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北洋军阀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526 回复:5

[人文通史] 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北洋军阀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顾小欧°

ZxID:820514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迦蓝若兮
一切待考试归来再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26 0
民国彪悍男女的风月史——北洋军阀篇
[table=90%,#ffffff,#92d050,1][tr][td][size=2]

  伟大的民国时代!

  回望这段轰轰烈烈的燃情岁月,会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八卦史上一个牛叉蜂涌、极品辈出的年代。有熗的流氓固然飞扬跋扈,有文化的流氓亦勇猛精进。女士们的彪悍不让须眉,第三者意气风发,狐狸精昂首挺胸,人间尤物们终于告别了妓院这唯一的选择,到报章杂志、戏曲舞台、电影银幕、重庆延安的广阔天地里奋发做为。男男女女的革命青年、文学青年、艺术青年们,在东进的西风中,在战争的炮火里,在小脚大奶们黯然销蚀的青春底色上,为后辈上演了一幕幕鬼哭狼嚎、惊天动地的大戏。

  民国时代的名人多如过江之鲫,怎么让他们扎堆颇费思量。长期以来对那段历史的叙述框架总是依政治斗争而搭建,那也只好按照习惯,大体上以政治派别来划分,北洋军阀们是一拨,国民党一拨,共产党一拨。

[color=#EE00EE]————————————————我是开八军阀的分割线————————————————[/color]
  
  八卦史里面的重点人物不完全以正史上的地位决定,主要是看可以八的素材多不多。从袁世凯开始到北洋大小军阀们,给后世留下的谈资相当丰富。首先这些军阀里面妻妾成群的人不少。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是少的了;张宗昌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后来别人帮他数数,最多的统计到40位。在南方军阀里面,杨森,这位历史地位并不算重要的四川军阀,公开的妻妾有12人,号称“渝舍十二钗”;广西的陆荣廷一生据说有妻妾8人,可他来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家庭结构较为松散,这方面流传出来的八卦也不多。
  
  北洋时代的权势人物并非个个多妻、或者个个以多妻为荣。大总统黎元洪是1位元配,大概有过2个如夫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大概是两妻1妾,其中第二位妻子周砥是继室;三杰中的另一位段祺瑞,虽然先后有过7位女人,但他主张“六不”,其中一条是“不嫖”,其生活态度与袁世凯、张作霖、曹锟等人并不一样;吴佩孚也是如此,虽有妻妾几房,但仍然是朝着不纳妾那个方向去努力的。那时的文人当中多妻者更少,即使大力鼓吹一个茶壶四个茶杯的辜鸿铭,自己也没有把四个茶杯都配齐。
  
  这些军阀的妻妾社会地位很低,对政局基本上谈不到什么影响。后来的领袖人物的夫人就大不一样了。蒋夫人、孙夫人自不必说,就是被党内“约法三章”所限制的江青,到后来也兴风作浪,大展身手。

[color=#ff0000][b][size=4]百年性情·民国·北洋·多妻篇 [/size][/b][/color]

[color=#548dd4][b][size=3]【袁世凯的大家庭】[/size][/b][/color]

  说北洋,自然得从袁世凯说起。网上有一篇流传极广的文章《袁世凯的一妻九妾》,对他的大家庭作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那篇文章的主要参考资料应该是袁静雪的回忆文章《我的父亲袁世凯》,里面有一节专门介绍了袁家的妻妾情况。
  
  袁世凯的元配于氏夫人,是长子袁克定的生母。她是河南一位财主的女儿,娘家比较有钱,但本人文化程度低,也不大懂规矩礼节。她与袁世凯长期感情不睦。袁静雪的文章里说揭发说,她父亲对于氏一直是当“牌位”似的供着,长期冷落。早年因为于氏夫人说过一句话话,说她自己是“有姥姥家的”(注释1),结果惹得袁世凯大怒,从此不再与她同房。不过袁静雪这篇材料写于火红的1967年,夸张一些是可能的。她也提到晚年大家一起住在中南海时,袁世凯对于氏还肯维持表面上的客气,每天会去她房里坐坐。
  
  2007年出版的一本书《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下简称《家族》),里面还披露了一些事情(注释2)。在老袁还没开始娶姨太太的那段青春岁月里,于氏一直是他名副其实的妻子。他早年没有没有科举功名,混了几年日子后就想走花钱捐官的路子,钱不够,曾经向于氏的娘家哥哥开过口,结果遭到两个舅子的臭骂,这个遭遇他一辈子都记恨在心。可袁世凯后来一个人在外面闯荡时,比如在吴长庆的军营里,或者初到朝鲜,还是常给于夫人写家信的。
  
  袁世凯的九位姨太太中有三个是妓女,包括他最喜欢的太姨太沈氏。沈氏是他在上海认识的,也是唯一一个在他尚未发迹时就相好的,感情比较纯洁。沈氏慧眼识英雄,倒贴自己的积蓄帮助袁世凯追求事业。后来袁世凯在朝鲜一站稳脚跟,立刻把她接了去,代理太太正式当家,于氏反被撂在老家。此后他对沈氏也一直是另眼相看。沈氏没有孩子,袁世凯还把三姨太金氏所生的次子袁克文过继给她。袁世凯还要求子女们都管沈氏叫“亲妈”。
  
  袁世凯有三位朝鲜籍的姨太太。关于她们历来有很多说法,最盛行的一种是说其中的三姨太金氏本是朝鲜王妃的妹妹,本来以外是要嫁给袁世凯做正室夫人的,结果只是个姨太太。袁世凯还把她与随嫁的两个丫头一起按年龄排序,其中一个丫头年长,反排在金氏前面。这种说法的最早来源可能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不过《家族》一书指出,袁克文的《洹上私乘记》里极力渲染三位朝鲜姨太的“望族”背景,其心意可以理解,却当不得真。《家族》一书还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说这三个朝鲜姨太是唐绍仪给他物色的,最初的名义是入府做丫鬟。但唐绍仪捣了个鬼,对其中一位金氏的家里谎称是去做夫人的。金氏进门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十分不满,加上后来又怀了孕,袁世凯只好纳她为妾。
  
  袁静雪的回忆文章里还暴出更多猛料,让人越发同情金氏。文章里说,金氏在临终前对亲生儿子袁克文说了两件事:其一,她16岁刚进门不久就被太姨太沈氏虐待,有一次绑在桌子腿上打,把左腿打坏了,到死还伸不直。其二,金氏的父母原本以为她嫁过去是做正室夫人的,后来发现真相后极受打击。当她必须跟随袁世凯离开朝鲜时,她母亲就投井自杀了,而她父亲悲痛过度,3天后也病死了。金氏以前从来不提这些伤心事,是要维护袁世凯的名声,所以直到临死才对亲儿子说出来。
  
  袁静雪说,她父亲前一个阶段最宠爱沈氏,后一个阶段最宠的是五姨太杨氏。杨氏是天津人,虽然相貌平常,但很会管家,袁世凯就逐渐把家政大权都叫给五姨太,到后来连于氏都有点怕她。
  
  袁世凯有一个排在后面的姨太太本来是次子袁克文的相好,结果阴差阳错地变成了袁世凯的小妾。这件事袁静雪也有交待。她说那个六姨太本来是二哥在南京钓鱼巷认识的,两人私定终身,临别时六姨太送给二哥一张自己的照片。结果袁克文在回家请安时照片掉了出来,被袁世凯看见。袁克文不敢说出真相,就谎称这是替父亲物色的。
  
  袁世凯的最后三个姨太太中,七姨太过门后很快就病死了。八姨太和九姨太是在他罢官后回彰德“养病”时娶的。按《家族》一书的说法,八姨太是由太姨太沈氏和嗣子袁克文张罗着娶的,想让老袁高兴一下。而五姨太为了争宠,就把自己的一个丫鬟也献了出来,成为九姨太。
  
  值得说明的是,袁静雪本名袁淑祯,是袁世凯第三女,其生母也是三姨太金氏,与袁克文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她在袁世凯众多的女儿中是比较受宠的一个,可是到了文革时还得写批判文章揭发父亲如何摆布妻妾的命运。
  
  袁世凯子女众多,这个丰厚资源为他充分利用,广结儿女亲家。与老袁结为亲家的大臣或者大官包括:湖南巡抚吴大澂、两江总督张人骏,清末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端方,曾任民国总理的孙宝琦,陕西督军陆建章,曾任过民国总统的黎元洪、曹锟,等等。权贵之间靠结儿女亲家来拉关系在那时是常态,不只袁世凯这么做。他的儿女们也有不少故事,等到以后的章节再说。
  
  (注释1)于夫人这里说“有姥姥家”意思是有正经的娘家,而袁世凯是庶母所生,是“没姥姥家的”,因此对这种话特别敏感。
  
  (注释2)《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一书作者是张永久,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部份章节在网上可以找到。

[color=#548dd4][b][size=3]【张作霖的美貌夫人多为强娶】[/b][/color][/size]

  张作霖有6位夫人(注释3)。对她们不好以妻妾名份来排,因为那时大帅已接受了些新思想,规定“各房太太地位不分尊卑,都以夫人相称”。民国时的多妻家庭大多如此,元配不元配已经不太重要。
  
  张大帅的初恋是个比较经典的桥段,有点陈世美的意思。第一位夫人赵春桂是财主赵占元的女儿,在张作霖未发迹时慧眼识英雄看上他,跟着吃了不少苦。赵夫人是个贤妻,对大帅的发家是很有功劳的。她不但照顾家里,还能调解张作霖与结义兄弟之间的关系,兄弟们都认这个嫂子。可是等到张作霖发达了,两人的情义也就到头了。张作霖娶第二任太太卢氏的时候,赵春桂很受打击。不过最初她还是忍了,对卢夫人也很好。张作霖进驻省城奉天后,赵夫人与他分居,自己在老家带着几个孩子过。有一次她带着二儿子张学铭去问丈夫要钱,结果遭到冷遇,终于导致积怨的总爆发。可她又能怎样?无非是咬紧牙关再不求他(注释4)。
  
  赵夫人是张学良的生母。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的性情极是“刚硬”。他说母亲因为一点小事跟父亲吵架,那以后就再不肯和父亲讲话,孩子们劝也没用。张大帅那时已经发迹,但赵春桂的生活仍相当清贫。赵一荻夫人在旁边补充说:“别说他们家有钱。他妈妈睡的那个炕,连垫的褥子都没有,睡在草的砖上”。在张学良11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张学良说:“我妈妈快死的时候,我父亲来大哭”。(注释5)
  
  后面的几位夫人,差不多都是因为美貌而被张作霖强娶的。大帅在这方面可谓尽显土匪本色。二太太卢寿萱很有口碑。她的家世很好,本人知书达理,加之长得漂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张作霖看上。他那时已经开始崛起,对缺少文化熏陶的元配夫人开始挑三拣四了,就整天惦记着卢家姑娘。卢家本来不肯答应这门亲事,因为不甘心让女儿做二房,张作霖信誓旦旦地表示“两头为大”,绝不会亏待卢姑娘,好说歹说,终于做成这桩婚事。卢夫人不但有文化,脾气还特别好。赵夫人去世后,张学良等几个孩子都跟着她过。后来于凤至过门,与这个婆婆关系最为亲密。
  
  三太太戴夫人有点故事。她人极美貌,可是得宠时间极短。戴夫人本来嫁给一个捕头,好好在过日子,结果美名传到张作霖耳朵里,就坏事了。张作霖娶她的手段更为不堪,是花了一大笔钱把她从她老公手上买下来的。可是他把人要了过去,开始还不肯当正经太太来对待,先安置到外面住了几个月,跟后来的四太太一起抬进门。戴氏嫁过去后脾气很怪,也很坏--能好得了么?她极有洁癖,又苛待下人,这倒还是小事。关键是她身为军队将领的家属,两次犯了军中忌讳,让张作霖终于受不了她。第一次是她肆意朝张作霖的一个下属发脾气,让该下属感到心灵很受伤害。第二次是因为她弟弟。这位大帅的小舅子那时在张作霖的警卫部门工作,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随便破坏公物,掏抢打路灯玩,结果被张作霖以整肃军纪为名熗毙,戴夫人求情也没用(注释6)。她自此视张大帅为仇人,出家为尼,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四太太许澍阳也是因美貌而被张作霖强行抬走的。她那时很穷,跟母亲相依为命,要不然也不会大清早自己跑出来到井边打水,也就不会给张大帅撞见。张作霖那时刚娶了戴夫人不久,发现她脾气太大,很有些懊恼,于是看见许姑娘就赶快要下。这个结局对许夫人来说是好是坏,只有自己晓得了。总之她不象戴夫人那样自暴自弃,进帅府后一心追求上进,努力学习文化。她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后来共和国的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就是她的儿子,可能是张作霖诸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尽管对历史的影响远不及张学良)。许夫人的另一个儿子张学曾后来做了联合国官员。
  
  五太太寿懿,是最为得宠的一位。她的来头也很大,父亲是黑龙江将军寿山(注释7)。不过寿夫人是父亲侧室所生,在家里地位并不高,尤其是寿山将军死难之后,她们母女更受排挤。母亲王氏很要强,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希望她有一天出人头地。结果呢,寿懿的确很争气,在中学里品学兼优,被学校挑中了去毕业典礼上讲话。张大帅那一次光临了毕业典礼,之后没多久就把寿小姐抬进自己府里去了。对女儿的这个结局王氏夫人究竟满意不满意,也只有自己晓得了。不过寿夫人本人想必是不后悔的。她不但有着得宠的资本--美貌与良好教育,而且极会做人,用心去讨大帅的欢心。她还有管家的才能。这一切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张作霖不但对她专宠,甚至一反常态允许她对政事发表意见。他还特地在帅府内为她盖了一座小青楼,与大青楼相对。皇姑屯事件后,张大帅就是在小青楼里走完生命的最后几天。
  
  六太太马月清,是最后一位夫人,可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被卖到天津的一家妓院,可能是一位艺妓。张大帅那时已经走出东北、放眼中原了。他到天津去,在那里看中了马姑娘。其时他已年过半百,追求美女之心已淡,看中马夫人并非因为美貌,而是因为她生得“福相”。不过他怕寿夫人不高兴,开始只把她安置在外。寿夫人后来知道了,就发扬贤惠大度的好太太作风,把小马姑娘接进府里,开始时先以寿夫人的丫环的名义住下,然后给办了转正,正式成为六太太。所以马夫人对寿夫人一直很敬重,张作霖去世后她一直伴在寿夫人左右。
  
  马夫人开始几年的确有助夫运,张作霖自娶她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一雪前耻,打进了北京,荣登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基本上就是全国的元首了。可惜好景不长,那时蒋介石的北伐已经势不可挡,张大帅已到了谢幕的时候。皇姑屯爆炸时,马夫人与张作霖同在一节车厢,但她只伤了几个脚趾头。她那时虽年仅23岁,却甘愿守节一生。张大帅是她心目中的神,她无法“背叛”。
  
  总的来看,六位夫人中最后过门的两位--寿夫人和马夫人,与张作霖关系最为融洽。这可能与他的地位变化大有关系。张作霖娶前几位太太时地位都不稳固,但是到娶寿夫人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了。有了这样的权势,女人才肯用心去奉承他,不然总是委屈的。
  
  张作霖家庭庞大,为了便于管理,订出好几条家规,内容包括:严禁夫人们干政,“不听枕边风”;各位夫人不分尊卑,一律平等;各位夫人不得聚众闹事,吃饭时自己管自己,不许私自做寿,不许虐待下人,晚上十点不许出门;各位夫人按月领工资;子女婚姻不得自主(注释8)。
  
  (注释3)张作霖几位夫人的事迹在《张学良家事》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作者:杨树标、秦昊杨。这本书在网上可以找到。
  
  (注释4)这段故事说,赵夫人领着5岁的张学铭进城找张作霖要钱,张作霖对母子俩很冷淡。夜里孩子忽然哭闹起来,张作霖就大发脾气,把儿子痛揍一顿。赵春桂因而与张作霖大吵了一架,以后就再也不同他说话。
  
  (注释5)这段采访见电视纪录片《世纪行过》第一集“白山黑水”,在You Tube上可以找到。
  
  (注释6)据说有人向张作霖指出,戴夫人之弟所犯错误够不上死罪,但张作霖那时刚进奉天不久,对风纪问题极为重视,绝不肯轻饶。
  
  (注释7)寿山将军在1900年因抵抗沙俄而死难,被后人尊为爱国将军。齐齐哈尔市现在修有寿山将军祠,是旅游点。
  
  (注释8)张作霖的家规可参见新浪网“老画眉”网友的博文《张作霖是如何管理成群妻妾的》,内有照片。
  
[b][color=#548dd4][size=3]【浑人张宗昌】[/color][/b][/size]

  北洋时代的军阀中笑话最多的大概要算“狗肉将军”张宗昌了。可能因为他在韩复榘之前曾掌管过山东地界,所以很多他的笑话被安到韩复榘的头上。比如那条“这么多人抢一个篮球成何体统,给他们一人发一个,自己玩去”,或者“如果大家走路都靠右,那左边的道给谁走”等等,多半都是张宗昌讲的。“关公战秦琼”的经典笑话,最早也是人们编排张宗昌的。
  
  张宗昌是个浑人,但浑得有气魄、不服命,要不他也不会从一个要饭花子,一个巫婆的儿子,发展成雄霸一方的军阀。在最得意的时候,他的地盘跨越山东、河北、江苏三省。那段时间他诗兴大发,写了不少作品,传世之句包括:“大炮开兮轰他娘”、“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等等。
  
  张宗昌又有个绰号叫“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搞不清有多少姨太太,那是因为他很少正儿八经地明媒正娶,经常是在逛妓院的时候看中了谁,就摆阔替她赎身,然后长期包养下来。所以他的姨太太以妓女为主。此外还有伶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朱宝霞,也曾经是他的姨太太,在张宗昌死后继续唱戏。
  
  据考证,张宗昌的元配夫人名叫袁书娥,十分貌美(注释9)。两人感情相当不错,生有三子二女。不过后来张宗昌又看上了妻妹袁中娥,结果引起了家庭战争。袁书娥因为这个事情天天和丈夫吵闹,张宗昌索性不回家了,自此经常流连于妓院。袁书娥为了报复花心丈夫,自己也出轨找了个情夫,叫做“贾瘸子”,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张宗昌后来难以容忍,掏出熗来把贾瘸子吓走了。袁书娥对张宗昌一直是有感情的,特别是晚年穷困潦倒之时,曾多次仰天长叹:“宗昌啊!你为什么死得这么惨啊!你看看今天我们过的什么日子?”
  
  张宗昌的姨太太们很少是终身制的,有些是半途不高兴就分开了。张宗昌在这方面比较随意,姨太太自己要走的他一般不拦着。他的七姨太本来很受宠,但后来坚决要求离婚另嫁,张宗昌忍痛答应了。还有一位四姨太名叫雅仙,虽然是被他休掉的,但跟着张宗昌这几年趁机捞了不少钱财。后来娶的姨太太中有一位日本人,来后发现不习惯中国的生活,不到20天就回去了。
  
  再有两位值得一提的。八姨太安淑义是朝鲜著名刺客安重根的侄女,落难中国,被卖到张府做丫环,后来被提拔为姨太太;十一姨太相貌丑陋无比,是被她老爹硬塞给张宗昌的。张宗昌受了这场讹诈后居然认了这个姨太太,只是坚决不肯同房。
  
  张宗昌做为一个“个性军阀”,有不少反传统的习气。一般的土匪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自己的爹、自己的女人,都是很在意的,可张宗昌在这方面的观念十分薄弱。他对女人占有欲不强,曾对“共产共妻”发表意见说,共产不好,但共妻是好的,自己睡不到的女人和别人睡没错。他的父子观念也是马马虎虎。他有一度投靠张作霖,在东北有一块立足之地。由于他的队伍人员混杂,故而军事素质很低。当时奉系的名将郭松龄去他那里视察,一边检阅部队,一边骂娘,臭骂了一路。张宗昌居然没脾气,顺着郭松龄的话说:你操俺娘,那你就是俺爹了。然后就给郭下跪。这下郭松龄也拿他没辙。
  
  张宗昌对母亲还是很孝顺的。他母亲祝氏是一个另类女人,人称“祝大脚”,一直在社会上混,后来自称仙姑附体,做了巫婆。张宗昌很年轻就出去闯荡社会,等当上军阀后就派副官去寻找老妈。当时祝氏已经改嫁,听说儿子混出人样来了,倒有些顾虑,怕他不认后爹。但是张宗昌并不介意,反而厚待继父,感谢他这几年照顾老妈(注释10)。张宗昌的大家庭人多事杂,母子团聚后就由祝氏管理家务。
  
  北洋时代的那些军阀在当时就是备受舆论批判,张宗昌是军阀里挨骂最多的一个。林语堂在他被刺身亡后写了一篇杂文,称他是“现代中国所有显著的、传奇的、封建的和不顾羞耻的统治者中最显著的、最传奇的、最封建的,而且我必须说,最率直而不顾羞耻的一个”。林语堂如果活到改革开放后看到一个个卯足劲头比赛谁包养N奶更多的贪官,也许他会重新考虑一下“羞耻”的标准。
  
  (注释9)张宗昌的妻妾情况,参见网上流传的文章《军阀张宗昌妻妾知多少转载》,作者:苏全有,原载《文史精华》。
  
  (注释10)参见《民国名人罗曼史》一书,作者:王邗华、梁立成、袁廷玉。书中说张宗昌的继父姓王,是个吹鼓手。祝氏在山东诸城县最初见到张宗昌派出寻人的副官后,不肯跟他去见儿子。后来张宗昌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祝氏才打消顾虑。张宗昌后来还给王某封了一个副官。真实性存疑。
  
  (C)作者保留版权

[b][color=#548dd4][size=3]【黎元洪与袁世凯的儿女姻亲】[/color][/b][/size]

  袁世凯在筹划称帝时,为了寻求支持,瞄上了了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袁世凯还是老办法,希望通过儿女姻亲把两家人变成一家人。性格软弱的黎元洪不愿和袁世凯硬顶,就答应了,但当时也留了个心眼,挑了一个十分年幼的女儿,让两家先订了婚再说。岂料变化比计划快,在黎家女儿正式成为袁家媳妇之前,袁世凯已经称帝失败,驾鹤西归。后来两个年轻人还是成了亲,但婚姻以悲剧告终。
  
  黎元洪的女儿黎绍芬在《黎元洪事略》中提到这件事。据她回忆,1914年在北京,袁世凯请他们全家去作客,趁势提出了联姻之事。袁世凯当时做出一个公平姿态,提议两家交换,说每家都出一个女儿嫁给对方做儿媳,黎元洪却说:“我先给你一个吧”。就这样,当时只有8岁的二女儿黎绍芳就被家里订了亲,说好要嫁给袁家第九子袁克久(袁铸厚)。婚事定下来了,但黎元洪的元配吴氏夫人很不满意。为了这事,她甚至一反常态,连着一个月都没有和丈夫说话。
  
  丁中江先生的《北洋军阀史话》中说也提到这件联姻,说黎太太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袁家的儿子是姨太太所生,而她的女儿是元配生的,是嫡出,因此“不能嫁给姨太太生的儿子”。黎元洪跟她解释,说袁世凯那么多儿女,除了一个大公子外,其余全部都是姨太太生的。好说歹说,吴氏夫人才算点了头。
  
  订婚后短短两年袁世凯便去世了,但这门政治婚姻却没有就此取消。黎绍芳年事渐长,知道了这门婚姻,终日郁郁不乐,念书都没有精神。她姐姐让她到美国去读书换换精神,她也不去。黎绍芳也试图反抗命运,找父亲商量能否退婚,但遭老爸坚决拒绝。袁家那边也一直坚持要兑现婚姻承诺。到了1930年,黎元洪与吴夫人已是双双去世,黎绍芳还是无力挣脱婚约。袁家来催婚,黎绍芳的兄弟姐妹们就同袁家商量,说绍芳已经精神不太正常了,是不是还要娶?袁家说还是要娶。
  
  袁家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是仗势欺人。当时订婚的女方遭退婚是一件奇耻大辱,袁家坚持迎娶,还是为了顾全黎家的面子。袁克久就曾对绍芳的姐姐绍芬说,“我是为我的父亲才答应和令妹结婚牺牲我自己的”。婚后一年多,袁克久就纳了妾,而黎绍芳被送进了北京疯人院。
  
[b][color=#548dd4][size=3]【段祺瑞、冯国璋与袁府的姻缘】[/color][/b][/size]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手下有北洋三杰,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到民国时代,王士珍同情前清,作风也比较内敛,而段祺瑞、冯国璋却野心勃勃,后来分别成为皖系和直系军阀的首领。
  
  段、冯二人都有才干,但袁世凯对段祺瑞更为看重。民国成立后段祺瑞长期担任陆军总长,还做过代总理。冯国璋则在二次革命后被调离北京,做了地方官(江苏都督)。袁世凯何以厚此薄彼?按照袁的女婿薛观澜先生的说法,起码有一个原因是段祺瑞的夫人张佩蘅乃袁世凯的干女儿,所以段在袁世凯眼里就成了自己的女婿,是半子,这就与冯国璋有亲疏之别了(注释5)。
  
  张佩蘅是段祺瑞的继室。她虽不是袁世凯的亲生女儿,却与袁府关系极为密切。两家本是世交,张佩蘅的父亲去世得早,她从小在河南洹上袁世凯的府中长大,被袁世凯的元配夫人于氏认做干女儿。后来袁家一直称她为大小姐,而她本人也以袁家女儿自居。
  
  段祺瑞自娶了张氏之后,就养成了惧内的作风,在太太面前唯唯诺诺,从不当面顶撞。张氏夫人又很顾娘家,如果袁、段之间出现分歧,张氏多会向着老袁。可是碰到要做皇帝这样的大事,即使太太再发脾气,段祺瑞也不会支持老丈人。薛观澜回忆说,为了称帝这事,段祺瑞夫妇曾数次反目,张氏骂段没良心,段就听着,不吱声。
  
  在称帝前夕,袁世凯对北洋的另一大将冯国璋也开始加意笼络。袁静雪回忆说,当时冯国璋上北京去拜会,父亲就事先嘱咐儿女们要管冯叫“四哥”(注释6)。得知冯国璋的元配夫人已经去世,袁家就从中撮合,让袁府的家庭教师周砥(周道如)做了冯的续弦。周砥当时已经年近四十,与袁府已有十几年的交情,和袁家三姨太相处最好。她本来打算一辈子不嫁的,但经由七大姑八大姨的说合,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袁世凯把周砥当作自家人,置办了一笔丰厚陪嫁,把周女士风风光光地嫁了过去。冯国璋这人是个财迷,对这位新太太自然十分满意。况且周砥本是个才女,他就愈发不敢怠慢,婚礼办得十分隆重,成为当时南京的一件盛事。婚后不久,恰逢冯国璋六十岁生日,周砥四十岁生日,还又搞了一次“百岁双寿”的庆祝活动。
  
  袁世凯此举本是想拉拢冯国璋,但冯都督对称帝仍极不赞成。称帝之举让他们之间生出很深的怨隙。蔡锷起兵发动护国战争后,冯国璋非但不肯出兵助袁,还公开通电反对帝制。袁世凯在称帝失败后那么快就病死,实在与这些他视为爱将的人都起来反对他有关。
  
  (注释5)薛观澜对袁、段等人有近距离观察,写有《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 袁世凯段祺瑞之间的微妙关系》等文章。
  (注释6)参见袁静雪的《我的父亲袁世凯》。
  
[b][color=#ff0000][size=4]百年性情.北洋.武将轶事[/color][/b][/size]

[b][color=#548dd4][size=3]一生为子嗣所困的吴佩孚 [/color][/b][/size]

  吴佩孚在各军阀中是比较有精神追求的一位。他主张“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后来又加了一条“不纳妾”,变成“四不主义”。当他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不少知识分子对他寄予希望。
  
  但吴佩孚后来没能守住不纳妾的承诺,先后娶有妻妾四人。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子嗣。吴佩孚的元配王氏夫人年轻病逝,他到三十一岁时才又娶了继室李氏。李夫人是大家闺秀,据说人又漂亮又贤惠。前清年间吴佩孚在北洋军第三镇做管带,把家眷接到长春,搞得人人都羡慕吴管带有个漂亮媳妇。但李夫人老是生不出儿子,搞得吴家老太太很不高兴,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吴老太太于是铁了心要儿子再纳一妾。别说,还真的物色到了一个,就是早已暗恋吴管带多时的张佩兰姑娘。张佩兰是吴家在长春的一个街坊,一直把吴佩孚认做干哥哥,认吴老太太做干妈。后来在吴母的大力支持下,张佩兰冲破重重阻力,终于从老太太的“干闺女”转正成为儿媳。
  
  吴佩孚与张佩兰的结合对李氏夫人是个严重打击。她很早分居,精神抑郁,靠吸鸦片度日,四十出头便去世了。据说吴佩孚一直为此内疚。张佩兰为人活络,后来是她得以长年陪伴在吴佩孚左右,以吴夫人的身份在人前活动。但她也生不出儿子,实际上连闺女也没生过。吴佩孚做了大帅以后,张夫人做主替吴佩孚又纳一妾,这个妾最终也是无出。吴佩孚后来过继了弟弟的儿子。
  
  关于吴佩孚,还有一则广为流传的轶事是“老妻尚在”。据说事情发生在1923年,吴大帅正当最得意的时候,引得一位德国美女大为倾倒。这位名叫露娜的洋美人给吴佩孚写了一大堆情书,大胆表白爱情。吴佩孚在弄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后,大笔一挥,题了“老妻尚在”四字作答。他说的老妻,当是张佩兰夫人。
  
[b][color=#548dd4][size=3]曹大总统娶不到刘喜奎[/color][/b][/size]

 刘喜奎是民国早年一位红透半边天的明星,擅长京剧和河北梆子。她拥有众多骨灰级粉丝,只不过这些粉丝里面有几位来头太大,对偶像的崇拜实在超过她的承受能力。曹锟大帅就是其中一位,那还是在他贿选大总统之前的事情。
  
  曹锟有一个姨太太叫刘凤玮,是刘喜奎早年戏班里的姐妹。曹锟凭着这一层关系,就老是打刘喜奎的主意。遭到拒绝后,曹锟恼羞成怒,打算强娶,有一次他暗中指使警察局派人把刘喜奎关押起来。不过这事让刘凤玮知道了,找到曹锟大吵大闹,老曹拗不过,只好放人。这场风波之后,刘喜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很快嫁给了曹锟手下的一个小官员崔承炽。这桩婚姻经过登报声明,天下尽知,曹锟只好作罢(注释8)。
  
  据说后来曹锟又结识了一位伶人,艺名叫做金牡丹。手下人为了讨好曹锟,斥资三万元,把金牡丹转送进曹府做了姨太太。再后来曹锟要贿选总统了,跟议员们商量价钱的时候,有的议员就把金牡丹抬了出来,说曹大帅出价太低,堂堂议员的一张选票,难道还不及一个戏子?
  
  曹锟还有一件八卦,是说他有个男宠李彦青。李彦青与曹大帅一样,也是苦出身。他本来是长春一家澡堂子里面搓澡的,就是在澡堂子里面巴结上了曹锟,以后就跟着曹大帅升官发财,干的都是管理钱粮军需的肥差。这李彦青完全靠曹锟一人的提携而飞黄腾达。他即使当了大官,受到人们的巴结,但只要曹三爷要洗澡了,他还是马上就得去伺候。所以当时人们就认为,他是曹锟的嬖童。曹锟就算有龙阳之好,却只宠幸过李彦青一个男人。
  
[b][color=#548dd4][size=3]张勋的爱妾与革命党[/color][/b][/size]  

  辫帅张勋也是个妻妾成群的军阀。他在这方面最出名的一件事是爱妾小毛子的失而复得。小毛子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可不管怎么说,她是个美女,很得张勋宠爱。辛亥革命时张勋担任两江总督,与革命党打仗打败了,丢掉了南京城。革命党入城后没抓到张勋,却抓到了小毛子。
  
  革命元勋陈其美同志知道这个好消息后,提议把小毛子送到大上海去展览,门票价格都想好了,一人四角。据说这样一来可以给革命军筹款,二来可以打击满清爪牙的气焰。不过小毛子当时没在陈其美手上,而在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祯的掌握之中。徐绍祯接到陈其美的来电后笑说:某公又来跟我开玩笑了。
  
  在徐司令的监护下,小毛子的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她被临时安置在一个候补官员的公馆内,每日“殊无戚容,靓妆如故”,化妆品不够了就问革命军索要,如果不给她,她就哭。有个人听说小毛子的艳名,想见识见识,徐绍祯就很耐心解释说,小毛子不过是一妇人,抓起来并无价值,老关着也不是个事,还不如送回去,或者让张勋来接走。搞得那人不好意思再提此事。徐司令又向另一位愤愤不平的师长指出,小毛子是红颜祸水,把她还给张勋,张勋“近之必不祥”。最后在徐司令的主持下,小毛子终于和张勋团圆。张勋大喜过望,拨出机车十四辆、客车八十辆还给了革命党控制下的铁路局(注释9)。
  
  小毛子回头夸奖说:都说革命军杀人不眨眼,现在看来也很平易近人嘛。殊不知她只是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文雅的革命党。再后来,张勋又移情别恋,宠上了名伶王克琴,小毛子黯然神伤,干脆自杀了(注释10)。

[b][color=#548dd4][size=3]张敬尧打过曾国藩的曾孙女的主意[/color][/b][/size]

  张敬尧是北洋军阀里最为恶名昭彰的人物之一。毛泽东早期的一项革命活动就是“驱张”--把张敬尧赶出湖南。丁中江先生的《北洋军阀史话》中提到张敬尧的一件事。据说他在湖南任督军时,曾经看上过曾国藩的一位曾孙女曾宝荪。曾宝荪留学英国,学成归国后在长沙创办学校,也算当地知名人物。
  
  曾宝荪的父亲曾广钧,听说张督军在打自己女儿的主意,就跑去拜会他。老先生一见张敬尧的面,就恭恭敬敬地称他为“督军老伯”,硬把他给抬高两个辈分。曾广均后来还跟人家解释,说他爷爷曾国藩当年保荐过张督军的父亲,这样算来自己当然要算晚辈了。张敬尧本是流寇出身,被曾国藩的孙子如此礼遇,受宠若惊之余,就把娶她闺女的念头给打消了。
  
  (注释8)曹锟强娶刘喜奎之事,向来有多种版本,不知哪种更可靠。齐明昌先生著有《女伶与总统》,对刘喜奎的事迹考证比较详细,这里采用他的说法。
  (注释9)这段事迹见于百度百科上面的《徐绍祯简传》。
  (注释10)参见《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张勋:誓死不剪那根辫子”一节。作者:苏文。
  
[b][color=#548dd4][size=3]【蔡锷和小凤仙的传说与真相】[/color][/b][/size]

  有一类历史人物,无论评价标准怎么变,总会留名青史。蔡锷将军就是这样。由于他形象极佳,加之英年早逝,他的青楼经历就特别能给人以创作灵感。早在二十年代,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就在他的《民国通俗演义》里大肆谱写蔡松坡与小凤仙的知音曲。此后他俩的故事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常演常新。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正从禁欲主义中苏醒,一部电影《知音》又让多少人重温了灵魂深处才子佳人的旧梦。
  
  到了二十一世纪,饱经忽悠的人们觉得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过去百年史。这时人们发现,原来蔡锷与小凤仙的传说里水份不少。
  
  按照过去通行的说法,蔡锷被袁世凯调进北京后即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中,等于变相软禁。为了麻痹老奸巨滑的袁世凯,蔡锷就去八大胡同泡妞,假装沉迷于酒色--后来通俗革命文艺里的地下党员也经常这么干。在那里蔡锷遇到了云吉班的小凤仙。两人一见之下彼此欣赏,就成了知己,关系很快超越肉体,发展到了精神层次。由于小凤仙的默契配合,蔡锷就给人以花天酒地胸无大志的印象。老奸巨滑的袁世凯终于上当了,放松了对蔡锷的警觉。最后,蔡松坡在小凤仙的掩护下成功地脱离魔爪,回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文章,称蔡锷与小凤仙并不亲密,他离开北京也是大大方方,小凤仙“掩护”之说乃小说家言(注释1)。文章指出,蔡锷在1913年被袁世凯调进北京后并未遭到软禁,反而倍受优待,他的军事才华深得袁世凯的青睐。但他不是北洋嫡系,受到北洋系大将们的排挤。蔡锷最初也对袁世凯寄以希望,直到老袁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领袖形象才在他心中才轰然倒塌。老袁接下来的称帝举动越发激起蔡锷心中的不平,他便决意起兵讨袁了。
  
  那么与小凤仙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文章说,袁世凯准备称帝时,蔡锷最初假意表态支持,而且在那以后才开始热衷于往八大胡同跑。这么做是向袁世凯传达一个信息:你爱称帝不称帝,我不在乎。蔡锷的确认识小凤仙,但并非天天在一起,对家里人也没有隐瞒她的存在。后来蔡锷离开北京,理由是去日本治疗喉疾,那是袁世凯亲自批的假条,离开时何用偷偷摸摸?文章指出,在蔡锷与袁世凯的双雄会中,小凤仙只是一个很次要的配角。以前风传的所谓蔡锷为了小凤仙和家里太太吵架等精彩的折子戏,都是靠不住的。由于蔡锷与小凤仙并不亲密,他起事后,小凤仙也没有遭到关押。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袁泉。我在“百度-蔡锷吧”中看到说,袁泉先生是蔡锷的曾外孙,求证。
  
  (注释1)关于蔡锷与小凤仙关系的新版本,网上流传着内容相同的文章,但标题不一样,大致是“与小凤仙并不亲密 袁世凯主动放走蔡锷”。“人民网”等正规网站也给予转载。

[b][color=#548dd4][size=3]【小凤仙与作家曾孟朴】[/color][/b][/size]

  袁泉先生的文章应该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不过老版的故事仍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小凤仙是八大胡同里除了赛金花以外最出名的女子。后人对她虽然没象赛金花那样热衷,但也进行过身世的追寻。这一查身世就非常有意思,原来小凤仙与曾孟朴(曾朴)也有极深的渊源。曾孟朴是小说《孽海花》的作者,《孽海花》的主角是赛金花。当时风传曾孟朴与赛金花有过恋情,可曾、赛两人都予以否认。但是据说,小凤仙倒是与曾孟朴发生过肉体关系。她年幼时遭受家庭变故,很早就落入妓院。当她长到12、3岁时,被卖给了曾家做丫环。后来小凤仙又辗转到八大胡同,但对曾孟朴十分怀念。蔡锷与小凤仙的好事还是曾孟朴亲自促成的。
  
  最早放出这个风的应该就是曾孟朴他自己,顺着他的线索去查查就更有意思了。曾氏在长篇自传体小说《鲁男子》里说,他买过一个雏妓叫彩凤,彩凤又买过一个丫环叫小凤,这就是后来的小凤仙。当小凤在家里出落得越来越水灵时,“鲁男子晨夕厮混,未免多情,毕竟开了一次‘坐怀不乱’的戒”。但是小凤与鲁男子这一好,引起了彩凤的浓重醋意,家里闹了起来。恰好这时小凤的鸨母来了,见此情形就把小凤领走了,以后辗转进驻八大胡同,改称小凤仙。《鲁男子》这书里也交待了蔡锷的事情,说蔡锷的朋友们纷纷劝他纳小凤仙为妾,蔡锷答应了,可是小凤仙不答应,说要嫁只嫁曾孟朴("只有常熟曾某才肯委身")。为了这事,蔡锷还专门去肯求那时客居北京的鲁男子,请他促成一段姻缘,而鲁男子呢,早就看出蔡锷娶小凤仙是为了倒袁大业,于是慨然应允(注释2)。
  
  后来的文字工作者们并没有放过曾孟朴透露出来的这些材料。只不过《鲁男子》号称是自传体“小说”,那么后人的取材就各取所需了。因此在很多讲述“侠妓”小凤仙的故事里,曾孟朴的形象一落千丈,非但没做成曲线倒袁的英雄,反而成了一个始乱终弃的无赖。可是,曾孟朴变成无赖并不是因为小凤仙,而是因为蔡锷。试想如果事情真的向曾氏自传里面说的,小凤仙本来只想嫁给曾孟朴,对蔡锷根本不感冒,蔡锷后来能够得到小凤仙,居然还是曾孟朴“转让”的结果,那么他们的爱情岂非子虚乌有?如果没有了爱情,不但一段优美传奇会变得面目全非,而且蔡锷将军还有利用风尘女子达到政治目的的嫌疑,这这这......
  
  (注释2)曾孟朴的《鲁男子》可能因为没有最后完工,故流传不广。关于这部著作,曾孟朴的外甥吴琴写有《如是我闻“鲁男子”》一文,对已经完成的内容做了很好的小结。文章在网上可以找到。

[b][color=#548dd4][size=3]【小凤仙自己怎么说】[/color][/b][/size]

  小凤仙自己的说法在网上也有多篇文章予以叙述。这些材料最权威的来源应该是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的回忆录(注释3)。因为小凤仙自蔡锷将军病逝后便隐姓埋名,无人知其下落。按许姬传回忆录中的说法,1951年小凤仙趁梅兰芳先生去沈阳演出时给他写了信,自叙身世。后来梅兰芳约小凤仙见了面,许姬传也在场,记录了她的自述。
  
  令人欣慰的是,小凤仙对蔡锷将军一往情深,对自己早年经历的说法也与《鲁男子》说的大不一样。她自叙年幼时本来在南方跟着戏班老版学艺,后来被卖到北京,进了云吉班,在那里结识了蔡锷将军。她不但流露出对蔡锷深深的留恋之情,而且对梅兰芳讲述了当年协助蔡锷从北京陕西巷吉云班后门逃跑的经过。小凤仙还提到,蔡锷当时已经花了一大笔钱为她赎了身,还给她写过信谈到今后的打算。只是蔡锷英年早逝,一切皆成泡影。
  
[b][color=#548dd4][size=3]【蔡锷的两位夫人】[/color][/b][/size]

  由于被小凤仙传奇的光环所掩盖,蔡锷家庭的真实情况反被长期忽略。从现在逐渐发掘出来的材料看,蔡锷的确有一位十分相爱的红颜知己,那就是他的侧室潘蕙英。蔡锷的另一位妻子刘侠贞,就是传说中与他合演双簧大吵大闹的那位,是他的元配,其婚姻乃是家庭包办。蔡锷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就在云南效力,而刘氏夫人则一直留在湖南邵阳老家照顾蔡锷的母亲。此外她生有三个女儿(其中二女夭折),一直无子,这些都足以构成蔡锷再纳一妾的理由。
  
  潘蕙英夫人是他在昆明认识的。她本是大家闺秀,做侧室是屈居了。但他们之间确有真情,所以潘夫人没有计较。后来蔡锷到北京,把老母和两位夫人都接了去,一大家人住在一起。蔡锷暗中筹划反袁时,潘夫人正怀有身孕。蔡锷就以此为由,把一家人都送走了。潘夫人回昆明,刘夫人陪同母亲回老家邵阳。护国战争期间,蔡锷从前线战场给潘夫人写过很多信,有时一天两封。信中称潘夫人为“贤妹”,内容除诉别离之苦,还谈到很多今后的计划。潘夫人生有二子,在北京生了长子蔡端,护国战争期间在昆明生了次子蔡永宁(注释4)。
  
  (注释3)许姬传著有《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注释4)关于蔡锷两位夫人的材料在网上很少见,我是在“百度-蔡锷吧”中看来的,不一定准确,请知情者指教。
  
[b][color=#548dd4][size=3]【蒋百里的日本情缘】[/color][/b][/size]

  如果说蔡锷是一代名将,他的同学兼朋友蒋百里(蒋方震)也毫不逊色。蔡、蒋二人都有军事上的抱负,但都拒当军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强烈愿望,就是促成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可惜那个混乱时代无法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蒋百里与蔡锷私交很好,他没有蔡锷那样传奇的恋爱故事,但其姻缘也是一段佳话,而且是真事。他早年曾经开熗自杀,但没有命中,被抢救了过来。后来在养伤的过程中因祸得福,得到了日本籍护士佐藤屋子的芳心,两人缔结姻缘。
  
  自杀事件发生在1913年。那时袁世凯为了遏制不断壮大的段祺瑞势力,大胆提拔了非北洋系出身的蒋百里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段祺瑞大为不满,对保定军校的运作不予配合,蒋百里这个校长当得十分窝火,想辞职,袁世凯又不准。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召集全校师生训话后,即拔熗往自己胸口开了一熗。幸而一位下属眼明手快推了他一下,所以这一熗没有致命。
  
  蒋百里自杀时间随即引起政坛震动。袁世凯立刻指示以,最好的条件为他疗伤,于是请来了一位日本军医以及日本护士长佐藤屋子。在疗养期间,蒋百里本来是万念俱灰,偷偷把安眠药积攒起来,准备第二次自杀。日本医生看见这种情况,就对护士佐藤说:“你的责任比我重”,要佐藤多给蒋百里做做思想工作。
  
  在佐藤的宽慰之下,蒋百里终于从先前的郁闷中摆脱了出来。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女护士,随即向她求婚。但佐藤的父母一开始不同意。据说他们是瞧不起中国人,一心希望女儿嫁给日本人。蒋百里不肯放弃,一封一封的情书写过去,终于打动了佐藤的父母。1914年,他们在天津德国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蒋百里早年毕业于著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注释7),后来又有一位心仪的日本妻子,而他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却花在研究怎么和日军打仗。佐藤屋子在婚后改名左梅。抗日期间她同很多中国妇女一样,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捐钱捐物。她结婚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日本。蒋百里与左梅一共生有五个女儿,其中长女早逝。他们的三女儿蒋英后来成了钱学森的夫人。
  
  蒋百里的少年时代相当坎坷。他的祖父家境颇好,但他父亲蒋学(号壶隐)生下来就没有左膀子,是个残疾,故很不讨祖父的欢心。祖父把他父亲养到十来岁就送到庙里出家。蒋学在庙里待了十年,自己还了俗,做起了医生。他娶了一位秀才之女杨氏为妻,蒋百里是他们的独子。蒋百里13岁那年,父亲蒋学病故,生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渡日,但杨氏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白天劳累一天,晚上仍要教儿子读书认字。后来家族私塾里的先生怜其才,愿意免费教书,蒋百里终于进入了科举的正途,并脱颖而出,17岁就考中了秀才(注释8)。
  
  蒋百里在家乡有一位元配夫人,名叫查品珍,自然是包办婚姻。查氏夫人与徐志摩、金庸(查良镛)都有亲戚关系。据说查氏夫人目不识丁,也没有生育。不过她一直陪伴着蒋百里的母亲杨太夫人。关于查氏夫人的记载很少,后人能知道她的存在主要还是因为金庸,而不是蒋百里。
  
  (注释7)一直传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以当年成绩第一名毕业,还获赠日本天皇刀。据说那年的前三名俱被中国留学生包揽,第二名就是蔡锷,第三名是张孝准。但最近有人发表网文,指出这种说法靠不住。详情可参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毕业生迷雾,蒋百里到底何许人?》一文,发表在铁血论坛,作者:bonjour2008。

  (注释8)蒋百里的少年经历,参看网文《“天生兵学家”蒋百里的传奇人生》,作者:金宝山。原载《文史春秋》 2004年第12期。
  
[b][color=#ff0000][size=4]百年性情·民国·北洋·总理篇[/color][/b][/size]

  北洋时代虽号称“武夫当国”,但那时的政体是内阁制,并不是赤裸裸的军政府。各路实力派军阀们忙乎的一件大事就是商量组阁。由于山头林立,极难做到大家都满意,所以北洋内阁的新陈代谢十分迅速,短短16年居然有31届正式内阁(注释1)。这倒使很多人才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当一阵内阁总理,在政治舞台上留一个匆匆的身影,哪怕只有几天呢。朱启钤做代理总理只干了3天,颜惠庆做代理总理干了一星期,汪大燮代理总理时间稍微长点,9天。
  
  北洋的诸位总理以文人居多。他们当中能人辈出,虽然担任总理时间不长,但一生所从事的活动影响巨大,不但在正史上有一定地位,留下的八卦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b][color=#548dd4][size=3]【娶了洋姐姐的陆徵祥】[/color][/b][/size]

  民国第一任总理是唐绍仪。唐绍仪组阁后整天同情孙文的同盟会,与老上司袁世凯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很快就下台了。接替唐绍仪的就是陆徵祥了。他是那时中国一流的外交人才,本人最精通的是俄语,可是他的著名事迹都和日本有关。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就是他代替袁世凯签字的。后来拒绝在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中国外交团队里,也有他一个。
  
  陆徵祥的太太培德女士(Berthe Bovy)是一位比利时女子,据说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比利时军官。陆徵祥是在大清驻俄公使馆里担任翻译时认识她的。那是1897年,正是中国外交史上最领人沮丧的年代,这段奇异的爱情想必给他郁闷而且枯燥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涵义。
  
  这场恋爱可能是女方先有表示的。培德女士开始是向陆徵祥索要照片,他大大方方地给了。培德在接到照片后就开始写情书,两人便开始交往起来,一段时间后就计划着结婚。女方家里对这桩婚事怎么看不得而知,男方这方面,当时公使馆里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持反对态度,但小陆在这件事情上没听领导的话,跟媳妇跑了。两人于1899年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教堂正式举行了婚礼。陆徵祥后来回忆说:领导曾反对我娶这个外国女子,我们对他们的不悦丝毫不放在心上,我太太以勇气和忘我的精神接受这个不理解,整整八年之久(注释2)。
  
  陆徵祥在个人生活上完全西化,而且受夫人的影响非常大。他把夫人看成是生命中与父母、恩师(许景澄)同等重要的人。他与培德夫人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可是他本来是基督教徒(Protestant),婚后却随着夫人转成了天主教徒(Catholic)。他们婚后一直没有子女,陆徵祥也没有说以此为由纳妾,这显然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陆徵祥在做外交官那些年,有这样一位夫人可能与洋人打交道时会有些便利,但夫人似乎并不希望他一直在从事外交,而更希望他献身宗教。培德夫人在1926年就病逝了,据说,她在去世前知道丈夫今后打算进入修道院就倍感欣慰,不久安详地死去。此后陆徵祥果真进入比利时的一所修道院,在那里一直到去世。
  
  在陆徵祥所处的时代,精通西洋民情的中国人如凤毛麟角,陆徵祥是其中之一,可他在中国外交事业上的建树并不多,与后来的顾维钧无法相比。但如果写一部西方宗教与中国的交流史,陆徵祥就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在西方文献里他的名字是Dom Pierre-Celestin。
  
  据说陆徵祥在中国时对人绝口不提太太的年龄。后来有人发现,培德夫人比他大了18岁(注释3)。
  
  (注释1)维基百科上的“中华民国内阁列表”一条列出内阁31届,如果把代理总理的组阁也算上,是46届。这些内阁中包括了1914-1916年的政事堂。
  (注释2)参见《由国务总理成为隐修士的陆徵祥》一文,作者:耿永顺。
  (注释3)参见网文《一个被人遗忘的民国要人:从国务总理到修道士》,作者不详。

[b][color=#548dd4][size=3]【熊希龄和毛彦文的老少配】  [/color][/b][/size]

  舆论对老夫少妻的组合向来有点矛盾。大富豪、大军阀们老来娶妾,很少有人说闲话,起码不会当着面说。军阀杨森在台湾娶最后一个姨太太时已是90高龄,姨太太只得17岁,可是于右任老先生居然肉麻地祝贺说:“海誓鱼龙舞,山盟草木知”。而1935年,当66岁的前总理熊希龄与33岁的复旦教授毛彦文结为夫妇时,他们的年龄差异却成为大家揶揄的话题,当时朋友们送的一些对联拿此话题开涮,因为有趣,流传至今。
  
  先来看看这些贺联怎么说的。“儿孙环绕迎新母,乐趣婆娑看老夫”,这是毛彦文的原领导、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送的;“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这是毛彦文的同学陈昭宇送的;“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九;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眉”,这据说是一位72岁的老叟崔通约所作;“且舍鱼求熊,大小姐构通孟子。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这是沈尹默送的。同一个圈子里的人说话还比较留面子,外人就直截了当多了。当时北京报纸上的一联说:“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双双如愿,谁知六六无能?”(注释4)。还有一联大概老百姓都能懂:“熊希龄雄心不死,毛彦文茅塞顿开”。
  
  熊希龄本人对他的年龄劣势一直心知肚明。他在当日婚礼的宴席上发表讲话,主题就是一个:我虽然年纪大,但心是年轻的。此前他向毛彦文发起爱情攻势时,填的一首《贺新郎》里也有这样的词句:“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
  
  熊希龄与毛彦文结婚时已成名多年。他是前清的翰林,是清末出自湖南的又一位名人。他的老家凤凰城还出过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民国后,熊希龄历任财政总长、内阁总理。不过他这个总理当的够窝囊,一直处于袁世凯的高压之下。袁世凯在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1月下令解散国会,他这个内阁总理都在命令上签了字,使其正式生效。国会解散后一个月,他也辞职不干了。那以后他对仕途死了心,转而致力于慈善事业,筹建并发展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留了大批孤儿。
  
  熊希龄一生有三位夫人,没见到有纳妾的记载。元配廖氏在成亲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继室朱其慧该算是他实际意义上的人生伴侣。她不但与熊希龄共同生活的时间最久,是他的三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对他后半生的慈善及教育事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这段婚姻也有一则佳话,说给他们牵线的是大舅哥朱其懿。熊希龄中举那年,在当地任知府的朱其懿把各位举人叫进府内赏花,让他们题诗作画。熊希龄独出心裁,画了一朵棉花,题诗曰“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下子就显出他的卓尔不群,令知府大人另眼相看,把自己的五妹嫁给了他(注释5)。
  
  朱其慧是大家闺秀,也是一位修养很高的妇女。这一点袁世凯大总统可以作证。老袁在筹备称帝时树立新风尚,坚决不用太监,内宫里打算设立12名女官,同时设一“女官长”管理这12个女官。他的筹备班子千挑万选,最后选中熊夫人朱其慧出任女官长,称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品齐备,堪当此任。熊希龄知道袁世凯的意思,这其实是要逼他出山,他要不去替袁政府效力,老婆就得进宫当人质。他自知斗不过袁世凯,只好从老家回到北京,马上就被袁世凯派去抓全国的煤矿、油矿工作(注释6)。
  
  朱夫人于1931年病逝。熊希龄那时已经58岁,本无续弦之意,但几年后还是感到孤单,决定再找一位夫人。熊希龄与毛彦文虽然很早就认识,可从没往这方面想过。毛彦文是他内侄女朱曦的同学,是他的晚辈。可是有一天,朱曦的丈夫朱庭祺忽然提醒了他,熊希龄觉得毛彦文非常合适,便立刻展开求亲行动。
  
  在毛彦文那里,自然由同学朱曦出面去说合。毛彦文在了解到“熊老伯”有求婚念头时大吃一惊,觉得难以接受。朱曦同学对她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仍不得要领。第二天熊希龄亲自跑到复旦去看她,更让她觉得不好意思,要求熊伯伯以后不要再来了。熊希龄尊重了她的意见,由天天跑改为天天写,自此毛女士收读情书成为每天必备的功课。熊希龄还发动亲友团进行劝说,连当时已经怀孕五、六个月的长女熊芷也千里迢迢从北京跑到上海,替老父欢迎她“加入我们的家庭”。在熊希龄和亲友团的巨大感召力之下,毛彦文终于点了头。
  
  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是比较勉强的,开始那段时间连怎样称呼都费心思。但熊希龄对她十分关爱,很快她就习惯了这种夫妇生活,很自然地称他为“秉”(熊希龄字秉三)。婚后夫唱妇随,毛彦文也投入慈善事业。熊希龄为官多年,本来积累了不少家产,但在朱氏夫人去世后他就把一部分财产分给两个女儿(长子有残疾,没有参与分家),剩下的捐给了香山慈幼院。当时成立了一个基金社,有个董事会来管理这笔钱。董事会本来念在熊希龄再次组建家庭,想把熊老当年捐出去的财产再发回一半给他们,被毛彦文拒绝了。熊希龄对此十分欣慰(注释7)。
  
  熊希龄与毛彦文虽然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却也算得上琴瑟和谐。只是婚后不到三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久已不问政事的熊希龄对时局极为关注,对战事开始时的节节败退深受刺激。淞沪抗战之后,他本打算取道香港回湖南去,但在香港却患了急症,一病不起,就此辞世。毛彦文至为悲伤,以后再也没有结婚。她很长寿,活了102岁。
  
  毛彦文这一生并不只是在熊希龄的婚姻生活中担任一个配角。她有她自己的故事。大才子吴宓当年求她而不得,写下“吴宓苦追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等许多诗句。他们的情话,留到以后再说。
  
  (注释4)这副对联全文是:“以近古稀之龄,奏凤求凰之曲,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登朱庭祺之庭,睹毛彦文之彦,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
  (注释5)也有种说法,说知府大人当时出了副对联,上联是:“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希龄对:“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因而得到朱知府的青睐。
  (注释6)朱其慧被袁世凯诏令做女官长一事,参见光明网首发的《袁世凯嫁祸熊希龄事件真相》一文,作者:王淑芳。
  (注释7)参见网上文章《奇缘此生》。这是毛彦文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往事》的节选,从她自己的角度回忆与熊希龄的短暂婚姻。
  
[b][color=#548dd4][size=3]【顾维钧版的齐人之福】[/color][/b][/size]
  北洋的总理当中,外交官是个瞩目的群体。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第二任总理陆徵祥,都是搞外交的出身。后面的总理当中,孙宝琦、汪大燮、颜惠庆、王宠惠、王正庭、顾维钧等人也都做过外交官。顾维钧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正史上被称为民初第一外交家。
  
  在八卦史上,顾维钧是民国美男子之一。“民国几大美男”有诸多版本,每榜都有汪精卫,小顾的上榜率也蛮高的,从来不乏女性的追求。他虽然没纳过妾,但是比起那些号称享受齐人之福的男人来说,从婚姻中得到了更大的益处。这是他的本事。
  
  顾维钧一生经历四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包办的,不算。第二次婚姻号称“主贵”,夫人是唐绍仪的女儿唐宝钥。第三次婚姻“主富”,妻子是东南亚糖业大王黄仲涵的女儿黄蕙兰。他的第四位妻子是当年上海的名媛严幼韵,这段婚姻“主爱”。
  
  顾维钧和前辈陆徵祥一样,都是上海人。他的初婚带有那新旧交替时代的典型性,妻子张润娥(张航丽)是家里给订的娃娃亲,小脚,不懂英文,来自一个中医世家。顾维钧16岁就到美国留学,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坚决不同意这门婚姻。可是他的父母兄弟对他的不同意报以更为坚决的不同意。为了迫使儿子兑现婚姻承诺,老父甚至开始绝食。在家长的强硬逼迫下,顾维钧只好让步,答应结婚。于是顾家趁热打铁,赶紧把新媳妇用八抬大轿抬进了门,这样长辈们该尽的义务就算搞定了。蜜月里,一对新人没有同床,顾维钧睡了沙发。
  
  结婚后,顾维钧把张润娥带到美国,把她当成自己的妹妹。后来两人协议离婚,张润娥很顺从,一切听他的安排。离婚以后她怎样,我没找到可靠的文字记载。
  
  顾维钧接下来的三位夫人,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唐宝钥之父唐绍仪是他仕途的引路人。黄蕙兰家财万贯,陪伴他走过事业最辉煌的三十年。晚年的夫人严幼韵是他生活的好伴侣,按长子顾德昌的说法,如果没有严夫人的细心照料,“父亲的寿命恐怕要缩短二十年”。顾维钧晚年总结长寿秘诀时候说了三条:“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的照顾”(注释8)。研究民国史的人也应该特别感谢严幼韵,因为如果没有她,顾氏的长篇回忆录恐怕难以完成。这部口述历史从他与严夫人结婚后第二年开始,直到顾老96岁时才完工,耗费了他17年光阴。
  
  其实顾维钧与严幼韵年青时候就相识了,只不过当时各有自己的家庭。顾维钧有黄蕙兰,严幼韵嫁给外交官杨洸生,与他一起生养了三个女儿。抗战期间,杨洸生被日本人杀害。后来顾维钧与严幼韵结婚时已经72岁了,严夫人虽比他年轻20岁,也已年过半百。
  
  顾维钧的事业与家庭都足以让外人羡慕,或许还引来一些妒意。现在网上还能找到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把顾维钧描绘成一个专门靠漂亮脸蛋吃软饭的家伙,说他本来是第一位岳父张老先生花钱送出去留学的,可学成回国后却被风流的新派女性唐宝钥给抢跑了。唐宝钥还向老爸唐绍仪拼命撒娇,威胁说如果父亲不帮她把这个郎君弄到手,她就跑到八大胡同去做妓女。唐绍仪无法,只好派了一个粗人到上海张家逼他们退婚。可怜的张姑娘因此愤而出家,此后终生不嫁。唐宝钥病逝后,顾维钧又是攀上了黄蕙兰,并且靠了这个太太的金钱才做上高官、当上总理...... 总之此文想象力相当丰富,可并不足信。
  
  (注释8)顾维钧的四段婚姻可参见网上流传的文章《顾维钧及其四位夫人》,摘自张昌华先生著的《青瓷碎片--名人老相册》。
  
[b][color=#548dd4][size=3]【顾维钧与唐绍仪】[/color][/b][/size]

  顾维钧与唐宝钥是自由恋爱结合的,但这里老丈人唐绍仪做了很多牵线搭桥的工作。唐绍仪是顾维钧的“伯乐”,小顾能够那么早就步入仕途,全靠唐绍仪的引介。唐绍仪是看中了小顾的才华,首先为新生的民国政府招贤纳才,然后才把他发展成自己的女婿。没有女儿,唐绍仪还是会重用顾维钧。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唐绍仪。他是清末政府派遣的“留美幼童”之一,学成回国后不久就被派往朝鲜担任领事,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在朝鲜他与袁世凯结下交情,其才能为袁所重,以后逐渐成为晚清外交的一位重臣,在重重困难下为中国保住了很多利益。他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经验,对后来的顾维钧都有影响。民国成立后,唐绍仪成为第一任内阁总理,却因为同情南方的革命派,3个月后便与袁世凯决裂,辞职不干了。可即使是在野,他仍有很大政治能量,并且多金。
  
  1908年,顾维钧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留学生,就被前往美国视察的大清特使唐绍仪看中了。民国成立后急需外交人才,所以1912年小顾在哥大的博士论文还没写完,就被唐绍仪催促回国,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这是他步入政坛的起点。几个月后唐绍仪辞职,顾维钧也跟着离开政府,都去了天津。他们那时已是一个社交圈子里的人,唐绍仪安排了些机会,让五女唐宝钥与小顾认识交往,两人开始恋爱。唐宝钥也是个留洋学生,英文名字叫做May。后来顾的友人袁道丰问起她来,顾维钧回忆说,小唐相貌普通,“能英文,中文不好”(注释9)。
  
  还有点八卦,是我从英文网页看来的。唐宝钥有个亲戚叫施蕴珍,又名施美美(Mai-Mai Sze),在美国是个小有名气的设计师。她可能是位同性恋,绯闻伴侣的名气很大,是纽约著名设计师 Irene Sharaff。施美美是民国另一位外交家施肇基的女儿。施肇基是唐绍仪的侄女婿。扯远了,还是回头说小顾小唐吧。
  
  小顾和小唐是1913年在上海结婚的,巧的是那时唐绍仪也在张罗自己的第三次婚姻。唐绍仪一生结婚三次,元配很早就去世了,第二位夫人是朝鲜女子,中年病逝。民国后,唐绍仪在伍廷芳介绍下娶了第三位女士吴维翘。于是乎,老唐和小吴,小顾和小唐,婚礼险些都赶在一起(撞婚?),这下乐坏了上海的娱记。后来小顾、小唐的婚礼改期,让长辈优先。
  
  结婚后不久,顾维钧返回政府任职,唐葆钥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工作。1915年顾维钧出任驻美公使,唐宝钥随行。在美国这三年他们有了长子顾德昌,长女顾菊珍。但唐葆钥在1918年染上流感,不幸病逝,当时女儿尚不足半岁。唐夫人去世后仅几个月,顾维钧就面临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参见巴黎和会。这次会议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羸弱地位,但却是“弱国有外交”的一次成功范例,也是顾维钧个人事业上的第一座巅峰。
  
  顾维钧对唐绍仪一直很尊敬。唐绍仪字少川,顾维钧的字也是少川。按中国的旧习惯,晚辈应该为长者避讳,可按西方人的习惯正好反过来,晚辈与长辈同名是对长辈的纪念。老唐、小顾都是洋派人物,创下一则翁婿同名的佳话。
  
  (注释9)见袁道丰的回忆文摘。袁道丰是顾维钧多年的同事,著有《顾维钧其人其事》一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是研究顾氏的重要史料。
  
[b][color=#548dd4][size=3]【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蕙兰】[/color][/b][/size]

  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蕙兰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可她的名头在欧美更加响亮。在中国,她只不过是外交家顾维钧的妻子,还是第三任的,是个有钱爱摆阔的贵妇。在西欧和美国,人们知道她是Madame Wellington Koo或者Hui-lan Koo。她一度是时尚东方女性的代表,有一阵子在欧美社交界是与宋美龄齐名的。据说有一次Vogue杂志评选“最佳着装”中国女性,她还压过宋美龄一头,得了第一(注释10)。
  
  黄蕙兰有多张美人照传世。从影像上看,她相貌平常,但气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可能她更符合西洋摄影师眼中的东方美女标准,所以受到他们的青睐。
  
  黄蕙兰是东南亚“糖王”黄仲涵的女儿。她母亲魏明娘是黄仲涵的元配夫人,很早就带着她姐姐和她到英国去定居了。黄仲涵妻妾成群,正式承认的子女超过四十名。估计他对这个女儿格外地宠爱,虽说不住在一起,可对她的金钱供应是源源不断。所以黄蕙兰终其一生手上都有大把钱花,这才是她能在欧美做东方时尚美女的首要条件。嫁给顾维钧,让她有了更冠冕堂皇抛头露面的机会。
  
  小顾大概是在巴黎和会期间认识小黄的。他们谁先追求谁的不好说。早先有个故事,说黄蕙兰先追顾维钧,小顾拿不定主意,于是花了一英镑去算命,算出来他们在一起前途大好,这才下了决心,因此他与黄蕙兰的婚姻又叫做“一镑缘”。
  
  后来的版本说是顾维钧先追求的黄蕙兰。这个故事说,小顾在朋友家的钢琴上看见小黄的照片,就动了心,后来看见她真人就更爱慕,展开了追求攻势,又是送花,又是送戏票。小黄一开始却拿不定主意,于是去问母亲。母亲赞同这桩婚事,说小顾属猪,小黄属虎,在一起会很和谐。小黄就这样嫁给了小顾。这个故事多半是黄蕙兰自己在回忆录里面说的(我没有找到她的这本《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有谁看过,盼不吝赐教)。
  
  我还是认为是小黄先追的小顾。多年以后,黄蕙兰抱怨说,顾维钧是个不够细心体贴的丈夫。新婚第一天,她费了好多心思打扮整齐去给他看,可丈夫连头都没抬一下,一直在跟秘书说话。他们正在紧张地准备第二天的国联大会。新婚第一夜他们是在火车上渡过的。如果顾维钧真的在前几个月还苦追小黄,这变得也太快了吧?
  
  在Lafayette Portrait Studio保存的黄蕙兰经典照片网页上,有一则简介,内称她在成为“顾夫人”之前还有过一次婚姻,丈夫是一个伯爵,Count Hoey Stoker。
  
  黄蕙兰有钱,有个性,在婚后也非常独立。她算不算顾维钧的好妻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不管怎样,顾维钧几十年的外交生涯都有她的参与。做为大使夫人,她还经常动用自己的私房钱来举办社交活动,帮助顾维钧的工作。顾维钧晚年回忆说:““她很帮忙,昔在巴黎时,帝俄时代的王公伯爵都逃亡法京,他们虽失政权,但在法国的高级社会里拥有势力。她最喜欢与他们结交,并以此自傲。在使馆里三日一大宴,四日一小宴招待他们。”
  
  黄蕙兰看来亦是一位好继母。她结婚时,唐氏夫人留下的两个孩子都很年幼,以后均在她的照料下茁壮成长。网上有顾维钧女儿菊珍的简介,里面说菊珍“有幸地得到了继母黄蕙兰的疼爱和呵护,自然也有着自己美好而幸福的童年”。黄蕙兰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顾裕昌和顾福昌。
  
  不可否认,顾维钧与黄蕙兰的结合是有功利性的。他们彼此取长补短。顾维钧给黄蕙兰提供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踏板,黄蕙兰则用自己的金钱以及对欧美那个圈子里游戏规则的熟悉,帮助顾维钧的事业。顾维钧做外交官时与黄蕙兰的婚姻尚可维持,可当他辞去国民党政府的职务后,就公然与第三者严幼韵在一起了。1956年,顾、黄36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顾维钧晚年提起黄蕙兰来还是很感激她对自己事业的帮助,而黄晚年回忆顾时止不住有些怨气,说“他是一位可敬的人,中国很需要的人,但不是我所要的丈夫。”。可是说不定顾老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毕竟,这说明她爱他多过他爱她么。
  
  张学良与顾维钧年轻时交情甚好,而晚年口述历史时对黄蕙兰却大肆攻击--反正那时顾维钧已经作古了。张学良说他从来对黄蕙兰就没好印象,特烦她,指黄蕙兰和军阀张宗昌可能有一腿,说黄蕙兰男朋友一大把,却因为追求不到他而特别恨他,说黄蕙兰隐瞒年龄,被他找到一张照片查到了底细,还说黄蕙兰跟于凤至打牌的时候偷牌。
  
  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也透露出顾维钧的风流事,说顾维钧也在外面找女朋友,还要张学良给介绍。还说顾维钧在30年代出任驻法大使时就跟一位杨太太打得火热,说那都是公开的秘密,当事人都不在乎。只有一次黄蕙兰找上门来,在麻将桌旁边大骂杨太太骂得很是难听,还拿了茶水浇到顾维钧头上。按照少帅的说法,这个杨太太的一个女儿实则是顾维钧的孩子(注释11)。
  
  顾维钧、黄蕙兰、严幼韵都很长寿。顾维钧活了96岁,黄蕙兰大概92或者94岁,严幼韵已经活过百岁,依然健在。
  
  (注释10)此事我从一个美国人的博客上看来,不能确定。
  
  (注释11)参见《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叶公超、顾维钧逸事”一节。有人指张学良说的杨**就是杨洸生,而杨太太就是顾后来的夫人严幼韵。黄蕙兰早在1943年就在美国作者 Mary Van Rensselaer Thayer 的帮助下出版过一本自传,里面提到一些军阀,包括张作霖和张学良。
  

[/size] [/td][/tr][/table]
[ 此帖被顾小欧°在2012-07-26 20:55重新编辑 ]

顾小欧°

ZxID:820514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迦蓝若兮
一切待考试归来再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6 0
— (灬千ヽ) 素材版规,每楼满20图才能继续加楼哦~OOXX (2012-07-27 20:00) —
不知道可不可以分成三个额,图片等会插入
[ 此帖被顾小欧°在2012-07-26 11:20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7-27 0
已审。这些风流的故事不正好合了写军阀文的孩纸们~

楼主留言:

看你个不河蟹的千回个帖都被河蟹咬到 ﹁_﹁

子夏飘雪~

ZxID:12352824

等级: 热心会员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7-29 0
民国风云录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真的特有感慨。 大爱张学良~
天子望气,谈笑杀人。
duduopen

ZxID:1840824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7-29 0
值得好好的读读哈!
http://www.ourslife.net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9-04 0
已阅,增长见闻了!
发帖 回复