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活动】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33 回复:1

[人文通史] 【每月活动】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潇萧筱雪

ZxID:54112257


等级: 派派版主
✭ 1/9 ✬ 3/25 ✫ 6/2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4-07 0
【每月活动】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
[align=center][table=400,#d8d8d8,#262626,3][tr][td]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attachment=11333188]

[b][u]人物生平[/u][/b]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

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attachment=11333190]

[b][u]人物作品[/u][/b]

简·奥斯汀一生一共有六部主要作品:

1:《埃莉诺与玛丽安》又名《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attachment=11333185]

2:《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attachment=11333193]

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1814)

[attachment=11333187]

4:《爱玛》(Emma, 1815)

[attachment=11333191]

5:《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 死后出版)

[attachment=11333186]

6:《劝导》(Persuasion, 1818, 死后出版)

[attachment=11333184]

奥斯汀创作的小说,几乎都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修订改写。这六部作品,总共不过一百五十万字(中文),数量不算多。作品初出版时,销量也不算很大。
次要作品有未在中国内翻译出版过的两部短篇《苏珊夫人》(Lady Susan,1794,1871死后出版) 和《爱情和友谊》(Love and Friendship,1790,14岁时写)。
《简·奥斯汀信件集》(Letters of Jane Austen)中译本目前已由译言古登堡计划翻译并电子版上线,其中包括其侄孙整理并于1882年出版的信件集的大部分内容。

[b][u]文学特点[/u][/b]

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作品主要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使得奥斯汀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通俗读物。但是,尽管奥斯汀的作品被比喻为“两寸象牙雕”,但是她仍然通过绅士太太们的日常对话交际来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了惟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attachment=11333189]

[b][u]人物影响[/u][/b]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打破男性小说家独霸文坛局面的简·奥斯汀向来不缺乏读者,就连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都痴迷于她的作品。

1923年,简·奥斯汀小说被查普曼(Robert Chapman)校勘之后再版,终于让她的小说上升到“严肃文学”的殿堂,从此对她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政治理念和视角,可以把她的作品诠释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文化保守主义、女权主义、反女权主义、讽刺中产阶级的虚伪、同性恋、甚至说最喜爱她作品的人就是她最仇视的人,不一而足。

  新一轮的全球性“奥斯汀狂热”是从1995年开始,触发点是1995年BBC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其高水平的编剧、精准的角色选择以及详尽的历史细节,一下子在英国造成轰动,引发一系列的改编。一两年内,相继出现了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情感》、两个版本的《爱玛》、电影《劝导》等等。简·奥斯汀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她本人的经历也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2013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将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这位誉满全球的女作家致敬。

[attachment=11333192]

[b][u]人物轶事[/u][/b]

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

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这段恋情没有让奥斯汀成为勒弗罗伊太太,却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

[/td][/tr][/table][/align]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4-07 0
已审核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呀,当年很喜欢这么著作。
终身不嫁为文学献身,这样的女子让人敬佩。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