。
  ——这就叫做“计谋”。——是谓计谋。
  ·计谋的运用,计谋之用,公开不如保密,公不如私,保密不如结党,私不如结;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结而无隙者也。
  ·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
  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向人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
  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
  所以要进行隐密谋划而公开的进行获取。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也。
  ·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除掉他。
  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所以说,从事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
  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
  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同上)
  ·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才是最大的智慧。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
  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同上)
  ·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同上)
  ·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仅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同上)
  ·凡是感情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大家都可成功;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又密切的,必然一同受害;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
  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
  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上)
  ·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
  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同上)
  ·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落后的制度和失策的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
  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同上)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
  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同上)
  ·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累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
  这就是因为“道数”得到了实行。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同上)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
  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
  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君子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此倡导善守其位。
  安、徐、正、静,其柔节先定。善予而不争,虚心平意,以待倾。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辐辏(cou)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眼睛最重要的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是聪灵;心灵最重要的是智慧。
  君子如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此倡导明察。
  ·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望而拒之。”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右主听。(同上)
  听取情况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不要远远看见了就拒绝。
  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
  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是无法测到底的。此倡导虚心纳谏。
  ·用赏贵信,用刑贵必。刑赏信必,验于耳目之所见闻。
  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给以奖赏重于守信用,利用刑罚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得正确,可应验于臣民所见所闻之事。这对于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作用。君子诚信如能畅行天下,天下尽享神明保护,更惧何奸邪之人前来干犯君主?此讲赏罚要略。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同上)
  天、地、人合一,且相顺,四方、上下、左右、前后天下迷惑不清的地方在哪里?确实没有!此讲谦虚资讯。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右主因。(同上)
  心是众窍统治者,君是众官首长。做善事臣民受首领赏赐,做恶事臣民受首领惩罚。首领据属下资质任用,权衡业绩实情况进行赏赐,这样才不会劳民伤财。高尚的圣人利用臣民,能完美掌控。因循天理,方长治久安。此倡导因循天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
  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
  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作为人主必须以广泛了解外界事物而行事,如不通世间人情道理,那么官属就易生乱。世间鸦雀无声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方针、策略张弛得不适当,就无法体现事物原貌。此倡导周全事理。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参。(同上)
  修明之下,第一“长目”,第二“飞耳”,第三“树明”均很重要。在一千里之外,这能轻易地观察到隐微中的变化,并且对外界一切了如指掌,如同洞天。为此,天下奸邪在忌惮之中,没有不悄悄地进行变化的。此倡导洞察奸邪。
  ·循名而为,按实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
  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右主名。
  依照真实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真实名分。
  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
  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混乱。
  实际产生于德行,德行产生于理性,理性产生于智慧,智慧产生于妥当。此倡导名实相符。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游说作用就是力求以理服人;目的是全靠自己言辞资助他人。
  言辞借修饰方达游说者目的,说者要借饰词讲清事情利弊损益。
  应答必用犀利谨慎的外交辞令,严谨凌厉的辞令必对答如流。
  立意辞令庄重坦率朗朗上口,言之凿凿的辞令必是策出有因。
  强势提出难为对方的反面言论,意图套取对方机密揭示漏洞。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言;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
  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以花言巧语谄媚的奸佞之人,往往能以忠良勤勉掩饰。
  以阿谀奉承之人为生计之人,必以机智果决博得重彩。
  以平淡词汇讲出高深道理者,能以大智大勇抉择生机。
  以忧伤的话语劝解他人的人,能以善念权衡言行信果。
  以平心静气冷静思考的说者,反而能曲胜于从长计议。
  以对方欲望先可实现承诺人,就是货真价实的谄媚者。
  以巧言美语反反复复奉承者,吹天花烂坠亦无济于事。
  以他人喜好而进献计谋的人,必玩弄权术至人于死地。
  选何放纵选何舍弃毫不怀疑,决心从不动摇取于志向。
  从天地人三才看先天之不足,无情责难缺陷弥补过失,必应大彻大悟深刻反思。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利则行之(同上)
  针对被游说对象讲,辞令讲有五种,即病、怨、忧、怒、喜。
  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精神;恐,是肠欲断,没有主意;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渲泄;怒,是指狂燥妄动,不能自制;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游说时利于劝说根治便进行劝说。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同上)
  因此游说置辩时,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与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与卑贱的人谈话,要依靠谦敬;与勇猛的人谈话,要依靠果敢;与愚昧的人谈话,要依靠敏锐。
  这些是游说方法简约概略,而人们作为常反其道行之。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
  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
  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
  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
  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
  反侧孰便、孰知?”(反叛之情在哪潜伏、易发生,哪些民众知内情?)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
  所谓揣情,就是本国外交使节必须在对方诸侯国国君最高兴的时候去拜访,激励他兴致大发;或在对方国君最恐惧时去拜访,助长他恐惧心理,使不能隐真情。对那已受感动,仍无异常的人,要停止游说,而向他所亲近的人了解内情,这样就知道他真实底牌了。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抵触逆向与和合相转化,后求天下大同)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天命制约)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圣人之道逆与合)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02-02 0
晏子名言
1、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完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2、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无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
  3、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改之。
  4、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殆有为也。
  5、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的臣子,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6、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其义,事必因于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
  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8、晏子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养民不苛,而防止以刑僻;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9、责己无以,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瞻也。
  10、进不失廉,退不失利。
  11、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于奉上,而君侧皆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13、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
  14、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
  15、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16、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17、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之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18、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19、吾闻知: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
  20、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
  21、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有颜回、骞、雍侍。
  22、婴闻之,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
  23、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24、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
  25、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以补君乎!
  26、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
  27、不可,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益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得而有功,忧必及君。
  28、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
  29、我晏婴家不穷,我用国君的赏赐,使我三族的亲属都得到恩泽,遍及朋友,救济百姓。国君给我的恩赐实在太重了,我晏婴的家是不穷的。我听说过,得自国君的厚赐,又用来施舍给人民,这是臣下代替国君统治人民,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但是得自国君的厚赐而不施舍给人民,就是作为私有财产藏在自己的箱子里,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30、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31、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32、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
  33、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3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35、燕,万乘之国也;齐,千里之途也。泯子午以万乘之国为不足说,千里之途为不足远,则是千万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其言于我,况乎齐人之怀善而死者乎!吾所以不得睹者,岂不多矣,然吾失此,何之有也。
  36、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大夫以下各与其所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37、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
  38、既名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
  39、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40、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41、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用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
  42、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4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44、臣闻大国贪于名,小国贪于实,此诸侯之通患也。今鲁处卑而不贪乎尊,辞实而不贪乎多,行廉不为苟得,道义不为苟合,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其交,君之道义,殊于世俗,国免于公患。
  45、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46、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背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47、今君闻先人之过,而不能明其大节,桓公霸也,君奚能疑焉?
  48、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齐旧四量,即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田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巨也。以家量贷,以公量收之。
  49、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50、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51、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52、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53、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54、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55、夫从南历时而不反谓之流,从下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从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56、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57、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58、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
  59、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主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60、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乱纪民失,危道也。
  61、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62、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之德也。
  63、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身侧乎!
  64、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65、君勿恶焉,臣闻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刖跪者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
  66、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身侧乎!
  67、是以明君在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6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69、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
  70、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71、有所谓君子者,能不足补上,退处不顺上,治唐园,考菲履,共恤上令,弟长乡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
  7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73、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
  74、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75、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恐烧其木,灌之恐败其涂,此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76、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圣王见贤而乐贤,见不肖而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77、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
  78、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